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和體系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階段,在規則和體系中人類學會了應該如何去運用規則和體系創造更多的價值,創造的價值等同於社會階層的分屬,如果剝奪抽離了金錢建立的規則和體系,人類應該何去何從?
《一齣好戲》於2018年8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由黃渤執導,黃渤、王寶強、等實力演員聯袂主演。故事的內容並不複雜,電影講述的是公司員工出海遊玩,最後流落荒島,為了生存,眾人開始建立一系列的生存規則和體系。
將人性寓言包裹在荒誕喜劇之中,從職場到社會,以人性生存看待社會體系的建立,成為一部反烏託邦式的童話寓言故事。
在故事的推行過程中,黃渤採用了外部壓力和內部矛盾的衝突式環境人物塑造,首先從職場的眼光出發,黃渤作為一個底層員工,自己所能創造的價值決定了自己的職場地位,在職場中備受大家的戲弄,在出遊的過程中的座位問題,可以對人物等級關係一目了然。
這就是大家所謂的屁股決定思想,同時這也是金錢社會的從屬關係,從職場風雲到社會變遷,黃渤為觀眾在故事中剖析出人性的醜惡。
原始社會的武力主導
在流落荒島的過程中,眾人不相信世界已經毀滅,但是對於生存的渴求,讓眾人失去了原有的社會地位屬性,失去財富的同時,也失去了對於規則和階級的界限,生存欲望成為大家內心的主導。
而此時王寶強具有十分高超的生存技巧,社會地位開始從司機小王變成了眾人眼中的"王",從而獲得了身份和權力的雙重認同,這也是一個頗為諷刺的過程中,基於生存需求,王寶強用武力重建了社會體系,具有明確的目的的指向性——人性的生存需求。
資本社會的智力角逐
在電影中,于和偉在公司是眾人眼中的老總,衣食父母,巴結的對象,流落荒島之後,失去了財富之後的于和偉,失去了權力和地位。從而開始帶領一些人脫離原始社會而過渡到資本社會中,靠腦子吃飯還是靠雙手吃飯決定了不同生存方式。
從生存需求過渡到物質需求,一艘廢棄的郵輪物資確立了資本基礎,建立了商品交換制度,發行撲克貨幣等等方式再次確立了自己的主導地位,通過物質來滿足人性的第二重需求,總結起來都是給資本打工的,人性收穫了物質需求的同時,再一次固化了階層的概念
空想社會的精神需求
黃渤和張藝興是後期空想社會秩序的建立者和引導者,通過權利的角逐淘汰,資本物質的消耗,權利再一次過渡到擁有資源和科技的黃渤和張藝興身上,黃渤通過天降大魚的形式完成了物質資本的積累,張藝興通過科技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兩人建立了一個完美的烏託邦式精神伊甸園體系。
人們穿上了病號服,在沉船上進行精神上的狂歡,但是所有的一切都建立在世界毀滅的基礎上,當回歸真實社會的時候,荒島上的人都成為了精神病人。真實和虛假就像一個美麗的泡沫,只要輕輕一戳就能打碎所有的幻夢,在得知世界沒有毀滅的情況下,所有人都能拋棄這種精神需求,除了秩序的建立者。
同時故事中的愛情線成為社會人物需求的美好希望,在故事中權利和社會制度的不斷更迭,人物善惡不斷反轉,金錢和欲望的遊戲,只有真實的感情才是現實生活中唯一美好的追求,在物質社會中,真誠的愛情和虛假的人物形成強烈的對比,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對於人物故事的反諷。
在電影中黃渤對於故事採用了多種隱喻,比如顛倒的船艙,船艙帶來有限的物質基礎的同時,也是權利地位的象徵,眾人腳踏天花板建立起自己的社會制度,所謂的真相也不過是隱藏在有限資源中的一種虛張聲勢,當真相被顛覆的時候,也是規則體系破滅的時候,所以在結尾的時候這艘船被燒掉了。
還有精神病人的隱喻,如何證明一個精神病人沒有病的論證?那就是把所有的人都變成和自己一樣,黃渤通過服裝道具,把所有不正常的事情變成了一種正常,而所謂的真相,只是大眾眼中的認知而已,所有島上的人全都瘋了。
當回歸真實世界的時候,所有的一切成為幻夢,最終為觀眾呈現出上帝視角中的一齣好戲,你是否有追尋真相的勇氣?像一個瘋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