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玩手機不做作業,媽媽一直嘮叨像繞口令,網友:我聽了都嫌煩

2020-12-22 育兒寶

教育一直是孩子成長過程中讓家長頭疼的難題,很多父母為了孩子能夠更加優秀,努力付出教導,苦口婆心。可是孩子不聽話也不愛學習,成效不明顯,大多數父母做的其實都是無用功。

甚至在教育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孩子和父母對抗的情況,父母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僅生氣,而且還會很急躁,就容易做出一些讓孩子抗拒的事情,教育效果反而事倍功半。

女兒不做作業媽媽一直嘮叨,網友直呼自己都嫌煩

有這樣一位媽媽,是深受教育孩子的折磨,就想求助育兒師的幫忙:其實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這種問題在很多家庭中都很常見,為什麼要專門提出這件事來說呢?看完你就明白了。

"你今天是一分鐘作業都沒有寫",這是育兒師聽到媽媽督促孩子學習時候的勸導。孩子因為躺在床上不願意寫作業,媽媽就一直嘮叨,甚至後來在媽媽的不斷催促下急得大喊,然後趕緊跑開逃到自己的屋子裡。

"要不要我們今天先寫完一份作業,然後再做功課?"媽媽在說這話的同時,孩子已經把房門關上,母親想把門推開卻被關在門外。媽媽各種勸孩子寫作業孩子就是不開門,母親情緒也開始有點崩潰,孩子全程都是一直都是在房間裡不說話。

媽媽和孩子僵持不下,然後媽媽的一句"哇,老師發作業過來了"更加刺激到孩子,孩子直接跑出門癱躺床上玩手機,擺出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對母親在一旁的嘮叨兩耳不聞。育兒師看到這一切都感到了焦慮,當然也拍下了錄像,在後來的教育課程中作為了一個教材。網友們看到這個教材錄像後有留下自己的留言,從這些留言中我們能看出一些問題:

@渡情:我隔著這個屏幕都很煩,更何況是那個孩子。@小熊被淋溼了:這樣真的挺煩的,我知道有功課,不用你說我也會做,我有自己的安排,什麼時候玩,什麼時候寫作業,這樣一直念叨只會讓我更煩。@你的故事:我已經想一脫鞋扔過去了。@Ever:好傢夥這母親跟繞口令一樣。

很多人原以為是孩子調皮才會如此,卻沒想到大多網友都表示母親的做法讓人焦慮厭煩。確實,從客觀角度來講,這位母親的做法確實有欠妥當。

她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寫作業,可是她畢竟只是位普通的母親,不是什麼心理學家研究工作者,不會隨時可以從孩子行為中洞察到孩子的內心想法,就不會想明白這種時候孩子對於強迫性的指令要求的充滿抗拒的,在對抗的意識和衝動的情緒下,孩子怎麼可能聽母親的話去乖乖寫作業呢?除非動輒武力。

當然棍棒教育也是很不提倡的,一時的威懾如同飲鴆止渴,對教育孩子起不到任何正面作用。教育是一門充滿技巧的學科,想要教育好孩子,應該掌握好方法。

教育其實應該有更好的方式,家長不如試試這幾點

1、適當給孩子空間,讓他們休閒和發洩

家長要明白,孩子也是獨立個體,也有自己的思考。做父母的要學會給孩子自己的空間,不要讓他們有壓迫感,同時也要讓他們"發洩"。其實孩子學會發洩情趣也是有必要的,讓他們舒緩情緒可以保證情緒穩定,只有心情平和了才能聽得進去道理。

2、 教育需要把握尺度,要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

家長要明白,教育需要找對方法,也要把握一個合適的尺度。比如有些家長對孩子說教,要記得到點為止,目的達到了就不要多說了,以免孩子厭惡。孩子不願意再聽也就不說了,說多了自己口乾舌燥也累。

棍棒教育要動手的話千萬要不得,如果年齡小可以考慮適當給予一點懲罰威懾,年齡大的話就儘量不要動手,畢竟教育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成長,不要傷害他們的自尊。

3、把握孩子的心理,學會掌控"局勢"

家長教育孩子,也要學會把握他們的心理,對症下藥。比如孩子愛吵鬧,如果你跟著吵教訓孩子,自己變得不冷靜了立場也就變得被動了,同時也證明自己情緒控制能力還不如一個孩子。

家長可以揣摩孩子的想法,去引導他們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走,這一點需要家長認真理解,在實踐中發揮效果。

相關焦點

  • 11歲女兒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戴眼鏡,你別嘮叨了!」
    11歲女兒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戴眼鏡,你別嘮叨了!」前天跟大女兒凌寶鬧了點不愉快。這個學期,凌寶學習上、生活中表現很不錯,我也在不斷努力,學著調整情緒,所以,我倆的親子關係還挺和諧的,基本沒有發生大的爭吵。當然,小的爭執也是有的。但昨天的爭吵,我還是有點意外。
  • 「說一遍就行了,煩不煩」愛嘮叨,是女人在婚姻裡犯的最大錯誤
    但是,到今天為止,我仍舊記得小時候爸爸因為無法忍受媽媽的嘮叨而頻繁抽菸,唉聲嘆氣的無奈和苦悶;我也忘不掉我和弟弟因為媽媽的嘮叨而故意躲起來不讓她找到的逃離;我更無法忘記爺爺用我那篇文章數落我媽愛嘮叨時的滿臉的嘲諷和挖苦。這一切都讓我覺得,愛嘮叨是一種錯誤的愛的表達方式。
  • 女兒做作業大聲哭訴名字難寫,質問媽媽「為什麼自己不叫小花?」
    因為剛剛上小學,老師發的新書新作業本都要署上自己的名字,這個小女孩做作業時和媽媽抱怨「為什麼要給我取一個這麼難寫的名字?」「我想叫小花!」想到自己在學校這兩天的為難,寶寶忍不住哭了起來,媽媽覺得很好笑就錄了視頻。
  • 四年級作文:愛嘮叨的媽媽
    也許媽媽的嘮叨,正是上天的警告。就是因為沒有領悟這句話才吃了大虧。有一天,媽媽不在家,我就在家裡一直看電視,早把英語複習忘得一乾二淨。第二天是英語考試,好多單詞我都不會,最後只拿了個勉強合格的成績回去。要是媽媽在家嘮叨我複習肯定不至於考這個成績。
  • 媽媽的嘮叨像一把「刀」
    很多70後、80後,都是在父母的嘮叨裡長大的。我很幸運,暖姥姥並不怎麼嘮叨我,但是我有個小學同學的媽媽,嘮叨起來真的是要命。有次去她家寫作業,她母親一邊收拾家務一邊嘮叨。先是抱怨她爸爸天黑了不回家、沒本事掙錢、自己嫁到這個家多委屈,又數落她學習不好、不長志氣,隨口誇我多好多好,搞得我特別忒別尷尬,作業沒寫完就趕緊找藉口回家了。
  • 媽媽做作業的那個女孩被麻省理工學院錄取了
    聽樊登讀書,有一期嘉賓邀請了一位育兒專家。談到孩子寫作業要不要陪,這位專家講到,她的女兒從小寫作業都不需要媽媽陪。作業多的時候,特別是一些機械抄寫類的作業,這位媽媽都會採用先聽寫,會了就只寫幾個,剩餘的媽媽替她完成。多餘的時間,孩子可以用來學其它的東西,去玩或者有更多時間去閱讀。
  • 「我想要個不嘮叨的媽媽」,孩子的心聲,做父母的要重視
    我們來聽聽孩子的心聲吧:小雅:每天鬧鐘一響,就能立馬聽見媽媽的催促聲。快點起床,再不起床就要遲到。我剛剛從床上爬起來,媽媽又在嘮叨,快去洗臉,別忘記刷牙。還沒有等我從廁所出來,媽媽的嘮叨聲又鑽進了耳朵,別磨蹭了,趕緊吃飯。下午放學一進家門,就聽見媽媽的嘮叨,趕緊去寫作業,寫完作業再吃飯。
  • 爸爸陪孩子寫作業,媽媽玩手機聊天……最後一人住院一人坐牢
    杭州日報消息,爸爸陪著孩子學習寫作業,媽媽在一旁玩手機聊天,原本一家人溫馨的畫面卻變味了……爸爸媽媽打了起來,警察蜀黍也來了,最終以爸爸被判刑為結局,代價實在太大啊!12月4日,記者從法院了解到了這起史上「陪寫作業」賠得最大發的一起案件。
  • 「媽媽,我把新買的耳機弄丟了。」你的回答,關乎你與孩子的關係
    有一天, 在媽媽交流群裡,有一位媽媽訴說了自己的苦惱:"孩子在讀小學二年級,小毛病一大堆,做作業拖沓,做事不細心,馬馬虎虎,也不愛收拾,我苦口婆心想要孩子改掉壞習慣,可是他總是嫌我嘮叨,根本就不聽我的。
  • 女人愛嘮叨,真的好嗎?
    我有一個朋友,她說從小她就聽她媽嘮叨她爸,反正每天不嘮叨嘴巴就不舒服似的。回家早了要嘮叨,回家晚了自然更是嘮叨,衣服找不到了要嘮叨,電視看太久了也要嘮叨。反正只要她爸在,就總能找到什麼事來嘮叨一通。後來她爸在家裡就一直沉默寡言,只要能不在家呆著就儘量呆在外面,於是,這樣的結果就是,只要她爸在家,她媽又會變本加厲地嘮叨他不著家。
  • 母親的嘮叨
    知道你不喜歡,但是必須把這碗都吃完。炒雞蛋配著吃哈。多吃點,吃飽了才有精神,知道了沒?」每天早上,一起床,母親便開始了沒完沒了的嘮叨。她似乎有用不完的唾液,可以從早上一直嘮叨到深夜,令我煩不勝煩。 那天,我們要去親戚家玩。在路上,媽媽又是一路嘮叨,「記得到了要先和人家問好,我讓你稱呼什麼,你便稱呼人家什麼,聽到了嗎?不然會顯得我們家很沒教養。
  • 遠離嘮叨,別讓孩子「耳朵磨出繭子」
    出去外面玩,別玩太瘋,別鬧太兇。今晚不準玩電腦!我說了算!我是你媽!我的許多學生就曾對我訴苦,說自己父母(尤其是媽媽)動不動就開啟嘮叨模式,事無巨細五花八門,無數遍地反覆嘮叨,有時候還穿插一些「憶苦思甜」,令人不勝其煩。許多家長提起來也是滿臉無奈,說自己每天對孩子千叮嚀萬囑咐,嘴皮子都磨薄了,可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 「這是我家,你滾出去」,網友: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媽媽的委屈
    案例:最近有一個視頻在網上很火,寧寧正在網上上網,但是卻一邊聽課,一邊玩遊戲,媽媽很生氣,於是不住的嘮叨寧寧,可是寧寧卻沒有聽進去。後來寫作業的時候,寧寧是邊吃東西邊寫,於是媽媽更生氣了,又重新嘮叨了一遍,並且聲音比以前更大了寧寧看到生氣的媽媽,不僅沒有上前勸阻,而且還對媽媽大聲的說,「天天嘮叨,你煩不煩啊?
  • 一位媽媽的醒悟:嘮叨教不出真正自律的孩子,學會「閉嘴」才有效
    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手機裡推送的全都是小升初和孩子的文章,除了王金戰的乾貨,就是樊登的視頻,李玫瑾的方法。我太害怕自己的教育跟不上時代,更害怕對兒子的教育不夠,將來到社會上吃虧。可是兒子的成績卻一直不溫不火。
  • 有個愛嘮叨的老媽,又娶個愛嘮叨的媳婦,我的日子怎麼這麼難啊!
    一、有個愛嘮叨的老媽我自小在媽媽對爸爸、對我的嘮叨中長大,年輕不懂事,總感覺媽媽每天挺煩的,重複著很多無用的話語,對爸爸也是不停的念叨,不是嫌棄他菜買的不好,就是向他抱怨生活的瑣事。終於在上大學遠離了媽媽,感覺自己終於耳邊平靜了。為此,我的戀愛觀就是一定要找個溫柔恬靜的女孩。
  • 女兒因為畫手抄報不會畫,和我吵起來
    學校讓每個孩子做一份關於疫情的手抄報,昨天釘釘作業上通知的。今天女兒開始自己做,她苦想不知道怎麼畫,用我的手機在網上圖片,找了一個小時沒有找到自己想畫的內容,我不耐煩說她幾句,開始生氣說不畫了,媽媽你幫我畫吧!
  • 讓我們一起 聽媽媽的話
    趕緊GUN回去別煩你老媽。」哦~確認是親媽!無論你來自天南海北、無論你學歷多高,媽還是那個媽,「全國統一」!網友都直呼: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2020年的母親節,就讓我們來一起聽,「媽媽的話」。媽媽的「萬能公式」「我看你像xx」「你看我像不像xx」提起小時候的各種想法,很多人腦海裡會想起媽媽們的那個「萬能公式」——「我看你像xx」or「你看我像不像xx」,你的小時候,在媽媽的嘴裡,是不是也變成過各種奇葩的東西?
  • 積極人生劉一凡:親子衝突:孩子不在屈服於父母的嘮叨怎麼辦?
    當你不被信任的時候,你是不是很煩呀。郭老師經常講,每次他出版書時,他的爸爸就會說:「還寫啊,能賣出去嗎?」我記得郭老師30多歲的時候,那個時候他的爸爸就很擔心,郭老師那種不被信任的那種感覺和心錨也會出來。有一次吃飯的時候,我就開玩笑地說:「爸爸,我們回憶一下,你30多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 中小學生優秀作文3篇:我和媽媽的故事
    其實呀,因為姥姥家裡孩子多,媽媽沒上幾年學就下地幹活了,讀書是媽媽的夢。我早飯時間沒胃口,吃了一點就想去上學了,媽媽就會立刻停下手裡的活,把牛奶遞過來,命令式地說:「快喝了,要不上學餓了聽不好課的!」我剛背了書包要出門,她又問我帶水了嗎,帶好書了嗎,我的媽呀!我都這麼大了,你說,她煩不煩啊!
  • 李玫瑾教授:孩子小時候多嘮叨,長大了請閉嘴,中國父母都做反了
    充分踐行了,網上流傳的真理: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聚會時,丹丹忍不住吐槽:不知道為什麼我家孩子怎麼回事,跟屁股上長釘子似的,一會兒也坐不住,作業亂填亂寫根本不動腦,管他還擰著來。有個朋友忍不住說她:其實一點都不怪孩子,當初是你說要讓孩子快樂、自由地成長,啥也不用學,天天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