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一灣淺淺的海峽,隔不斷兩岸學人綿延的情誼。一紙熱情的邀請,拉近了兩岸大學間的距離。
2011年5月8-15日,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院士率領百人代表團訪問臺灣。在臺期間,北京大學在臺灣大學隆重舉辦「北京大學日」系列活動,並參訪中研院、成功大學、政治大學、臺灣師範大學、中央大學、中山大學(高雄)、東海大學等臺灣高校和研究機構,籤署多項交流合作協議,拜會臺灣友好人士與機構。此外,北大學生藝術團的40名同學還將在臺舉行4場文藝演出。此次訪臺,無論是在人員規模、活動層次還是交流深度方面,在北大校際交流史上都是空前的,也為兩岸的高等教育交流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相信在友好與互利的氛圍下,兩岸高等教育合作將結出新的碩果。
在這個清新的初夏時節,願北大之行帶去燕園學子的問候,滿載著交流合作的成果,將寶島的情誼帶回燕園,帶到北大師生身邊。
一個臺灣大學交換生的北大生活
北京大學和臺灣各高校一直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與交流。目前,共有288名全日制臺灣學生在北京大學學習,且自2007年起,北京大學先後與臺灣大學、臺灣成功大學、新竹清華大學、新竹交通大學、臺灣政治大學、臺灣東海大學六所高校籤署了校際交換學生協議,每年互派交換學生一百餘人。
2009年9月,臺灣大學文學院本科生楊雅婷作為第一批北大臺大校際交換項目學生,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交流一學期。
2007年夏,她隨旅行團從臺灣來到北大,邂逅未名湖的那一刻,她有了到燕園讀書的渴望。
2009年9月,大陸和臺灣高校本科生交流項目啟動,她帶著一臺相機從臺灣來到北大,成為臺灣大學第一批通過校際交流到北大交換學習的學生。
2010年1月,她結束了在北大的全部課程。離開前,她說,「我要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相冊」,她做了兩臂張開做了一個誇張的手勢,「專屬北大的相冊。」
——這個笑容明媚聲音甜美的臺灣女孩叫楊雅婷。
雅婷是那種時刻都能找到新奇、快樂和滿足的女生,生活對她而言是一場華麗的旅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讓她駐足欣賞的理由。幾個月的燕園生活,成了她口中精彩不斷的一部演義。
「我是大三的年齡,大一的心態」
雅婷在北大選了六門課,大部分是她喜歡的文學和美學類課程。課堂上的雅婷是活躍的、開心的,她既有東方學生的踏實,又有西方學生的鬆弛和隨性。「因為常常很活躍很好動,又覺得什麼東西都很新鮮,跟我一起上課的同學都會問我是不是大一的新生,」雅婷快樂地說,「我都會告訴他們我是大三的年齡,大一的心態!」
離開前,雅婷跟每一位教過她的老師都合了一張影,因為這樣的相遇,也許一生僅此一次。她用她的快樂感染她周圍的每一個人,並得到朋友們真誠的幫助。「我在北大交到很多好朋友,是那種回到臺灣也一定會一直有聯繫的好朋友,」她補充說。
「爸爸說,你現在講話都有京腔了啊!」
從臺灣的夏天到北京的冬天,這趟交流實實在在地改變了雅婷的生活。她現在會認簡體字,會講北大學生的流行語,也習慣了穿著厚厚的靴子過冬。當臺灣的同學向她抱怨天氣很冷,氣溫只有10攝氏度的時候,雅婷調皮又驕傲地跟他們說,「10攝氏度算什麼啊!北京都有零下10攝氏度了呢!」她享受這個有雪的冬天,享受未名湖上的冰場,享受在這個城市穿梭遊覽的日子。
「北京真的好大啊!有一次我坐公車不小心坐過站了,車上的售票員阿姨很平靜地說,就只有一站地嘛,再走回去就是了。可是,北京的一站地好遠啊!在臺灣的時候兩個站臺之間都是可以彼此看到的。」雅婷就在這樣的感嘆裡體驗了北京的798藝術工廠、天壇和鳥巢,在這個古老的城市裡記錄未曾謀面的喜悅。
「我非常習慣在北京的生活,雖然開始會覺得文字、食物跟天氣都跟臺灣有很大不同,但是很快就能適應。有一次給爸爸打電話,爸爸說,你現在講話都有京腔了啊!」
「講價,是一門學問」
雅婷跟北大的留學生朋友聊天時,總能在「講價」問題上產生強烈共鳴。「就像一個耶魯女生說的那樣,Everything is 『jiangjiable』in Beijing!(每件事都能講價),我覺得講價真是一門學問,在這裡呆了一個學期,我就知道了北京很多地方買東西都是可以砍價的,我也開始學會怎麼講價。比如,有時候明明看中了一件衣服也要裝作不喜歡、要走開的樣子,老闆馬上就會叫住你。」雅婷頗有幾分得意地說,「還有,在不同的地方砍價方式也不一樣哦!比如在秀水要講英文,讓老闆以為你是外國人這樣砍價比較容易。」她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地跟我分享她成功的講價經歷,仿佛在這件平常的生活小事裡有著無窮的樂趣。
看著她滿足和自豪的樣子,我不得不在心裡感嘆,這個一口娃娃音的女孩子居然能用地道的「京式」方法買東西,真是古靈精怪!
「《建國大業》很客觀很真實」
雅婷的周末通常過得有聲有色,也許帶著小相機探索一處北京的風物,也許逛一逛博物館,也許邀幾個朋友一同看一場電影。「在臺灣的時候我比較習慣看一些國外的文藝片,在北大這個學期漸漸覺得國產片也非常好看。我很喜歡看《建國大業》,因為裡面有很多明星,而且講歷史也很客觀很真實的。不過很可惜啊,這個片子沒能在臺灣公映。」雅婷最後不無遺憾地說。
「大陸和臺灣彼此都有著很深的文化認同感,但是兩岸之間的交流還遠遠不夠呢,」談到這裡,雅婷有點失落。她來北大之前,親友對她的選擇都感到有些擔心,在他們眼中北京似乎是個不那麼安全的地方。「不過,來了之後才發現,北京的治安真的很好啊!」雅婷說,「另一方面呢,我在北大被問到最多的問題就是,在臺灣是不是總能碰到明星?大陸的同學好像覺得臺灣明星那麼多,地方又那麼小,應該經常碰得到明星。所以,大陸對臺灣也應該更多了解才好。」
在訪談的結尾,雅婷很真誠地說,大陸和臺灣是需要彼此依靠的,臺灣保存著很多珍貴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有著非常活躍的文化氣氛,許多臺灣作者的書在大陸很暢銷,臺灣的綜藝節目、演藝明星都在內地有大批粉絲,她特別希望兩岸相互之間的交流可以更多一些、更廣一些。雅婷說,回臺灣後會告訴朋友們,北京很安全,北大很友好,生活的一切都很美好,希望有更多人能打消原來的顧慮體會一下北大的美,「更何況,這裡還有那麼方便的地鐵呢!」
故事總要收尾,但雅婷的故事似乎是講不完的,就像她說的,也許真的需要那麼一本厚厚的相冊,才裝得下這趟生動燦爛的旅行吧!(文/孫曉靜)
編輯:文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