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韓國,相信不少人都會想起韓劇KPOP,韓國電影等韓流文化。在過去二十年間,韓流文化瞬間席捲亞洲各國,近年來更遠達地球另一端的歐美國家。據統計,2018年全球韓流粉絲激增至8920萬人,覆蓋全球113個國家,韓流產業的出口高,高達94.8億美元。如此強勁的韓流文化,發展歷史卻只有短短二三十年時間。那麼,韓流文化是如何在短時間內席捲全世界的呢?他的背後又隱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呢?韓流一詞最早於1999年在中國內地使用,描述韓國文化產業對亞洲鄰國的影響力。當年韓國導演姜帝圭的「生死諜變」於東南亞獲得空前的成功,其後於兩千年初韓國又相繼產出一部又一部經典影視作品,包括藍色生死戀,我的野蠻女友,冬季戀歌,大長今等。這些作品在新加坡,日本,臺灣,香港,中國內地和越南等地同樣獲得巨大的成功。以冬季戀歌為例,在播出後,韓國旅遊觀光客增加了15%,其取景的南怡因為觀光客數量暴漲,門票由30韓元調整至3000韓元。而在隔年,韓國彩妝在亞洲出口規模更增加了50%。在這些作品的帶動下,韓國音樂藝人服裝,飲食等其他韓流文化在各地開始蔓延與發展。2012年七月,歌手SPY的歌曲「江南style」紅遍全球,除了引發成千上萬的模仿影片,更一度佔據了包括澳洲,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的音樂排行榜首位。
google時任董事會執行主席埃裡克斯密特,英國時任首相大衛.卡梅倫,時任倫敦市長鮑裡斯,詹森等名人也跟著跳起了騎馬舞。可以說,此將韓流的影響力推至新高峰。隨著寒流在過去20年的不斷傳播及普及,他為韓國及企業文化以至國家形象都帶來的正面影響。其帶來的巨額產業收入,協助國家成為全球第12大的經濟體。2014年,韓流出口佔韓國GDP的0.2%,約為18.7億美元,十年間增長至370億美元,佔GDP的2.54%。資料顯示,韓流帶動的經濟效果中,最大得益者是遊戲產業,帶動了25億美元。其次為旅遊業帶動效果為二十億美元。2017年韓流輸出達63.11美元,若加上周邊產品及旅遊則高達78.5億美元以及13萬個工作機會。韓流文化已經深植亞洲市場當中,不管在飲食,時尚,美容及其他範疇都離不開韓流的影子,這也不禁令人想問,究竟席捲全球的寒流到底是怎麼練成的呢?從冬季戀歌,大長今,到太陽的後裔,從東方神起到PSY,防彈少年團,寒流一波波席捲世界舞臺,不但替韓國創造了極高的經濟收益,更提高了國家形象。而這一切要從1994年開始說起。前韓國總統金泳三在一場會議中得知了一個令他無比驚訝的消息。當年火紅的好萊塢電影侏羅紀公園一年便賺了8.5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現代汽車出口150萬臺所得的收益。要知道,當年現代汽車總出口量只有三百萬臺,也就是說有兩部這樣的電影就打平了韓國集結政府財閥和無數勞工的努力,金泳三在震撼之餘,同時也下定決心發展文化產業,頒布發展計劃,設立執行機構。踏出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第一步。1998年繼任的前總統
,希望利用文化產業的特色突破亞洲金融風暴。他喊出文化立國的口號,定義文化產業,作為21世紀國家競爭力的核心課題,金大中制定了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下令文化財政預算必須佔國家總預算的1%以上,並設立韓國文化內容振興院。這些大刀闊斧的措施不但為產業未來發展打下基礎,也為金大中贏得了文化總統的美稱。在樸槿惠出任韓國總統後,韓國政府更提出以每年平均11.7%的增長速度提高文化相關預算,爭取在2017年使文化財政在國家財政總預算的比重達到2%,韓流文化的盛行除了韓國政府大力推行外,韓國娛樂公司的專業培訓,也是一大要點。韓國娛樂公司透過全球海選的方式,從世界各地挑選有潛力的人才。以韓國SM娛樂公司為例,2008年SM選秀官方網站公布,將在韓國,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泰國,印尼,越南,智利,阿根廷等十個國家進行海選。而這些被選拔出來的青少年則會透過練習生制度進行集中培訓。平均培訓五年的舞蹈,音樂,語言,演技,體能等各種課程。
這種制度為寒流市場提供了大量有實力的人才。而眾多韓國天團的湧現也證明了這個制度的成效性。韓流在亞洲和世界範圍內流行,如今已經成為極為強大的流行力量,影響著各地的年輕群體。韓國校服公司「iLovesmart」進行的一項關於青少年最想成為的職業調查,結果顯示每四個受訪者中就有一個的夢想是成為藝人,而藝人也是青少年最想成為的職業第一位。針對這個流行的趨勢,韓國本土有超過一萬間提供有關娛樂事業培訓的學員,每年有數萬名志願生畢業,但能出道的人只有一千名,當中一出道立刻成功的每年可能只有10人。一男子天團BIGBANG的團員G-Dragon為例,他總共花了十一年培訓,才第一次上臺公開表演。據韓媒形容,成功率只有1%的韓流業,比起當上每五年選一次的韓國總統還要困難,風光無限的藝人生活是不少青年人的夢想,即使競爭激烈,仍然無數人的加入,但在藝人華麗的背後卻有著鮮為人知的一面。近兩年來,已經有五名韓國藝人企圖自殺,其中三人更不幸去世。今日的韓流發展迅速,遠至歐美地區,也可以感受到韓流的人氣有多高。但在風光背後,韓星承受的壓力其實非常大。不少藝人都曾經患上抑鬱症。根據韓媒的分析,做藝人平日工作繁忙,有時候要拍劇,有時候要製作音樂,生活,作息通常都不規則,很多時候也要通宵工作,甚至幾天不睡覺,一直維持著作息不定時的生活,而且做藝人私人生活同樣受到關注,藝人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嚴重影響了藝人的私生活。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興起,信息傳遞的速度也變得很快,藝人的一切都能在網上引來眾多人討論,雖大部分是粉絲之間的互動,但其中有不少的惡意評論當中,不少用詞都充斥著侮辱性的字眼,有時甚至連他們的家人朋友也會受牽連。韓流圈競爭的激烈,網絡的惡評,生活的壓力等原因不知不覺間成為了剪斷他們最後稻草的剪刀布使他們走向絕路,韓流在全世界的身形背後,是無數人的努力。希望各位在欣賞作品的時候可以多一點讚賞,少一點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