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國時代歷史的小夥伴們,或者都有所了解,在《三國志》中,對華佗的評價是:「華佗之醫診,杜夔之聲樂,朱建平之相術,周宣之相夢,管輅之術筮,誠皆玄妙之殊巧,非常之絕技矣。昔史遷著扁鵲、倉公、日者之傳,所以廣異聞而表奇事也。故存錄云爾。」在那個時代的奇人異士中,華佗善於行醫,有著「外科聖手」之名。
當然,大家都熟知他的成就有麻沸散、五禽戲、青囊經等等,被後人稱為「神醫」。同時代中,曹操的五大謀士荀彧評價華佗:「佗方術實工,人命所懸,宜家全宥。」這是荀彧在勸諫曹操不要殺華佗時所言。荀彧認為華佗的醫術了得,曹操在有疾病性命危在旦夕之際,更應該善待。
也就是說,華佗還是給曹操看過病的。同時,這也是《三國演義》或者三國題材的電視劇中,我們能夠經常看到的情節。而在那個戰亂的時代,醫者往往需要救治很多人。
除了曹操之外,《三國演義》中,華佗與關羽也是有一個千古流傳的典故的——刮骨療傷。只是,在正史《三國志》中,並沒有提及那是華佗的行醫事跡。
在《三國志·關羽傳》中,只提到:「羽嘗為流矢所中,貫其左臂,後創雖愈,每至陰雨,骨常疼痛,醫曰:「矢鏃有毒,毒入於骨,當破臂作創,刮骨去毒,然後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醫劈之。時羽適請諸將飲食相對,臂血流離,盈於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可能是編著者西晉史學家陳壽也不知道為關羽刮骨療毒之人是誰,而在名人效之下,後世人誤以為是華佗。
此外,《三國演義》裡還有講述華佗為身負重傷的東吳名將周泰醫治的情節。當時周泰身中十二槍,金瘡發脹,很危險。虞翻向孫策推薦華佗來為周泰治傷,華佗到後說:「此易事耳」。隨後開出藥食,囑咐按時服用,果然一個月後,周泰的傷便好了。
無論是曹操、關羽還是周泰,人們所熟知華佗醫治的人物,更多基於小說《三國演義》。而有正史記載的人物則名氣沒那麼大。廣陵太守陳登或許是當中名氣比較大的了。當時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有下屬說華佗在這個地方,後來他就命人去請華佗,為他診治。
華佗先請他準備了十幾個臉盆,然後為他診治結果陳登吐出了幾十盆的紅頭的蟲子,為他開了藥,說陳登是吃魚得的這個病,告訴他這個病三年後還會復發,到時候再向他要這種藥,這個病就可以根治了。臨走時,華佗告訴了陳登自家的地址,那年陳登36歲,結果陳登果然三年後舊病復發,並派人依照地址尋找,可是華佗的藥童告訴陳登的使者說華佗上山採藥還沒回來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回來,結果陳登去世了。
在《魏書·華佗傳》中,還有關華佗醫治兩名官吏的記載。一個叫倪尋,另一個叫李延。二人相繼出現身熱頭疼的病症,華佗經過診斷為二人開出兩種不同的藥方,一人服用的是發汗類藥物,另一人服用的是下瀉類藥物。
眾人對華佗的藥方都感到奇怪,結果二人服過藥經過休息後,竟真的全都好了。後來,華佗對身邊人解釋說,其實二人症狀表現雖大致相同,但倪尋得的是外實症,吃藥發發汗就會見效;李延得的是內實症,吃藥瀉下就會好。
在史料記載中,被華佗救治過的人還有督郵頓某,還有徐某。顯然這兩人其實跟普通人也沒啥區別了,具體名字都沒有記載。不過,醫者行醫,醫治之人更多的還是平民百姓。而名醫的出現,更為根本的還是其妙手仁心與無數百姓連在了一起。
來源:公眾號華氏宗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