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だざい おさむ,1909年6月19日—1948年6月13日),本名津島修治(つしま しゅうじ),日本小說家,日本戰後無賴派文學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逆行》《斜陽》和《人間失格》等。
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並稱戰後文學的巔峰人物。出生於富豪之家,本名津島修治。中學期間,開始創作小說、雜文、戲劇,對泉鏡花、芥川龍之介的作品相當傾倒。芥川的自殺對他產生了相當大的衝擊與影響。1930年,進入東大法文科,初會井伏鱒二,奉為終生之師。同年他以資金援助的形式參與了日本共產黨的重建工作,兩年後與左翼活動脫離關係。1935年憑藉《逆行》入圍第一屆芥川獎。他的很多重要作品,如《東京八景》、《小丑之花》、《晚年》、《斜陽》、《人間失格》等,多為自我生活的寫照,表現日本社會與現代人精神與感官世界的雙重萎靡。太宰治曾多次自殺未遂,最終在三十九歲時與最後一位愛人相約投水自盡。
1930年,就讀東京帝國大學法文科的太宰治,投身共產主義運動。但不久就和銀座酒吧女田邊相約在鎌倉腰越町海岸殉情。田邊死亡,太宰治因協助自殺遭起訴,他在《道化之華》、《虛構之春》、《人間失格》中都提及此事。1932年,對左翼運動深感失望而退出,次年以太宰治為筆名開始文學創作。1939年後,進入創作高峰期,太平洋戰爭後所發表的《斜陽》和《人間失格》更是奠定了他的文壇地位。1948年,太宰治肺結核病情惡化,6月13日與女讀者兼情人山崎富榮在玉川上水投水自盡,19日,屍體被發現,那一天正是他三十九歲的生日。此後,每年的這一天,日本都要舉行紀念太宰治的「櫻桃忌」(他自殺之前一個月發表的小說《櫻桃》,這個季節也正是櫻桃的上市時節),作為紀念,人們會在他的墓碑前堆滿一捧捧新鮮的紅櫻桃。
太宰治的作品創造可以分為三大階段。前期的作品多表現為頹廢叛逆,中期的作品則體現出了再生的精神,後期的作品充分表達出了毀滅意識與永不妥協的思想。雖然這三大階段的作品表達出來的主體不盡相同,但是追求人與人之間的愛、信任以及真實、自由,可以說是貫穿太宰治所有作品的主線。
太宰治文學作品主人公中大多是帶著「體會到自己罪」意識的。太宰治青年時代曾參加左翼運動,在此期間他體會到作為地主階級的自己與革命者甚至普通民眾的不同,仿佛就是一個天生背負著罪惡感的人。再加上後期幾次三番自殺時都將女性捲入其中,這都加深了他生的罪惡感。這種罪的意識在他的早期作品中比較明顯,並顯著影響了其後期創作方向。
邊緣人指的是精神上的先行者,有自己獨特的思想與信念,也因為其思想與信念的獨特,使得平常人對其行為活動等難以理解。太宰治通過日本傳統的「私小說」形式,創作了大量關注邊緣人物的小說,也可以說這些邊緣人物其實就是太宰治自己,小說中的文字其實就是太宰治自我的告白。比如說《小丑之花》《人間失格》等中一個個落魄的人物,對現實無力抵抗,慢慢地走向自殺、自我毀滅等。尤其是小說中描述的自殺地點、時間與原因和太宰治自殺的經歷驚人地相似。
人物影響:
太宰治是日本戰後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斜陽》、《人間失格》的標題都成為流行一時的詞語。
太宰治是無賴派文學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雖然無賴派文學有一定的消極和病態表現,但在當時日本戰後文壇引起了極大反響,也為日後日本文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太宰治本人更是以其自身的偉大成就成為日後人們研究日本文學時的重要作家之一。
太宰治作為日本戰後無賴派的代表作家,在日本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開創了名為無賴派的全新流派,在二戰後的日本文學史上佔據了一席之地。他作品雖然都比較陰鬱,病態,墮落。但是抗爭,顛覆,和重建,才是他真正想要傳達的東西。
編輯 | 孫明宇
來源 | 網絡
審核 | 潘方正
編審 | 馮傑琪
投稿郵箱:wlxxb2017@163.com
聊大外院官方qq:3092313963
聊大外院官方微博: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團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