前天,CCTV8的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終。故事圍繞著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的一群水兵的前後遭遇展開劇情描述,以小人物參演歷史大事件,來見證北洋艦隊在戰鬥中覆滅的全過程。而且劇集的視角不局限於海戰,上聯廟堂高層的爭鬥、下串販夫走卒的謀生,情報諜戰參雜其中,來全方位展示中日兩國為崛起而展開的角力,使得故事充滿一種史海鉤沉的縱深感。
一部電視劇無法完全重現歷史,但卻能把觀眾重新拉回那個年代,讓那段歷史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劉公島作為北洋海軍成軍及覆滅的見證,默默地見證了那段歷史。
劉公島上的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開館於1985年3月21日,屬紀念遺址性博物館,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為主題,生動再現了甲午戰爭的全過程,以及給中華民族帶來的創傷。
今年正值中日《馬關條約》籤署120周年,站在劉公島,站在重建的「定遠艦」旁,百年往事歷歷在目,甲午英雄的故事、鐵甲巨艦的雄風、黃海大戰的慘烈、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的身姿仿佛就在眼前……
圖片:周甬 馬健 編輯:馬健
喜歡本文內容,就一下再走吧!
聯繫小編,請直接微信留言,或發郵件到zzwbs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