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功能飲料市場上,紅牛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王者。但是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紅牛並不是一家本土品牌,而是泰國天絲的子品牌。
成立於1995年的「泰國紅牛」因其獨特的配方而在東南亞大熱,於是創始人許書標將目標瞄準了龐大的中國市場。
由於90年代的中國還沒有功能飲料這個概念,再加上很多人還不夠熟悉中國,所以泰國紅牛進軍中國市場的第一步並不順利。他們急需要一個懂得中國法規、中國消費者的人來進行合作,這個人就是嚴彬。
嚴彬創立的華彬集團早在1990年就在北京成立了辦事處,來中國投資。
經人介紹,嚴彬和許書標一拍即合,1995年共同出資在深圳成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
由於中國對外資的控制進一步放鬆,對於中外合資的公司也有著諸多的減免措施,所以1998年紅牛公司在北京重新註冊,成為了當時北京最大的飲料合資公司。在持股比例上,還是許書標佔大頭。
當然泰國紅牛能夠有如今的市場份額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中國開始允許這種特殊飲料在市場上售賣了。
在此後的數十年間,泰國天絲與華彬集團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通過各種營銷活動,消費者對其認可度不斷地上升,創造了一年230億的銷售神話。
但是因利益而結合,最終也會以利益而分開。
從2016年開始,雙方就因「中國紅牛」的歸屬問題開展了多次口水仗。
泰國天絲宣稱中國紅牛的商標授權在2016年已經過期,但是中國紅牛公司則回應合同期應為50年。
早在商標授權到期前,泰國天絲為了維護自身的權益,除了將中國紅牛最大的罐裝生產商奧瑞金公司告上法庭之外,還接連以「侵害商標專用權」為由對中國紅牛的一些合作商提起了訴訟。
此時雙方還是在小打小鬧,而「紅牛REDBULL」商標到期則引發了長達多年的訴訟糾紛。
中國紅牛率先反擊,將泰國天絲告上法庭,請求法院將在2016年到期的「紅牛」相關商標變更所有人,並且索賠天價37.53億元。
本案由於涉及材料眾多,涉及金額巨大,沒有當庭進行宣判。
2019年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了中國紅牛的訴訟請求,中國紅牛方表示將會繼續上訴,訴請「紅牛」在中國發展的20年間的商標增值問題。
2020年10月份,二審進行了開庭審理。
此時北京紅牛的訴訟請求已經發生了變化,從想要獲得「紅牛」商標所有權變為只要擁有商標所有者合法權益權。
在這場訴訟中,天絲集團認為北京紅牛的要求與一審是完全背離的,邏輯根本無法自洽。
這場官司還在持續審理中。
而除了在訴訟中爭論不休,雙方在法庭之外也大打出手。
11月16日,北京紅牛在其官網發布了一則聲明稱自己在50年之內,擁有在中國獨家經營、銷售紅牛的權利。
不過泰國天絲也不會任人宰割,18號立即進行了反擊,發布了反駁公告,指責對方發布的信息虛假。
而在3天後,中國紅牛方再度發聲,否認天絲集團所指的聲明不實,並表示會起訴泰國天絲及相關人士侵犯名譽權。
目前,雙方的掐架還在繼續,沒有分出勝負。
不過,無論雙方怎麼鬥爭,這場商標戰爭是沒有贏家。從市場份額的變化來看,最為受傷的還是「紅牛」商標本身。
2017年,由於雙方的官司影響,中國市場上紅牛的銷售量比去年下降了7%。雖然紅牛依舊是功能性飲料的領導者,但是卻給了其他品牌可乘之機。
比如樂虎、東鵬特飲等品牌在市場上原本是跟隨者,在中泰紅牛內耗中,他們逐漸的蠶食功能性飲料市場。截止到2020年初,東鵬特飲在市場上的份額已經達到了15%,樂虎也佔據了7%。而紅牛已經跌到只有57%。
除了直接影響了銷售業績之外,雙方這樣撕破臉皮更是無形中損害了「紅牛」這一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而且這種形象短時間內難以更改。這就意味著在過去20年,大量人力物力在品牌建設上的投入可能會打水漂。
畢竟,在這個信息龐雜的時代,消費者的信任一旦被擊碎,就很難重新建立起來了。
關於「紅牛」商標案,如果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