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文旅鎮江」獨家稿件,歡迎讀者分享到好友圈。
在鎮江,年夜宴又稱年夜飯、團圓飯,是除夕夜的民俗。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月窮歲盡」,除舊迎新,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
外地的兒女趕回家,除夕守歲,全家人圍坐桌旁歡歡喜喜地吃一頓年夜飯,漂泊的遊子回家了,餐桌前的父母一年年老去,時間就這樣在一次次團聚與分離裡溜走。而年味刻進記憶,成為最熟悉的味道。
年夜宴是鎮江沿襲已久的習俗,過去一般在家裡開家宴,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庭會在過年前早早到酒樓飯店把年夜飯訂好,如今鎮江的酒樓飯店推出的年夜飯雖花樣翻新,菜式眾多,但基調也還是鎮江過年的老習俗。
鎮江年夜宴菜單:
冷 菜:主碟是鎮江餚肉,八圍碟有薺菜冬筍、蔥油羅皮、拌馬蘭頭、十香小菜、封菜或爽口泡菜、脆皮羅卜片、鹽水蝦、鹽水鵝
熱 菜:安豆苗炒百葉、水芹菜炒肉絲、蔞蒿苔炒香乾、薺菜炒雞脯片、香菇燒菜心、紅燒魚、紅燒老鵝、蟹粉獅子頭、金鐘子排。頭菜「全家福」。
甜 品:八寶飯或桂花糖白果
點 心:純素菜包或韭黃春卷
湯 菜:野山菌燉雞湯
一桌豐盛的菜餚,有冷盆、熱炒、頭菜、甜品、點心,各家菜譜都不一樣、每年菜譜也不盡相同,但上桌的菜都是有說法的。
蟹粉獅子頭
鎮江的年夜飯中涼菜必備的是餚肉,沾上鎮江香醋,再來兩根生薑絲,連著透明的滷凍一放到嘴裡,入口酥香,瞬間年味湧上心頭。蘿蔔俗稱菜頭,期盼有好彩頭。蔥油羅皮不僅實惠,而且非常美味,海蜇皮清脆無比,不需過多調味,只加上蔥油的香氣就足以讓人多下兩筷。
還有一樣必備的小菜,非常大眾化,那就事先烹製好的「十香菜」。「十香菜」其實就是素什錦,蓮藕、水芹、豌豆苗、野薺、冬筍、金針菜、木耳、香菇、黃豆芽、胡蘿蔔、豆腐乾、百頁、鹹菜梗等,各家隨喜好配菜。
「十香菜」雖然極為普通,但選材十分考究,烹製起來一點都不馬虎。選購新鮮的食材,備齊後洗淨改刀,再一樣一樣分別下鍋炒,這一點很關鍵,不管有多少種菜,每一種都必須單獨下鍋,單獨加調料,這樣才能保持它的原汁原味,不相互串味,也不會因為材質不同難以掌握火候。炒好了,各菜各顏色,紅黃白綠,五顏六色,分盛在一個個瓷碗裡,散發誘人的清香。待放涼後,將各色菜混合攪拌,再細細地淋上小磨麻油。
「十香菜」是春節期間鎮江人最愛吃的一道家常涼菜。過年葷菜吃得多,太油膩,再吃吃素什錦的素菜,倍感清香可口。
水芹菜,鎮江人過年時稱「路路通」。粉絲,細水長流,豌豆苗鎮江人叫做安豆頭,討口彩「平平安安」。「青菜、豆腐保平安」,一清二白。油爆魚、油爆蝦等煎炸食品,意味著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甜食,意味著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魚和「餘」諧音,紅燒魚象徵「吉慶有餘」,「年年有餘」、「代代有餘」。鎮江人家裡一般準備的是鮮嫩的鰱魚,紅燒鰱魚放在長長的盤子裡,隆重的擺上桌子,看著就賞心悅目。
點心一般是春卷,這是鎮江人過年最愛的一道美味,韭菜黃配上肉糜和打碎的雞蛋,下油鍋一炸,吃起來咔嘣脆。由於春卷色澤金黃,猶如一根根金條,所以在節日的餐桌上擺上一盤春卷,含有"黃金萬兩"的吉慶寓意。
春節做一盤「十香菜」是鎮江習俗
鎮江名菜拆燴鰱魚頭
咔嘣脆的春卷
最後上頭菜,直奔年夜飯的主題——全家福。
全家福的底料高檔的選用魚肚,中檔的選用油發蹄筋,最普通的則用肉皮。「全家福」中菜的品種不能少於十樣,必須含有的「三圓」,魚圓、蝦圓、肉圓,象徵「三元及第」,其他輔料則有海參、雞脯片、筍片、肚片、木耳、金針等。
製作這道全家福先要把小排骨、香菇、木耳提前溫水浸泡洗淨;熟雞肉撕小條待用;杏鮑菇和冬筍切片;冬筍、胡蘿蔔煮熟切片;其它食材洗淨待用。鍋上點火放入植物油,將雞湯倒入鍋中,放入小排骨加料酒,開大火煮滾。放入筍片、木耳、香菇、杏鮑菇用中火煮開後,加入肉圓、蝦仁和蛋餃,加少許精鹽和調味品,中火約五分鐘。最後加入魚圓、鵪鶉蛋、胡蘿蔔和菠菜(豌豆苗),即可起鍋。鎮江菜的全家福為淡色淡味,不用醬油。一菜多料,鹹中帶鮮,香醇糯軟,風味獨具,富有營養,在寒冷的冬夜吃尤為適宜。
一般吃過全家福,就算吃完年夜飯,然後一家人喝茶、嗑瓜子、吃花生,熱熱鬧鬧的說家常,子夜鐘響,鞭炮震耳,焰火沖天,歡聲一片。
鎮江人吃年夜飯是有「規矩」的。裝盤上桌的魚,有頭有尾,大年夜是不能動筷子的,只能留到次日年初一方可食用,這叫「年年有餘」,餘下它,生活寬裕年年有餘。
年夜飯的飯要煮得多,米要「三鬥六升」,民間有除家人的米之外,還要「天一升、地一升、貓一升、狗一升」,留到大年初一不動火,意思是新年之中可吃「隔年陳」,表示年年有餘糧,一年到頭吃不完,今年還吃昔年糧。
年味即鄉愁和親情,年夜宴是一年之中最有溫度和份量的味道,談不上珍饈佳餚,但以食物之名,舉行的一個有關家庭精心準備的儀式。所有家庭之外的事情都可以停下來,時間也停下來。
從小吃到大的年夜飯,
是每一個鎮江每年回家鄉過年的動力,
即使是兇猛的春運大軍
也不能阻擋他們回家的步伐。
本文由鎮江文旅集團市場部策劃
微信製作|雲旦羅布
監製校對|滿滿 DULH
文字整理|小李探花
照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