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7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年半了,沒想到我這隻壞腳終於好了!」 83歲的鬱老伯激動的對蘇州科技城醫院傷口護理人員說道,話語間老人家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並再三表示感謝。
為實現優質護理資源下沉,該院傷口護理中心專家在西部生態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定期出診。初次接診鬱老伯,當護理人員打開傷口敷料時,眼前的傷口著實讓人吃驚。只見鬱老伯右下肢畸形,皮包著骨頭,周圍幾乎沒有脂肪層保護,右脛前部可見已發黃、粗糙的骨質外露,創麵皮膚發黑變硬。仔細詢問下才得知,60年前,鬱老伯因為一次意外事故導致右下肢嚴重外傷。經過四處求醫,雖保住了腿,但右下肢嚴重感覺障礙,並伴有慢性骨髓炎,跛行至今。2019年6月,因不慎外傷,鬱老伯的患肢出現了潰瘍,骨質外露,輾轉多家醫院治療、換藥,效果不佳。長期的傷口不愈折磨著老人,也使他的情緒一度低落。
其實,鬱老伯的傷口屬於慢性骨髓炎,是從急性骨髓炎發展而來的骨科常見疑難疾病,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伴有骨組織破壞的炎症反應過程。其病情複雜,病程較長,治療難度大,能夠引起畸形、功能障礙、關節強直、癌變等嚴重併發症,也給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經濟帶來極大的負擔。
該院傷口護理中心主任、門診部護士長湯雲得知鬱老伯的情況後,在耐心的為其處理傷口的同時,也請來了該院血管外科醫生一同會診,並結合既往的檢查結果,了解到老人的下肢血管存在閉塞的情況。血管不通,也在治療和護理上加大了難度,醫生給出的建議是優先治療血管情況,否則要使傷口癒合,就像「石頭上長草,難上加難」!考慮到鬱老伯年事已高、無人照料又行動不便,湯云為其制定了詳細的治療計劃,充分利用了延續護理服務的優點,通過醫院和社區的對接,根據傷口的情況不斷調整治療方法。同時,在為鬱老伯進行傷口護理時,十分重視心理疏導,讓其解除顧慮,安心接受治療。在保證護理質量的同時,又真正實現無縫的醫療和護理。終於,在全體傷口護理人員與醫聯體醫生的共同努力下,經過幾個月的傷口護理,外露的骨質部分被新生的肉芽組織覆蓋,創面也縮小了,幾近癒合,老人家也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據悉,該院傷口護理中心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用優質、高效、專業的護理為每一位患者提供服務。為進一步實現優質護理資源下沉,該院傷口護理中心走進對口幫扶基層醫療機構,幫助更多的患者正確護理傷口,減輕患者的換藥痛苦。未來,傷口護理中心也將不斷總結經驗,提高傷口護理水平,造福更多百姓,為醫院的服務水平登上新臺階而不懈努力!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