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儀式感的新年,才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2022-01-02 凱叔講故事


 作者 | 夏晴風

年味變淡,孩子對年的期待越來越少

 

過年了,很多人在吐槽,不想過年,過年沒意思!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越來越不愛過年呢?

 

記得小時候,過年對我們來說是一年一次的期盼,期盼的是穿新衣、收壓歲錢、吃美食、走親戚、自由玩耍。然而如今,年味越來越淡了,很多孩子覺得過年越來越無聊了。

 

微博上,一位媽媽分享了7歲的孩子對過年的態度。

 

她說,前兩天對孩子說,期末考完試後我們一起去辦年貨,然而一旁的孩子,頭也沒抬地「哦」了一聲。

 

看到孩子如此漫不經心,她很吃驚。記得小時候的自己,很期盼過年,每次大人說要去辦年貨,會激動好幾天!可如今孩子的反應也太冷靜了吧!

 

很多網友看到這位媽媽的分享,告訴了她一個事實:很正常,我家孩子也一樣!

 

為何孩子會如此淡定呢?

 

因為在孩子看來,每年都是如此,沒有任何的新意,所以他們對過年的期盼越來越淡。

 

可孩子們的期盼越淡,對我們來說,給孩子創造一個儀式感滿滿的年,讓孩子重拾對過年的期盼,就變得尤為重要。

 

對孩子來說,儀式感很簡單

 

年味變淡,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儀式感。

 

但其實對孩子來說儀式感很簡單:一份新年禮物,一件新衣、一起辦年貨、一頓年夜飯、收壓歲錢,這些小事,就足以讓他們感到幸福,而非是我們花多少錢買多貴重的禮物。

 

即便很簡單,可依然有太多的孩子,感受不到過年的幸福。

 

知乎上曾有這樣的一個問題:童年的年,是一生中最幸福的年嗎?

 

然而有一名網友卻說他再也不想回到童年的年,他說:

小時候每次過年,看著別人穿新衣服,而自己只能穿哥哥穿過的,看起來比較新的衣服;

別人家都是全家一起辦年貨,而我們家,媽媽總覺得帶我和哥哥去麻煩;

每次年三十,鄰居們不是吃餃子就是吃年夜飯,可我們從來都是家常便飯;

這麼多年爸爸只給過一次壓歲錢。

 

如今回憶起來,小時候過年真的很無趣,沒有任何事值得期盼,每次只是羨慕地看著別人家熱熱鬧鬧地過年。

 

很多的父母正是忽略了這些細節,讓孩子感受不到年味,感受不到過年的幸福,對過年失去了期盼。

 

前幾天,和老公聊到了過年,一旁玩耍的孩子問我:「媽媽,今年我們還包餃子嗎?」我點頭。

 

孩子這樣問,是因為去年除夕的時候,我和老公帶著孩子一起包餃子,他雖然不會,卻用小手學著和我們一起包。

 

後來在吃的時候,孩子看到一個奇形怪狀的餃子說:「我要吃自己包的餃子」,心滿意足地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

 

孩子要的儀式感就是這麼簡單,一起包餃子這麼小的一件事,就能讓孩子感受到幸福,甚至一直記得,並期盼著來年的過年。

 

怎麼給孩子一個儀式感滿滿的年

 

《時代周刊》裡曾有一句話:「人們都喜歡不期而至的驚喜,但對可預測的,能期盼的家庭活動更是記憶深刻。」

 

孩子也是一樣,雖然期待父母能給自己驚喜,可令他們記憶深刻的,卻是參與那些儀式感滿滿的家庭活動,從而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那麼,我們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過一個儀式感滿滿的年呢?

 

(1)   和孩子一起認識春節

 

很多孩子雖然知道過年,可並不完全了解為什麼要過年,春節的含義是什麼,所以我們可以帶孩子一起認識春節。

 

朋友在孩子4歲的時候,就通過繪本給孩子講春節的由來,讓孩子認識春節。

 

之後會告訴孩子春節我們可以做什麼,比如:貼對聯、放鞭炮、穿新衣、收壓歲錢、走親戚、吃年夜飯、祭祖等。

 

通過繪本和詳細的舉例,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春節是最重要的節,孩子也更會認真對待。

 

(2)讓孩子參與到年夜飯的製作中來

 

劉燁和妻子很注重過年的儀式感,每年過年他們都會回家和家人團聚。而且他們對團圓飯也很講究,全家人圍在一起包餃子,一起吃團圓飯。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喜歡熱鬧,全家人一起熱熱鬧鬧準備,讓孩子體會到參與的快樂和滿足感,一定會成為孩子們記憶中最美好的畫面。

 

(3)創造一個家庭獨特的春節記憶

 

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名網友對過年的回憶。她說小時候過年最期盼的是和父母圍坐在一起抽籤,看看來年的運勢。

 

每年她家都會做好多種籤,然後等到凌晨的時候一起來抽。

 

一年一度的過年,對孩子來說期盼的事無非就幾件:收禮物、收壓歲錢。可若我們創造了獨特的事,讓孩子有了特別的春節記憶,孩子就會對過年很期盼。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做過一個研究調查,他們發現:「在家裡收集故事和回憶所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學業事業上的成就。」

 

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一個儀式感滿滿的年,是給孩子驚喜,讓孩子參與,從中感受到年味,令孩子無論多大,始終都記得這份獨特的年味。

 

作家三皮皮曾在《年味變淡是從我們變得隨便開始的》一文中這樣寫道:

 

新衣服早早就穿上身,不再延遲滿足留到年初一;

年夜飯越來越豐盛,也越來越吃不出不同;

沒有小孩會熬一整歲守夜,人們年初一起床的時間越來越晚;

 

因為對過年越來越隨便,所以年味越來越淡。

曾看到過這樣的一個問答:為什麼要好好過年?

 

一位媽媽說:好好過年其實是熱愛生活,讓孩子學會父母熱愛生活的態度,從小變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倘若一個孩子從小就熱愛生活,這樣的孩子必然是一個懂得珍惜,心中有愛的孩子,這樣的孩子未來還會差嗎?

 

深以為然。

德國作家洛雷斯利曾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

在這個物質條件都在變好的時代,我們更要好好珍視新年,讓孩子感受到滿滿的儀式感,孩子才會對明年充滿憧憬。

 

而這樣的憧憬,其實是孩子對生活的熱愛,對未來一年的期盼,讓孩子無論發生什麼,心中始終保持希望。

 

- End -

作者:夏晴風,多平臺籤約作者,一個寵娃狂魔的媽媽,深入研究兒童心理,致力與孩子一起成長。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鄧超孫儷甜哭眾人: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有儀式感的家庭,才能養出幸福的孩子。1儀式感,就是用愛富養孩子前幾天,一個小男孩的表情包在抖音走紅。德國作家洛蕾利斯說: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使我們切切實實有了存在感。有了儀式感,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被重視、被保護。
  • 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小王子》中寫道:儀式感,是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我想讓女兒記住這個跟以往不同的時刻,記住我們對她的用心和寵愛,記住這種對待生活的態度,在每一個平凡而重複的日子裡,可以過得不一樣,可以活得更有趣、更幸福。
  • 鄧超孫儷甜哭眾人:沒有儀式感的家庭,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可見,幸福的家庭,儀式感不可或缺。生活需要儀式感,愛情需要儀式感,事實上,對孩子的教育也需要這樣的儀式感。 我們常說,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我們期望,用最莊重、最真誠的儀式來喚醒孩子靈魂中最美好的部分。 前段時間,有一件「小事兒」刷屏了。
  • 鄧超攜娃正裝給孫儷頒獎:有儀式感的家庭,更能養出幸福的孩子
    雖然孫儷無緣獎項,但是她被愛包圍著,在這個有儀式感的家庭中享受著幸福。等等、小花也在這種氛圍中陽光、積極、幸福的生活。有儀式感的家庭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好處1、 孩子更能感受到愛與被愛。正如孫儷一家,等等和小花看見爸爸為媽媽精心準備的驚喜和安慰禮物,他們也會在其中感受父母的恩愛,並自己也努力做有儀式感的人,通過寫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與支持。
  • 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美國亞特蘭大日報社就曾做過一個社會調查,發現家庭傳統等儀式帶給孩子的幸福感遠勝於物質的滿足甚至學業事業的成功。儀式感妥善地為孩子們保存了美好記憶,儀式感更給了孩子們極大的安全感。生活在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 不妨從小年開始,給孩子一個「儀式感」的新年
    聖埃克蘇佩筆下的《小王子》馴養了一隻等愛的狐狸,兩人對於儀式感的理解最讓人為之觸動。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狸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
  • 孫儷鄧超為兒子慶生獲30萬贊:有儀式感的家庭,容易養出幸福的孩子
    耳濡目染中,兩個孩子也學會了一份愛的感知力和一份愛人的能力。 幸福的家庭,離不開儀式感。 有人可能會說,儀式感真的太麻煩了,沒有必要。 殊不知,正是這種小麻煩才構成了生活中的小確幸。而小確幸,正是我們疲憊生活的英雄夢想。
  • 新年給孩子送啥?別只操心柴米油鹽,儀式感也許是最好的禮物
    她笑著說,」很簡單,只要讓孩子有滿滿的儀式感即可。」聽著簡單,可什麼是儀式感?簡單來說,就是一場體驗。小張每次送孩子的禮物很簡單,有時是一件新的衣服,有時是一套書或一個手工製作的玩具。每個充滿儀式感的人,都非常尊重每一刻,每一個場合的體驗,他們很自信,相信自己總能高歌前行。有儀式感的孩子,期待會越來越多,反之會越來越少。別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吐糟過年沒意思。
  • 7個禮物包裝創意,讓孩子的新年儀式感滿滿
    新年很快就要到了,麻麻們又開始為孩子們準備禮物。即使一年之中相處的時間很有限,禮物會讓孩子們知道有人在惦記和祝福,長大了想起來,心裡也會暖暖的。說到了送禮,當然少不了包裝禮物。今天,達爾就給麻麻粑粑和孩子們,分享一些非常走心的包裝方式。孩子的世界,聖誕老人會從煙囪爬進來,迷你小人阿莉埃蒂會偷糖,森林裡有隻龍貓等著他。任何奇遇都是美好的事件。
  • 新年的儀式感,藏在每家的新年願望裡,許願倒計時你準備好了嗎?
    家長和孩子一起制定新年願望,這是非常有意義的親子互動,很多家庭應該都和孩子進行過這樣的儀式感互動,但是具體如何操作,每個家庭都有不一樣的方式,有的家庭會引導孩子說出新年願望,讓後記錄並呈現在孩子的床前;有的家庭,則會把新年願望藏在瓶子裡,等到第二年再打開。
  • 楊絳 | 有儀式感的家庭更幸福
    生活需要有儀式感,從細微平凡處發現小幸福。生活需要儀式感,自己給自己創造生活的小驚喜。有文章說「儀式感是我們對庸常生活,能做的最大改變和不妥協」。儀式感不是矯情,而是一種認真生活的態度。儀式感不是折騰,而是保持一顆充滿活力的心,從生活的不易中挖掘快樂。有儀式感的家庭,更幸福。
  • 讓孩子感受有儀式感的春節,才算得上是過年
    有儀式感的春節,才算得上是過年因為在以前,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會按照傳統的過年儀式,一步一步地進行。當時還是孩子的我們,從臘八開始就能夠體驗到過年的儀式感了,就比如喝臘八粥、做新衣服、吃麻糖、舉家掃房子、做豆腐、準備很多很多的肉肉、發麵蒸饃饃、貼對聯門神、放鞭炮、大年三十兒熬夜迎新年等等。
  • 5個走心又貌美的禮物包裝創意,讓孩子的新年儀式感滿滿!
    我們小時候,一到新年就特別興奮,因為新年意味著休長假、穿新衣、放鞭炮、吃美味、收紅包、拆禮物……轉眼為人父母,成了送禮物、送驚喜的一方
  • 春節快到了,家長們一定要讓孩子,過個有儀式感的春節!這很重要
    眼看著就快要過春節了,這也是我們一年當中,最有儀式感的時候。所以春節到了的時候,無論如何都要讓孩子有儀式感,這會讓孩子更加期待新的一年,在新的一年裡更加的努力。讓孩子在新年裡,感受到最大的快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印象的美好時光,是非常關鍵的。也許每當孩子受到挫折的時候,這一份快樂的回憶,就是支持孩子越過的動力,讓孩子更加的有活力。
  • 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5點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何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關鍵看這5點。是否有父親樂觀的愛和陪伴近日,敘利亞一名父親上傳一段視頻,家的外面一有炸彈空襲的響聲,3歲的女兒卻在哈哈大笑。受敘利亞戰事影響,他們家附近經常遭遇炸彈空襲。
  • 新年那些不可或缺的儀式感
    新年臨近,你對於新年必不可少的儀式感,都有著哪些回憶?是曾經承載全部心願的壓歲錢,忙活一整天的手工年夜飯,雷打不動的除夕全家守歲……?接下來,就讓我們用心感受那些新年特有的儀式感~忙碌了一年,在外獨自打拼的年輕人終於可以坐上回家的動車,期待著與家人團聚。
  • 新年快樂!我跨年最有儀式感的事情
    新年快樂!我跨年最有儀式感的事情 早上好呀,我是晴悅, 新年快樂!!!
  • 一個有溫度的家庭,能給孩子安全感和愛,才能養出有教養的孩子
    很多人會問,幸福到底是什麼?在我看來,在這個世界上,幸福其實很簡單,或許只是有個人相伴,知冷知熱。家庭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有溫度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冰冷?一個幸福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怎麼可能沒教養?一個沒有感情的家庭,你憑什麼要求孩子陽光?
  • 義大利疫情一張圖看哭:儀式感,才是幸福家庭的頂配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 儀式感——意義何在?
    到了四點鐘的時候,我就會坐立不安;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應當有一定的儀式。」「儀式是什麼?」小王子問道。「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小王子》 為什麼我們要在跨年時歡呼雀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