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惡魔城遊戲有很多,桑塔是其中不能錯過的一個

2021-02-15 網易愛玩
如果你不喜歡狼人、科學怪人、梅杜莎、吸血鬼等等元素,卻又想試試類惡魔城遊戲,那麼《桑塔》系列是你不二的選擇。

愛玩網百萬稿費 活動投稿,作者 洲騎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994年,Erin Bozon從一次露營活動中回來後,突發奇想地創作了一位梳著紫色馬尾辮,身穿舞女服裝的少女形象。緊接著,她又與丈夫,WayForward現任創意總監Matt Bozon一道,陸續創作了許多同樣異想天開的人物,並逐步構成了完整的世界觀。終於,在2002年,以這些人物為核心的遊戲正式發售。有趣的是,用少女的名字命名的遊戲標題,採用的正是當初那座露營營地的名稱——桑塔。

1981年《大金剛》發售,在不同平臺間進行跳躍、翻過障礙物或是攀登梯子的遊戲方式,首次將「平臺動作(Platformer)」的概念引入到動作遊戲的分支當中。限於當時的街機性能,《大金剛》的遊戲內容被濃縮到了單一的屏幕場景內;到了80年代的中後期,加入捲軸功能的同類作品才相繼推出,一時間引領了業界的風潮。

《大金剛》

1984年,由TAITO發行的《影之傳說》,想必至今都是老玩家們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同年,NAMCO推出《吃豆人大陸》。在這款以自家IP吃豆人為主角的遊戲中,平臺動作遊戲的元素就已幾近完備,包括升降平臺和多段跳的設定。1985年,傳承自《大金剛》的《超級馬裡奧兄弟》發售,再度掀起波瀾。

次年,不甘落後的世嘉先後推出了《Alex Kidd》和《Wonder Boy》。除了傳統的平臺跳躍模式,這兩款作品都融入了動作冒險與角色扮演的要素:不僅有著豐富的遊戲場景,還加入了可供玩家購買強化道具的商店。這些作品無一不為之後的同類作品提供了設計範式,這其中《桑塔》赫然在列。

《Wonder Boy In The Monster Land》(1986)

如果說這一切都還只是前兆,那麼,待到桑塔誕生的1994年,正是這段歷史的黃金時代。

90年代,隨著遊戲產業的16-BIT化,藉助全新主機性能的平臺動作遊戲不但畫面為之一新,內容也愈加豐富。任天堂手握《超級馬裡奧世界》,而世嘉也推出了著名的《索尼克》系列。正如馬裡奧之於任天堂、索尼克對於世嘉的形象樹立功不可沒,這一擬人化的形象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以至於其他廠商爭相效仿。

而以《超級銀河戰士》與《惡魔城:月下夜想曲》為代表的Metroidvania遊戲更是將平臺動作遊戲推到了全新的高度。非線性的開放世界設定極大拓寬了玩家的視域和體驗空間;傳統的道具拾取早已不是街機式的分數疊加,更多被賦予了永久強化的功能;擊敗BOSS解鎖特殊能力以進入全新區域的設計,更是對無數獨立遊戲製作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1年GBA正式發售,然而初代《桑塔》卻依舊選擇了當時已經連續發布了數款遊戲的GBC平臺。計劃中於GBA平臺發售的續作在不遠的將來胎死腹中,這就令本作實質上成為了GB系主機上的最後一部桑塔。但是與新世代的失之交臂,並沒有影響這款遊戲本身的高素質。

《桑塔》遊戲截圖

考慮到其創作的年代,《桑塔》的設計有著鮮明的Metroidvania特徵:相對開放的遊戲世界中,分布著數個形態各異的迷宮;玩家需要在探索中尋找進入迷宮的方法,通過擊敗位於深處的BOSS,獲得關鍵道具或能力繼續探索下一個迷宮,如此反覆。

不同於傳統動作遊戲中的刀光劍影或是槍林彈雨,採用了女性作為主人公的本作,暴力手段要「溫柔」得多。設定上擁有一半精靈血統的桑塔,主要的進攻手段是驅動魔法來揮動她標誌性的馬尾辮——這就使人驀然想起了《惡魔城》裡的長鞭。對應後者的魔導器(Relic),桑塔獨創了通過舞蹈變身為其他動物形態的魔法系統;經典的彈牆跳、衝刺和飛行,都是藉助不同動物的技能來實現的。

經典的跳舞變身

作為非線性的開放世界,設計者既需要延長玩家的探索時間,又必須減少枯燥的重複移動,因此遠距離傳送不可或缺。在本作中,傳送功能的開啟需要玩家在迷宮中收集一定數量的道具;有意思的是,傳送功能的使用也被整合到了舞蹈系統當中,通過輸入一連串的舞蹈指令來傳送到相應區域。另外說起收集要素,不可不提及本作的晝夜交替系統。收集要素之一的螢火蟲,只有在夜間才會出現。這就意味著,遊戲時間於無形中再度延長了。

就GBC的機能而言,桑塔的人物動態已經趨於完善,單是在城鎮中移動就能欣賞到她馬尾飄搖的倩影。跳躍和攻擊的流暢度自不必說;下坡時的滑動前進,和用以穿越狹窄通道的匍匐移動,在本作中都已成形,並為續作採納繼而成為系列特色。趴下時桑塔不斷抖動的翹臀,與她性感的舞女形象一起,共同成為了這一人物的標籤式特徵。

桑塔的「屁股進化史」

縱觀業界歷史,以阿拉伯文化作為題材的遊戲屈指可數,鮮有《波斯王子》或是《阿拉丁》這樣充滿中東世界風貌的作品。而桑塔系列的異域風光,實質上與《阿拉丁》一脈相承,畢竟根據製作人Matt Bozon的自述,他曾深受這款遊戲的影響。但除此之外,桑塔的世界中還融合了其他的元素與文化符號。

如前所述,桑塔擁有一半的精靈血統。精靈(Genie)作為伊斯蘭神話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古蘭經》中被反覆提到。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靈魂或鬼怪,精靈本身就有著善惡之分;其存在不僅是單純的靈體,還擁有現世的形態,能夠被人類所感知。著名的阿拉伯文學《一千零一夜》中,精靈就以「神靈」或是「魔鬼」的面貌出現在不同的故事當中,扮演著引領情節發展的角色,為之增添了奇幻的色彩,恰與桑塔的世界觀不謀而合。系列續作中,甚至直接引用了阿拉丁與神燈的故事,將具有魔力的油燈作為貫穿劇情的核心道具——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續作中的關鍵道具——神燈

遊戲中的舞蹈變身魔法,也反映著阿拉伯地區的風貌。桑塔的外形大致參考了波斯舞女的特點,後者以顏色豔麗的暴露衣著而聞名;變身時所跳的舞蹈,則是中東地區歷史悠久的肚皮舞(Belly Dance)。這二者的結合共同構成了桑塔性感又不失可愛的人物外在。

桑塔這樣的舞女形象之外,還有其他中東風格衣著的角色出現在遊戲中。他們或是一身阿拉伯大袍的裝扮,又或是把頭巾纏成印度錫克教徒的模樣,這些人物的設計皆體現了現實中該地區民族與宗教的多元化。在此基礎上,遊戲又加入了西方神話傳說中的形象,諸如被西方文藝界大量引用的民俗概念中的喪屍(Zombie),又或是希伯來神話中的石人(Golem)等等。

和桑塔尬舞的喪屍角色Rottytops

傳統的伊斯蘭風格建築所構築的遊戲場景中,還包含了近現代科技的元素。本作的劇情,便始於反派搶走了曾經埋藏於地下的蒸汽引擎設計圖紙。這個猶如童話的故事,最後在與一臺巨大蒸汽機器人的戰鬥中落下帷幕,委實給人以驚喜的荒誕之感,其世界觀的雜糅程度可見一斑。

2010年,《桑塔》正統續作在玩家長久以來的呼聲中終於登陸DSiWare平臺。在這之前,WayForward已經為其他廠商開發了許多玩家耳熟能詳的作品。這些大部分是掌機平臺的授權作,以動作類遊戲居多,比如知名的《海綿寶寶》系列,以及漫威的《蝙蝠俠》和《X戰警》等改編作品。其中於2007年發售的《魂鬥羅4》,可謂個中經典。

作為系列20周年的紀念,本作的畫面表現上佳。遊戲中充斥著大量的經典動作遊戲元素,從平臺跳躍、攀登到鉤爪一應俱全,無一不勾起玩家們對「黃金時代」的集體回憶,因而收穫了無數讚譽。

 《魂鬥羅4》遊戲截圖

憑藉著自GBA到DS平臺遊戲製作的豐富經驗,桑塔系列的續作很好地繼承了《魂鬥羅4》以來精細的點陣畫面與流暢的像素動畫。遊戲不僅以分層遠景來拓寬畫面的縱深,本身也通過不同層次場景的疊加,擴大了可探索的範圍。玩家在遊戲中可以踩踏特定的單向傳送板塊實現場景的切換,而這一設計也被利用到了解謎的部分,許多場景的抵達,都需要數次切換才能找到正確的路徑。

雖然前作的多城鎮設計不復存在,所有內容都被整合到了一張地圖之內,但探索要素卻不減反增。主線迷宮之外,地圖各處都設置了長短不一的隱藏迷宮,其解法需要玩家針對不同地形,有效利用傳承自前作的舞蹈變身系統。本作中可探索的領域進一步拓寬到了水面之下,桑塔不但可以變身美人魚進入水底,後期還設置了特殊的水下仿射擊類遊戲關卡,一如前作中獨特的賽跑遊戲。

世界地圖

劇情方面,幾位系列知名反派都於本作中正式登場。崇尚武力的Ammo男爵接受市長的委託保護主角所居住的城鎮的始末,以及後來圍繞奪回神燈而展開的冒險,都預示了續作的存在;而有著滑稽的章魚外形,性格我行我素的Squid男爵,更是為整個系列增添了無數笑果。

本作在通關後,增加了額外的挑戰模式。該模式下,桑塔會換上更加性感的埃及風格裝束,在減少魔法消耗和損失防禦力的前提下進行遊戲。自此,通關後的特殊模式也成了系列定式。

通關後開啟魔法模式

21世紀到來的前夕,遊戲本身也迎來了從2D到3D的過渡時期。在平臺動作類遊戲領域,日益強大的遊戲主機性能帶來的是玩家對3D技術的矚目與期待;與之相對,早已邁過了鼎盛時代的傳統2D風格遊戲,漸顯衰頹之勢。

在這股3D化風尚之下,許多廠商紛紛投身其中,推出了一系列應用了3D建模、但本質上仍是2D的遊戲。比如N64上的《星之卡比64》,其3D畫面並沒有動搖平臺跳躍的基本模式。這類遊戲往往被歸到2.5D的類別當中,可以說是完全3D化的跳板。而傳統的平臺動作類遊戲,則紛紛轉移陣地,試圖在可攜式設備上延續經典。

這一時期,WayForward自身也積極做出了改變與嘗試。就在2011年、續作發售後不到1年的時間,桑塔便出現在了IOS平臺之上。這一舉動不可不謂大膽。

IOS平臺遊戲截圖,可見UI對應觸摸式操作進行了重製

比起有著長年開發經驗的舊有遊戲主機,並不具備實體遊戲控制器的IOS平臺對任何傳統遊戲開發者來說都是未開墾地帶。對此,WayForward不僅調整了畫面以適應視網膜屏幕的解析度,還對遊戲中的幾乎每一處平臺進行了寬度的調整,以配合反饋稍顯欠缺的觸屏操作,力求控制難度,還原DS上的體驗感。

製作人曾經在訪談中說到,桑塔系列一直是公司用以測試新平臺技術表現力的試水作品。這背後所反映出的,是經年累月的情懷與對自身技術的信心。結合今後的發展,他們顯然看得很遠。

上世紀90年代2D平臺動作遊戲的浪潮似乎早已被新世紀的洪流衝散,伴隨著遊戲主機性能的大幅提升,3D遊戲日漸成為主流。在這其中,作為WayForward25周年紀念的系列續作卻依然堅守著2D風格的神髓。然而比之前兩作,本作變革力度可謂空前。

最為鮮明的特徵,是徹底的Metroidvania式革新。系列獨創的舞蹈變身系統被直接拋棄,取而代之的是與《惡魔城》中別無二致的魔導器系統。前作劇情中,桑塔已經失去了精靈血統所帶來的魔力,因此無論是多段跳還是飛行,都必須藉助額外的道具。在這一點上,本作也盡顯創意:為了跳躍到更遠的平臺,桑塔會高舉寬大的海盜帽乘風滑翔;為了實現多段跳的功能,則採用加農炮的形式——不斷朝地面開火,藉助其反作用力上升。

可以在空中滑翔的海盜帽

菜單中新增了地圖功能,並標示出了存檔點和傳送點所在的方位。淺藍色地圖中交替出現的紅色(存檔點)與黃色(傳送點)標記,完全是惡魔城式樣。然而遊戲對於Metroidvania的致敬遠不止於此。且不說整體氛圍的塑造,遊戲的終章,就發生在宛如惡魔城最上階的地區;最終BOSS戰之前,桑塔所持有的道具被海盜大師一一收回的畫面,更是像極了《月下夜想曲》開篇,阿魯卡多被死神取走裝備的場景。

「Shantaevania」:本作有著濃厚的惡魔城風格

在本作中,收集要素直接標註在了地圖上,以此為契機,加入了系列首創的以收集要素決定劇情走向的多結局設定,BAD END和GOOD END分別對應了通關後不同CG的解鎖。此外,通關後的要素也與惡魔城系列的二周目相類似,新增了初期便解鎖全部裝備的「海盜模式」;如果玩家能在2小時內速通,將會獲得全新的結局CG。

前作中通關後才能使用的埃及風格服飾,在流程內以特殊章節的形式回歸:於沙漠地區冒險的桑塔,被糊塗的族民奉為出逃歸來的公主關進了神廟;她需要在不藉助任何道具且不被守衛發現的前提下逃出生天。本章中桑塔時而鑽進隧道,時而躲入陰影,簡直是要把惡魔城玩成潛龍諜影。另外,在特定的區域,還隱藏了GBC風格的懷舊關卡,可見本作的紀念意義尤為突出。

GBC風格的隱藏關卡

初代桑塔由號稱「動作天尊」的卡普空負責發行,出於藉助其名聲或是其他目的,雙方就此結緣。在之後的2013年,WayForward還為卡普空開發了《唐老鴨大冒險》的重製版,要知道原作的開發商,正是卡普空本社。

《桑塔:「危險」的復仇》中,遊戲畫面由Inti Creates工作室負責,後者曾以參與《洛克人ZERO》的圖像製作而蜚聲玩家群體。這也解釋了遊戲中的洛克人元素,從「關門放狗」式的BOSS戰,到即死的針刺地形,再到死亡時的爆炸特效,都滿是舊時回憶。本作還啟用了日本畫師KOU來繪製人物形象,令原就偏日系的美術風格更加柔和。這些舉動,都為桑塔系列進入日本市場鋪平了道路。

洛克人式的尖刺地形與爆炸特效

2015到2016年間,系列全部作品悉數登陸各大平臺,其中不僅包括了持續低迷的WiiU,甚至連3DS平臺的Virtual Console服務上都有其舊作的身影。聯想到該系列的一以貫之的Metroidvania風格和自我標榜的塞爾達情懷,再加之早年間WayForaward致力於GB、GBA和DS平臺開發遊戲的經過,這背後恐怕也有著對任天堂的情深意切。

無論是卡普空、任天堂還是上文提及的坐擁惡魔城系列的科樂美,WayForward得以將桑塔系列引入日本,說明其本身就具有ACG文化的共性與親和力。難怪製作人曾坦言自己深受日本文化的影響,對於這家獨立的遊戲製作公司來說,他們的目標與追求,或許再清楚不過。

登錄NS的《桑塔:半精靈英雄》

時至今日,缺乏投資或開發商青睞的獨立遊戲製作者,都開始通過眾籌的形式來實現自己的設想。原本難以維繫的經典系列,也紛紛以精神續作的方式重現。然而前有稻船敬二的《神威9號》風評不佳,後有IGA的《血汙》屢次延期,在這中間,所幸桑塔還是桑塔。

2013年9月,WayForward在KickStarter網站上發起眾籌,為期30天,目標金額折合人民幣270萬元。結果不但順利完成目標,最終募集的金額更是預設的近兩倍,足見玩家們的期盼之熱切。

KickStarter網站上的眾籌頁面

經過為期3年的開發,系列最新作最終在2016年問世。這款作品可以說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變動。在畫面表現上,一改往日的像素風格,構建了卡通式的3D場景與人物動態,細緻卻不失往日神韻。經典的翹臀自然也延續到了本作當中,給人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本作依舊採用了非線性開放世界的設計,將不同的探索區域章節化,又在其中安插了需要重複探索的內容。系統方面,舞蹈變身經過大幅強化後回歸,變身後的形態多達12種。這一次,桑塔不僅能夠變身為傳統的猴子或大象,能夠在平臺底部移動的蜘蛛和在隧道中穿梭的老鼠等等都被加入到系統之內,並且遊戲裡的解謎要素也都與每一種動物形態的特殊技能息息相關。完全探索過全部場景的玩家,想必一定能夠體會到本作設計的精妙之處。

本作的畫面獲得了大幅革新

遊戲內增加了需要收集鑰匙來開啟的畫廊模式,除了人物和場景的設計稿外,還有玩家繪製的同人畫作。結合遊戲結尾滾動字幕中那一長串的捐款者名單,足見WayForward對這次眾籌的珍視。

比之過去,本作的音效水平獲得了極大提升,雖然仍只有短短幾句臺詞,但對於人物的刻畫和玩家的情感調動已十分足夠。同樣在聲音層面,本作還破天荒地加入了主題曲,歌名恰如其分地總結了系列的全貌——《Dance Through The Danger》,跳著舞蹈的奇幻救世冒險。

敘事風格延續了系列風趣幽默的特徵。或許是因為眾籌的緣故,本作中的自我調侃非常之多。先不說桑塔與反派Squid男爵熱烈討論遊戲關卡的設計與DLC;原本意圖徵服世界的單純陰謀,也變成了「通過IP戰略大量發行周邊產品來募集活動資金」這樣樸實卻「合理」的策略,實在令人莞爾。

「如果你好心求我,還能讓你以廉價DLC的身份加入遊戲!」——沒想到竟然一語成讖

在為其他廠商開發授權作品的同時,WayForward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原創作品;對作為其招牌的桑塔系列更是關愛有加。就連官方網站的標誌,都忍不住採用了初代桑塔的頭像。

2015年,以桑塔和系列配角BOLO等角色為主人公的RPG遊戲《Watch Quest!》於Apple Watch平臺發售;後隨著任天堂全新主機SWITCH的公開,系列最新作也不出意外地宣布了對應的版本。至此,桑塔系列可謂達成了「全平臺制霸」的偉業。

《Watch Quest!》遊戲截圖

自家系列之外,桑塔活躍的身姿還頻頻出現在了其他遊戲當中。早在2010年,桑塔就以迷你遊戲的形式在《瓦裡奧製造D.I.Y》中客串了一把。2016年發售的兩款遊戲《Mutant Mudds》和《Runbow》中,她也都作為可操作的下載角色登場。

更有甚者,於2015年發售的《Hyper Light Drifter》,與當時的《桑塔與海盜的詛咒》進行了一次「雙向穿越」,前者的主角Drifter走進了桑塔系列。出人意料的是,來自桑塔系列的角色,竟是經典反派Risky Boots。

而最近,WayForward長年的合作夥伴Inti Creates的復刻作品《超惑星戰記ZERO》,又公開了以桑塔為主人公的DLC。在這款視角獨特的經典遊戲中,桑塔的舞蹈變身系統不但順利地融入其中,還增加了符合遊戲特色的全新變身形態。雖然Inti Creates素來以前者的擁躉自居,但促成這些合作的動因,想來更多的還是玩家們的熱愛。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桑塔的作品出現在玩家面前,以饗多年來一直默默支持著這款遊戲的玩家。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網易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微信ID:play163

喜歡我 就關注我吧~網易愛玩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有一個新的遊戲類型叫「銀河惡魔城」嗎?
    這一下你可能就明白了,這是一個「類惡魔城銀河戰士」遊戲。為此老外還專門給了這類遊戲一個特別有意思的名字:「Metroidvania」,也就是「Metroid」(銀河戰士)+「Castlevania」(惡魔城)的結合。仔細想想,這一類遊戲的共性,探索+解謎+動作+2D橫板。再隨便弄個可有可無的劇情,成了。
  • 惡魔城三十年祭:一次動作遊戲史的巡禮
    而銀河戰士則將自由的地圖探索同平臺遊戲結合了起來,基於收集、射擊和多種武器切換的體系無疑給這個類型打開了另外一條道路,你簡直難以相信這是一個1986年的遊戲:今天很多獨立開發者製作的Metroidvania類遊戲甚至不一定有這款遊戲來得難度平滑、遊戲手感自然。
  • 《GRIME》發布全新預告 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再添力作
    《GRIME》發布全新預告 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再添力作 2020-08-30
  • 國產團隊能做好類銀河戰士惡魔城遊戲嗎?——評《光明重影》
    《光明重影 (Evil Genome)》平臺:Steam發售時間:2017年8月7日官方遊戲介紹:這是一款由璇淵的遊戲愛好者們設計的3D橫版廢土冒險遊戲(ARPG/類惡魔城遊戲2、打擊感——怎麼說呢,有些失望吧,打擊感很像很多年前玩過的鬼吹燈OL、名將三國OL(沒錯,就是當年那些試圖挑戰DNF霸主地位的已經死絕的遊戲。3、操作——我用的手柄,然而手柄的按鍵有嚴重的BUG!首先不能自定義按鍵就很不自在了,其次按照默認設定,彆扭不說,我手柄1模式的互動按鍵是無效的,每次涉及到互動的我只能按鍵盤的enter來執行命令。
  • 這很惡魔城!《血汙:夜之儀式》惡魔城遊戲音樂MOD發布
    《血汙:夜之儀式》被很多《惡魔城》粉絲視為是《惡魔城》系列的精神續作。而現在,Ygnaris發布了一個很酷的《血汙:夜之儀式》的MOD,這個MOD為遊戲加入了各種《惡魔城》遊戲的音樂。由此,這款《惡魔城》的精神續作變得「更惡魔城」了。
  • 《惡魔城》第二季測評:遊戲改編作品的巔峰之作
    如果和大多數遊戲改編作品一樣的話,《惡魔城(Castlevania)》恐怕只會關注於玩家們熟悉的遊戲內容——在德古拉的城堡中漫長而艱難的冒險旅程、困難的謎題、迷宮以及boss戰還有和德古拉本人的最終對決。但是在囊括了上述一些內容的基礎上,這部動畫還對於遊戲原本的內容進行了大膽的顛覆。首先,《惡魔城》第二季加入了眾多全新的吸血鬼角色,讓德古拉的血腥復仇變得更加複雜。
  • 吉他演奏經典遊戲《惡魔城》音樂
    系列連載(一)有一對叫「Super Guitar Bros」(超級吉他兄弟)的組合,他們改編了很多電子遊戲配樂
  • 《血汙:月之詛咒2》英文版 是一款像素風格的類惡魔城橫版動作冒險遊戲
    《血汙:月之詛咒2》是一款像素風格的類惡魔城橫版動作冒險遊戲。在遊戲中你將操作來自遠東的劍客斬月,他對惡魔有著很深的仇恨。斬月將在惡魔要塞中以其獨特方式戰鬥,通過一個個困難的關卡,將惡魔的力量斬殺!遊戲背景該作品是2018年5月推出的2D橫版惡魔城類冒險遊戲《赤痕:月之詛咒》的續作,新作依然由五十嵐孝司負責,並講述了全新的劇情,新作提供4個可玩角色(其中三個是新的),每個都有其獨特的遊戲方式、能力和完成遊戲關卡的不同途徑。五十嵐孝司再次聯手Inti Creates,為你帶來8位復古風《月之詛咒》的續作!享受更多經典風格的赤痕動作!
  • 桑塔的散文:我的父親
    他有一個謙和的名字,叫周學樹。學習像樹一樣高高大大的人。父親沒有虧待自己的名字,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很多家庭揭不開鍋,而他努力在縣城打工,一天兩塊工錢的他偶爾在新華書店買回一兩本雜誌帶回家。我們常常看見父親借著弱弱的煤油燈下閱讀、學習。父親說,書中自有顏如玉,很多答案可以在裡面尋找。我和哥哥那時還小,聽不懂他說的話,但相信他說的話一定很有道理。
  • 遊知有味:失去五十嵐的古堡,惡魔城該何去何從?
    靠著高產的FC遊戲以及製作精良的街機遊戲,KONAMI(可樂妹)在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迅速崛起,很快便成為日本第三方廠商的龍頭,其中便有這座故事中延續了千年,被冒險者拆了無數次的古堡的一份功勞。2年的時間,已經足夠育碧EA這類遊戲工廠打造一個質量過關的3A遊戲了,縱使粉絲懷有再大的熱情,在《血汙:夜之儀式》一再跳票的消磨下,也不得不漸漸熄滅。在另一領域盛開的希望之花惡魔城的遊戲已經成為一條隨時會被曬乾的鹹魚,躺在砧板上,讓人甚至提不起一絲想要料理的欲望。
  • 任天堂美國公布Switch年度暢銷獨遊,一款中國遊戲在列
    今日,美國任天堂公開了一段遊戲匯總視頻,這段視頻匯總了2020年美國地區Nintendo Switch平臺的暢銷獨立遊戲,一共有16款遊戲,這些遊戲大多數偏向橫版闖關類型,其中也不乏一些高逼格類的解密冒險遊戲,還有一款由我們中國團隊開發的遊戲,總體上來說這些暢銷遊戲都比較適合在Nintendo Switch平臺上玩。
  • 電影改編勇敢者的遊戲要來NS | 恐怖類惡魔城遊戲瀆神年內登陸SWITCH
    遊戲預計將於2019年11月15日登陸Switch!《勇敢者的遊戲》是一款由虛幻4引擎開發的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可以操作《勇敢者的遊戲》中熟悉的角色們,通過各種冒險,尋找神秘的寶藏並拯救世界。玩家在遊戲裡面將可以看到電影中熟悉的場景,叢林、古墓、陷阱、野獸等等,遊戲的世界也更加宏大,有全新的山峰、城市等等場景的冒險。
  • 【大兵遊戲回憶錄】惡魔城x:月下夜想曲
    顧不得那麼多,我趕緊選了第一項File Select。由於我們當時玩的是土星版,一開始便可以選擇阿魯卡多、裡希特和瑪莉婭三個角色。而在PS版當中,一開始只可以選擇主角阿魯卡多。說到這裡,有必要向大家介紹一下惡魔城這個系列的遊戲世界觀:  故事背景取材於公元1897年愛爾蘭作家布萊姆・斯託克(Bram Stoker)的小說《吸血鬼伯爵德拉古拉》。
  • 經典遊戲《惡魔城》千年美婦卡米拉,即使淪為吸血鬼也要百合
    自從1986年在紅白機平臺發行了第一款《惡魔城》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三十年間在各個平臺都有新作發行,其中包括:SFC、N64、MD、PS、PS2、GB、GBA、NDS、PSP 、XBOX360、Wii 、3DS、NS,幾乎覆蓋了全平臺,誕生的系列作品都是爆款,當然也包含了各種外傳類和精神續作。
  • 《桑塔 · 露琪亞》 就是這麼美
    很多人把桑塔·露琪亞當做一個女性的名字,其實,露琪亞是那不勒斯女教徒,在西西里島傳教時遇害殉教。人們為了紀念她,把她封為光明女神。露琪亞原文的意思就是光明。人們把那不勒斯灣一個小港口命名為露琪亞。此外,在黑夜長白晝短的北歐瑞典,每年有個桑塔露琪亞節。每到節日,大家舉著蠟燭,相互奔走問候,高唱《桑塔·露琪亞》。表達嚮往光明之意。
  • 每一位《惡魔城》愛好者都不應錯過這部動畫
    一名熱愛哥特恐怖片的編劇,配上把《惡魔城》視為童年的製片人和導演,再加上系列製作人 IGA 的監修,和鍥而不捨的精神,最終孕育出這部動畫。本片並非盡善盡美,但每一位《惡魔城》愛好者都不應錯過這部動畫,正如片方所言,「這是一封寫給玩家的情書」。
  • 雖然它不姓《惡魔城》,但《血汙:月之詛咒》依舊是血統最正的城類續作
    實際玩上之後你會狠狠煽自己一個耳光,這哪裡是像老惡魔城啊!這根本就是好嘛!不管是從遊戲的質感還是從遊戲初期的關卡上,你都能看到不少FC惡魔城的影子,甚至起跳之後無法改變軌跡這樣因為技術限制而導致的缺陷在這麼多年後依舊被「保留、還原」了下來。
  • 紅白機遊戲《惡魔城》三部曲,你認為哪一款最經典?
    不知道大家第一次接觸到的《惡魔城》系列是在哪個平臺上面呢?因為該系列太過於經典,因此在很多平臺都有發行,而且都有非常好的口碑。
  • 《桑塔露琪亞》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音版第十三冊第三單元中的《桑塔露琪亞》一課。我說課的內容分為四個部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一、說教材: 《桑塔露琪亞》是義大利那不勒斯的一首著名船歌。它是義大利作曲家科特老按威尼斯船歌的風格創作而成的。歌曲的旋律優美而流暢,歌詞將夏夜的美麗景色展示在人們面前。歌曲為大調式,3/8拍子,由兩個樂段構成。
  • 《惡魔城》:沒想到網飛居然對這個經典遊戲下手了
    萬萬沒想到,網飛居然盯上了《惡魔城》這個經典遊戲IP,將其改編成了一部短小精悍的動畫劇集,並且真實還原了遊戲裡的很多細節。日本著名遊戲公司科樂美從1986年就開始發行了《惡魔城》,深受很多玩家的喜愛。對於忠實玩家來說,這款遊戲早已成為了一種情懷。Netflix(網飛)推出的《惡魔城》動畫,就改編自好評如潮的《惡魔城:月下夜想曲》與《惡魔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