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慘案80周年紀念日。
80年前的今天,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在南京城爆發,這是中華民族的屈辱,也是人類文明的悲劇;
80年後的今天,我們再一次以國家公祭這樣一種特殊的儀式,告慰英靈,以史為鑑。
這是十點零一分的南京,悽厲的警報在這座飽受磨難的城市再次響起,讓我們永遠銘記80年前的浩劫,記住這座屈辱、悲憤、鮮血、淚水交織的城市。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
六周燒殺搶掠、30萬生靈塗炭,繁華的城市成為人間地獄。今天,歷史的創傷從未癒合,心頭的悲痛並未衝淡。銘記歷史的傷痛,是為了更好的前進。忍辱負重,吾輩必須自強。
我們把歷史放大,在20世紀的東方世界,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歷史像中國這樣風起雲湧,也從來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多災多難而又多難興邦;
我們把歷史濃縮,在20世紀的東方世界,從來沒有哪一個民族的人民像中國人民這樣忠厚善良,也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的志士們像中國的脊梁這樣飽嘗苦難而又苦難輝煌。
這就是歷史,歷史不是宿命。
國家公祭儀式現場
但是,歷史是有生命的,也是有精神的,而給予歷史生命和精神的,正是富有理想、堅持信念的有志之士和以他們為代表的歷史群體,他們是民族的脊梁。
金一南先生說:物質不滅。宇宙不滅。唯一能與蒼穹比闊的是精神。
而南京大屠殺慘案留給我們的核心精神就是「愛國」和「擔當」。
國旗護衛隊為死難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的我們,無疑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我們可以幸福地讀書、幸福地生活、幸福地暢想著「我的夢」、幸福地追逐著我們的幸福。
然而,我們終是歷史中一員,我們不單是歷史財富的擁有者,也不單是人類營養的汲取者。對於我們來說,更深層次的思索在於,歷史該如何去續寫?
從1937年到2017年,歷史走過了80年,強我中華的吶喊卻依然鏗鏘。今天,需要我們前赴後繼的事業依然在繼續。
我們愛著我們偉大的祖國,我們擔著歷史的重任,我們也在努力成為民族的精英和脊梁,在我的夢的奮鬥中,孕育著宏大的中國夢,一個讓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中國夢!
歷史不可忘,吾輩當自強。
你我奮進!
後記——
昨天至今,看到大家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自發地表達對遇難同胞的哀悼,來到南京的第六年,越發能感受到南京的人情溫暖,以及這座城市的復興蓬勃之氣。
南京大學和南報集團聯合在拉貝故居舉行悼念儀式
今早10點市民自發默哀
朋友圈祈和平永續的點蠟燭已經突破了500萬人次的參與
很多同胞的遇難事跡都被報導的很充分,城記就不再引述了。即使時過境遷,國難已成歷史,至少對於生活在這座城市的數百萬人來說,相信在很久以後的未來的今天,依然不會是一個令人平靜的日子。
過去的一年裡,我們又送走了多位南京大屠殺的倖存者,以下,是當前依然健在的倖存者,已不足百位。在我們牢記「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同時,也一起為他們祈福,希望他們能在未來的日子福壽安康:
名單來自群學書院
一排左起:
艾義英 | 89歲、魏桂如 | 91歲、馬秀英 | 95歲
二排左起:
祝四孜 | 97歲、李高山 | 92歲、鄭錦陽 | 89歲
三排左起:
陳桂香 | 92歲、王長發 | 94歲、夏淑琴 | 88歲
四排左起:
陶承義 | 81歲、張秀紅 | 91歲、李長富 | 90歲
五排左起:
王津 | 86歲、王義隆 | 92歲、仇秀英 | 87歲
……
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但鞭撻邪惡暴行,弘揚和平博愛,是全人類為謀求普世幸福與共同發展所必須的。
舍此,人類社會就會走向迷途,歷史也不會輕易寬恕。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