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麼可以排宿便?吃什麼都可以吃什麼可以清宿便?吃什麼都不可以
回答這兩個問題,我可是認真的。
「宿便」——不存在的概念。
什麼是宿便?在腸道過了一夜的大便?那麼,通常情況下,大家每天排出的,都是"宿便"。
為什麼這麼說呢?
食物從入口到排出,需要多長時間?為你處理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是身體最為繁重的工作之一,原則是,有用的留下,沒用的、有害的,通通排出去。說得輕鬆,你要是知道這個過程,實際上有多複雜,眼珠子得瞪出來。
什麼?不就是口腔、食道、胃、腸子,走這麼一遭,花得了多長時間?你當食物有腳,自己會走?還能自己越"走"越小,好讓營養供你吸收?靠的都是消化道的各種運動,它們都有各自繁重的工作:
食道有纖毛幫你順順;胃得收縮、舒張、蠕動,各種折騰;小腸一邊幹著消化、吸收的活,還得跟生產線似的,慢慢給你往大腸方向送,要知道小腸長度,是你身高的4-5倍,大腸負責收汁(吸收水和酒精、膽汁和少量其他物質),讓大便成型,差不多時候還得通知你,該上大號了。
這些工作的處理速度,取決於:你吃了什麼,吃了多少,以及你長期以來,是否善待你的消化系統……一般來說,食物從入口,到大便存放到直腸(最靠近菊花那一段),需要大約12-20個小時。
什麼?還要儲存?不然呢,有一點,就拉麼?
至於,最後這一步,存得差不多之後,排出來需要多長時間?取決於:
有便意的時候,你是馬上去呢,還是通常要等等(這一等,可能一天過去了)
你蹲馬桶時候,看手機的時間(看著看著,偶爾會忘記自己,原本在幹嘛)
對於這件事情,有沒有什麼,一言難盡的痛苦(潛意識裡的某些抗拒,也很……)
以上的過程,再加上睡前到早起,不進食的這段時間(通常也在12小時左右),你的大便,自然都是"宿便"。
回到一開始的那兩個問答,關於「宿便」的「排」與「清」:
既然排出的都是所謂的"宿便",那麼,正常情況下,吃什麼,怎麼吃,"糞量"夠了,就能排、就要排。可不就是"吃什麼都能排宿便"?可是,只要你活著,這就是個,會一直進行下去的循環。所謂"清宿便",啥時候是個頭啊?所以,想要"清宿便",吃什麼都幫不了你,不吃才可以……
排便——確實是值得關注的"生理大事件"
關於排便,可是每日生理大事件,對它關注自然也是應該的。不過影響因素很多,不止是飲食,還有食品衛生情況、生活習慣、消化系統功能等。
排便的多少、體積直接與飲食相關。
我最近大便拉得很多,是因為什麼?通常是因為你最近吃得多。
遇到這個問題,不要不管三七二一,就是一通瞎擔心,"會不會是吃了什麼能排宿便的東西"、"會不會是腸胃出了什麼問題"等等。請按以下順序進行判斷:
1. 算上一日三餐、加餐、宵夜等,整體的進食總量,這段時間的食量是不是比較大。吃得多拉得多,最正常不過啦。2. 最近的飲食,是不是有什麼變化,比如是不是粗糧、蔬菜,這些比較"粗"的食物,吃的比例更多了。前文說過,吃進肚子的食物,身體利用不了的,會被排出來,吸收的部分少了,不被吸收的多了,自然拉得多;另外,膳食纖維吸水,它越多,大便的體積越大,更是顯得"多"了,因為其實排出的水分,也更多。所以,吃得"粗"的時候,需要喝更多水噢。3. 大便是否成型。如果是一天拉稀好幾回,應該不會認為是拉得多吧,不過不那麼明顯的時候,可能會有"拉得多"的錯覺。如果這種情況持續時間比較長,有可能是大腸,對水分的吸收能力減弱,可能有慢性炎症等問題發生。建議多吃蔬菜、水果還有健康油脂(比如富含Ω-3系的魚油、亞麻籽油等),對炎症有一定的幫助;當然,如果是拉肚子,就不要吃得太"粗"啦,精細點,養一養;如果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就要去醫院找醫生了。當然,某些時候,你覺得不太正常的,大便的顏色,也可能跟飲食相關,比如深綠色蔬菜吃多了,大便可能是黃綠色,紅色食物,比如紅心火龍果等,吃多了大便或是紅色,海帶等黑色食物,一次吃太多,大便偏黑。食物導致的,大便顏色變化,一兩天就恢復正常。
腹瀉,往往是吃了不衛生的食物,當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患有腸易激、克羅恩病等腸道疾病,所以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頻繁腹瀉,持續時間過長,就需要去醫院查一查。腹瀉的時候,飲食上,要多喝水,及時補充電解質(喝點淡鹽水補鈉、氯、吃點柑橘等水果補鉀),粗食細做(粗糧、蔬菜等食物的粗纖維,對這個時候脆弱的消化道不夠友好,但是其中的維生素、植物營養素等對炎症有幫助),多攝入一些富含Ω-3系的魚油、亞麻籽油等油脂,可以補充益生菌,喝一杯酸奶是不錯的選擇。便秘,其實偶爾的排便不通暢,或者排便辛苦,是不能算作便秘的,大概很多自以為自己便秘的人,都達不到醫學上的診斷標準。不過,感覺不好,造成了困擾,它就是一個需要得到解決的問題。①飲食上,多喝水,喝很多很多水;吃的"粗"一些,粗糧(燕麥、蕎麥等)、蔬菜(芹菜、菠菜、韭菜、南瓜、魔芋等)和水果(香蕉、火龍果、蘋果等)。②建立你自己的排便規律。別問我什麼時間排便好,有規律的排便,什麼時間都好,這問題問得,好像你可以想要什麼時候,就什麼時候似的,不過有幾個時間,你的腸道會比較給力:剛起床的時候(體位刺激),以及三餐之後(進食刺激)。怎樣才算有規律?比如每天早起之後、隔天的晚餐之後等等。③不要忽略你的便意,有便意的時候就趕緊的,什麼要做完這點工作,聊完五毛錢的天、有點困睡醒再說,甚至等便意再強烈一點,這一等,可能就遙遙無期了。④養成好的排便習慣,排便的時候能不能純粹點,別美其名曰什麼"利用碎片時間",進洗手間別帶手機了成麼?排便也是件需要專心對待的事情。
結論:「宿便」有害論,不用相信。
"宿便"這個詞,在醫學上,無論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存在。不過是商家,"危機營銷"的噱頭,"一天不排宿便,相當於抽十根煙"、"宿便,萬惡之源"…….然後提出解決方案,賣產品、賣服務。城市果然套路多啊。
所以,別傻了,別再被所謂"宿便"的問題困擾了。
如果確實出現便秘或者腹瀉的問題,長期下來,確實會影響健康,以上內容能夠給你一些建議;
如果消化系統,出現器質性的問題,那麼請及時去醫院就診。
多一些分辨力,別因為"宿便有害"這樣的謠言,交了"智商稅"不說,長期使用一些,對腸道刺激很大的藥物或者食物,造成腸道功能出現問題,才是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