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的古裝劇越來越沒法看了,標籤架空的觀眾還能自我安慰這是架空,不至於對著劇裡的明清建築秦漢裝飾唐宋習俗仰頭噴血,但信誓旦旦表明了這是X朝,這是X代,頂著一張「我最權威」的嚴肅臉,行的卻是撒狗血之事,粗製濫造,假大浮誇,頂著山羊頭爆炸頭出現,就實在沒法忍了。
如南懷瑾先生說,結婚不是簡單地把兩個枕頭擺在一起。古裝片也不是這麼隨便拉到影視城就行,一個片子好不好,好在哪裡,觀眾是看得懂的,好的影片必然讓人念念不忘,時過境遷也仍會迴響。
《法門寺猜想》由陳家林導演,楊捷編劇。可惜的是這部珍珠一樣唯美的影片生不逢時,它面世時正逢某某功盛行,因劇中佛教輪迴的思想導致剛播出就被禁播,後來也就再也沒有重播的機會。但僅僅是那一輪的播出,已經足夠讓人將這部動人的影片銘記在心。
「步行去巴格達」說:小時候看了這個片無比嚮往去法門寺(長大後她去了法門寺,結果從小的憧憬被李祖源的設計與挾佛斂財的風氣毀掉了)
「想想小姑娘」說:再回想起這部電視劇,腦中迴蕩的依然是這句話:「一千年以後,我們在這裡喝茶。」加鹽喝的茶、無邊際的黃沙,還有那個片頭,風一直吹,一直吹,吹出了法門寺的輪廓。
「桃花妝」說:我一直以為這部電視劇是我的一個夢,直到在網上找到這部電視劇的資料。
「明鏡臺」說:我的丈夫就在法門寺旁邊長大,就因為這部電視劇,我很喜歡法門寺,一直幻想會和自己的愛人在法門寺相遇。可巧在家鄉認識了他,當知道他就住在那兒,對他好感倍增,非說他前世是和尚,我是公主,一起去了法門寺。後來嫁給他了。
這部充滿了中國古典式浪漫的《法門寺猜想》,雖然講述的是關於愛情的故事,但片中的服裝、髮型、頭飾、禮儀無一不考究嚴謹,在所有唐代電視劇當中堪稱登峰造極,成為了許多人心目中的神作。
「髮型對比」
「梳妝對比」
「器具對比」
劇中的茶具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唐代茶具
劇中的酒壺與出土的鎏金舞馬銜杯銀壺
導演以大寫意的美,將晚唐時的典雅、綺麗和哀傷展現得淋漓精緻,用故事、用猜想解釋了法門寺的地宮為什麼除了佛指舍利還有那麼多的珍寶?大唐是怎麼供奉佛指舍利的?為什麼地宮要被封閉,長眠在地下如此之久而沒人發現?
雖然純屬想像,但影片裡品茶、論茶、說苦、道甘,講地宮挖掘,講佛法人心,講千年之戀.是多麼美的景象啊,那是大唐氣象,精緻卻不失大氣,從容而富於詩意。在人人心思浮躁,電視劇裡群魔亂舞,法門寺商業開發騙子橫行的今天,是多麼難得的美。
一位出生在法門寺旁的朋友說,在她小學時代,法門寺還是電視劇中的樣子:
古舊的院落,剝落的牆皮、朱紅褪去的廊柱、精緻的地宮,佛骨舍利也還在電視劇中元媛參觀時放置的地方。寺院的院落種著瓜果,比往常見到的大出許多……半日常半出世的景象,為那時的法門寺營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神奇感。
就像電視劇中描繪的那樣,整部劇的基調和我印象當中的法門寺是完全吻合的,三世的情緣,三生的輪迴帶給我的觀感這就是法門寺在我少年時期幻象最生動的描繪。法門寺不是冷冰冰的磚石法器,不是無數崇高無形的膜拜,它是往來無數僧人三皈依的精誠嚮往,是紅塵凡人極致情感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