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關注點擊 藍色↑↑↑鐵壺知識 即可關注
每晚19:30私人微信裡實物出售,購買請加私人微信號:2027734522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賞析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朗爽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是一首五、七言古體茶歌。詩僧皎然同友人崔刺史共品越州茶時即興之作。皎然長年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隱心不隱跡」,與當時的名僧高士、權貴顯要有著廣泛的聯繫。崔石約在貞元(唐德宗年號,公元785—805年)初任湖州刺史,時皎然居於湖州妙喜寺,兩人同飲茶,皎然做此作品。這首詩約作於公元785年(唐德宗貞元元年),題中雖冠以「誚」字,微含譏嘲之意,乃為詼諧之言。其意在倡導以茶代酒,探討茗飲藝術境界。皎然在茶詩中,探索品茗意境的鮮明藝術風格,對唐代中後期中國茶文學——詠茶詩歌的創作和發展,產生了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詩的大意是:越人送給我剡溪名茶,採摘下茶葉的嫩芽,放在茶具裡烹煮。白瓷碗裡漂著青色的餑沫的茶湯,如長生不老的瓊樹之蕊的漿液從天而降,一飲後洗滌去昏寐,神清氣爽情思滿天地,再飲清潔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飛雨落灑於輕塵中,三飲便得道全真,何須苦心費力的去破煩惱。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來自欺欺人。愁看畢卓貪圖飲酒夜宿在酒甕邊,笑看陶淵明在東籬下所做的飲酒詩,崔使君飲酒過多之時,還會發出驚人的狂歌。誰能知飲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傳說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這是是一首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相結合的詩篇,詩人在飲用越人贈送的剡溪茶後所作,他激情滿懷,文思似泉湧井噴,詩人從友贈送剡溪名茶開始講到茶的珍貴,讚譽剡溪茶(產於今浙江嵊縣)清鬱雋永的香氣,甘露瓊漿般的滋味,在細膩地描繪茶的色、香、味形後,並生動描繪了一飲、再飲、三飲的感受。然後急轉到「三飲」之功能。「三飲」神韻相連,層層深入扣緊,把飲茶的精神享受作了最完美最動人的歌頌。
這首詩給人留下有二層意義:一是「三飲」之說。當代人品茶每每引用「一飲滌昏寐」、「 再飲清我神」、「 三飲便得道」的說法。「品」字由三個「口」組成,而品茶一杯須作三次,即一杯分三口品之。二是「茶道」由來緣於此詩,意義非凡。茶葉出自中國,茶道亦出中國。「茶道」之「道」非道家的「道」,而是集儒釋道三教之真諦。儒主「正」,道主「清」,佛主「和」,茶主「雅」,構成了中國茶道的重要內涵。皎然首標「茶道」,使茶道一開始就蒙上了濃厚的宗教色彩,是中唐以湖州為中心的茶文化圈內任何僧侶、文人所不可匹敵的。結合皎然其他重要茶事活動,可以認為皎然是中國禪宗茶道的創立者。他認為飲茶不僅能滌昏、清神、更是修道的門徑,三飲便可得道全真。藉助於飲茶使思想升華,超越人生,棲身物外,達到羽化成仙或到達參禪修行的美妙境界,是中國古代茶道的主要類型之一。皎然的「三飲」便得道把飲茶活動作為修行悟道的一條捷徑,藉助於飲茶活動得到物我兩忘的心靈感受,達到仙人般精神境界。正如舒曼所言:「僧皎然這首詩即是佛家禪宗對茶作為清高之物的一種理解,也是對品茗育德的一種感悟。而禪宗歷來主張「平常心是道」的茶道之理,是對拋卻貪、嗔、痴的一種解讀,三碗得道,通過對「滌昏寐」、「清我神」、「破煩惱」的描述,揭示了禪宗茶道的修行宗旨,表達了對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讚賞。
—————感謝微信友人「吃茶去」供稿
感謝您關注【鐵壺知識】!
本人長期研究並搜集日本老茶器,所有茶器均日本一手收貨
每晚19:30私人微信有各種日本老茶器出售,購買請加私人微信號:2027734522
公眾訂閱號中文名稱:【鐵壺知識】
私人微信號:2027734522 【實物出售日本老茶器】
關注私人微信號可掃描下圖↓或添加私人微信號:2027734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