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認知:什麼是真理?真理一旦現身,我們能接受嗎?

2020-12-24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四部》(81)

《我們能認識真理嗎?》

人類迄今發現不了真理。我們知道什麼是真理嗎?人們都以為真理是解決人類存在問題的法寶,是指導人類生存的指南,是我們達到目的的有力保證,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方式方法……其實我們全錯了,我們連真理是什麼都是糊塗的,我們談何找到真理?如果真理活生生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認識真理嗎?我們會認為是怪物,因為它與我們所有的認識與觀念都全然不合,它不會符合我們對於真理的判斷標準,它極有可能會以荒謬的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

我們一直渴求真理,我們用真理來做什麼?人類自知不在真理之中,非常希望能有真理來解救自己。人們想像的真理的方式不外乎正義戰勝了邪惡,讓我們的目的全部達到,讓我們生活於人人平等和睦、個個幸福吉祥的狀態之中。至於真理為什麼能有如此大的功能,為什麼能使苦難深重的世界天翻地覆、煥然一新,為什麼會使競爭中的人不再競爭、使自私的人不再自私、使邪惡的人不再邪惡、使痛苦的不再痛苦……這些我們統統不知。我們只知道真理像天使一樣光芒四射,它能滿足人的需求,實現人的願望,誰擁有真理便擁有了全世界,誰擁有真理誰將至高無上。

過後我們會知道,我們這些對於真理的想像足以讓人噴飯,離譜到無法讓人置信,我們對真理的誤解之深讓人感嘆。其實我們根本無法認識真理,真理的面容與我們的想像相差太遠,因為它竟然以謬誤的面孔出現。被我們嘲笑的角色就是它,被我們視為敝帚的正是它。它在我們見慣不驚處,它在我們視而不見中,它其實無處不在,也無所不至,它真正的就是我們自己本身的存在。這徹底顛覆了我們對於真理的認知,真理原來不在高處也不在深處,真理如水就在低處,真理如空氣就在淺處。我們從真理處出發四處尋找真理,我們騎著真理之馬滿世界追求真理。其實我們最走得越遠,就越遠離真理;我們越是努力尋找,就越是在拋棄真理。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悖反之狀?是因為我們犯了南轅北轍的方向性錯誤,是因為我們本身的行為就是對真理的叛逆。我們尋找真理的目的和方法都是在否定真理和糟蹋真理,因為真理並非是我們可以捕獲的獵物,更不是我們用以實現某種目的的工具。我們對真理的誤解與誤用絲毫不影響它的存在,我們對真理的誤會只不過害苦了我們,並不會改變真理的一分一毫,真理對人的曲解無動於衷,真理的存在一如既往。

那麼,究竟什麼是真理呢?說得簡單些,本來就是真理,存在本身就在真理之中。對我們人類而言,我們的本身存在就是真理,生物的存在本質就是真理,我們最初的出發點就是真理,世界的呈現就是真理。排除人的主觀因素幹擾,事物本來的存在秩序就是真理。真理不以我們臆想的方式存在,真理甚至不以理的方式出現,真理就是不可動搖的事實本身。至關重要的問題是,真理一旦現身,我們能夠接受嗎?其實,真理往往就是我們不能接受的真相的曝光,真理徹底否定了我們的認知與行為,我們有意無意地一直在拒絕真理。

為什麼真理存在於我們相反的方向即行為的對立面?為什麼真理會與我們的意願相違背?為什麼真理讓我們不能接受?真理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宏論,真理也絕不是讓人做不到的難題。正因為真理簡單到極致,正因為真理就是我們最平常的行為,我們根本意識不到它就是真理,我們不會以為這麼做就是遵循真理。我們連真理存在的目的都不知道,我們怎麼可能認識真理和獲得真理?

人類竭盡全力、千辛萬苦地尋找真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尋找真理來做什麼。我們對使用真理的目的和意義都不明確,我們根本沒有判斷真理的明確標準,縱然真理遍地皆是,縱然真理迎面走來,我們睜大雙眼能夠認識嗎?(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淘寶電子書:《感知新世界》、《感知新文明》、《感知新人類》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真理,真理的標準是什麼?
    中國道家思想從某種意義上也是真理。因道家文化對中國傳統社會和文化,同樣產生深遠影響。如古代士大夫的逍遙、自在的人生觀,中國傳統藝術都受到道家思想極大影響。人們都知道李白、蘇軾。比如李白,他恃才傲物,個性張揚,被人們稱為詩仙。李白的生活態度和道家密切相關,一旦他仕途不順,受到壓抑,便瀟灑轉身,到深山曠野尋仙問道,過一種逍遙自在的生活。這就是道家文化的影響。
  • 除了「科學的真理」,還有什麼其他的「真理」?
    ---這個世界是不是只有「科學的真理」,而沒有其他的「真理」?科學的真理是可以確定的客觀事實,這沒有錯。而人類,除了客觀的外部世界,還有主觀的內心世界。比如人類真實的情感、文學的語言、宗教的情感和語言等,這些統統不是可以確定的「科學真理」,但是這種真實性可以否定嗎?
  • 真理是什麼?愛因斯坦的信仰是宗教嗎?
    有人說真理是語言、數學等意識工具給出的約定,按照這個說法,真理是人類意識中的產物,無論是絕對真理還是相對真理。以此為基礎,真理是認知信息的一種。如果把人類至今以來所有的經驗類認知當作真理,那麼真理屬於經驗類認知的總和,但事實上人類所有的經驗類認知也是隨著觀察觀測的範圍逐漸擴大而發生改變,也就是說真理作為經驗認知總和在改變。如果把人類觀念類認知當作真理,那真理就根本沒有標準了,因為很多不同的觀念認知相互不相容,如不同宗教、不同哲學觀念之間不相容。
  • 萬古神帝:真理神殿耗盡真理奧義、真理之心,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相對比其它亙古之道奧義的獲取,真理奧義可以說是最容易門檻也最低的,所以,在漫長歲月下來,一直到張若塵這,真理奧義徹底是耗盡了,一絲都不剩,甚至為了補償張若塵渡過真理之海的獎勵,連真理之心也賜予出去了。這般計算下來,真理神殿已經既無真理奧義也無真理之心,那麼,真理神殿還有存在的必要嗎?對此,小小說認為可以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首先是存在的必要。
  • 《天道》什麼是真理,真理是否唯一不變,一種精氣神,一種磁場
    《天道》什麼是真理,真理是否唯一不變《天道》電視劇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人如何在世俗中生存和發展,生存就必須努力扒拉銅板,發展就需要努力扒拉靈魂每個人都會被自己人性裹挾著向前發展,很少人能區分自己本能和需要之間的界限,反而容易懷疑自己最原始,最本能的感覺,認為是可恥的,羞愧的。
  • Truth真理是什麼
    所有宗教的偉大經典,所有傳揚真知的聖人,教導的並不是要我們去成為一個穆斯林,基督徒、猶太教徒,佛教徒,而是要去獲得關於「真理」的知識。Truth cannot b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laces and at different times. Truth is a universal principle.
  • 鋼之鍊金術師:真理到底是什麼?真理之門的秘密原來這麼簡單
    鋼之鍊金術師是一部非常與眾不同的動畫,不只是他的獨樹一幟的畫風,更多的是這裡面表達出一種等價交換的法則,你想要得到什麼,就必須付出等同的代價,主人公愛德華艾爾利克因為觸犯了鍊金術的禁忌,付出了一手一腿的代價,但是真理賦予了他大量的知識,就當是等價交換了,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真理到底是什麼東西,
  • 真理是不斷改變的
    拳手必須能經常保持一心一意,心中只存一個目標——搏擊,不能左顧右盼。無論在感情上、身體上或是智力上,他都必須去除阻礙其前進的障礙。 一個人只有「超越」系統的約束,方能自由、完整地活動。一個態度認真、渴望追求真理的人,沒有形式可言。他只是活在本來面目之中。
  • 真理可以爭辯,但不可在爭辯中失去真理
    如果陷入爭辯的輸贏上,陷入爭辯的對錯上,一個人內在的私慾就自然會從裡向外蹦跳出來,幹擾聖靈的工作,被撒旦所利用,成為阻礙我們信仰的絆腳石。這就從根本上顛覆了我們爭辯的實際意義,不但不能從中受益,反而因此失去真理。如果長此以往,內在的信仰也就因此不復存在了。
  • 什麼是真理
    真理是規律的語言屬性,或者說真理是規律的概念表現。而規律,則是客觀事物之間存在的相同相似相近的特性。規律當人們用一個規範的模型作共性標準時,客觀事物與這個規律模型相似相同相近的部分就是規律。規律的語言屬性——真理命題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一切以人相關的事物都具有社會性,語言是社會性的最重要的部分。規律作為人們談論和接觸的事物,它也必然具有社會性,規律的語言屬性就是它的社會性。沒有語言,規律也能夠存在,但沒有語言,人們之間無法談論指稱規律,人類眼中的規律也無從表現。
  • 什麼是真理?權力、勢力和聖人代表真理麼?
    什麼是真理?也就是宇宙和自然不變和變化的實事依據。真理在用簡單的語言描述,它就是宇宙和自然的真實存在的東西。在自然和人類社會,真理高過國家,高過政治,高過權力,高過名人。但是舊封建社會,權力、輩分和聖人高過真理,他們代表真理。
  • 海德格爾與保羅克利:藝術作品與真理有關嗎
    作為摯友和研究者的格羅曼寫道,「當克利向外界展示他自己的時候,我們得到的信息永遠只是他全部思想的片斷。克利就像一位偉大的魔術師,他的作品魅力永存,變幻無窮」。這是對克利藝術極好的概括,他就像一口深井,源源不絕地為後來的藝術提供清澈的水源,在他的一生中,他從未刻意追求或隱藏什麼繪畫的真理,但是他對自然、人生和宇宙深入的思考和感受最終仍將通向真理之路向我們敞開。
  • 海德格爾與保羅·克利:藝術作品與真理有關嗎?
    作為摯友和研究者的格羅曼寫道,「當克利向外界展示他自己的時候,我們得到的信息永遠只是他全部思想的片斷。克利就像一位偉大的魔術師,他的作品魅力永存,變幻無窮」。這是對克利藝術極好的概括,他就像一口深井,源源不絕地為後來的藝術提供清澈的水源,在他的一生中,他從未刻意追求或隱藏什麼繪畫的真理,但是他對自然、人生和宇宙深入的思考和感受最終仍將通向真理之路向我們敞開。
  • 佛法:探究佛法的真理到底是要有為還是要無為,要如何認知?
    今日探討的話題是探求佛法真理到底是要有為,還是要無為才可以到達,括號為本文作者的觀點,希望能與善友交流。還是那位網友問:家鄉的河流,水日夜不停從高處往低處流,單存水流自然現象和你有關麼?(我以為是問人和環境的關係,我說當然有關。)
  • 迷茫的淚《真理在那裡》
    莊子說:我和你辯論,你勝了我,我果真就錯了嗎?我勝了你,你果真就錯了嗎?究竟誰對誰錯,在你我兩人之間是無法斷定的。請第三者來,也無法斷定是非。因為第三者如果持有與你我相同的意見,就沒有資格斷定;如果持有與你我不同的意見,也沒有資格斷定。古聖先賢的弦外之音,一粒灰塵看就是彼拉多說:「真理是什麼呢?」
  • 柯建剛:追求真理 認識真理 依賴真理 是人性的最高品德
    其實,無論在組織還是社會裡,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幹不了壞事;不好的制度,會讓好人變壞。我們沒必要非要討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合理的組織制度,必然是授權與監督同時存在的,既相信人的能力,又懷疑人的本性。但是,既要用制度來激發人性格中天使的一面,還要用制度來威懾人惡魔的一面。
  • 《世紀末之詩》愛的真理
    柏拉圖通過這個隱喻,說明我們感知的世界,也只是更高層的世界的投影。我們認知到的所有東西,比如「圓形」、「馬」、「善良」、「食物的甜美」,都是感官世界中有形的、流動的映像,而在更高層的世界中,他們的本質是永恆不變的、完美的真理。2.
  • 人生有什麼至死不變的真理?
    人生有生有死不變的真理,生有權利,死是公平,時間是真理。生是既然生了你,那麼就是有權利活著,死是公平是因為人不管是窮是富老了都是死,所以公平,沒有活到長生不老你說公平不公平!不變的真理就是,時間也能證明是公平公正,窮過一天24小時,富也過一天24小時,因為時間才不管窮富,它才不給任何人多幾小時和少過幾小時。個人而言,生、死,時間才是真理,至於其他為什麼活著又是另外一回事情,活著幹些什麼也是另外一回事。
  • 運用真理,洞明世事! ——電影《契卡[①]》觀後感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格命」這個詞了:用了近百年的歷史和無數事實,我們才發覺「格命」這個詞的本質就是殘酷的。現在才理解他們為什麼喜歡用「格命」一詞了,因為一旦我們接受「格命」的字面意思,那麼就必須同時接受這個動詞的結果。
  • 悟道是什麼意思?悟道者一語點出:追求真理
    用現代的話來說,悟道就是 追求真理,悟 是 追求,所謂 道 就是真理。用 追求真理代替 悟道 多好,追求真理的道路可能有千萬條,真理只有一個我們都是追求真理的人,我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沒必要因為文化傳承的不同從而互相瞧不起對方用 追求真理 代替 悟道 的好處之二:集百家之長於一身你原來可能信仰的是道家文化,現在看到了 海雲青飛的這篇文章以後,天天拜讀,有一天幸福來敲門,你突然「開悟」了:我追求的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