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擊戰三大神器之一」——63式107毫米火箭炮

2021-01-18 中國數字科技館

作為一種「重火力」,它簡陋極了,看起來更像田間地頭的農用機械。它沒有亮眼的塗裝,沒有炫目的結構,跟科技感完全不沾邊——它就是這麼不起眼。

作為一款火箭炮,起初它在阿富汗大顯身手,並以出色的表現贏得十幾個國家的訂單;後來,土耳其、伊朗等二十多個國家引進技術,全力仿造。

作為一種武器,它和AK47、RPG一樣大名鼎鼎,並列「遊擊戰三大神器」,號稱最適合遊擊戰的「重武器」,至今依然活躍在中東、非洲等地的戰場,從不缺席。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63式107毫米輕型牽引式火箭炮,簡稱「107 火」。

什麼是「107 火」

「107 火」的設計始於1961年,1963年設計定型。如果要正經地介紹它,應該列出這樣的參數:口徑107毫米,行軍狀態全重385千克,戰鬥狀態全重613千克,長2600毫米,寬1400毫米,高1100毫米,定向器長900毫米,全彈重18.8千克,初速31.4米/秒,最大飛行速度372米/秒,最大射程8500米,戰鬥部重8.33千克,殺傷半徑12.5米,發射間隔0.6~0.8秒,高低射界0~6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15度,炮班人數5人。

同一年設計定型的,還有63式130毫米19管自行火箭炮(簡稱「130火」)。實事求是地說,這兩款火箭炮,在當時已經是相對落後的武器,無論是射速、射程、威力,還是精確度,都遠不如同時期美、蘇的同類裝備。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人民軍隊沒有選擇的餘地,而且這兩款火箭炮的輕、小特點(特別是「107火」),與當時解放軍陸軍的馱馬化建設特別匹配,因而這兩型火箭炮在60年代後期,相繼列裝解放軍陸軍軍、師、團級炮兵。

相比全重超過5.5噸的63式130毫米火箭炮,「107火」更輕、更靈活,可以掛在吉普車上,也可以人推馬拉,是一種典型的馱馬化裝備。由於射程、威力、精確度有限,「107 火」除了完成其自身任務之外,還通常作為122毫米榴彈炮和130毫米火箭炮的補充品或替代品。在我軍參加過的作戰行動中,「107火」僅在對越自衛反擊戰時,作為補充火力使用,從未擔當過主力,戰果有限。進入21世紀,「107火」也隨著我軍機械化進程的加快而逐步撤裝。

「神器」的特徵

這樣一款落後於時代的武器,它為何能成為「遊擊戰三大神器」之一呢?

原因很簡單,「107火」是典型的「三低」裝備,即:購買成本低、武器維護技術要求低、使用人員文化水平要求低。對於嚴重缺乏重武器的遊擊隊而言,再沒有比它更貼心的「重武器」了。

「107火」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當時我國建國沒多久,正處於困難時期,國家的經濟、技術水平,都不足以設計生產先進的裝備。正因如此,「107火」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現實條件,力爭用最低的價格,生產高性價比的武器。它的採購價格低到什麼程度呢?據目前已公開的信息,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外銷型的「107火」的售價僅為7000元人民幣——相對於它的能力來說,這簡直就是「白菜價」。而隨著我國的對外授權,先後有二十多個國家對其進行仿造,這款火箭炮的售價也進一步降低,以至於人們能在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中看到它的身影。

「107火」的另一個優點,是維護技術要求低。火炮號稱「戰爭之神」,但「神」的維護保養是技術活,越是先進的火炮,就越是需要技術知識水平過硬的維護人員。而當時的中國剛從百年沉淪中醒來,人民的識字率低得可憐,士兵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難以滿足高技術武器維護的需求。「107火」就是針對這樣的現實條件設計的。這款神奇的火箭炮,設計簡單,各個部件可以完全拆卸,這使得維護保養工作變得很輕鬆,對相關的技術知識幾乎完全沒有要求,即便是從未接觸過它的文盲,對著畫成圖冊的指南書依葫蘆畫瓢,也完全可以獨立完成維護保養。我們知道,無論是第三世界國家的正規軍,還是機動靈活的遊擊隊,都缺乏培養專業炮兵和後勤保障團隊的能力。「107火」就是憑藉這個巨大的優勢,成為第三世界國家正規軍和遊擊隊的最佳選擇。

最重要的是,「107火」實在是太靈活了,它天生就是遊擊隊的「神器」。由於現實條件的限制,軍工人員在設計「107火」時,對各個分解構件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其結構尺寸具備幾個顯著的特點,即上不過頸(便於抬頭)、下不過臀(便於跨步)、寬不過肩(便於通過)、重心貼身(防止扭腰)。如此人性化的設計,使得這款火箭炮戰鬥全重僅為613千克,而且可以快速地分解和結合,拆開後的單個部件重量不超過30千克,一個士兵就可以背著它漫山遍野到處跑。同時,考慮到實戰條件需求,這款火箭炮既可以組合起來使用,也可以拆開來使用,1管、2管、4管、8管,按需組合。它還可以不依賴發射架和炮筒,直接撬開炮彈底座,在2根電線、4~6節乾電池的配合下完成發射。

在中東的戰場上,甚至還出現過用明火直接點燃炮彈發射藥進行發射的極端案例。我們可以設想,對於遊擊隊而言,這種可以隨時拆解組合,彈重19千克左右(有63-1和63-2兩種主要型號),一個人背著一枚炮彈就可以完成攻擊任務的「重武器」,是多麼貼心。

遊擊神器

基於「107火」的這些特點,它天然就適合士兵文化水平低、機械化程度低、經濟不發達的國家、地區的軍隊或遊擊隊使用,以彌補重武器的缺失。

「107火」生產工藝技術出口之後,相關國家除了仿造,還創造性地將其移植到卡車、吉普車、小型艦船上,花樣百出。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已知有大概20多萬門(管)「107火」仍在使用,人們因此給它貼上一個標籤,將其與AK47、RPG並稱為「遊擊戰三大神器」。

然而,所謂「遊擊戰三大神器」的稱號,其實並不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現在網絡上有不少人過分拔高了「107火」的地位,將這款武器吹得雲裡霧裡,甚至不惜編造不少「戰例」,以此證明它的神奇。比如偷襲阿富汗美軍基地、越軍襲擊美軍機場大破B-52,等等。這些都無法證實是「107火」所為,甚至有些明顯是虛構的。唯一能確認的,就是約旦美國軍艦遇襲事件。當時遊擊隊員在山頂的一棟樓房上,向美國軍艦發射了三枚「107火」,但並未造成實質損傷。事實上,如果條件允許,沒人不樂意使用威力更大、效率更高的裝備。

「107火」射程近、威力小、精確度低,只有嚴重缺乏重武器,且沒有其他更多選擇的部隊或遊擊隊,才會選擇使用這種「三低」裝備。歸根到底,「107火」之所以成為「神器」,其實是一種無奈。

當然了,作為一種高度靈活的武器,「107火」確實擔得起「神器」的榮譽。在中東、非洲,甚至南美,這款火箭炮被廣泛運用於遊擊作戰中。人們背著它四處機動,抵達目標附近後,朝著大概方向發射,隨即轉身逃跑。這樣的作戰方式,令人防不勝防,即便造成的實質傷害不大,但積少成多,戰果也是可觀的。況且,這種零敲碎打的作戰方式,是很容易挫傷防守方士氣的。在阿富汗,在伊拉克,AK47、RPG和「107火」組成了近、中、遠的火力「鐵三角」,令強大的蘇聯和美國軍隊陷入到遊擊戰的泥沼中,寸步難行,並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本文來自《奇趣百科·軍事密碼》

相關焦點

  • 國產63式107mm火箭炮和AK-47齊名,並稱遊擊戰三大件
    六十年代時,中國自行研製的「63」式107火箭炮誕生了,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風波,不曾料到卻在九十年代至今大放異彩。聞名於遊擊戰的「三大件」當中就包括它,另外兩種武器分別是AK-47和RPG-7。在火箭炮的研製問題上,中國的起步期要比蘇聯晚了許多,早在二戰時期蘇聯就對火箭炮進行了裝備並投入到了使用當中,最著名的為萬眾熟知的「喀秋莎」。而我國是在1948年才建立起的火箭技術室,在那時才對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進行了研製。
  • 二戰日本生產出世界最大火箭炮:400毫米口徑重型火箭炮襲擊美軍
    而且本身日本陸軍重炮產量也確實不多,在1941年,日本只生產了576門100毫米口徑以上重炮。主要包括100毫米91式榴彈炮,105毫米92式野戰加農炮,150毫米96式榴彈炮,240毫米96式榴彈炮,300毫米超重型榴彈炮和150毫米重型加農炮。日本陸軍最大的大炮口徑是410毫米,還是比不了德國800毫米口徑的多拉大炮。
  • 36管107毫米火箭炮齊射!這下夠美國人喝一壺了
    像12月27日那樣32枚齊射才是107火箭炮的正常打法。鋪天蓋地的火箭彈突然覆蓋一片區域,炸死一人炸傷四人那就真不奇怪了。 傳奇再添傳奇 說起63式107mm火箭炮,那早已是聲名在外,它出口20多個國家(正式),被60多個國家的外國友人仿製(非正式),在世界各地的遊擊戰場,無處不活躍著它的身影。
  • 我國的火箭炮將要代替飛彈?射程和精度已經和飛彈不相上下
    終於在1963年設計定型了63式107毫米火箭炮,這款火箭炮堪稱「神作」,當時的研發人員沒想到這款火箭炮會風靡全世界。63式107毫米火箭炮有12個發射管,戰鬥全重僅613千克,可以用吉普車甚至騾馬就能輕易拖走。改進型63-1式火箭炮更進一步減輕全炮重量,全炮可拆卸的零件最大不超過30公斤,人員就可以輕易在高山和叢林地帶攜帶。
  • 我國火箭炮的發展史
    我國火箭炮的發展歷史起步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先後研發出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和427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隨後又研發出488式6管102毫米火箭炮,並且組建了火箭炮兵。上世紀六十年代研發出130毫米火箭炮,107毫米火箭炮,其中的130毫米火箭有輪式和履帶式,而107毫米火箭炮更是名揚天下,被譽為火箭炮中的「AK-47」。
  • 射程在400公裡以上的衛士火箭炮,中國只出口不裝備,是為何?
    為此,中方曾引進了一些"喀秋莎"進行研究,兩年以後中方的A3式6管102毫米野戰火箭炮誕生了。 比較有知名度的當屬63式107毫米火箭炮,雖然精度仍然不足,火力覆蓋面也不大,但它很輕便易攜帶,即使是山地、叢林或戈壁等艱苦區域也一樣可以作戰,無需發射架進行發射,操作十分簡單。
  • 中東大殺器:土耳其王牌火箭炮首上戰場,來自東方大國的淘汰技術
    土耳其是世界上不多的能夠自行研製生產遠中近程全系列火箭炮的國家,這在中等強國中非常少見,包括107毫米近程火箭炮,122毫米的中程火箭炮,以及此次部署的300毫米遠程火箭炮。很湊巧的是,這三種火箭炮的技術都來源於中國。
  • 四對負重輪——63式「戰地計程車」的前世今生
    提及履帶式裝甲輸送車,美國的M113無疑是西方的經典裝備之一。而有「中國的M113」之稱的則是63式裝甲輸送車。當然也有人喜歡叫他的外號:戰地計程車...
  • 國產新型火箭炮太硬核!750毫米巨型火箭彈換裝,射程高達500公裡
    去年,我國建國70周年閱兵上亮相的一款火箭炮「驚豔四座」。據了解,這款PHL-191型8管370毫米模塊化遠程制導火箭炮已經列裝東部戰區,極大可能會投入軍事演習之中。PHL-191型火箭炮擁有著眾多的優勢,可以說代表了全球最先進水平。在此之前,我國在2003年首批大批裝備的火箭炮還是PHL03式系統。相比之下,新的火箭炮範圍有了極大提升,完全可以覆蓋整個臺海及登陸作戰地域,對敵進行遠程戰略打擊。
  • 印軍新動作: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部署高原,打擊範圍輻射90公裡
    根據已知消息,包括美制155毫米加榴炮、瑞典FH-77B式155毫米榴彈炮及國產K-9 Vajra-T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在內的重炮已經完後部署。儘管前線各式重炮數量繁多且種類豐富,但印軍又有新的動作,剛剛,印度炮兵部隊將300毫米遠程火箭炮部署在高原陣地,有效打擊範圍輻射90公裡。這是非常大的威脅,值得我們高度警惕。
  • 中國63式裝甲車,海外讚譽用了三個字,最完美
    不僅因為63式是我國軍工獨立研製的第一款裝甲人員運輸車(當時真的就是一幫20出頭的學生們自己動手,邊設計邊實踐,自己動手拼裝試驗,僅用數年時間就獨立研製了這款流行數十年,至今還在服役的經典戰車,不能不說是中國軍工偉大創造力的一個體現),更因為迄今的戰場TAXI只有美制M113和中國的63式,蘇聯/俄羅斯迄今也沒有類似裝備(蘇制BMP系列屬於步兵戰車,和美制M2、兔造86式、05式相當,而蘇俄一直沒有研製自己的
  • 新一批海馬斯火箭炮交付美軍,美國的火箭炮,比我國差在哪?
    近日據美國相關媒體報導:新一批「海馬斯」火箭炮交付美軍使用。這款被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看作是未來30年裝備的唯一火箭炮的「海馬斯」究竟性能如何呢?與我國同類型火箭炮相比又孰強孰劣呢?據了解,"海馬斯"火箭炮正式名稱為M142型高機動火箭炮。
  • 世界上最厲害的火箭炮
    俄羅斯豈甘落後,尤其是在發明多管火箭炮的地方。終於,俄推出了BM-30式"龍捲風"新型齊射火箭系統。喀秋莎火箭炮,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火箭炮的流行名稱。系由沃羅涅日州的共產國際兵工廠組織生產,取共產國際俄文第一個字母K命名並印在炮車上,這是沃羅涅日共產國際工廠出廠時的標記,K即是俄文單詞共產國際的第一個字母。
  • 印度將部署155毫米榴彈炮,射程36千米,曾是我們渴望的裝備
    但是,該炮在剛服役時,卻是國際上最知名的牽引式榴彈炮,即便是我們,也曾一度渴望得到這款先進的火炮,汲取其中技術後再仿製。但是因為各種問題,這樣的想法最後不了了之。現在,我們的火炮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對這款老式火炮的關切度,則沒有以前那麼高了。
  • 中國射程最遠的火箭炮——衛士2D超遠程火箭炮!為何自己不用卻出口...
    目前我們中國陸軍有13個合成集團軍,它的軍屬炮兵旅遠火營裝備的主力型號的火箭炮為PHL-03式遠程火箭炮。PHL03式火箭炮是中國的新一代遠程火箭炮,它仿製於前蘇聯龍捲風火箭炮。口徑為300毫米,最大射程達150公裡.。眾多新技術的採用使火箭彈在射程、命中精度、殺傷威力方面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 二戰後期德軍神秘防空武器Hs297型73毫米防空火箭炮
    A型技術數據如下fliegerfaust A型擁有四枝20毫米口徑的炮管,用來發射一種20毫米口徑,重90克,並裝有19克炸藥。這些小型的火箭彈放在炮管裡發射,如果齊射的話,秒速能達到380米。而fliegerfaust B型則是真正意義上的九管防空火箭筒,翻譯過來簡稱飛拳單兵式防空火箭彈,B型把炮管由四枝改為九枝。
  • 玩出新花樣,解放軍裝備新型火箭炮,射程300公裡堪比飛彈
    【軍武次位面】作者:leon火箭炮作為我們國家接觸時間較早的武器之一,無論是在朝鮮戰場上被我們一用成名的"喀秋莎"火箭炮,還是迄今為止都在國際軍火市場比較暢銷的"衛士"系列火箭炮,可以說,我火箭炮作為我們國家遠程支援火力體系中較為重要的一環,現在可以說是廣為人知了。
  • 德國風格的火箭炮是怎樣的?威力怎麼樣先不說,造型就足夠詭異的
    然而,德國的火箭彈和火箭炮的研發,似乎從一開始就走上了歧途…………早期德國人搞得是自旋控制火箭彈,希望讓火箭彈自旋打成穩定性,而不是在火箭彈後面加個尾翼。最後搞出來的就是一種直徑110毫米,重15千克的的特種火箭彈,德語稱之為「Wa.Prf.11」。發射裝置也比較特殊,是個3250毫米的長方形框架,使用電擊發點火後,火箭彈能飛出4.5公裡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