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圓圓、鄭愷、李晨等人主演的愛情喜劇《咱們結婚吧》4月2日登陸院線,三天票房破億成績不俗。不過主創們還沒來得及高興,該片就陷入「抄襲門」並在網絡上遭到部分業內人士和觀眾的討伐。
「震驚!劉江導演電影版《咱們結婚吧》完全抄襲韓國電影《結婚前夜》,從創意,人物職業、性格到鏡頭運用、橋段全部抄襲,李晨和郭碧婷這一對更是完全照搬!希望有關部門能管一下這種無恥行為,抵制無恥抄襲!」名為「電影通緝令」的影評人於4日中午發布了這樣一條義憤填膺的微博,並羅列了若干條證據,包括相似鏡頭比對、《咱們結婚吧》無編劇、兩部電影簡介雷同、前期宣傳從未提起購買韓方版權等來印證自己的觀點。
這些文字在短時間內引發數千人次轉載,當中有人聲討片方「無下限」,也有人質疑事件真假。直到當天晚間,另一方當事人,《咱們結婚吧》導演劉江才做出回應,稱自己的作品絕沒有抄襲也不是翻拍,只是在創作中借鑑了《結婚前夜》中的「悔婚」元素,並已為此購買了相關版權。
抄襲、翻拍、借鑑……導演這一句話裡的信息量有點大,簡單概括來說就是《咱們結婚吧》與《結婚前夜》的確有雷同情節,但這不是抄襲,因為片方「買了版權」。
一場幾十分鐘劇情引發的「抄襲門」究竟是「抄襲原創」還是「有版權借鑑」,相信每位觀者心中自有一桿秤。在此,筆者更想向國內的一部分影視劇導演、編劇及電視臺編導們發問:這種對韓國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版權無條件無休止「買買買」的行為,是否應該有個底線?
過去,中韓兩國都相互翻拍過對方的作品,但近兩年,這種本應是「取長補短」的積極舉動卻逐漸變了味道:《爸爸我們去哪兒》、《Running Man》(皆指韓版)爆紅,於是中國的電視銀幕上也出現了《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觀眾被告知「不用擔心已向韓國購買了版權」,相當有理有據有底氣,而這些翻版也都「十分爭氣」取得相當火爆的市場反響。
於是乎一股「合法山寨」風潮瞬間席捲了我國整個影視行業,「取長補短」就這樣成為了一部分人「投機取巧」的遮羞布,好像只要付了版權費就可以明目張胆的把本來就擁有認知度的內容再複製粘貼一次,坐享其成。短期來看,這種行為對於觀眾何嘗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欺騙,而從長遠角度出發,失去原創能力更將給處於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影視行業帶來沉重打擊。
比如此次爆出的《咱們結婚吧》事件,雖然最終澄清是「有版權借鑑」,但也讓不少網友發出感慨:「中國的綜藝、電影、電視劇是都不打算自理了嗎?」、「我們不生產作品,我們只是韓國娛樂圈的搬運工」、「受不了綜藝電影電視劇都改編韓國的,有木有一點創意啊?那我去看韓國原版吧!」
剛剛過去的2015年第一季度,國產片在票房方面對進口片取得了壓倒性勝利。我們的電影人正在一步步努力,我們的行業也在一點點進步。成功沒有捷徑,與其一直尋找機會去「借鑑」別人的創意,真不如多花點時間動動自己的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