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我過的是一種「恥辱」的生活

2021-02-13 十點讀書

◆ ◆

文 | 十點君

今天是日本作家太宰治誕辰107年,他的代表作品有《人間失格》《斜陽》《惜別》《維榮之妻》等等。

回顧他的一生,似乎把毀滅生命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從二十歲起五次自殺,有三次是跟女人一起殉情,最終在四十歲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毀譽參半,死後卻被後人不斷追憶。

太宰治作為戰後崛起的作家,以昭和十二年為界,戰前戰後的變故讓他在大學時代就對左翼運動產生了極大的熱情,之後經歷了左翼運動被鎮壓,日本戰敗,戰後左翼的妥協,日本文明的瓦解,國家被迫轉型等等動蕩,雖然這些歷史的跌宕在他小說中著墨不多,但卻對他的生命信仰產生了巨大的顛覆。

太宰治從小缺乏家庭關懷,生性敏感,厭惡自己出生富豪家庭的身世卻一生在經濟上難以脫離家庭的支持,這些都最終促使他徹底走向虛無。 

太宰治的作品,從來是毫不掩飾地向人們披露自己失去人格的罪惡感,顯示了自身的誠實;他用華麗的文筆和幽默風趣的語調將自己的苦悶調侃地寫出,使讀者讀來並無太多的距離感。

1909年6月19日,日本作家太宰治出生於日本青森縣一個聲名顯赫的貴族大家庭裡。

他的父親是當地重要的政要人物,母親常年體弱多病,無法親自撫養孩子,於是太宰治便一直由他的姑母和保姆照顧。他的家庭裡女性居多,太宰治從小便對女性有一種特殊的情感,但由於身邊少了來自母親的愛護,又有一個嚴厲的父親,還要常常面對與姑母、叔母們的離別,這樣的成長環境讓太宰治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更心思敏感纖細。

《人間失格》劇照

「一個死得最多的日本作家」

太宰治的一生自殺四次未遂,在第五次的時候成功了。自殺對他來說,就像一種美學行為,必須反覆實踐,直至圓滿。


在太宰治的中學時期,芥川龍之介是他非常熱愛的作家。

他有多喜歡芥川呢?據說他曾經在高中的筆記本上寫滿了芥川的名字,以及後來拍照,也常常模仿芥川擺的姿勢。

高中時期的筆記本

上大學之後,太宰治開始積極參加左翼運動,亦對自己出身富豪家庭感到非常羞恥。

在他20歲那年傳來了芥川自殺的消息,面對著心目中精神領袖的崩塌,這對太宰治來說是非常重大的打擊。受此刺激的太宰治第一次自殺,方式與芥川一樣,吞服了安眠藥,因為劑量遠遠不夠致死的十分之一,自殺未遂。

時隔一年,太宰治與剛剛相戀不久的19歲咖啡館女招待在海邊吞服安眠藥投海殉情,結果女招待死了,自己卻被漁民給救了下來。之後他還以「教唆自殺罪」被起訴。

親眼見證了女友死亡的經歷加重了太宰治心中的負罪感,這種沉重的感覺激發了內心持續的瘋狂想自殺的念頭。


26歲,對太宰治來說是十分不順利的一年,那時他在文壇已經小有名氣,但是連著三屆落選芥川獎讓他倍感挫折,加上想要應聘《都新聞社》當記者被拒絕,心理已經承受巨大的壓力。又碰上那會得了盲腸炎,需要服用大量麻醉劑,卻導致染上了毒癮,也因此欠下一屁股債。

太宰治這時候是有些萬念俱灰的,跑到山上去上吊,可是因為繩子崩斷,再一次自殺失敗。

太宰治因為童年母愛的缺失對於母性有一種渴望,但不幸的成長經歷又讓他對於女性有恐懼及嫌惡的矛盾心態。這種特殊的情感讓他創作出大量的女性題材作品,比如《維榮之妻》和《斜陽》。


他的青年時期一直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外界皆以為他是一個花心的情種。

但他的生命中卻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女人——小山初代,她是太宰治18歲時在老家認識的藝妓。他與小山初代相戀並同居了5年,後來被家裡人發現而被開除了戶籍,斷了經濟來源,逐出家門,因此窮困潦倒。

太宰治與小山初代

在內心中,太宰治是依賴小山初代的。大學期間太宰治的大哥曾想送他去法國留學,但是他並不想與初代分離,雖然他熱愛且認同法國文化,依然找了個藉口拒絕去法國。

可是後來他發現初代與一位美術生有著曖昧關係,幾近崩潰,將之脅迫至一處溫泉,共同殉情,這次還是服用安眠藥,和第一次一樣,因為劑量不夠而無果。

在與初代殉情後的第二年,他們分手了。

太宰治對於小山初代的感情,在他死後出版的《如是我聞》中,就曾寫到:「……為了這個女人,後來我吃盡苦頭,但是,現在我並不後悔那麼做(拒絕去法國),因為我甚至認為,比起留洋,和貧窮愚蠢的女人吃苦,就所謂個人事業而言,更加困難,也更加光榮。」

「不要絕望,在此告辭」

1939年,太宰治在恩師井伏鱒二的介紹下,與當老師的石原美知子結了婚。美知子是師範畢業的才女,跟滿是花邊新聞的太宰結合,是頂著巨大的壓力的。

美知子迷戀著太宰治的才華,太宰治也用心珍惜過她。婚後他們過了一段溫馨的家庭生活,並育有三個孩子。這大概是太宰治短暫的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時光,在這個時期他創作了小說《棄姬》,文風沒有了以往的頹廢,反倒增添了些健康向上的活力。

1941年,太宰治收到了日本徵兵令,但因體檢不合格而免於前往戰場,不得不說這是文學界的大幸,這段時間也是他文學上的高產期。

39歲時,他以作品《如是我聞》震驚文壇,並開始著手創作《人間失格》。這時候太宰治的身體情況不容樂觀,他患有肺結核且在不斷惡化,身體極度虛弱,時常吐血。

電影《人間失格》劇照

那一年的6月13日,太宰治與小他10歲的情人山崎富榮在一個大雨滂沱的夜晚一起投河自殺,兩人的腰部用紅色的繩結綁在了一起。

那一天雨下的很大,河水上漲,如果不是因為如此,或許太宰治的自殺計劃又會失敗。在最後一次自殺前,太宰治失蹤無音訊,據說他在山崎富榮家裡呆了很長時間。

日本《朝日新聞》還於6月15日刊登了一則小新聞《太宰治先生出走了嗎?》

在離開家的前一天,他給妻子留了一封懷著歉意的遺書,給孩子留了玩具,還給朋友留下了離別贈言。關於自殺的原因,他告訴妻子是因為感覺再也寫不出小說來了。

直到投河的6天後,人們才在井之頭公園裡的一座橋下,發現了他們的遺體。或許是命運的安排,那一天正好是他的生日。在日本生死如果在同一天,被稱之為「櫻桃忌」,這個「櫻桃忌」正是出自太宰治晚年作品《櫻桃》。 


山崎富榮

太宰治曾經寫過一句話,

我本想這個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細條紋的麻質和服,是適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還是先活到夏天吧。

對於死亡,他始終保持著向死而生的態度,似乎只有死去,才能洗清身上的罪惡。

「罪多者,其愛也深」

川端康成曾說過,死亡是最高的藝術。

太宰治短暫的一生,和死亡緊緊聯繫在一起。他把自殺當成一種儀式來進行,而能與之相提並論的大概就是三島由紀夫了。

三島與太宰治之間曾經還有一段小插曲。第一次見面時,三島就當著他的面說,自己不喜歡他的作品。太宰治愣了一下,說:「既然來了,應該還是喜歡的吧。」

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幾年時間,日本文學產生了一個新派別稱為「無賴派」,無賴派作家們的作品極具反抗權威的意識,對生活採取自嘲和自虐的態度,專寫病態和陰鬱的東西,具有頹廢傾向。而最有代表人物且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便是太宰治了。


作為「無賴派」作家,太宰治以「無賴」著名。1946年,他給老師井伏鱒二的信中就直稱「我是無賴派。無賴是自由自在的,當一個無賴要比當一個正人君子舒服多了。」

太宰治的《斜陽》與《人間失格》是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品,其中透露出強烈的邊緣精神與毀滅意識,但也因寫出了當時日本民眾的心聲而受到廣泛的推崇。

太宰治將自己在這種陰暗、罪惡的環境中試圖尋求精神解脫的思想訴諸於文字。他在《春的枯葉》裡說:「罪多者,其愛也深。」意思是能反省自己罪惡的人,才能體會到愛的真諦。


後來當外界開始研究太宰治的作品時,有猜測認為投河自殺是劃分他作品不同時期的界線,投河之前更傾向於他本人的真實性格,頹廢陰鬱,但跨過了死亡線被救起之後的太宰治似乎獲得了重生的狀態,自那以後他的文字開始顯露一些戲謔的成分。

對於太宰治的作品,一直以來爭議不斷,愛者熱愛,詆毀者亦無所不用其極。

在《人間失格》中,太宰治寫下過,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

回顧他的一生,似乎把毀滅生命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從二十歲起五次自殺,有三次是跟女人一起殉情,最終在四十歲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生前毀譽參半,死後卻被後人不斷追憶。

*本文為十點讀書原創,其他公眾號若要授權白名單,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十點讀書關注微信號:duhaoshu 可評論

回復「晚安」,十點君送你一張晚安心語,祝好夢

↓點擊本文底部閱讀原文即可進入【十點好物】購買李尚龍特供限量籤名書

相關焦點

  • 太宰治——我想死我想消失
    ——我們是為了愛與革命誕生到這世界上來的隨著當下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增大,一種新興的現象在年輕人群體中流行開來,人們稱之為「喪文化」。喪文化,多指年輕人對生活不抱有希望,得過且過,沒有思想,沒有意識,不求上進,活得像一具麻木的行屍走肉。
  • 太宰治《維榮的妻子》:嫁給一個文藝渣男,會過著怎樣的生活?
    序言近年來,太宰治的小說《人間失格》在我國非常熱門,引來眾多明星、名人的極力推薦,先後出現了不少於十幾種的譯本。太宰治是日本戰後文學的代表人物,與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被稱為日本現代文學的「三架馬車」。
  • 日本無賴派大師《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相互輕蔑卻又彼此來往,並一起自我作踐——這就是史上所謂「朋友」的真面目。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這是太宰治《人間失格》中的一段話。太宰治,戰後日本文學新興流派無賴派的代表作家,二戰結束到自殺辭世,短短三年時間裡,他創作了《惜別》《斜陽》《人間失格》等作品。1948年6月13日深夜,太宰治與他的粉絲女讀者尤其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享年39歲。
  • 一代喪神太宰治誕辰110周年:對人間最後的求愛
    這時候的太宰治終於短暫過了一段快樂安穩的生活。六年後,小山出軌,太宰治精神奔潰,「對他人的信任早已布滿裂紋,處子般的良子(即小山)對人純潔無暇的信賴之心,恰如綠葉掩映的瀑布般賞心悅目,誰知一夜之間變成了混黃的汙水」。兩人一起吃安眠藥自殺,未遂,分手。
  • 《人間失格》妻被欺,讓葉臧重陷深淵,太宰治的文筆也太細膩了
    為了紀念魯迅的文學成就,後世日本作家太宰治曾專門寫過一部長篇小說《惜別》。這是世界上第一部用來紀念魯迅的長篇小說。說到與魯迅的淵源,太宰治並未與魯迅有交集(魯迅離開日本時,太宰治剛出生)。只是在日本文壇上,魯迅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 太宰治《人間失格》: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
    他曾經寫道:「多年來,龐大的家業使我感到可恥,我從小就害怕這種不該享有的富裕生活。我自卑,我厭世,深信富家小孩命中注定遲早會下地獄。」但石原的父母開始卻極力反對,因為那時候的太宰治已經自殺過四次,難免會有所顧慮。不過妻子卻看中了他的才華,堅信太宰治能夠在文壇有所成就,能夠寫出驚為天人的著作。事實證明,她的猜測是對的,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 太宰治筆下的自己:我雖身在人間,卻惶惶如夜
    源於《人間失格》在人間也並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太宰治獨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畏首畏尾,但同時又渴望著生活的美好。可最後幸福總是得不到,選擇了放棄生命,就是這一種生活狀態,才有了《人間失格》這一本書。作者太宰治作為二戰以後日本崛起的作家,面對戰爭前後的日本國力的變化給日本民眾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人們的心理也變得脆弱了。
  • 贈書 | 太宰治那麼喪,居然還會寫治癒童話?
    與太宰有過交情的杉森久英,雖然一直不太喜歡太宰的作品,但是在戰後一段時間讀了《御伽草紙》後感嘆道,自己只抓住太宰的其中一面而對自己的無知感到深深的恥辱。那麼,傳說中的《御伽草紙》又是一本什麼樣的書呢?根據高中政治課本所說,歷史是螺旋形上升的,雖然並沒有什麼證據表明,但是確實符合了一定的客觀現象。
  • 太宰治: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文學,愛情與革命是貫穿太宰治早期青年作品的三大主題,他不斷的去追尋,追尋人與人之間的愛,信任和自由的真實,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很容易就能發現藏匿在文字裡的頹廢感,叛逆感,而這些感覺逐漸衍化為一種新生的精神。提到太宰治很多人會不自覺的想到他的情史,以及他神秘莫測匪夷所思的自殺史,而他的作品也如他奇蹟般的經歷一樣充斥著毀滅意識。
  • 人間失格:動漫太宰治與現實太宰治有幾分相似,但性格卻完全不同
    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太宰治初了解太宰治這個人是在動漫《文豪野犬》中,第一印象太宰治(噠宰)是個自殺愛好者,無論自殺多少次都沒有死成功,他甚至還在研究怎樣才能死掉。其實在我看來他那各種奇葩的自殺方式不過都是他的藉口罷了。在搜太宰治時發現,真實的存在這個人,而且還是著作《人間失格》的作者,內心不由得想多了解一下他。「生而為人,我很抱歉。」這是他的一句經典名言,也是一句值得我們深思的話。
  • 【名著選讀】太宰治《人間失格》
    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思想,隱藏於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藉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心世界——「充滿了可恥的一生」。在發表該作品的同年,太宰治自殺身亡。手記之一我過的是一種充滿恥辱的生活。對於我來說,所謂人的生活是難以捉摸的。因為我出生在東北的鄉下,所以初次見到火車,還是在長大了以後的事情。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被認為喪氣滿滿的太宰治,其實很愛這個世界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相信大家對這句話多多少少都有聽過吧,出自太宰治所著的《人間失格》一書中。雖然它只是太宰治引用寺內壽太郎的一句話,但是很多人卻是因為這句話記住了太宰治。眾所周知,《人間失格》一書是太宰治的真實寫照,許多看過《人間失格》一書的人都認為這本書給人讀起來的感覺是很喪氣的,因而大部分人都以為太宰治也是這樣一個人。
  • 「我想要美麗地活下去」―――向死而生的太宰治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積極的左翼分子,太宰治40年代初期開始閱讀魯迅,他曾在《惜別》中虛構了一位名叫田中卓的醫生,這位醫生接受記者採訪,回憶起和魯迅相處的時光。為了寫好魯迅,太宰治曾把《魯迅全集》通讀過,才下筆寫出《惜別》。太宰治的絕望可以說一部分原因也是源於他的政治覺悟,他的《苦惱的年鑑》中寫道:「富人都是低劣的…革命沒有斷頭臺就喪失了意義。」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日本文學「無賴派」代表人物太宰治
    「生而為人,我很遺憾。」「人間」這個名詞,在日語是與「人」同義,所以「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全書共分序曲,後記以及三篇手札構成,典型的太宰治式套匣式結構。「不合法,對我來說有點好玩。說得更明白點,這讓我心情大好。世界上所謂的合法,反而都是可怕的。」無論是崇拜太宰治還是討厭他,是肯定他還是否定他,太宰的作品總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因為,我們心中或明或暗,都天然存有懦弱的一塊,被他無聲地侵入,無法迴避。
  • 太宰治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太宰治《人間失格》- 03 -我偽裝成騙子,人們就說我是個騙子。我充闊,人人以為我是闊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說我是個無情的傢伙。然而,當我真的痛苦萬分,不由得呻吟時,人人卻認為我在無病呻吟。我想和那些不願受人尊敬的人同行。不過,那麼好的人可不願與我為伍。
  • 三島由紀夫對懟太宰治
    不想治好的病人沒資格當真正的病人」這句話,我想對現今很多文藝青年也很有借鑑意義吧。故而他第三討厭太宰治的是其人品:他演出不適於自己的角色,跟女人情死什麼的小說家風度應該再嚴肅點。太宰具有的性格缺陷至少有一半是可通過冷水擦身、器械體操、規律生活糾正的。生活裡能夠解決的事情無須煩擾藝術。不想治好的病人沒資格當真正的病人。
  •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藝術源於生活,生活比藝術荒誕這裡是電影與詩創作~「的用戶說聲對不起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很多人都以為出自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但實際上,這句話是出自太宰治的好友的表兄弟,日本詩人寺內壽太郎的作品《遺書》後來被太宰治拿來做《二十世紀旗手》的副標題。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本書寫成的當年,太宰治就投水自盡了。
  • 太宰治「抄襲」了嗎?
    我覺得母親的那張臉孔,同剛才那條悲傷的蛇有某些相似之處。而且,我胸中盤踞著一條毒蛇,這條醜陋的蛇,總有一天要把那條萬分悲憫而無比美麗的母蛇一口吞掉,不是嗎?為什麼,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呢?我把手搭在母親柔軟而溫潤的肩膀上,心中泛起一種莫名的惆悵。這段《斜陽》中的關鍵文字,也是直接從日記上摘抄而得。
  • 《人間失格》太宰治十句語錄,讀懂他的內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四年前,我第一次讀太宰治,讀的是《人間失格》,讀完很長時間都沒緩過來。我記得我在本子上寫下一段話——讀完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本書透露著悲觀主義色彩,太宰治和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齊名,感覺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死亡,最終他投水,還是和一位女性。這情節就是小說中多次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