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導演齊星:正視歷史 重塑英雄

2021-02-11 久聞一見

齊星導演接受專訪。

陳悅、齊星、孫建軍與記者(左起)。

訪談結束合景留念。

最近,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正在央視8套熱播。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追溯歷史,著名導演齊星把鏡頭回到近代中國那次具有拐點意義的「重創」之時,把目光聚焦於鐵甲艦上的一群「小人物」,演繹大時代面前小人物的蛻變,更深挖歷史細節,還原真正的甲午戰爭,思考戰敗原因,非常值得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此劇的歷史顧問陳悅、孫建軍二人是我多年的朋友。經過他們的牽線,2014年年初,我曾對齊星導演有過一次專訪。

齊星導演留給我的印象,是濃厚的學者氣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結。人也非常隨和。從當初採訪至今,一年多的時間,因為盼望此劇上演,我曾數次給齊星導演發簡訊詢問。導演每次都認真回復。

如今終於上映了。導演告訴我,前半部分,有一些演繹,真正的北洋海軍,參軍是要查三代的,不可能有海盜、騙子等等。今天這樣演繹,更多的是為了藝術上吸引人。用齊星導演的話說:「我們想牽著觀眾的手,把他帶進那段歷史。」

以下是一年多前,我對齊星導演的專訪。

史實: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的實力並非亞洲第一
  雖然每一次戰爭都留下傷痕,但在近代中國,沒有哪一次戰爭像甲午中日戰爭一樣,令人如此神傷和醒悟,也沒有哪一次戰爭像甲午中日戰爭一樣,改變了近代中國的歷史走向。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全程在甲午故地威海拍攝,它以一群水兵的視角切入,從他們的從軍經歷、成長過程和為國捐軀的慘烈,表現一個時代和民族的悲劇。
採訪當天,記者有幸提前觀看了電視劇的部分鏡頭:兩個年齡、個頭相當的孩子在田野裡奔跑,都想跑得更快,但其中一個跌倒了。這兩個孩子,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日本。19世紀末的兩國,發展進程極為相似,卻一個發展強大,一個落後挨打。
甲午年憶甲午,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中國會敗?北洋海軍的實力不是當時亞洲第一麼?齊星導演說,經過和史學專家的考證,北洋海軍成軍時,實力的確是亞洲第一。然而成軍之後,七年未添一艦。到甲午中日戰爭時,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日本了。日本的艦船一分鐘可以打10發炮彈,而我們的艦船20分鐘才能打一發。實力如此懸殊,怎麼不敗?


在當時,清政府向北洋海軍供應的煤是劣質煤。丁汝昌向李鴻章報告此事,李給他一副對聯讓他填,上聯是:明明白白做糊塗事。下聯是:糊裡糊塗做明白人。丁汝昌給出的橫批是:北洋水師。由此可見,當時北洋海軍面對的國內政治環境有多麼無奈。而這種無奈,使其實力無法保持亞洲第一。
人性:首次呈現北洋海軍陣亡將士名單
  儘管北洋海軍與日軍實力懸殊,但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將士們的英勇,即便是敵方也動容。北洋海軍全軍覆沒,同時也給敵方以重創。戰敗後,日方就連勸降書裡也流露出對將士們的尊重。
在《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每一集的片尾,都呈現了陣亡將士的名單。齊星導演認為,北洋海軍儘管戰敗,但在那個特殊的時代,他們在中國與世界差距懸殊,在國家近代化和統治者既有利益的夾縫中頑強生存、為國捐軀,他們所承受的苦難非今天的我們可以想像,他們是真正的英雄,歷史應該記住他們的名字。


陣亡將士名單的提供者為陳悅,他告訴記者,2010年他曾遠赴日本尋找甲午遺蹤,在那裡,他看到有些陣亡的北洋海軍墓碑,和戰爭中死亡的日本軍人葬在一個墓地,這些人有的有名字,有的沒有名字,令他的心中很震撼,一則震撼於就連日本人對陣亡的北洋海軍將士也是懷有尊重的心情的,二則震撼於,這些將士在他鄉埋藏,可能臨死都有一種屈辱感而不肯說出自己的名字。
使命:威海應該因尊重歷史而更讓人尊重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全程在威海拍攝,真實再現當年戰爭的場景。據齊星導演介紹,影片拍攝時,所有的武器、甚至人物使用武器的姿勢,都還原了歷史,對於戰爭場景,也達到了最大程度的還原。
在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之間,唯一加工過的,便是幾個「小人物」。電視劇中,有幾個水兵在從軍之前,是街頭小混混或者海盜,這在當時的可能性是極低的,因為北洋海軍對水兵的挑選有著嚴格的標準,要上查至三代無犯罪紀錄。
齊星導演說,之所以這樣處理,包括影片的名字處理,都是因為在他看來:歷史不是說教的,文藝多少要迎合一點人的興趣,以讓人看下去,深入下去。「我們就是要拉著觀眾的手,讓他們走近那段歷史,了解那段歷史。」齊星導演說。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歷史顧問之一孫建軍最大的期待,便是這部電視劇能讓人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更加了解威海,能通過這部影視作品,讓人們認識到威海是一個有歷史、有文化、有底蘊的城市,從而更加讓人尊重。
齊星導演對此表示認同,並說:「威海,應該因為尊重歷史而更加讓人尊重。」


相關焦點

  • 劉公島影視之--鐵甲艦上的男人們
  • 秋風大和尚恭賀:9位皈依弟子《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登陸央視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將於近日登陸央視播出。該劇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為背景,通過「定遠」艦上的普通水兵反映無所畏懼、捨生取義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操。《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照由唐德影視出品,齊星執導的海戰史詩《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將於近日登陸央視播出。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開播 徐佳領銜海上「硬漢幫」
    海戰史詩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4月21日登陸央視八套。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總顧問陳悅:這是一部北洋水師版的「士兵突擊」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收官。對北洋水師英雄氣概的歌頌,對甲午英魂的悼念,對歷史的追問和反思,使得許多觀眾無法平靜。日前,記者採訪了《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總顧問陳悅,聽他說這部劇的拍攝始末,以及此劇與史實的吻合度、劇情表現等。陳悅,1978年生於江蘇靖江,現居山東威海。
  • 豫覽 站在威海劉公島,你可記得鐵甲艦上的那些男人們
    前天,CCTV8的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終。故事圍繞著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的一群水兵的前後遭遇展開劇情描述,以小人物參演歷史大事件,來見證北洋艦隊在戰鬥中覆滅的全過程。 一部電視劇無法完全重現歷史,但卻能把觀眾重新拉回那個年代,讓那段歷史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 劉公島、定遠艦取景史詩巨製《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即將登陸央視八套!
    在咱們劉公島和定遠艦景區取景拍攝的史詩巨製《鐵甲上的男人們》即將於4月21日登陸央視八套啦!北洋海軍的「熱血男人幫」壯麗來襲,速速前來圍觀吧!《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照小夥伴們有沒有被「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燃到?這部電視劇由著名導演齊寧執導,眾多明星加盟,光是從故事的創意到劇本的打磨,就歷時2年之久,堪稱一部戰爭史詩!
  • 本想吟詩一首,結果被你掃興了,來追劇吧,鐵甲艦上的男人們
    本想吟詩一首,結果被你掃興了,來追劇吧,鐵甲艦上的男人們 2020-12-03 21
  • 《鐵甲艦》開播發布會 丁嚀趙春羊徐佳盛裝亮相
    4月15日,由中央電視臺、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鼎石影視業有限公司、中央新聞紀錄片電影製片廠出品,齊星執導的海戰史詩《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在北京舉行了盛大的開播發布會。作為劇中為數不多的女演員,丁嚀在現場直言:「我是男人中的女人,女人中的男人。」並稱被徐佳抱很放心。 拍戲難!
  • 齊星房車全新升級 助跑2015房車市場
    湖北齊星汽車車身股份有限公司屬國有參股大型企業集團,下設房車生產分公司,始建於1980年。經過不懈的努力,齊星房車公司已經研發製造了多款B型、C型房車,銷售量逐年攀升。如今,齊星房車不斷在全國各大知名的車展上亮相,推出的新品房車受到了房車愛好者的高度關注。
  • 用畫筆呼喚和平:那些正視歷史的日本漫畫家們
    然而,其中很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和淡化了其戰爭責任,掩蓋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侵略行為和加害者意識。但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批從戰火年代走來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去正視歷史,表達真正的反戰思想——這就是用漫畫作「武器」的日本「老一輩」漫畫家們。
  • 中國援助的塞爾維亞:沒海軍卻修復百歲鐵甲艦,曾打響一戰第一炮
    1862年1月30日,世界上第一艘配備炮塔的鐵甲艦——「莫尼特」號在南北戰爭時期的美國出現,這是世界造船史上最原始、最具革命性的鐵甲艦,曾經參與了世界上第一次鐵甲艦之間的戰鬥,對後來的戰艦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圖片:美國南北戰爭時候著名的「莫尼特」號是世界上第一種旋轉炮塔鐵甲艦,也是Monitor艦種的開山鼻祖。
  • 《八佰》:一部非典型中國式戰爭片 國產英雄越來越敢於正視人性了!
    這一段歷史本就動人心魄,適合戰爭題材的影視作品進行再演繹。素材不錯,剩下的就是考驗編劇的構思、導演的布局以及演員的演技了。早在1975年,臺灣便將這一段歷史搬上了螢屏,女主角還是兩岸三地知名影星林青霞。時隔40餘年,管虎導演的這部《八佰》上映,時間不同、名字不同,裡面對英雄的詮釋也不同。
  • 世界上首艘蒸汽鐵甲艦——法蘭西的「光榮」號
    儘管該艦艦容算不上美觀,操縱性也頗為不佳,但她畢竟幫助法國暫時佔據了造艦技術的前沿。「光榮」號雖然是世界上首艘鐵甲艦,但「光榮」號並未長久「光榮」:且不說設計更加先進、採用全蒸汽動力的新艦已把「光榮」號遠遠拋在身後,單是木質構件的迅速糟朽便已註定了該艦享年不永,最終,「光榮」號不得不早早地在拆船廠了此殘生,此時距離該艦入役不過20年光景。
  • 船堅炮利︱未展的雄心:甲午戰後福建船政的岸防鐵甲艦計劃
    自1866年創辦以來,這裡建成了中國第一艘國產蒸汽巡航艦「揚武」、第一艘國產巡洋艦「開濟」、第一艘岸防鐵甲艦「平遠」等歷史名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而就是這樣一個不可謂不宏大的造艦計劃,卻如同歷史天空中閃過的一抹流星,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並迅速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
  • 亞平寧的四重奏,劃時代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默默無聞的安德烈亞
    但是勞裡亞級鐵甲艦的知名度遠遠無法和開創鐵甲艦時代的杜伊利奧級鐵甲艦相比,在勞裡亞級鐵甲艦正在籌劃怎麼造的時候,卡約杜伊利奧確實是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鐵甲艦,比杜伊利奧更強的勞裡亞將會是下一代的世界最強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一艘是定遠號鐵甲艦,一艘是鎮遠號鐵甲艦。它們都屬於定遠級戰列艦,為一級軍艦。北洋水師將定遠號鐵甲艦定為旗艦,懸掛大清龍旗和艦隊司令的將旗。清朝為什麼要購買定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呢?原來,1874年牡丹社事件發生以後,清朝看到了現代海軍在國防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決定派遣直隸總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組建北洋水師。
  • 舞之「情境」的共鳴——從舞劇《英雄兒女》看紅色經典的重塑策略
    我們看到,在宏闊的歷史洪流中,文藝作品總是有著獨特的地位和影響,折射出每個歷史時空的深刻印記。電影《英雄兒女》上映後,《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寫道:「由於充滿了對中朝人民的熱愛,對英雄的熱愛,和對生活有細緻的觀察和深刻的體驗,所以,這部作品在政治上、藝術上才能夠達到比較完美的境地。」[1]舞劇的改編無疑是對紅色經典的致敬和重塑,但如何體現時代精神和現實意義則對每位創作者都提出了挑戰。
  • 《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從韓國人的視角,回顧一段戰爭歷史
    影片《長沙裡:被遺忘的英雄們》,講述的就是韓戰中的一瞥——長沙裡登陸作戰。一個韓國指揮官李明俊,率領由772名學生兵組成的軍隊,趁夜色在長沙裡登陸。這群學生平均年齡不足20歲,在經受兩個星期的訓練後就走上了戰場。起初他們還能拿下朝鮮軍隊的陣地,但隨著朝鮮軍隊掉頭進攻,這些學生兵根本招架不住,除數十人活下來,其餘的全部犧牲。
  • 他重塑了蘇格蘭歷史,卻最終被現實打敗
    比如說,英格蘭的君主制,蘇格蘭的短褶裙,甚至是蘇格蘭民族的身份與歷史。沃爾特·司各特就是這樣一個重塑傳統的人。他具有天才井噴式的創造力,他以蘇格蘭為背景的詩歌喚醒了蘇格蘭人的歷史意識,他開創的歷史小說奠定了他在英語歷史文學中的鼻祖地位。甚至他的死,都宣告了一個浪漫主義時代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