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與阿里的競爭一刻也沒有消停過,但過去雙方的交戰僅局限在核心業務之外的地方,這一次有了新的變化—騰訊終於將手伸向了零售業,大舉殺入阿里的腹地。
原本不同賽道的對手開始相互競爭,不斷擴大各自的邊界,最終上演新一輪大戰,這是2017年網際網路公司上演的最多的戲碼。
在國外媒體看來,騰訊這家市值已經超越facebook、排名全球第五的網際網路公司仍非常低調,但正在對Facebook和Nexfix發起挑戰。在國外競爭對手看來,騰訊發展的三大基石分別是:微信、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手機遊戲業務以及圍繞其10億用戶打造的生態系統。
從去年12月起,騰訊動用了數百億資金先後向家樂福中國、萬達商業、永輝超市、步步高和海瀾之家拋出橄欖枝,與京東形成新零售聯盟,對標的是阿里與其投資一系列零售企業。
毫不誇張地說,百度掉隊後,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變成了騰訊與阿里的兩強爭霸格局,能夠脫離這兩大生態系統獨立存在的網際網路公司寥寥無幾。在這基本格局下,雙方的對峙將延續很長一段時間。
突破界限
根據IT桔子統計,騰訊2017年投資事件數量為125個,其中文化娛樂、企業服務、硬體三個行業,佔比近50%,包括摩拜單車、特斯拉以及美團點評等都獲得了騰訊的青睞。
在這份長長的購物單裡,最耀眼的莫過於其在線下零售的大舉進攻。在2017年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COO任宇昕正式提出「智慧零售」概念,並強調騰訊不是要再次大舉進入電商,而是要重新定義零售行業。
馬化騰覬覦電商業務久矣,但一直未能找到正確的入口—騰訊也曾成立過拍拍網,試圖複製淘寶的體系撬動C2C電商,但最終未能成功。但騰訊以此與京東進行交易,成為後者的最大股東。
零售業在線下依然擁有非常廣闊的空間,根據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實體商品網上零售額為5.48萬億元,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6.6萬億元,這意味著超過80%的零售交易仍是在線下完成的。
事實上,騰訊入股京東後大可讓後者負責起新零售進攻者的角色,但京東在線下零售的布局較為緩慢。早在2015年8月,京東以43.1億元入股永輝,佔股10%,但兩者的合作一直僅限於「京東到家」,即永輝超市的商品上線京東到家平臺,由京東旗下的物流新達達進行配送。
此外,在阿里的盒馬模式基本完成測試階段、正準備大規模複製落地之際,京東旗下的7FRESH才在北京開店兩家。
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幾乎所有的傳統零售企業都在尋找轉型方向,其中阿里的力度最大、布局最廣,自2016年10月,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後,阿里先後向三江購物、聯華、新華都、東方股份、高鑫零售以及居然之家大手筆投資,再加上此前對銀泰百貨以及蘇寧的入股,阿里對線下零售的投入一浪接一浪。
面對阿里凌厲的攻勢,騰訊不得不從幕後走到前臺。從去年12月15日起,騰訊入股零售企業的步伐加快,家樂福中國、萬達商業、永輝超市相繼被騰訊入股,隨後步步高和海瀾之家也順利站隊。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的解讀是,阿里近年從容布局線下推進新零售戰略,對騰訊和京東造成了不小的觸動。
「騰訊近期頻頻大手筆出手線下,既是行業大勢發展所趨和智慧零售開放輸出、拓展想像空間需要,也是被動阻擊阿里的無奈之選。」曹磊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零售業外,騰訊近期還入股了西山居、韓國藍洞公司以及盛大遊戲,進一步鞏固其遊戲領域的領先優勢。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ewzoo的報告顯示,騰訊已經超越索尼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遊戲公司,並進一步拋離與網易等主要競爭對手的差距。
安卓模式
「騰訊不管是創始人的個性、整個團隊的氣質,還是業務戰略,它是能更好和別人結盟的。」在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美團點評CEO王興談道雖然阿里和騰訊都是美團的股東,但騰訊不僅是很重要的股東,而且還是比較友好的朋友。
持同樣想法的還有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今年1月他在一場新零售峰會發表演講時談到,作為線下零售企業,要想清楚的是自己到底要什麼。
「因為兩邊交流過很多,我感覺阿里的新零售是個蘋果系統,你就在它封閉的系統裡跟著一起玩。騰訊感覺有點像安卓系統,大家在這個系統各玩各的,這就是這兩個體系現在最大的差別。」王填說。
後來他在阿里和騰訊之間選擇了後者。2月23日,步步高宣布騰訊和京東將聯合入股,共同發展「智慧零售」和「無界零售」,其中騰訊持股6%,京東持股5%。
「騰訊是一家主張開放的企業。對於我們來說,賦能的做法是,我們是去中心化的,我們給合作夥伴資源,讓他們自己搭建自己的業務,自己來決定自己的發展。」在2017年年底財富論壇上,馬化騰重申了騰訊去中心化的戰略不動搖。
毫無疑問,以「連結」而非「控制」的方式對生態圈的企業進行賦能,騰訊的「去中心化」模式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青睞,也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去年眾安保險、搜狗、閱文集團、易鑫等騰訊系公司紛紛上市,為騰訊帶來了不菲的投資收益。
阿里強勢的投資風格,為的是確保隊列和節奏的統一。同樣地對新零售進行布局,阿里的切入角度是「舊城改造」和「新物種」,前者是將傳統的商業場景網際網路化,後者是將盒馬鮮生形成可複製的新業態,進而實現新零售的落地。
在阿里集團CEO張勇看來,新零售就是基於大數據對人、貨、場的重構,因此只有掌控一定數量的股權構成更緊密的聯盟關係,阿里才能進一步與合作夥伴達成利益上的分配一致。
目前尚難言騰訊和阿里的投資風格差異是否對彼此產生深遠的影響,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路線之爭只是騰訊阿里競爭的一部分,並不影響最終戰果,兩種路線甚至可能長期存在。
國內人工智慧領軍企業之一,致力於人工智慧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已經進入自動駕駛、智慧機器人、零售升級、智慧交通、教育、金融醫療、生物識別等領域。在零售升級領域已處於行業領軍地位。公司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人工智慧卷積神經網絡、深度學習機器視覺、生物識別、生物支付等前沿技術。
文章來源於時代周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求評論!求吐槽!求嘚瑟!
👇
如需加入RG新零售社群
請添加管理員備註新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