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介紹我國的合成化部隊,這次將簡單介紹中型合成旅部隊。在我國13個集團軍下轄的共計78個合成旅裡(沒計算隸屬於西藏軍區的3個合成旅),中型合成旅數量高達26個,是整個陸軍合成化部隊的中堅力量。
中型合成旅的優點之快速反應能力強
由於中型合成旅則以輪式裝甲車輛作為主戰武器,因此最大的優點就是機動性好。此外,相比履帶式裝備為主的重型合成旅,輪式車輛能夠實現極速響應,尤其是執行遠程機動任務,不依賴火車或者拖車,直接輪式開進,藉助發達的公路網,推進速度要遠超重型合成旅,一天推進上千公裡不是夢。
即使在野外,輪式裝甲車輛的最大越野速度也能達到40千米/小時,而且藉助優異的懸掛減震系統,越野性能也不比傳統履帶式車輛差,即使是類似於沼澤這樣的地方也都能去得。
必要時還可以藉助大型運輸機進行全國或者全球的快速部署,機動性這塊並不比以速度見長的輕型合成旅差(前提是有足夠的大型運輸機)。而且由於本身具備較強的防禦能力,在裝備附加裝甲後,可以抵禦中小口徑機關炮和40火箭彈的攻擊。因此在戰時,中型合成旅屬於最早一批到達戰場的快速反應力量。
更全更強的直瞄支援和攻堅火力
相比美軍的斯崔克旅,我國的中型合成旅雖然也是採用輪式底盤作為裝備載具,但在武器編制和戰術思想上還是有些相當大的差異。由於我軍的直升機數量和質量暫時達不到美軍的水平,與空軍之間的空地協同火力支援也剛開始起步。因此我軍的中型合成旅在武器編制上,特意強化了各種支援火力武器的配置。
中型合成旅的直瞄火力包括08式輪式步兵戰車和11式輪式裝甲突擊車。中型合成旅裝備了112輛輪式突擊車168輛輪式步戰車。
兩款採用相同的底盤,僅武器系統上有所差異,戰鬥全重在21噸~23噸之間。在火力上,突擊車安裝了一門低後坐力的105毫米線膛炮,使用新款穿甲彈可以在2000米處擊穿等效560毫米均質鋼裝甲。採用96A同級別的帶自動跟蹤功能的上反穩像式火控系統,具備動對動射擊的能力。
拋開防禦性能不談,11式105毫米輪式突擊車的火力和機動性和低配版15式輕型坦克相當。在高原地帶,可以有效抗衡印度裝備的T72M1主戰坦克。此外,還可以攜帶最新的橫向效應彈,強化了對鋼筋混凝土工事的毀傷能力。
08式輪式步兵戰車採用了一門30毫米機關炮,技術來源於同口徑的俄制2A70機關炮,有效射程約3000米,使用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可以在1000米處擊穿約100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未來還可以發射可編程的空爆榴彈,能控制彈藥在戰壕上方精確爆炸,用高速破片大範圍覆蓋攻擊區域,還能夠穿透磚牆和鋼板等有防護的目標,然後在穿透後爆炸,不僅成百倍的提高了殺傷打擊效率。還節約了大量彈藥,保證了更持久的作戰能力。
炮塔兩側還各安裝有一具紅箭73D反坦克飛彈發射架,最大射程四公裡,除了對付坦克之外,還能用來摧毀鋼筋混凝土工事和低空飛行的直升機。火控系統則與11式105毫米輪式突擊車基本完全一致,具備行進間射擊能和獵殲能力。
在防護性上,兩款車型均採用了鋼裝甲+輕量化的陶瓷附加裝甲,正面具備防禦23毫米穿甲燃燒彈的攻擊,車體側面可以防禦100米外12.7mm穿甲彈的攻擊,必要時還可以通過安裝柔性格柵裝甲來強化對火箭筒的攻擊。車體內部安裝了集體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抑爆裝置,進一步確保了戰場生存力。成員座椅採用了防雷設計,座椅頂部與車體頂部懸掛連接,底部不與車體底部連接,可以大幅削減車輛觸雷時衝擊波對成員造成的損傷。輪胎同樣採用了防彈設計,在被子彈擊穿後,仍能以30公裡/小時的速度繼續行駛100公裡,從而快速脫離危險地域。
在反坦克火力上,中型合成旅除了105毫米線膛炮和紅箭73D反坦克飛彈之外,還裝備了紅箭9重型反坦克飛彈,最大射程5公裡。
其實相比紅箭9 ,筆者更期待輪式底盤的紅箭10反坦克飛彈,相比紅箭9,可以對10公裡內的坦克或者地面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必要時也可以對敵方武裝直升機進行絞殺。此外,中型合成旅還裝備數量眾多的PF98A式12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和更多的不佔編制的一次性反坦克火箭筒。可以說是武裝到了牙齒。
強悍的遠程火力支援
中型合成旅的曲射支援火力由24輛09式122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9輛11式122毫米輪式自行火箭炮和24輛05式120毫米輪式自行迫榴炮組成。三種火炮射程相互銜接,實現了從數百米(120毫米自行迫榴炮最小射程)到60公裡(122毫米火箭炮最大射程)的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中型合成旅在內,我軍目前大力推進直瞄火炮和曲射火炮在戰法上的融合。
首先就是研發出了直瞄火炮的超視距離打擊戰法。我們都知道,出於對付高處目標的需要,像坦克和突擊車的火炮都有個最大仰角的概念,一般在20度以內,這種做法有一個附加效果,那就是讓直瞄火炮也具備了一定的曲射能力,雖然射程比同口徑曲射火炮小很多,但是應用得當也能取得奇效。
進行超視距設計的96式坦克
早在2016年,第40集團軍某裝甲旅的59式坦克就使用自研的超視距射擊戰法對14公裡外的敵方目標進行了精確打擊。在2018年,官方媒體公開報導了陸軍第13集團軍某裝甲旅的96式主戰坦克用超遠程射擊的戰法,對9公裡以外的目標進行精準覆蓋,顯示了我軍的坦克超視距火力射擊戰法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這種戰法自然也是適用於裝備105毫米線膛炮的輪式突擊車,而且由於有膛線的關係,射擊精度還更高。比如給11式突擊車稍加改裝(這種改裝部隊就可以搞),那麼在3500米~15千米這個範圍內的火力支援就可以交給突擊車,榴彈炮之類的就可以進行更為重要的支援作戰任務。
此外,我軍還在同步進行曲射武器的直瞄射擊戰法創新。以中型合成旅的兩款主力曲射武器09式122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和05式120毫米迫榴炮為例,均安裝了直瞄設計用的瞄準具,緊急情況下可以對1200米的目標進行直瞄射擊,其中05式120毫米迫榴炮還配備了專門的破甲彈。
直瞄射擊的自行迫榴炮
09式122毫米輪式自行榴彈炮雖然沒有專門的反坦克彈藥,但是其裝藥量將近3.7公斤的榴彈只要命中坦克炮塔,產生的超壓和衝擊波一樣能讓坦克失去戰鬥力。在東烏戰場已經出現了相應戰例,一輛烏克蘭T64被一枚125毫米高爆榴彈擊中炮塔,不僅炮塔上觀瞄裝置全毀,巨大的超壓甚至崩開了炮塔上的焊縫,對裡面的成員造成了殺傷。
直瞄射擊的輪式自行榴彈炮
突出的伴隨式野戰防空能力
中型合成旅下轄一個防空營,裝備了24門牽引式35毫米高射炮,這是我國目前最先進的小口徑高射炮,可以有效對付4000米範圍內,高度在3000米以內的空中目標,必要時也可以用來對付地面目標。還有數量不詳的可攜式防空飛彈,這兩款武器主要用於駐地防空。
伴隨式野戰防空能力的建設則由裝紅旗17A近程防空系統和6管25mm輪式自行高炮負責。兩款武器均採用了高機動性輪式底盤,能夠提供真正意義上的伴隨式野戰防空。
其中,紅旗17A是目前世界範圍內性能最強的近程防空飛彈系統之一。新的有源相控陣搜索雷達可以有效探測並跟蹤低空、超低空的低RCS目標,最大射程高達15千米,能夠在武裝直升機之外對其進行攔截,將己方的損失降到了最小化。8枚待發彈,可以同時攔截2個空中目標,極大地提升了抗飽和攻擊的能力。
此外,新型合成旅還首次編制了偵察營和作戰支援營,將之前支配屬於集團軍的裝甲偵察車和ASN206無人偵察機下放到中型合成旅,大大強化了旅級戰術兵團的戰場監控能力和持續作戰能力。這還不算各種手拋式無人偵察機甚至是各種迷你無人機。
總的來說,雖然都是走的輕型高機動性路線,我軍的中型合成旅在火力投送的強度和精度,以及反裝甲能力方面,都走在了美國斯崔克旅的前列。具備非常全面的作戰能力。不過受限於大型運輸機數量的匱乏,遠距離戰略機動性還是稍顯不足,尚無法像美國的斯崔克旅的96小時全球部署能力。這塊還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