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張忠謀,華為晶片斷供所料,工程師將被雙倍年薪挖走

2020-12-23 張宇說娛樂

正如張忠謀所料,在華為晶片斷供的關鍵時期,內地企業再次加大人員挖掘的速度和力度,並以雙倍年薪帶走了許多臺積電工程師。

我們應該知道,內地半導體業與臺灣之間的薪酬差距仍然很大,在過去,他屬於與臺積電的合作關係,所以我們要看張忠謀的面貌,才能吸引人才進入歐美市場。臺積電是在美國斷供華為,幸運的是,我們也意識到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能不至於卡在脖子上,科學技術沒有國界,沒有必要認真對待。

這一次,大陸企業的做法是正確的,正是因為我們非常重視人才。這些人才將有助於我國晶片和光刻機的研發,突破7nm、5nm更高精度技術,為中國未來光學晶片和碳基晶片實現超車儲備人才。

就像兩彈一星一樣,我們也同時培養和培養人才,最終兩彈一星不僅取得了重大突破,還增加了一大批人才。

正如王傳福所說,晶片是人造的,而不是神造,從過往如原子彈,絞吸式挖泥船,盾構機,空間站,北鬥的經驗來看,我們可以全力以赴!

相關焦點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在中美兩大國不斷升級的對抗中,華為和臺積電成為了中美博弈棋盤上的馬前卒。美國對華為所下出的殺招中,臺積電斷供這招最為兇險。對臺積電斷供能否見招拆招,決定了華為未來的生死存亡。 文理雙修的天才 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的浙江,父親是政府官員。在長大過程中,張忠謀感受最大就是兵荒馬亂。因為戰爭,張忠謀一家一直在香港、重慶等地奔波。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核心提示」任正非放棄「幻想」,僱包機從臺灣運回1.2億顆晶片。川普的禁令正式生效,臺積電無法繼續為華為生產晶片,一對緊密的合作夥伴,被生生拆散。任正非起於微時,一路跌跌撞撞養成華為,卻在暮年還要遭遇致命一擊,相比臺積電的創始人張忠謀,他的命實在太差了。
  • 晶片斷供反轉!高通被超越,華為卻領先,荷蘭工程師道明了緣由
    晶片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糧食,然而我國的晶片自給率卻不足30%,每年需要花費巨資來進口晶片,2019年就花了近2萬億,這可是天文數字。但是得益最多的美國可不管那麼多,為了維護其科技霸權地位,還是採取了一系列諸如晶片斷供、實體清單等措施,對我們中國企業進行連番打擊。
  • 沒有了晶片的華為,將何去何從?
    麒麟晶片無法再生產,對於華為的手機業務打擊是巨大的,這也基本上讓華為海思的研發機構名存實亡,因為即使研發出來,5納米3納米的晶片,晶片的集成化再高端,內部優化的再好,也沒有晶片代工廠可以為其加工,按照目前來看有這個能力的只有臺灣的臺積電。
  • 斷供華為?起底海思晶片28年發家史
    前兩天,美國商務部的工業和安全局(BIS)把華為公司加入其Entity List(實體清單)。華為面臨著美國供應商「斷供」的巨大壓力。華為又進入了一個「至暗」時刻。海思是華為的全資晶片子公司,承擔了為華為系統(包括手機)供應晶片的重任,「備胎」轉正計劃的消息刷屏,海思一下子到了風口浪尖。
  • 89歲的張忠謀是何方神聖?臺積電的成敗,華為的生死與他有啥關係
    2020年7月17日,臺積電正式宣布,如果美國對華制裁不變,將在9月14日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消息一出 迅速成為了討論的一大熱點。臺積電正式斷供華為,是什麼意思?臺積電是做什麼的?這個屢屢出現在新聞重要位置的張忠謀又究竟是何方神聖?臺積電與華為的關係究竟如何?
  • 張忠謀「大言不慚」!憑什麼讓華為把晶片製造交給臺積電?
    最近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一段大陸晶片言論又火了,張忠謀表示,」大陸應該專注於發展晶片設計,這是比較容易的突破口,晶片製造應該交給臺積電」。張忠謀表示,在晶片這件事上,國產製造我很悲觀。」如果張忠謀但凡還有點良心的話,那應該祝福我們早日在高科技上突破難關!而不是讓我們把核心技術交給別人!人心齊泰山移?「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中國要強,中國人民生活要好,必須要有強大科技。」
  • 臺積電張忠謀的雙面人生:華為的金牌盟友 大陸半導體的冷面殺手
    任正非不用多說,經過川普的「另類宣傳」,如今在國內的名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創辦的華為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企業的一座「豐碑」。張忠謀出生於1931年,比任正非大13歲,畢業於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與半導體開山鼻祖以及英特爾創始人戈登·摩爾同年踏入半導體行業。1985年張忠謀從德州儀器退休回到臺灣任工研院院長,1987年創辦晶片代工企業臺積電。
  • 臺積電張忠謀:晶片業務很複雜,不是大陸投入舉國之力就能搞定的
    臺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臺積電也是一家土生土長的臺灣企業,但現在這家全球最大的晶片製造企業要前往美國重金建廠了,臺積電打算將自己與美國半導體產業鏈牢牢的捆綁在一起了。同時臺積電也會應美國禁令要求,如期切斷對華為的晶片代工,這也意味著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的尷尬局面。
  • 臺積電張忠謀曾評價國內晶片:舉國投入也難成!真是這樣嗎?
    在美國對華為晶片規則作出限制以後,臺積電也並不是一時間就會對華為斷供晶片,因為還有120天的緩衝時間,在這期間臺積電還可以給華為生產晶片。有外媒猜測臺積電已經停止了華為的訂單,對於這一點,臺積電迅速做出回應,純粹是市場謠言。站在臺積電的立場,是不希望失去華為的,畢竟這樣一個大客戶也不是說有就有,於情於理都不希望失去華為。
  • 張忠謀覺得中國晶片難以成功,比亞迪霸氣發聲,並強勢布局半導體
    導讀:張忠謀覺得中國晶片難以成功,比亞迪霸氣發聲,並強勢布局半導體眾所周知,最近華為餘承東已經公開承認,由於受到美國禁令的影響,所以在今年的9月15號以後,臺積電就將無法給華為代加工晶片了,而華為的海思麒麟晶片也將因此成為絕唱;一時間有關於國產晶片的討論也吸引了很多網友的關注,沒有了臺積電,我們就不能自己生產海思麒麟晶片了嗎?
  • 「錢」能力爆棚,臺積電被挖100多人,開出2倍年薪,張忠謀沒想到
    日媒:有人開出2倍年薪!張忠謀沒想到大陸行動這麼迅速,自己這邊一停止為華為代工晶片,大陸就開始挖人自己搞晶片製造了。據日媒報導,大陸企業挖人從去年就開始了,至今已經有100多位資深工程師及經理辭職,加入到了大陸企業主導的大型半導體項目中。他們有些立志打破國內半導體製造落後的現狀,有些被開出2倍及以上年薪被挖了過來。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他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掌握華為晶片命運...
    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市場上一些最著名的晶片就是由臺積電生產的,如華為麒麟晶片、蘋果A系列晶片,高通晶片等,都是由臺積電生產的。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臺積電市場份額高達52.7%,可謂一枝獨秀。臺積電的創始人,就是著名的企業家張忠謀。
  • 2000年張汝京拍著桌子大喊:張忠謀你是個沒有愛國精神的人!
    2000年張汝京拍著桌子大喊:張忠謀你是個沒有愛國精神的人! 當年張汝京跟張忠謀對大陸態度理念不合,一怒之下帶著300名晶片工程師,從臺北來到上海,建立了大陸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基地,這造就了如今的中芯國際!
  • 「晶片大王」張忠謀:曾頂住壓力給華為供貨,70歲時娶部下妻子
    眾所周知,華為是中國企業的驕傲,引領了世界5G科技的發展。有關專家指出,5g和人工智慧的技術優勢將替代人工成本優勢,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顛覆,並決定未來百年誰能成為世界工廠。華為的強大,讓渴望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急紅了眼,窮盡卑鄙手段對其進行瘋狂絞殺,今年更是要求世界各大晶片供應商不準給華為供貨。其實,華為的晶片設計能力世界領先,但是他們設計出來的東西,在國內沒有工廠能生產出來。
  • 晶片大王張忠謀放出狠話!臺積電暗藏「心機」:將掌握晶片產業鏈
    ,例如荷蘭ASML公司主要負責光刻機,而華為海思、蘋果、高通、AMD等企業則主要負責設計、臺積電、三星、中芯國際等企業則主要負責製造,當然也有像三星、Intel這樣的IDM晶片巨頭,具備晶片設計、製造、封測能力,但在很多半導體材料、設備方面依舊無法實現自給自足;或許也是因為「中興、華為」事件影響,導致我國也開始走IDM晶片模式,同時還將在半導體材料、設備方面進行技術布局
  • 華為斷供十日:員工保持狼性 「絕版」產品被熱炒
    在斷供的前夕,一直處在觀望狀態的華為晶片供應商也紛紛進行了表態。臺積電方面表示,公司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後給華為繼續供貨。隨後,美光科技、三星與 SK 海力士等均表示,將無法在9月14 日之後發貨給華為。此前,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曾喊話全球晶片企業稱,「幫華為就是幫自己」。不少企業似乎也深諳其道。
  • 華為能設計麒麟晶片,為何要臺積電代工?張忠謀:大陸做不出
    多家媒體報導稱,張忠謀「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即便大陸以舉國之力發展晶片製造,也很難取得成功。華為海思擁有研發手機晶片的實力,但華為晶片必須要交給臺積電來製程。
  • 華為晶片被「斷供」,對手機業務有什麼影響?
    網上說「華為手機業務要涼……」「華為即將退出手機市場」「餘承東說華為手機沒晶片了,9月後就無法繼續生產」,真是這樣嗎?這些說法貌似「言之有據」,但卻是誤導無疑。要理清楚這個問題,要圍繞被限的麒麟9000進行梳理。
  •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放話:大陸晶片不易超越,小小晶片有多難?
    #最近美國商務部又有新動作,不僅所有的科技技術針對華為公司,並且還將30多家中國高新科技企業以及部分機構(高校)和個人列入了實體清單當中。華為在這禁令之前又向臺積電追加了50億美元的晶片訂單。另外華為也在尋求其它的解決方案,也不能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畢竟臺積電的設備和技術還是要受到美國的制約。而最近據小編了解,這一次華為很有可能尋找到了新的晶片代工企業,那就是中芯國際。因為華為已經向中芯國際提供了大量研發人員,以及幫助中芯國際在技術上如何去突破晶片生產製造工藝以及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