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總顧問陳悅:這是一部北洋水師版的「士兵突擊」

2021-02-11 大眾網威海

——訪《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總顧問陳悅


《鐵甲艦》總顧問陳悅(左)和歷史顧問孫建軍(右)

5月1日,央視八套黃金檔熱播的《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收官。這部劇在人們的心中引起強烈的震撼。對北洋水師英雄氣概的歌頌,對甲午英魂的悼念,對歷史的追問和反思,使得許多觀眾無法平靜。日前,記者採訪了《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總顧問陳悅,聽他說這部劇的拍攝始末,以及此劇與史實的吻合度、劇情表現等。

陳悅,1978年生於江蘇靖江,現居山東威海。致力於中國近代海軍史、艦船技術史、甲午戰爭史研究,系海軍史研究會會長,山東史學會甲午戰爭委員會委員,著有《北洋海軍艦船志》《近代國造艦船志》《清末海軍艦船志》《碧血千秋--北洋海軍甲午戰史》《沉沒的甲午》《辛亥·海軍》《中國近代軍艦圖鑑》等。曾參加中央電視臺「《解密甲午》」和「《走遍中國》再尋甲午魂」等專題片的拍攝。系電影《1894甲午大海戰》顧問、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總顧問。


歷史為骨,虛構為血肉,避免演義歷史人物

陳悅告訴記者,有關《鐵甲艦上的男人們》這部電視劇的緣起,編劇兼導演齊星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翻到了他的一本書,被其中所描述的北洋海軍的壯烈史事所感動,遂萌生了創作激情。

眾所周知,用影視劇反映歷史,其常見的形式主要有歷史故事片、紀錄片等,後者要求創作儘量嚴謹,必須有很強的學術性,前者則允許對真正的歷史做出一定的藝術化想像、創作。以此進行衡量,《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一劇並不屬於這二者,按照製片方自己的定位來說,這部電視劇為歷史傳奇片。

在陳悅看來,該劇的故事其實更像是一個北洋海軍版本的「士兵突擊」。

順應當下的電視劇創作規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雖然是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的歷史作為背景而創作,但並沒有採用近代史正劇的形式。它融入了編劇獨特的視角,通過一群水兵的故事,表現宏大的歷史。這和迄今所有表現北洋海軍、甲午海戰的影視作品的故事形式都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因此,《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是一部雖然依託歷史,但卻應該貼上「不是歷史 純屬虛構」的說明標籤,同時卻又具備著真正的歷史情懷,也一定程度再現了真正的歷史事件的電視劇。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所有的主角都是虛構的角色。包括中國一方的烈士後裔、海盜、騙子等等,以及日本一方的苦命兄妹。而真正在歷史上出現過的有名有姓的人物,除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外,包括劉步蟾、鄧世昌、伊東佑亨等等,則都只是配角。

這樣的安排,便於編劇發揮故事編制能力,通過虛構的主角來構建本劇的大量故事內容,而避免演義真實的歷史人物。

為了使得編織的故事富有強烈的感染力,更具有質感,以實現用小人物的故事來反映大歷史的設計,劇中幾乎所有的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都會在關鍵時刻出現,基本嚴格地按照歷史上他們做過的事、說過的話來塑造。以歷史為骨,以虛構為血肉,就是這部電視劇的特點。

「小人物」還原「大歷史」,惡搞之下隱藏著正劇的核

北洋海軍訪日歸來之際,一群嘻嘻哈哈的海盜因為特殊的緣故,和在炮臺上任職、本是海盜們天敵的海防小軍官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過幾番曲折離奇的故事,他們全部匯聚到了北洋海軍的軍營中,從夫役到練勇,再到真正的水兵,上演了一幕北洋海軍版的《士兵突擊》。

隨後,這群來路不一,存在著有著這樣、那樣缺點的小人物們,被大歷史拋到甲午戰爭的戰場上,走向了共同的命運。通過他們的故事,把1892至1895年發生在中日兩國間的風雲狂潮,以及關於北洋海軍和甲午海戰的種種歷史細節和盤託出。

在《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一劇中,通過尤禿子、李大騙子等「小人物」的視角,引導觀眾關注戰敗原因,將歷史的細節一一還原:如尤禿子等人第一次上定遠艦幫助拉煤,發現北洋海軍所用的煤是劣質煤,並通過他們的口說出:煤灰、煤碴、煤沫子;如黃海大海戰中,北洋水師的炮彈打中日軍指揮艙卻沒有爆炸,是因為彈藥不足,沒有開花彈了,只能用實心彈代替;如洋務運動之後幾年內,買辦和官僚階層的關係……這些大量的歷史細節,是陳悅等學者花費多年時間考證出來的,為人們揭示出甲午大海戰技術層面的原因。

陳部說,這是一部開頭看起來似乎是嘻嘻哈哈的鬧劇,而看著看著就會發現其實是一部正劇的片子。它在喜劇的外衣下包裹著悲壯的正劇的內核。它力圖通過嬉笑怒罵的形式連串起來那個歷史時期與北洋水師,與大清帝國所發生的一系列的真實的事件。它在關鍵的點上引用的都是歷史上當事人所說的真實的話語,盡力地去尊重歷史的原貌。

戰爭從來不只在戰場,甲午戰敗的制度追問

在《鐵甲艦上的男人們》一劇中,黃海大海戰的戰爭場面宏偉悲壯。通過劉步蟾和丁汝昌的對話,把日本海軍相對於北洋水師在技術上的遙遙領先完全展示出來。丁汝昌、鄧世昌等愛國將領面臨戰鬥,除了依靠決心和士氣,無所依傍。

那麼北洋水師的潰敗,完全在於技術嗎?當然不是。陳悅說,劇中從戰前丁汝昌的處處為難,黃海大海戰後援軍的遲遲不到位,江南製造局炮彈發錯地方等處諸多細節,都向觀眾展露出當時已經極端腐朽的制度。

那麼真正的英雄是什麼樣?劇中方伯謙在豐島海戰和黃島海戰中兩次逃跑,面對丁汝昌振振有詞,每一次都直指朝中腐敗,彈藥不濟,丁汝昌回答說,我無法左右朝中的人,但我可以保證我和我的下屬英勇作戰。同樣,儘管鄧世昌對北洋水師多年得不到彈藥補給、設備落後頗有微詞,但面對定遠艦被攻擊的情況,毅然做出替定遠艦抵擋炮彈、以身殉國的壯舉。


此劇用丁汝昌、鄧世昌和方伯謙的對比,回答了什麼是真正的英雄。這種回答,是一種豁達,其實也是在給今人以啟示。

陳悅說,《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滿懷著對那些歷史人物們的敬仰和尊崇,力求現在的人們,在那片海,在那個時代,有一群中國的近代海軍的先驅們,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和民族做了什麼。這部長篇電視劇拍攝的目的就在於此。

相關焦點

  • 劉公島影視之--鐵甲艦上的男人們
  • 秋風大和尚恭賀:9位皈依弟子《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登陸央視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將於近日登陸央視播出。該劇以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為背景,通過「定遠」艦上的普通水兵反映無所畏懼、捨生取義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操。《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照由唐德影視出品,齊星執導的海戰史詩《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將於近日登陸央視播出。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導演齊星:正視歷史 重塑英雄
    最近,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正在央視8套熱播。在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追溯歷史,著名導演齊星把鏡頭回到近代中國那次具有拐點意義的「重創」之時,把目光聚焦於鐵甲艦上的一群「小人物」,演繹大時代面前小人物的蛻變,更深挖歷史細節,還原真正的甲午戰爭,思考戰敗原因,非常值得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此劇的歷史顧問陳悅、孫建軍二人是我多年的朋友。
  • 北洋水師最先進的定遠鐵甲艦,在當時世界是什麼樣的存在
    但李鴻章派人參觀了英國造船廠和德國造船廠之後,決定從德國伏爾鏗(Vulcan)造船廠購買遠號鐵甲艦和鎮遠號鐵甲艦。這是因為,德國的造船水平和能力也不差,而且為了拿下清朝北洋水師的訂單,擴大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德國提出了極為優惠的價格,每艦造價為620萬馬克(37萬英鎊),折合白銀約140萬兩。這在鐵甲艦裡面,是非常便宜的價格。
  • 北洋水師為何不開這一炮 「教」日本做人
    這一挑釁事件引發了清廷上下的警惕。李鴻章以此為由,以「數千年未有之變局,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強敵」為論據,上書同治皇帝,要求建設大清水師。 校閱剛剛結束,日本政府就邀請北洋海軍訪日。本來,以近海防禦為戰略目標的中國海軍不需要鐵甲艦,李鴻章就是為了震懾日本,才購買「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這邀請正中下懷。
  • 《鐵甲艦上的男人們》開播 徐佳領銜海上「硬漢幫」
    海戰史詩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4月21日登陸央視八套。
  • 上海航船世家與北洋水師黃海海戰
    然而鄧世昌,北洋水師和鎮遠諸艦等事跡還是與我由此產生了火花,無論何時何地一直關注著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這也貫穿了本人整個生涯軌跡。��【廣東三水陳家詞宗的家鄉父老為近代中國海軍鐵甲艦總管輪陳有恬立的紀念碑,光緒旨賞軍功藍翎五品頂戴。
  •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十大戰艦各有所蹤
    光緒十四年(1888)12月17日,清朝的北洋水師(又稱北洋艦隊、北洋海軍)於山東威海衛的劉公島正式成立,這是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同時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實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一支。主要軍艦大小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餘人。
  • 【坐馬扎,聽故事】北洋海軍軍歌消失120年現世 發現於英國檔案
    四句話,28個字,就是120年前北洋海軍將士們傳唱的軍歌再次現世。  在消失了120年後,北洋海軍的軍歌重新奏響。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出品、組織拍攝,歷時2年完成的北洋海軍歷史紀錄片《北洋海軍興亡史》將於29日在央視播出,劇中將透露很多新史料發現。其中一項比較特別的是,就是這首從歷史中復活的北洋海軍軍歌。
  • 作為北洋水師的「一把手」,丁汝昌究竟是不是稱職的艦隊統帥
    不過也有人說,丁汝昌不是不具備作為一位海軍將領的才能,只不過在戰時遭遇多方掣肘,他縱有回天之術也無從施展,這才導致北洋水師最後的悲劇。 那麼,究竟哪種說法更符合歷史的真相?丁汝昌是不是一位稱職的艦隊統帥呢?
  • 拋去政治因素,單從軍事角度分析,甲午海戰北洋水師究竟敗在哪?
    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37期:我們還是接著甲午戰爭這個話題講,但在內容上,這幾期算是脫離了劇情,回歸了歷史真相。前面我們從用人的角度,對比了甲午戰爭時中日雙方的區別,可以看出北洋水師的將領跟日本聯合艦隊的將領差距。
  • 豫覽 站在威海劉公島,你可記得鐵甲艦上的那些男人們
    前天,CCTV8的電視劇《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終。故事圍繞著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的一群水兵的前後遭遇展開劇情描述,以小人物參演歷史大事件,來見證北洋艦隊在戰鬥中覆滅的全過程。 一部電視劇無法完全重現歷史,但卻能把觀眾重新拉回那個年代,讓那段歷史變得更加有血有肉。
  • 龍旗凋零:大清海軍「北洋水師」是怎麼輸掉甲午大海戰的?
    其實,大清也有風光的時候,洋務運動後李鴻章組建的「北洋水師」,戰鬥力在世界上名列第九,亞洲第一。即使在大清最無能的慈禧時代,還是有光緒、李鴻章等人,看到鴉片戰爭中英國戰船火炮的威力後,意識到制海權的重要性,開始組建大清近代海軍。
  • 李鴻章曾經提出購買12門快炮裝在定遠級鐵甲艦上,這真的可行嗎
    江南製造局此時共造成120毫米速射炮12門,其中6門調撥給了南洋水師,1門留在江南製造局,北洋水師實際拿到了5門。這5門120毫米速射炮裝備在了外援的「廣乙」、「廣丙」兩艘魚雷巡洋艦上,將它們原本裝備的5門120毫米克虜伯架退炮換掉(「廣乙」的3門火炮中有1門是150毫米克虜伯炮,繼續保留)。
  • 劉公島、定遠艦取景史詩巨製《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即將登陸央視八套!
    在咱們劉公島和定遠艦景區取景拍攝的史詩巨製《鐵甲上的男人們》即將於4月21日登陸央視八套啦!北洋海軍的「熱血男人幫」壯麗來襲,速速前來圍觀吧!《鐵甲艦上的男人們》劇照小夥伴們有沒有被「鐵甲艦上的男人們」燃到?這部電視劇由著名導演齊寧執導,眾多明星加盟,光是從故事的創意到劇本的打磨,就歷時2年之久,堪稱一部戰爭史詩!
  • 北洋水師的戰艦當時是亞洲第一,為何還是敗給了日本?答案不簡單
    其中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我想就是北洋水師了。北洋水師也叫做北洋艦隊或者是北洋海軍,成立於1888年,是清政府建立的四支近代海軍中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一支。大小軍艦25艘,輔助軍艦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達到了4000餘人。北洋艦隊在當時也是不負眾望,實力曾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比日本還厲害。但是後來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沒,這也標誌著洋務運動的失敗。
  • 裝甲厚457毫米:開始戰列艦的前無畏艦時代,北洋水師可惜錯過
    【話說軍世】在無畏號戰列艦出現,戰列艦正式開始進入無畏艦時代之前,世界各國的戰艦發展相當「異彩紛呈」,試圖設計建造站在時代大潮之上的海軍戰艦,但是處於晚清時代的我們,也成立了北洋水師,不過實際上真正引領當時戰艦技術發展的還是當時海上強國:英國,直到海軍假日以前,世界各國造艦大多以英國為參照
  • 北洋水師世界第九,美國海軍第八,清末各國海軍實力排行榜
    那麼,擁有堅船利炮的北洋水師只能排第九,前八名都分別是誰呢? 北洋水師 排在第八名的是美國,別看美國海軍現在是穩坐第一寶座,但在19世紀時候,美國當時的海軍實力還沒法和傳統列強相提並論
  • 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為何會輸給日本艦隊?
    而這場戰爭的結果我們也都知道了——日本海軍勝利,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當然,在這場戰爭中,雖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但我們也佩服這些水師官兵們的民族氣節,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之所以會輸掉這場戰爭,主要是朝廷內的那些投降派將軍費拿去給慈禧太后搞生日宴會,致使軍隊無錢購買軍艦和炮彈,所以才致使大敗。
  • 《北洋水師軍歌》不是軍歌,是國樂!
    《北洋水師軍歌》是一首格律工整、典雅婉約的七言絕句。(1)格律工整七言絕句分為四種形式:A、平起首句入韻,B、平起首句不入韻,C、仄起首句入韻,D、仄起首句不入韻。《北洋水師軍歌》為C、仄起首句入韻之七言絕句,押平水韻(上平十四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