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品牌│陳小春:我承認「雕爺牛腩」的價值,但對自己更有信心

2021-02-17 子然餐飲品牌設計

每天12小時都有人排隊 陳小春這樣開餐廳

➤春秀路胡同老店

2015年5月份第一家店開業,7月份第二家開業,9月份第三家店開張,隨便去一家吃飯排隊是常有的事,這家在北京迅速火起來的港式快餐廳,它就是七爺清湯腩。

因為七爺清湯腩的7位老闆,其中一位是「古惑仔」山雞哥——陳小春,這家餐廳的香港情懷多了一份江湖氣。其實「七爺」最早是「六爺」,陳小春是在六個朋友說要去看店面的時候才知道,現場湊份子加入;在春秀路第一家店、三裡屯第二家店開張之後,他才以「七爺」身份正式出現在大眾視線裡。

但這前兩家店,還未貼上陳小春的標籤時,就以其核心單品「清湯腩」的味道,吸引了八方食客前來覓食,一言蔽之,是因為它精準的複製了「港式」快餐的外觀和內核。

並非飢餓營銷,只是香港風格的現實主義

很多去過七夜第一家店的食客們,是否還記得炎熱的初夏,在小胡同裡等會時的一幕。春秀路某個小胡同的小超市裡,幾位「爺」進進出出採購冰棒和冰水,分發給排隊的客人,就怕客人等為著急上火。當一杯冰水遞到自己手裡的時候,會發現,這裡神秘而又親和。

春秀路店僅僅30多平米,食客經常排隊排到胡同口,因為被居民投訴擾民而轉移到了70多平的三裡屯店,排隊依然是這裡的一道風景。

懂得經營之人看到這個場景,下意識的判定這一定是「飢餓營銷」,而創始人之一、餐廳的常駐經營者Stanley說:「其實第一家小店,一開始真的只是我們幾個人為了填飽自己肚子來開的,有一點點玩票兒性質。」

選址位置和規模非出於「營銷」目的,而是因為大家都只出了一點點錢,不能選擇很好找或者門面很大的地方。包括陳小春在內的幾個大男孩這樣想:如果這麼小的地方客人還能接受的話,就代表有市場,他們下一步就可以選更好的位置。

幾個人只是自己在朋友圈分享開店樂趣,之後陸陸續續有一些藝人來吃,七爺的身份成為意外亮點。

正是這樣的務實精神,讓「七爺」在最初的品牌確立、生存期間,可以專注於產品。這和香港許多由大排檔起家、如今已是米其林推薦餐廳的店鋪,發展軌跡十分類似。

香港70年代進行市區重建,為改善市容和衛生,將不少大牌檔牌照收回,部分大排檔遷入店鋪,例如源於灣仔克街的再興燒臘、源於中環的鏞記燒鵝和九記牛腩,均從大牌檔起家,如今已成為著名食府。七爺清湯腩也以「小門臉」方式度過這個侷促的階段,在四個月後入駐位於北京朝陽區的悠唐生活廣場,才成為更加「體面」的店子。

三十幾平的春秀路店,一排貼牆軟座,窄窄的桌面,對面擺著無靠背的方凳,好給過道的行人留出走動的空間,成對的客人可以相對而坐;另外一邊長條桌緊貼著牆,高位的靠背椅供獨自來的客人隨意落座。

七十多平的三裡屯店位於二層,依然有貼牆軟座的設置,還加設了香港茶餐廳的物理標配——卡座。卡座兩邊兩個人背靠背,距離很近,但高椅背卻避免了身體接觸,並且分隔出相對獨立私密的空間;七爺的卡座都沒有進行軟包,這讓落座空間更寬鬆。

三裡屯酒吧區寸土寸金,七爺準確復刻香港高租金壓力、高密度的餐飲業態。

香港茶餐廳把「效率」當作生命。翻一張臺的周期包括點餐、製作、傳菜、進餐、結帳、桌面清理的時間,在繁忙時段,這個周期越短則接待客人越多,所以餐廳會在節約每一個環節的時間上下大工夫。


➤悠唐店開張圈內好友捧場

這對於每天從早10點開門到晚10點關門期間都有人排隊的七爺來說,更是關鍵。客人落座後,一套餐具和一杯淡茶已經奉上;服務員拿來一張餐牌放在桌上,白底大黑字,一目了然,服務員則快速記下,完成點餐。

七爺的上菜方式也並非做好哪樣先上哪樣、不同桌相同菜品做好後幾桌一起上,而是像麥當勞取餐一般,一桌一桌,一次上齊。

粉面畢竟不是已經制好等待客人取用的,再快也需要一定的烹製時間,這樣的方式上菜,一來可以減少服務員來回走動的次數,一次性服務好一桌,二來也能讓廚師一次性出單,減少出錯機率。

至於香港人最習以為常的搭臺拼桌,北京的食客最初也不適應,但為了一口地道滋味,減少等待,也會最後妥協。

通過爭分奪秒的服務,七爺翻臺率最好時可以達到8次,與呷哺呷哺這樣的快捷火鍋店持平。而國內一般餐館的翻臺率在2次多。

最開始的兩個店,幾位老闆還在親力親為,悠唐店開業後開始僱新人。Stanley坦言,一開始服務員並沒有這樣的「服務意識」,他會親自訓練他們,給某桌點菜時一路看過來,一桌要加菜,另一桌要結帳,都要看在眼裡;等點好後回去路上,可以把桌收了,把新單拿來,再給另一桌買單,這樣一趟就可以解決,「簡單說,就是讓他們可以眼觀四面,耳聽八方。」

悠唐店近100平米的空間,算上廚師,日常滿勤人員只有8人。

來這裡嘗鮮獵奇的客人,被如同在香港本地那樣對待,即使侷促,也是有些意趣的。相對於餐廳裝修裝飾上的外在港味,這種服務方式和用餐文化,才是讓內地食客感到新鮮的內在因素。

➤悠唐店開張七爺到場剪彩

比起春秀店的公雞碗,三裡屯店的綠色窗格和「樓上雅座」的霓虹燈,悠唐店裡香港特色的裝修擺設數量大增,從筷子簍到卷閘門,元素豐富奪目,但也顯得有些刻意。地方大了,反倒少了兩家小店的逼仄帶來的質樸港味。

但不變的還是清湯腩的口味。

作為「七爺」的核心單品,這一碗清湯腩,展示了幾個香港人對香港味道的苛求。香港的很多知名小餐廳,都是以自家絕活的單品起家並聞名的,坤記竹升面以手制竹升獲得米其林推薦;勝利牛丸面家則以手工製作牛肉丸馳名全港。

七爺主打清湯腩,也是因為這個品類在香港絕對深得人心。清湯腩是道老牌的香港美食,因為清湯腩講究原汁原味,不需要添加很多配料,功力稍微欠缺就會破壞口感,常常是評判一個茶餐廳專業與否的標誌;而很多小餐廳單單以清湯腩作為主打,就有很高人氣:九記清湯腩號稱清湯腩的首創,味道銷魂蝕骨,是香港最有名的清湯腩,群記清湯腩幾乎每天六點前就售罄,華姐清湯腩口味清新,也有一批常客。


而七爺清湯腩並不是因為有了誰家的秘方,而是幾個「爺」們都熱衷這款平民美食,於是依著對清湯腩的理解,一起打造了這款「七爺」的清湯腩。

股東之一的阿Joe講到:「我們大都是香港人,所以吃過很多香港不同店的牛腩面,每家都不一樣,所以我們知道,這個味道應該是怎樣才好吃。」在打造七爺清湯腩時,幾個人回到香港也會再去品嘗著名清湯腩店的味道,回來後再親手調製,一起品判,「那時每天都要吃好幾碗清湯腩。」

最終,這個主打單品誕生後,他們也常被問到,是不是要和「雕爺牛腩」直接競爭?對這樣無心的「撞衫」,七爺並沒有放在心上,承認雕爺的價值,但對自己更有信心。

陳小春說:「回到一開始,我們最早是為了自己的肚子才開的店,所以要求一定要原汁原味,自己每天吃都不會煩。」

這幾位「爺」平時嘴很刁,有幾位自己就會掌勺下廚打理一桌美食,過了他們七個人的胃還滿意的清湯腩,他們才敢拍胸脯把東西出品給大家。

雖然品類平凡,但經過精心選材打磨後,七爺清湯腩一出品就成了爆款。

從菜品設計上,七爺沒有像茶餐廳一樣面面俱到,而是一專幾能,清湯腩粉面36元,其他三十幾元的粉面六七種,還有十餘種魚蛋、潮州手打牛肉丸、牛雜等淨食,再加上各種港式汽水和奶茶,構成了七爺的整個菜單,產品風格明顯,又有幾種選擇,品種也比較簡單,選材和出品都易於把控。

點一碗粉面,再加上一份小食,一瓶飲料,人均消費可以達到六七十元,如果選了牛雜、豬手這樣的淨食,客單價達到八九十也是可能的。七爺還在研發新的小食,如果過來的客人好幾樣都想嘗嘗,客單價又會上升。

➤常營店和大悅城店就要開張咯

從5月份開第一家店,7月份搬移第二家,9月份第三家開張,七爺的開店速度可謂驚人。猴年春節的時候,陳小春和其他幾位爺在香港開了一次會,定下目標:今年以北京為據點重心,目標開到七家店!

合夥做生意,又是事無巨細的餐飲業,往往人多意見多,十分耗費精力。七爺的七位股東雖說是好友,也難得聚集,更別說對餐廳事務達成統一意見。但「七爺」卻越開越好,越開越大,秘訣就在於「民主發聲,投票決斷」。

無論是餐廳選什麼樣的桌椅板凳,一份粉面定價高低一塊錢,還是要不要推出一款裝飾品,都會進入七人的微信討論群,大家隨時發表觀點,爭執一番後,最後投票表決。

「七個人剛剛好,投票一下子就可以有結果,大家也不傷和氣,」陳小春說。他每天再忙,稍微閒下來都會參與群裡的討論。

但在菜譜和廚房推出的味道上,他們採用的是一票否決制,只要有一個人說不滿意,就不能出品。

而事實證明,這樣出來的味道是可以徵服專業食客的。

陳小春在北京開辦友情歲月演唱會,一開始他想過讓七爺給演唱會提供餐食,但一直沒決定。直到演唱會的前三天,他提出來:「要不然我們做一下試試看?」大家迅速投票,最後決定是「要做」!


➤演唱會大家排隊等餐

Stanley本想做成打包餐拿到演唱會,因為演員們要排練,吃飯的時間說不準。但陳小春覺得粉面還是現煮的好吃,Stanley後來乾脆搬電器設備到後臺,現場烹製。

第一天彩排的時候,他們做了少量的餐給工作人員,對於工作中吃慣了盒飯的這些香港人,一碗熱騰騰、口味清香的牛腩粉面,簡直幸福感爆棚。到了第二天飯點時刻,演出後臺瞬間擠滿了排隊等餐的人。

對於明星餐廳的身份,七爺獲得宣傳上的天然優勢之餘,反倒會受到一些「自我約束」——陳小春的風格比較親民,也希望自己的餐廳做得親民接地氣,不要讓大家覺得明星品牌太貴,所以七爺清湯腩不追求過高的利潤,定價儘量親民。

七爺北京常營天街店和西單大悅城店很快就能和大家見面啦!陸陸續續還有其他的店鋪都在準備啦!七家店馬上就要開齊咯!

餐飲品牌化,就要實現標準化、差異化

➤陳小春在餐廳內接受拍攝

七爺已經不滿足於大排檔的小店面,新店都選擇開在北京核心商業區的商場裡,並且已經組建相應的管理團隊,吸納專業的人員來具體運營。

選擇入駐大商場,必然犧牲原先小店的港味,但店址對品牌卻可以有更多的正面影響;七爺在管理上也要做到更全面的品牌化,目標客人不能只是追逐個性潮流的青年,而是要去吸引更多階層的顧客消費。

對於一個迅速擴張的餐飲企業來說,清晰的品牌定位至關重要,如同清湯腩靈魂就是那一口甘美的清湯一樣。「七爺」最終要成為一家最具香港味道清湯牛腩店,而不單單是「陳小春的店」;雖是明星餐廳,但真正的明星,是大家用心打造的產品和差異化的「香港」文化。

深度溝通可微信私約子然君:ZRZG19

原創投稿請加微信:Y19900723


相關焦點

  • 雕爺牛腩輕奢侈餐的先鋒派料理 【美食分析】
  • 【潮流新菜】雕爺牛腩的前菜和湯
  • 吃了陳小春的七爺清湯腩,發現了明星餐廳為啥不靠譜!
    跟很多人一樣,第一次注意到這個餐廳並非因為「清湯腩」的味美湯醇,而是陳小春的標籤貼的實在扎眼。作為一個曾經迷戀到不能自持的古惑仔腦殘粉,山雞哥的每一個動作都讓我豎指大讚,但唯獨餐飲不是這樣。餐飲市場上數量眾多的餐廳,他們憑藉明星光環成為一時之寵而後迅速被打入冷宮,從此銷聲匿跡的餐廳的現象,確實印證了一個「餐飲怪圈」——明星餐廳不靠譜,如果還需要加倆字,那就是「非常」!
  • 陳小春創業賣牛腩面,單店月入近百萬!
    時隔20年,陳小春、鄭伊健領銜的「古惑仔」五兄弟重出江湖,在《黃金兄弟》中延續經典。大家對於電影明星的陳小春已是耳熟能詳,但他作為餐飲老闆的身份你知多少?  還原市井小吃的「接地氣」起初,成立七爺清湯腩這個品牌,僅僅源於創始團隊中部分成員的飲食喜好,希望在北京開一家正宗的港味牛腩店,自己和朋友都能一飽口福。本著這樣的想法,從裝修到出品,七爺清湯腩的定位就是「還原港風」。
  • 專訪|食神戴龍與星爺、雕爺的那些事兒
    澳門賭王曾花5000港幣只為吃一碗戴龍親手做皇帝炒飯,餐飲圈頗為有名的雕爺牛腩,500萬元所購的牛腩秘方,也來自戴龍。  9月16日,戴龍在上海舉辦收徒儀式。在其總計300名的弟子中,還包括周星馳。星爺注意到他,一是他比其他廚師穿得都要潮,二是他的經歷讓星爺很有感觸。  戴龍回憶自己之所以能結緣「食神」,主要還是用心做菜、對人真心。
  • 創業開店賣牛腩面,月營業額高達百萬元,陳小春的副業不簡單!
    其中的主演陳小春我們已經不陌生了,最近還因為《妻子的浪漫旅行》成為了大家心中「好老公」,去年,又因為《爸爸去哪兒》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嚴厲的「好爸爸」!不管是「老公」、「爸爸」,還是港星,陳小春還有一個我們不曾熟悉的身份:老闆!2015年,陳小春和古惑仔的六位主演創辦了一個餐飲品牌:七爺清湯腩!
  • 每天12小時都有人排隊 陳小春這樣開餐廳
    幾個人只是自己在朋友圈分享開店樂趣,之後陸陸續續有一些藝人來吃,七爺的身份成為意外亮點。  正是這樣的務實精神,讓「七爺」在最初的品牌確立、生存期間,可以專注於產品。  七十多平的三裡屯店位於二層,依然有貼牆軟座的設置,還加設了香港茶餐廳的物理標配——卡座。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卡座兩邊兩個人背靠背,距離很近,但高椅背卻避免了身體接觸,並且分隔出相對獨立私密的空間;七爺的卡座都沒有進行軟包,這讓落座空間更寬鬆。  三裡屯酒吧區寸土寸金,七爺準確復刻香港高租金壓力、高密度的餐飲業態。
  • 「山雞哥」陳小春創業賣牛腩面單店月入近百萬,即將登陸成都!
    大家對於電影明星的陳小春已是耳熟能詳,但他作為餐飲老闆的身份你知多少?七爺清湯腩,是陳小春和六位「古惑仔」朋友共同創立的連鎖品牌,用一碗清湯牛腩面讓我們麼重新認識到了這幾位」古惑仔」。而七爺清湯腩則是身處「花花世界」中的一股清流,創造出130平米月營業額近百萬的經營數據,且在全國遍地開花。
  • 鶴九:餐廳如何講一個有傳播力的故事?|摘錄
    由此可見,故事對於一個品牌或人物的價值之大,因為其具有「情節生動、通俗易懂、易於傳播」等優勢,而在現代商業被廣泛運用。很多創業者剛開啟項目,便在各種公眾場合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營銷人員也是盡其所能挖掘每個品牌或產品背後的故事。 顧名思義,「講故事」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對品牌或個人進行價值塑造的品牌營銷方式。
  • 網紅餐飲:故事雖然好,收場更重要
    美好故事的開頭,猝不及防的結尾這些年紅過的餐飲潮牌,大多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為內核,畢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名人帶貨:雕爺牛腩:首次推出「輕奢餐」概念,號稱花費500萬從香港食神戴龍手裡買來的牛腩秘方,開業前進行了半年的「封測期」,邀請京城各界數百位美食達人、影視明星前來試菜,吊足了大眾的胃口。
  • 專訪七爺清湯腩:拋開陳小春光環,也是北京最「香港」的快餐廳
    幾個人只是自己在朋友圈分享開店樂趣,之後陸陸續續有一些藝人來吃,七爺的身份成為意外亮點。  正是這樣的務實精神,讓「七爺」在最初的品牌確立、生存期間,可以專注於產品。  七十多平的三裡屯店位於二層,依然有貼牆軟座的設置,還加設了香港茶餐廳的物理標配——卡座。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卡座兩邊兩個人背靠背,距離很近,但高椅背卻避免了身體接觸,並且分隔出相對獨立私密的空間;七爺的卡座都沒有進行軟包,這讓落座空間更寬鬆。  三裡屯酒吧區寸土寸金,七爺準確復刻香港高租金壓力、高密度的餐飲業態。  香港茶餐廳把「效率」當作生命。
  • 案例丨每天12小時都有人排隊 陳小春這樣開餐廳(第664期)
    包括陳小春在內的幾個大男孩這樣想:如果這麼小的地方客人還能接受的話,就代表有市場,他們下一步就可以選更好的位置。  幾個人只是自己在朋友圈分享開店樂趣,之後陸陸續續有一些藝人來吃,七爺的身份成為意外亮點。  正是這樣的務實精神,讓「七爺」在最初的品牌確立、生存期間,可以專注於產品。
  • 給我一碗牛腩人生吧《老魷魚原創作品》
    而這款「食神牛腩」的配方,被網際網路大神鵰爺以500萬人民幣買斷,在國內推出《雕爺牛腩》系列餐廳,經典核心菜就是「咖喱牛腩飯」和「金湯牛腩面」,被稱為輕奢餐飲的代表,只在一線城市出現。    於是,去北上廣吃一次雕爺牛腩就成了我一生的三大輕奢夢之一。
  • 百度貼吧:如何當上羅輯思維和雕爺的東道主
    文/闌夕羅輯思維最近玩得相當出格,剛幫柳傳志眾包創意賣完「柳桃」,又開始忙著為雕爺招募學徒,作為自媒體——其實也有人說,只要有了團隊運作的背景,就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自媒體了——裡的旗幟人物,羅振宇的商業化進程非常順利。
  • 餐飲分析│中國高顏值餐飲品牌的LOGO都長啥樣?2017年國內最熱門餐飲大集合!
    紹興古城,"一座沒有圍牆的歷史博物館",一群70後人帶著自己內心的美食夢重新來到這裡。 或許被古城自來的一種氣質所感染,或許深知回憶對於人們來說是一種無法言表的擁有,或許真切感受到很多人和他們一樣對過去的美好存在著一種依戀。 他們始終在尋找一種情懷,希望將逝去的美好回憶與美食結合,回歸記憶的本真、找尋兒時的味道。於是,在這座小城,便有了「70後飯吧」的存在。
  • 自帶流量的網紅餐飲,為何陷入「3年」魔咒?
    當我們還沉浸在2013年,趁烤魚燎原之勢的爐魚、探魚,2014年的黃太吉、雕爺牛腩以及西少爺,2015年的松哥油燜大蝦、墮落蝦之時,「喜茶、奈雪茶、祿鼎記」等新晉網紅已開始紛紛登場,「排隊、限量、手藝」幾乎成為網紅餐飲的三大賣點。
  • 陳小春要來宜昌開餐廳?1碗清湯腩月入百萬!
    大家對於電影明星的陳小春已是耳熟能詳,但他作為餐飲老闆的身份你知多少?七爺清湯腩新店開業,陳小春剪裁《商機去哪兒》七爺清湯腩店訪對七爺牛腩項目感興趣,可關注「商機去哪兒」微信公眾,回復「七爺」可聯繫品牌方七爺清湯腩,是陳小春和六位「古惑仔」朋友共同創立的連鎖品牌,成立於2015年,目前共有11家門店。
  • 雕爺:「凡客體」的成功,純屬意外
    這句「挺住,意味著一切」如果玩得好,實際上就是他媽的耐克的「Just do it」啊!簡單說,所有藝術品類 裡,古典音樂是最少用到「文本」的(其實嚴格說,也不盡然,例如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真的沒啥文本可言,但聖母頌,卻充滿著文本賦予的光輝。)到了歌劇,文本的力量就顯而易見了。至於後來的搖滾、今天的流行樂,簡直把文本去掉了,力量直接少一半。舞蹈也是不過於依賴文本,不過反過來,古典芭蕾反而更喜用文本,而到了現代舞,反而經常極力排斥敘事性。
  • 陳小春在北京新開的牛腩店!我怎麼能沒吃過!
    【陳小春在北京開了家店你造麼?】山雞哥轉行做清湯牛腩了你造麼?!去過的明星有一沓,到底怎樣的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