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是我們國家的國粹。對於小學生來說,京劇文化複雜而深奧,本節課以京歌為切入口,通過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讓學生簡單直接地感受京劇之美,積極引導學生體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
《京調》是一首2/4拍的歌曲,共有四句歌詞。歌曲雖然短小,但精練。京劇的行當、臉譜、表演形式以及樂隊伴奏形式等相關知識,都蘊含其中。
在學習歌曲前,教師通過一段表演,把學生帶進「京劇社」。學生通過聆聽,感受歌曲的速度和情緒,從而了解到,京劇中具有北方活潑明快特點的音樂屬於西皮唱腔,再通過歌曲的強弱,學習京劇中的板眼。通過已有知識引發新的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知新知的勇氣。
雖然歌曲只有四句歌詞,但節奏較複雜,學生難以掌握。因此,教師用京劇中口傳心授的方式,結合戲曲常用的打擊樂器梆子,有效地解決學生在學習節奏上的困難。同時,京劇的咬字也尤為重要,找出歌詞中具有韻味的關鍵字,用拼音來糾正學生咬字,再用線型圖譜體現關鍵字唱腔上的特點,在唱練尋味的過程中感受京劇韻味。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念白,簡單直接的體驗念白聲調上的特點。視頻中最後一句念白是「有人山前過,留下買路財」,這句詞朗朗上口,學生模仿興趣濃厚,尤其將尾音上揚的特點模仿地非常形象,由此趁熱打鐵,用念白的方式來念《京調》的歌詞,學以致用。同時,引出京劇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通過幾個簡單的動作,學習京劇中的手眼身法,如:手型、站姿、眼隨手動和亮相等,體現京劇的形體韻味。
歌詞中除了有「唱念做打」,還包含了「生旦淨醜」、「五色的油彩臉」、「鑼鼓」等京劇元素。通過教師介紹,學生了解生旦淨醜的角色特點,觀看視頻對比老生和花旦在音色和性格上的特點。最後,教師請男生模仿老生的形象和唱腔,女生扮演花旦,並藉助頭飾道具,形象地表現角色特點。
打破學生對京劇的固有印象,以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分享京劇中精彩的武打片段,播放與現代音樂融合的京歌,讓學生體會不同的音樂形式也可以唱出不一樣的京劇元素歌曲,傳承京劇文化不一定是傳統的方式,也可以用我們喜歡的方式來感受京劇的魅力。
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本課以京歌作為突破口,學生在學唱京歌的同時,了解京劇知識,感受京劇魅力。
本節課榮獲2019年武漢市中小學戲曲優質課比賽一等獎,2019年湖北省學校戲曲(戲劇)教育教學展示活動戲曲優質課二等獎。
王可然:教師,就職於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湖畔小學,任教音樂學科,兼音樂組、綜合組組長。曾榮獲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音樂戲曲優質課小學組一等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區優秀少先隊輔導員」;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學校藝術節「優秀指導老師」;武漢市中小學戲曲優質課比賽一等獎;武漢市第十二屆學校藝術節「優秀指導教師」;湖北省學校戲曲(戲劇)教育教學展示活動戲曲優質課二等獎。
圖文:王可然
審稿:黃冠
排版: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