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每到大雪時節,不期然見到最多的詩句,總是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結束一天的工作,邀上兩三個好友來到街邊的火鍋店,一邊喝酒一邊聊著最近發生的趣事,笑笑樂樂好不快活愜意。身為現代人的我們,雖然沒有古人掃雪烹酒的雅韻風流,但與朋友們劃劃酒拳,侃侃大山,喝頓應景小酒,一直到微醺再各自己回家休息,這種感覺還是讓人非常嚮往的。畢竟,喝酒是對「大雪」時節最起碼的尊重。
1.大雪與詩
對於雪,最不陌生的應該是詩人。
雪在詩人的眼中,那絕對是能夠激發靈感的事物。古代的詩人,如果不寫幾首關於雪的詩詞,好像都不好意思說是混詩詞圈的。從古自今,每個詩人基本上都有幾首關於雪的代表作。比如岑參的「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李白的「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等等,釣寒江雪」等等都是我們比較耳熟能詳的。
唐代怪才詩人張南史的一首《雪》,更是極具個性,從開篇驚豔到結尾,堪稱唐詩中一首別具一格的詠雪名作。
《雪》
雪,雪。
花片,玉屑。
結陰風,凝暮節。
高嶺虛晶,平原廣潔。
初從雲外飄,還向空中噎。
千門萬戶皆靜,獸炭皮裘自熱。
此時雙舞洛陽人,誰悟郢中歌斷絕?
這首極具個性的詠雪詩,不止在形式上令人眼前一亮,遣詞用字及比喻類比上,也是充滿著韻味,可謂句句驚豔。張南史並非所謂的詩壇巨匠,他僅是一位民間小詩人,而在讀完這首詩後卻讓我不得不感嘆:當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2.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有了雪,便有了寫詩的靈感!在詩人的心中,詩與雪還有酒那是絕配。大文豪蘇東坡說:「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飲此觴」,唐代詩人孟郊說:「夷門貧士空吟雪,夷門豪士皆飲酒」。所以,賞雪吟詩時,最少不了的一定是酒。
有詩曰(yue):
「濁酒一杯家萬裡」;
「一壺濁酒喜相逢」。
濁酒類似於今天的米酒,甜中帶香,清冽爽口,但濁酒的釀造技藝發展到今日,衍生出的酒種卻是黃酒。
黃酒,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古老、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也是在「大雪」這一天開始釀造。從立冬投料開始,然後發酵到第二年立春,紹興人把這段最適合釀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
傳統釀造黃酒的主要工藝流程從浸米開始:
將準備好的米浸入水中,讓它吸滿水分,這樣的米就容易蒸煮糊化,然後再上鍋蒸,有點類似於煮飯,但是多了一個步驟泡水。
蒸煮過後呢,把米飯推開降低溫度,這樣就有利於微生物的發酵繁殖。在酵母菌的辛勤勞動下,米飯中的糖分就會慢慢地轉化為酒精了。不過還沒結束,這時候還是酒醪的形態,還不能飲用。
再把酒醪裝到專門的酵罐中,靜靜等待20天左右,一碗陪伴著詩人一生的黃酒便誕生了。
4.後記
大雪,賦予了詩人更多的靈感與詩意,賦予了黃酒更香更醇的口感!在這天寒地凍的時節,叫上幾個好友,在酒館或家裡,喝上幾杯,既祛除了寒冷,又交流了情感,亦或者像詩人那樣吟上幾首小詩,感受「大雪」為我們帶來的美景與情趣,豈不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