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安妮寶貝」到「慶山」,她的質地並沒有改變

2021-02-08 第一財經

《仍然》中精選了慶山16年來的180多張照片

20歲時,她純真簡單,有很直接的勇氣,不害怕危險或不確定;40歲時,她從容淡定,平和寧靜,生命有了厚度。

20歲時,她關心的是談戀愛、如何去面對現實世界;40歲時,她開始關注神性和更精深、更內化、更高遠的事物。

20歲時,她很少與外界發生聯繫,只想隱匿地生活;40歲時,她會時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的日常,更開放地與讀者交流。

從20歲時的「安妮寶貝」到40歲時的「慶山」,這是生命的經驗和質感逐漸疊加的結果。

2000年,她以「安妮寶貝」的筆名出版第一本書《告別薇安》,16年後,她的第16本書《仍然》以「慶山」之名出版。「16年,16本書,人生經歷了很多。」慶山如是說。

旅行、寫作、改名、生活的變動,《仍然》是對過往16年生活的整理和回顧,正如書中寫道,「我在擴展,如同月亮照在雪山;我在消失,如同鹽之於大海,大海之於虛空。這是我尋找自己的故事。」

旅人走到新的邊界

從24歲以「安妮寶貝」的筆名寫作至今,時間橫跨18年,翻看新書《仍然》,書封上印著慶山的名字。隨著這本攝影集回眼望去,讀者或可窺探到你愛的那個安妮或者慶山。

《仍然》封面

《仍然》精選了180多張照片,大多是隨手拍下的,單純、自然、不究技巧。慶山在自己的微博中寫道:想表達的並不是以攝影本身或照片為目標,而是以此為工具,觀照內心與外界的一種視角。「只是對當下某個時空起了一種感覺,覺得應該記錄下來,然後就拿出手機或相機,把它拍下。」

慶山說:「雖然不能涵蓋這16年來發生的所有的事情,或者所有重要的事情,但至少展現了一部分。這本書對多年來一直跟隨閱讀的讀者來說,可能有其意義。」

正如她所說,《仍然》不是一部總結16年生活的宏大巨著,其意義也不是要曝光作者16年來的經歷,而是作者希望跟讀者分享一段某種意義上共同走過的時空,喚起斑駁的記憶。

這本攝影集的英文名字叫「Still」。「Still」這個詞在慶山看來有很多含義,「『Still』有延續也有寂靜、靜止的意思,代表堅定和渾然一體的狀態,而中文書名『仍然』只能代表一部分語意。」

同樣,「慶山」之於「安妮寶貝」也有靜止和延續之意。

2014年6月,「安妮寶貝」發微博宣布自己的筆名改為「慶山」,解釋說,「這次改名不代表安妮寶貝這個名字的消失。如同一棵樹長出新的枝幹,一個旅人走到新的邊界。」

《仍然》中提到了慶山這個名字的來歷:2013年在京都參加東寺的跳蚤集市,邊上有一所綠意幽深的庵,庵裡有一處小庭院,也是在這裡,在一塊高掛於牆壁上的木匾上,看見許多僧人的名字。「蘭山、月石、松風、磐石」,其中有「慶山」兩字,後來它成為我寫作的名字。

隨著狀態和心情的改變,安妮寶貝在40歲的時候給了自己這個偶得的新名字,歡喜讚頌,靜山如如。「我覺得人走到一定階段,可以有一個重新的出發,重新的開始,而不是總是背負著過往不放,或者不捨得放下某種已經完成的事情。這就是一种放下。放下的同時,生命可以有嶄新活力。」 慶山如是說。她也強調,「寫作18年,只是筆名的改變,作者的質地並沒有改變。」

慶山仍然是那個勇敢的舊樣式的人。她不怕黑,也不害怕破碎的事物。

從情愛到內心

作者以慶山的筆名出版的第一本書是《得未曾有》。書中記錄了她從江南到甘肅的長途旅行中與四個陌生人的相會。一位愛作畫也善於烹飪的廚子;一位回歸農村的攝影師;一位以詩歌、唐卡修行的年輕僧人;一位年過八旬、心守一事,依古法彈奏的老琴人。作者將感受到的一切細節、一切觀點,如實記錄下來。

實際上,作者更早的作品《蓮花》也已經開始關注人與外界和自我的關係,注重內心關照,進行人性和哲學上的探討。

「人都有年輕的青春的時候,以及成熟起來的時候。如果一個人始終活在二十幾歲的狀態,這是很失敗的,也是荒誕的。二十幾歲的人關心的都是談戀愛、如何去面對現實世界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經過有效的學習、思考,後來自己都會解決或得到答案。等成年之後,我們關心的應是更精深、更內化的問題。」 慶山說。她關注的主題從狹窄的情愛探索過渡到社會的現實和人的內心,更側重精神哲學、生活感悟,文字也從華麗繁複過渡到簡潔開闊。

「我後期的作品不像前期那樣喜歡運用華麗而複雜的辭藻,人以前可能喜歡這樣擺弄文字,現在過了那個階段,可以更加簡潔、直接而自如地運用文字。文字的心境肯定是比以前更加開闊,因為我的心打開了。但所有的作品仍具備形同屬性,它們都是真誠坦率的、不迴避人性之幽暗,願意揭示、探索和追尋,並且具備勇氣。」

透過《仍然》一書,讀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作者對內心、自我和外界的關注。《仍然》包括了旅途、她(作者自我)和孩童(女兒恩養)三部分。書中照片平和淡然,摒棄嘈雜的細節,表達了克制而中正的情緒;文字自然流暢,毫無做作,充滿了佛思。

日常的開闊從容

對於慶山的日常生活,《仍然》中的描述是「遠行、做採訪、 靜思、修行」。她在旅行中修習內心,與所置身的時代保持著不近不遠的關係。

從日本到印度,從歐洲到美國……她抵達過摩登都市,也跋涉過偏僻野地;遊走在工業化都市的邊緣,也浸潤在寺廟前的霞光。在慶山看來,每一段旅途,出發、跋涉、抵達、回歸,最終所向並非為了抵達某處,而是洞曉和獲得一個新的自己,這是遠行的意義。

慶山坦言,近年來的改變與一直在學習修習內心有關。2012年後,慶山有一些時間用來去藏地修習,《仍然》中也收藏了不少關於修習的或者宗教的照片:

在寺院舉行的持續到元宵節結束的新年法會上,慶山與當地村莊的男女老少擠在一起,坐在佛殿冰冷的木地板上,祈禱、聽經,把甘露水塗抹在額頭上接受祝福;慶山住在高高山頂上與世隔絕的修行地;供香於印度菩提伽耶大正覺寺;供養於佛陀像前的一杯紫色蓮花;小住在青海山區古老的寺院裡……

慶山認為,禪修和佛法理論可以指導自己。外界如何變動、別人如何評價,都不會影響自己心中對清明的認知。當一個人不再輕易陷入悲觀、憤怒、敵意、妄念,不再封閉自己,不再對身邊的世界和人有輕率和粗暴的結論,就變得更成熟了。

佛法的修習和內心的澄明可能就是從「安妮寶貝」到「慶山」,從幽暗尖銳到開闊從容的最深層原因吧。

《仍然》收錄了一張2013年9月攝於甘南拉撲楞寺的照片。當時慶山正在做《得未曾有》的採訪,剛好漫步山丘,攝影師為她拍攝了這張矗立於山丘、眺望於遠方的照片。陽光灑滿山谷,映著寺廟,高遠開闊。慶山說:「我喜歡這個古老的寺院,也與它具備緣分。」

曾經的「安妮寶貝」

現在的「慶山」

跟許多母親一樣,「慶山」的鏡頭裡最多的總是女兒

「慶山」女兒生活瞬間

相關焦點

  • 她是過去的安妮寶貝,現在的慶山|新年新知
    在你擁有了母親這個身份後,你覺得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慶山:我沒有什麼大的改變,因為我沒有大多數母親的心態,有了孩子就為孩子而活,不是這樣的。我為我自己的道路而生活,她為她自己的道路而長大。但是我會為她適當地付出幫助、支持和愛。
  • 專訪|慶山:我從未否認或排除過「安妮寶貝」
    六月底,作家安妮寶貝推出了最新的散文小說集《月童度河》,與上一本散文集《素年錦時》,相隔了九年。在這期間,她作為母親,陪伴女兒成長,自己也在不斷的閱讀、學習中有所得,有所成長。兩年前,推出採訪集《得未曾有》,她正式改用了「慶山」的筆名。
  • 從「安妮寶貝」到「慶山」 重複還是轉身?
    從安妮寶貝到慶山,作家的改名其實也象徵一種「轉身」,仿佛開始遠離都市,向山而尋,自然,遠離塵囂。慶山保持和媒體及受眾一定的距離,但她的書寫主題依舊和時代貼近,相向而行。讀者對作家的接受,她的小說風潮,也幾乎與昆德拉、村上春樹等作家在中國流行相同步。
  • 安妮寶貝回應改名慶山:選兩個喜歡的字而已
    《得未曾有》是安妮寶貝改名「慶山」之後推出的首部作品,她向記者介紹,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她自北京出發,路線從江南延展到甘肅,遇見四個不相識的人。其中有愛作畫也善於烹飪的廚子,倡導他的飲食方式;有回歸鄉居的攝影師,以作品系列禮敬故鄉和大自然;有以詩歌以唐卡以修行以領悟供奉信仰的年輕僧人;還有年過八旬,經歷各種變遷,心守一事,古法彈奏的老琴人。
  • 安妮寶貝改名慶山 推出第二部作品集
    兩年前,安妮寶貝改名慶山,並以新的筆名出版首部作品
  • 二十年,從安妮寶貝到慶山|桑果悅讀VOL.32
    安妮寶貝,浙江寧波人,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榜作家。2014年6月「安妮寶貝」將筆名改為「慶山」,她稱自己喜歡「慶」的歡喜基調和「山」的靈性,但是不會與安妮寶貝告別。她後來的作品也是建立在「安妮寶貝」這個基礎上,但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比如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和一些禪意,無形之中給人勇氣和力量。代表作《得未曾有》,《八月未央》等。下拉閱讀更多原文選段霧霾天也如同一場夢。灰色大霧瀰漫,人們照常在大公園裡跑步或遛狗。車流滾滾,人潮洶湧,城市浸泡於迷霧和毒氣。
  • 《山谷》/ 慶山.安妮寶貝——思思為你誦讀
    《山谷》/ 慶山.安妮寶貝翻山越嶺 長途跋涉只為看你一眼
  • 曾經的安妮寶貝,已成「慶山」,關於《春宴》你讀懂多少
    2014年,安妮寶貝在微博宣布「安妮寶貝」改筆名為「慶山」。上學時期,小編是看著她的書過來的。在那幾年的青春裡,她的書陪伴在身邊十多年,究竟是一種撫慰,還是一種幻覺?現如今,那種懵懂的心境已經過去,她陪伴我長大,我看著她成長,也逐漸直視自我的成熟。
  • 安妮寶貝人到中年:更名「慶山」後的變與不變
    在出版了十幾本書之後,安妮覺得自己的狀態和心境不斷變化,便把自己喜歡兩個字——「慶」(歡喜讚頌)和「山」(厚重如山)——組合在了一起,並在自己40歲那年完成了一場儀式性的更名。2011年《春宴》初版問世,書封上的作者名字還是「安妮寶貝」,今年再版已是「慶山」二字。從安妮寶貝到慶山,她的寫作有哪些變與未變?
  • 慶山散文集《眠空》:記錄生活和思考的優美隨筆
    [書籍信息]  書 名 《眠空》  ISBN 978-7-02-011695-9  作者:慶山  單 價:48.0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7年6月  別冊:慶山最新短篇小說及答編輯問  [作者簡介]  慶山,曾用筆名安妮寶貝。
  • 專訪|從安妮寶貝到慶山:對過去不需要有任何羞恥感
    並沒有想到,向來在外人印象裡行事低調的慶山會願意經由電影片方的介紹,接受一個目的是為了電影宣傳站臺的郵件採訪。電影是將於9月14日上映的《七月與安生》,慶山十八年前寫下這個故事,那個時候以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她都叫做安妮寶貝。
  • 「無安妮,不青春」,安妮寶貝的愛欲與回歸!
    時間已經過了16年,安妮寶貝早已不是當年的她,但筆下故事中的男女主角們,依然生靈活現地出現在你我身邊,不曾改變。如果你熟悉安妮寶貝,必然知道她的故事一定有人死。小說中的虛實,沒有答案,留給讀者無限的想像。
  • 原來,我一直在中安妮寶貝的毒.
    熟練到,我甚至拿著原子筆把每頁的錯別字都一一改正了過來。2006年,我高二,在某本雜誌上,聽聞安妮寶貝出了新書,一個長篇《蓮花》。我連一個中午都不肯等,揣上攢了許久的錢,頂著南方城市裡蒙蒙的細雨,去書店,買回那本只有白色封面和簡單書名的書。迄今為止,安妮寶貝出過的所有書裡,我最喜歡的,還是《蓮花》,從06年到12年間,幾乎每年都要重看一次,它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一本書。
  • 安妮寶貝「消失」2000天後,我終於讀懂了她
    七月,安生,兩個小女孩,一段從十三歲懵懂相識相知、到長大後相愛相殺的青春故事,單拎出來並沒有多吸睛。 辭職手續未果,舉家反對,但她決然離開,尋找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那個在田野裡光著腳丫狂奔的小女孩,在安妮寶貝的身體裡,一直藏著沒有長大。
  • 「安妮寶貝」改了名字不改神秘
    以網名安妮寶貝而聞名的女作家慶山,最近推出兩篇新小說《表演》《花謝》,收錄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春宴》《眠空》插圖珍藏版中。  近些年,改名為「慶山」的安妮寶貝在微博上透露的點點滴滴,人們知道她結了婚,有了一位女兒。她剪了發,去了歐洲旅行,收到了好友從南方寄來的繡球花。然而,她又是游離於大眾的,幾乎很少出現在媒體與公眾面前,網際網路上的近照是她提供給出版社的照片,再翻閱,便是十幾年前的舊照了。
  • 安妮寶貝談改名「慶山」:就是兩個喜歡的字
    在十多年來的寫作中,她行事格外低調,與這個熱鬧的社會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也很少在公眾面前露面。前些日子,40歲的安妮突然宣布要改名「慶山」引起外界關注。日前安妮寶貝自出道以來首次為新作《得未曾有》在北京舉辦媒體見面會。  談到改名風波,安妮接受採訪時稱現在的自己,喜歡「慶」的歡喜基調和「山」的靈性,但不會與「安妮寶貝」告別。
  • 韓寒郭敬明屢創爆款,你還記得寫過《八月未央》的安妮寶貝嗎?
    當然,也並非沒有作品在影視化改編後與大家見面,如許多人不知道,那部讓周冬雨和馬思純一同捧得金馬獎影后的《七月與安生》,就改編自安妮寶貝的同名小說。但顯然,陳可辛和曾國祥的名字,或許是比安妮寶貝更強大穩妥的票房保證。
  • 慶山:她的作品何以越來越溫暖,充滿哲學與禪意?
    作為標準的90後,安妮寶貝的作品陪伴了成長的一段旅程。在安妮微博下方常常看見粉絲的留言:@小蟲甲:一路跟著你的小說走,年紀相仿的經歷,看書裡寫的,好多好多都仿佛在看自己。慶山(曾用名安妮寶貝)的寫作一直與旅行有著密切相關。從《彼岸花》到.
  • 安妮寶貝把女兒培養成小說中的女主人公
    01「 安妮寶貝」我對安妮寶貝的第一印象是上面這張照片,這張照片很冷黑白照,穿著樸素,表情平靜。看著這張照片,回憶起她小說中的女主角,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一個作家寫的。安妮寶貝也是我們這一代90歲左右讀者的符號作家,然而當時喜歡安妮寶貝的學生並不多,因為喜歡安妮寶貝的學生似乎與同一班的其他學生不同,至少在我們看來,他們早熟,憂鬱,甚至特立獨行。這樣的群體不太可能成為學生時代的主流。
  • 1999-2019 | 韓寒不毒了,安妮寶貝不酷了
    同樣在我們身上留下印記的還有安妮寶貝,2008年的安妮已經是一個一歲孩子的母親,她為女兒取名恩養。巨大的身份轉變,讓這個鐘愛出離的避世女子寫出了更有溫度的文字。安妮寶貝變得柔和,歡喜。「她喜歡我做的蘋果派,土豆泥和雞蛋羹」,面對媒體聊起女兒的安妮就是一個洗手作羹湯的寶媽。曾經鍾愛安妮寶貝式穿衣風格的少女們大多開始了戀愛,對方也許沒有「穿著白襯衫,乾淨而寡言」,但一定「讓人覺得可以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