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不倒,一般用來形容一家企業由於體量過於巨大,市場、資本乃至國家已經不允許它倒閉破產的情況。這個詞最初來源於08年金融危機,在美國房產泡沫破滅後,美國政府撥出7000億美元用於銀行救濟,挽救了大廈將傾的金融行業。
而今這個詞已經泛用到了所有對於行業有著不可或缺的企業當中。在我國,典型案例的比如通訊行業的華為、社交行業的騰訊、以及行動支付行業的阿里。可以說他們已經不僅是行業的核心,而且已經大到不可下行。
舉個極端的例子,假如明天阿里破產支付寶消失,那麼光是去銀行取現金的人,就足以把銀行取破產,所以即便阿里在短期內可能會有頹勢,但政府和市場是不會讓其倒下的,這就是所謂的大而不倒。
而在安防行業,海康威視這家安防龍頭飛奔的市值已經讓其有了大而不倒的苗頭
市值破4500億,安防恐從此不再是雙龍會
海康威視市值從3000億到4000億,花了一年半的時間,而從4000億到4500億,海康僅僅花了14天。
11月5日晚間,海康第二大股東龔虹嘉通過大宗交易減持7600萬股合計套現33億元,而在最近三個月,龔虹嘉還通過競價交易減持9345萬股,二者合計金額近70億元,而龔總的股份並沒有在市場上閒置,而是光速被資本方接盤,其速度和質量都讓人咋舌。
而緊接著在第二天的11月6日,海康威視再次成交24.95億元的大宗交易,近兩天內,海康威視的交易額就突破了50億。再加上此前馮柳鄰山1號入股海康超80億元,在整個市場都在下跌的大環境中,逆勢上漲的海康無疑成為了資本市場上的新明星。
僅從資產角度來看,目前市值超4500億的海康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安防「寡頭」,高於安防排名第二的大華股份(市值近700億)6倍有餘。
時至今日,很多業內人士都在思考,安防龍頭雙龍會的局面,是否已經不在了?
今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視實現營業收入420.2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8%,實現淨利潤80.27億元,增幅5.13%。在疫情影響較大的安防行業,這份答卷幾乎已經是非紅外測溫企業能夠提供的最優答案。
在業績領跑行業的同時,海康威視的毛利率也堪稱華麗。調研顯示,海康威視毛利率十年平均為45.91%,比排名第二的大華(40.06%)足足高出近6個百分點。這是什麼概念?這個毛利率不僅遠超阿里、小米,甚至超越了蘋果,是名副其實的吸金神器。
2018-2020,蘋果公司的毛利率處於20.8%和-6.8%區間;而其硬體的總體毛利率在29.7%和36.1%之間,遠低於海康。而買蘋果手機貴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海康就是有本事比蘋果更貴的同時還讓你腰包買單,這憑藉的就是其全棧的產品覆蓋能力和過人的產品質量。
這毛利率,即使庫克看到了也直呼內行
2019年,海康威視收入高達577億元,淨利潤124億元國內市場份額的佔比在40%左右,而今年前三季度,大華營收同比下降1.6%(這還是以十億價格出售子公司華圖微芯後),行業話語權相比海康進一步下降。
雖然從第二季度開始,大華同樣受到了私募資本的青睞,但其資產淨額相較海康仍有較大差距,而隨著海康資本實力的不斷雄厚,未來二者的差距會不會越來越大,很多人都對此抱有疑問。
隨著海康實力的進一步增長,專業人士預測,未來安防行業可能不再是巨頭的雙龍會,而是海康一檔、大華一檔、其他大型企業一檔的金字塔結構,而屆時,海康對於安防行業的市場佔比,也將達到「大而不倒」的水平。
安防行業的真正價值界限在哪?
隨著海康威視和大華兩家安防龍頭股價的強烈上漲,很多原本持有股份的投資人都開始變得不安起來。他們都怕一夜之間泡沫破滅,跌回「解放前」。
散戶慌得不行
而這種恐慌,源自的正是對於安防行業本身價值的困惑,即使都知道安防行業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眼」,在新基建當中有著廣泛的發展前景,但並不知道安防行業的實際價值到底在多少,在十四五期間到底能夠發揮多少實力,這不僅是投資者困惑的,也是很多業內人士想要了解的。
事實上,在2017年以來,隨著人工智慧企業崛起、中美貿易戰、華為晶片斷供等一系列風波的影響,安防行業的整體估值都受到了較大影響,行業整體市值的增速被大幅放緩。
而隨著海康大華應對風險能力、包括現金流狀況的逐漸好轉後,(特別是在18年大量PPP項目掛掉後,安防龍頭企業就特別看重企業的現金流狀況)安防行業的龍頭就又開始被市場看好,尤其是在國家新基建加碼後,如今的安防企業能提供的解決方案早已不限於傳統安防領域。
從海康威視的戰略定位變化就能很好的體現這一點,2012年海康威視的定位還是做全球領先的安防企業,而到了18、19年,海康的定位就已經變成了以視頻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和大數據服務提供商。到了今年,海康更是提出要做各個行業的數位化轉型合作夥伴,其業務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
又名為,安防龍頭野心成長史
而海康的改變,正是安防行業隨著智能化浪潮來臨,其功能性不斷延展的一個縮影。在此基礎上,隨著智慧城市的不斷推進,安防技術的應用場景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擴充,典型的比如無人駕駛、大數據、智能樓宇、SAAS PAAS系統應用等等。而這也為安防企業帶來了巨量的發展機遇。
正如同阿里逐漸由電商做到雲再做到行動支付巨頭一樣,如今的安防行業也面臨著巨大的行業業務內容的擴充,而以海康大華為代表的企業,顯然就成為了其中最大的受益者。
事實上,如今的安防行業同早期的阿里、騰訊一樣,已經具備了誕生跨行業巨頭的潛力。在技術層面,中國安防已經積累了四十餘年的技術發展經驗,在視頻監控領域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解決方案提供商;渠道領域,龍頭企業在業內擁有穩定的客戶和市場份額,同時在海外多有布局,大量的渠道積累為其提供了穩定的客戶來源(其中還蘊含有豐富的政府資源)。
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安防行業已經具備誕生下一個阿里類跨行業巨頭的條件,在此基礎上差的自然就是資本的青睞,而這也就回到了開頭海康市值暴漲的案例。幫尼菌認為,對於像海康大華這樣的安防龍頭來說,其蘊藏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只要經營得當再加上資本的助力,在未來的行業話語權只會變得更大。
而安防行業的真正價值界限,顯然不止這4500億。
結語:資本讓行業資源變得更加集中
在資本入局後,擁有更強大資金的海康大華,很可能將能夠在更多領域發揮實力,縱觀阿里、騰訊的發展史,強大的資本實力已經成為了他們伸展枝藤的最好助手,而他們本身也集中了其核心行業的絕大部分資源,成為了行業巨頭。
隨著海康大華可用資金的不斷增加,未來安防行業資源也將進一步集中,而具體來看是大家跟著龍頭企業一起吃肉,還是底層經銷商苦不堪言,還要看他們進一步的動作,但無論如何,海康威視在資本的加持下,已經成為了行業內大而不倒的巨獸。
文章資料來源自騰訊網、每日經濟新聞,圖片來源於網絡
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