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在途中與自己相見。如果翻山轉水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我以有限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的旅行,正在一步一步帶我看清自己的內心所向。
禪意
見識過三山五嶽的偉岸險峻,這一次,我選擇了南通,一個我心目中帶著小確幸的城市,它也有山,喚名狼山卻沒有狼,而是素有佛教八小名山之首的佛教聖地,在它附近相伴而立的軍山劍山黃泥山馬鞍山四位兄弟,堪稱為五山盛景。
初秋微風正好,許是心誠則靈,兩天走完這三座山,天氣一直非常給力,秋陽高照,獨享山間微涼。
狼山風光(02:04)
狼山:一身禪意千年滄海化桑田 廣教八方修行寂靜如驚雷傳說,狼山不僅山型似金龍伏狼,還有著大聖菩薩僧伽一襲袈裟遮遍全山降服白狼的久遠故事,且狼山原在長江之中,唐代高僧鑑真第三次東渡日本曾在這裡停留避風,北宋時狼山才與陸地漲接,從此香火興起,成為佛教樂土。
狼山風光
王安石說「遨遊半在江湖裡,始覺今朝眼界開」,大概這就是對狼山最好的讚美吧,歷經千年的滄海桑田變遷,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迭,擁有一座有1300多年歷史的廣教禪寺,如今我就站在它的腳下,因為了解而內心充滿敬意,抬頭仰望,只覺它一身禪意,不言一語卻獨具廣教八方眾生的魅力。
山頂遠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
我是從北門進入的景區,不遠處的狼山在淡淡的晨霧中靜美,進入景區大門以後最先引人注意的就是一群憨態逗趣的小和尚石像,讓人的心情一下子變得輕鬆釋然,我想這大概就是一個景區對遊人最初的善意吧,一段美好的遊覽就以愉快的心情開始了。
山水相依
萌趣小和尚
走過一段乾淨的石板路,山水相逢處見石階亭臺掩映,翠色慾滴的綠植環繞在水邊廊前,連亭前的石板都是別致的圖案。
翠園綠坡
這裡真是自然之美與人文古蹟交相輝映,一座圓通寶鼎正好呼應了山上的圓通寶殿,無偏缺無阻礙方為佛家所說的圓通,就好像,靜心橋下,昔日荷花今成藕,有所示人,亦有所深藏。
圓通寶鼎(00:07)
一池荷葉
航拍器眼中的圓盤型植物迷宮,簡直就是孩子們最愛的迷藏天堂,玩上半天也不肯走的那種。
植物迷宮
經過小橋流水的園林景致,一路信步來到山腳下,可見一座高大牌坊,楹聯刻寫著「蓬瀛氣象:平吞遠近三千島,雄鎮東南百二州」,讚譽了狼山的開闊之勢。
蓬瀛氣象牌坊
作為佛教聖地,狼山上的廣教寺分為山上和山下兩大部分,各種建築在山間星羅棋布,山下是廣教禪寺入門處,門外正對著南門,兩排雕欄玉砌應猶在的美景,無畏風蝕雨刻,肅穆而堅定。
仰望狼山
入得廣教禪寺之門,便陸陸續續看到有信者參拜,大約世間有太多事是人力所不及,或者總是要有一個無可企及的神明才能安慰自己,端坐的菩薩都是慈祥和善的,信者跪下那一瞬間一定是虔誠的,帶著對神明的敬畏之心,在這寂靜的人來人往的大廳裡,信者仿佛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路人的腳步也慢了下來,不想發出任何打擾的聲響。
廣教禪寺
拾級而上便到了法乳堂,很喜歡這個名字,據說這裡原是廣教寺的「大雄寶殿」,名字取自「佛教正法,滋養弟子之法身,猶如母乳之於幼兒」,多麼富有禪學的寓意。
法乳堂
廳堂內三面瓷磚壁畫是中國自東漢到近代的十八位著名高僧的畫像,是南通籍畫家範曾所作,面對如此唯美又神聖的高僧,總感覺自己的修行太淺,不敢正視。唯有雙手合十,唯有頂禮膜拜。
再往上就遇見了幻公塔,據說是明嘉靖四十五年為了紀念北宋高僧智幻而建,山頂的支雲塔就是智幻大師主持興建,他因此被稱為狼山中興之祖。幻公塔是一座方形七級玲瓏寶塔,歷經千年,很驚訝它居然是仿樓閣式磚木結構,歲月在它身上刻下了許多斑駁的痕跡,它也同樣返照著歲月的饋贈,忽然想到那句:歲月易老,山川有情,人世無常。
幻公塔
經過平倭碑和望江亭,順著石階向上,好像也沒有怎麼費力便到達了山頂的平臺,見到了第一山門和支雲塔,這裡也就是海拔約106米的狼山最高處。南通有三座塔,角分四六八,兩塔平地起,一塔雲霄插,說的便是城內的光孝塔、城東的文峰塔以及狼山上的支雲塔。
支雲塔
香爐鼎立,山門已開,潮平兩岸闊,江束四圍圓。憑欄遠眺,寬闊的長江江面上行船緩慢往來,午後的陽光透過籠罩著水汽的江面星星點點閃耀著,或許水下深流暗湧,但是水面依然斑斕如練,充滿祥和。
山頂風光
圓通寶殿供奉的是大勢至菩薩,塔後有大聖殿,供奉的是大聖菩薩 ,常年香火旺盛。也不知為何,有點兒不敢給菩薩拍照,只念心中有敬意,南無觀世音菩薩,不擾為好。
下山的時候半路轉去了葵竹山房,有點小驚喜,是那種歲月靜好的模樣,或許和那一刻的秋日暖陽有關,或許和那一刻的藍天白雲、綠樹紅牆、青瓦白花有關。
葵竹山房
藍天白雲、綠樹紅牆、青瓦白花
塔尖穿雲霄
這裡園林層疊,景致婉轉,如同行走在一幅渾然天成的水彩畫之中,只是不知道誰感受過屋簷下的微風,只是不知道許願缸中的水會不會被願望填滿,只是不知道「德為福根」教化過哪一位路過它的信徒。
德為福根
下山的路顯得格外輕鬆,反而開始注意更多沿途的風景。沿路的小商品繫著紅絲帶的大葫蘆,排在石牆邊上的五彩摺扇,並非新奇,卻在愉快的遊覽中讓人心情愉悅。
山間風景
第一次吃五香豆腐串搭配純肉烤腸,感覺一口就能驅散了全身的疲憊,趕巧碰上遊人邀請糖畫師傅現場展示做糖畫,嫻熟的手法引得路人紛紛拍照讚嘆,分寸拿捏的剛剛好,隨手即成,就好像他天生就會畫一樣。
路邊的石縫間,樹根下,草叢中,隨處可見的彼岸花,或一枝,或一叢,鮮紅妖豔,熱烈忠貞。紅色彼岸花也叫曼珠沙華、還有一種白色彼岸花叫曼陀羅華,它們就是佛經中描繪的天界之花。盛放的紅色彼岸花,鮮紅的花朵像一隻只對天堂祈禱的手掌,代表著虔誠熱烈而又絕望不得的幸福,充滿了哀傷卻又燃燒著愛情的忠貞。
彼岸花
走在路上,還在遐想著彼岸花「花葉兩不見」的悽美傳說,偶然一股淡淡的桂花香飄過來,沁人心脾,四下尋找卻怎麼也找不到桂花樹藏在哪裡,九月的通城真是一個香氣四溢的季節呢。
下了山徑直走向敬香臺,遊客可以在敬香臺門口免費領取三根香,我也在燭臺上點起香火,面朝狼山躬身參拜,許下了一個美好的願望。旁邊清脆的祈福風鈴隨風蕩漾著,那聲音真的過於純淨美好,讓人心忍不住悸動,就好像在告訴我,我的願望一定會實現。
敬香臺
佛在心中
狼山的遊覽雖然暫時結束,但總感覺沒有看盡這江海第一山,還想再走一遍,去發現不一樣的驚喜。冥冥之中我已經為下一次遊狼山攢下了一縷情懷。
狼山祈福鈴
軍山:一席瀑布千手觀音淨過往 一杯清茶狼山春曉敬明天午後的太陽還是有點曬人,體驗過了狼山的禪意,下午打算到軍山乘涼。傳說軍山曾為秦王屯兵之地,因形似伏象,又名象山。來到此山前,遠遠的就聽見瀑布拍打巖石的凜冽水聲,一股清幽來自山澗叢林的氧氣沁入心脾,頓覺神清氣爽,這就是天然氧吧沒錯了。
大觀瀑布
觀音菩薩
觀音身側是一席瀑布,由斷崖上方傾瀉而下,因為地勢不是很高,雖無大氣磅礴之勢,卻不失婉約靜美的颯颯風姿,身處瀑布之下,涼風夾雜著陣陣青草香撲面而來,水聲咚咚悠揚入耳,總有種靈魂被洗禮的釋然,不禁讓人浮想聯翩,這應該就是觀音菩薩淨瓶裡的聖水吧,哈哈哈哈!
大觀瀑布(00:09)
水榭亭廊,記載著軍山的茶文化,軍山特色茶的名字很好玩,以兄弟山狼山名字命名,叫「狼山春曉」,只可惜山上的浮生茶舍在修繕,不然也可以感受下浮生如夢的下午茶時光了。
亭廊婉轉生微風
亭廊婉轉生微風
沿路而進,大山門崖的石壁上刻著測量海平面的標記,往上走到憩臺上可以望見五山景區中其他四座狼山、劍山、黃泥山和馬鞍山,明人有詩讚曰:「北風卷潮來,漸見海風起,舉目矚四山,層巒疊一指」。
海平面標記
舉目矚四山
如果捫月亭是賞月的好地方,我也許不會穿過法華風月走向普陀別院了。
捫月亭
華藏風月
普陀別院
據說,明代山西高僧法空駐錫軍山,創建普陀禪院,狼山總兵題榜出門,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撰寫了《軍山普陀別院碑記》,認為與浙江普陀山相比「不減珞珈真境」。
石刻碑文
圓通寶殿供奉著的是千手觀音菩薩,翡翠觀音樓則供奉著一尊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座像觀音。
圓通寶殿
山頂的氣象臺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民辦氣象臺,門有雙鎖,卻鎖不住時過境遷的滄桑。
氣象臺
門鎖
還好,鐘樓有鍾,鼓樓有鼓,足以慰遊客僕僕風塵。
鐘鼓樓
還好,觀音有淨瓶,也還好,南無觀世音菩薩。
淨瓶
南無觀世音菩薩
雖然上午走了狼山,但是下午在軍山也並未感覺特別費力,一路上下還是很舒服,眼前有風景,心中有故事,是不是就差一壺酒或者一杯茶?不問圓滿,但求來日方長。
劍山:臥佛一笑萬事皆可了無牽掛 登山許願品茶望盡眼前浮華第二天早上迫不及待來到劍山,感覺劍山雖小,卻也別有一番遊覽風味,尤其適合清晨登高,應該是居住在附近的人鍛鍊身體的好地方。
劍山山門
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門外的臥佛,他就是正在閉目養神的文殊菩薩,劍山是文殊菩薩在南通的道場,文殊菩薩是智慧,知識的化身,又稱為「大智文殊」,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左侍從。
文殊菩薩
進門後就是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笑容好親切。牌書「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世人,世人自不識」。
彌勒佛
沿著長長的階梯一路向上,大自然慷慨的給了遊人新鮮的氧氣,清心潤肺,洗滌靈魂。我沒有在山上許願,只領略了一番高處遠眺的遼闊風情,山間的風,廊下的涼,路上的燈,便是遊覽的魅力。
劍山美景
山上的文殊殿比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青睞,燒香許願,誠心誠意,絡繹不絕。
文殊殿
藥師殿
後記:九月的美好在通城三山的遊覽中畫上了完美的句號,這對我來說是一次淨化心靈的修身之旅,是一次通過行走向自我靠近的自省之旅,山間的美景,禪意的教化,甚至風中的桂花香,都印在了我的心靈深處,將帶我重新回到炊煙嫋嫋的凡塵生活,去學會愛與被愛。(周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