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昱整天擔心被桓溫謀殺 在位僅8個月就患重病

2021-02-08 中國新聞網

  司馬昱被嚇病了。

  簡文帝司馬昱和桓溫從私人感情來說,還是不錯的朋友,然而在權力面前,往事如煙,只有美好又讓人心碎的回憶。

  司馬昱是東晉第8位皇帝,即位時52歲。他是名義上全國「一把手」,但過得太憋屈了,每天看著「二把手」的身影膽顫心驚。就害怕哪天吃口飯、喝口水,或者突然脖子多了根繩子,不明不白地倒地死了。

  司馬昱對桓溫「軟抵抗」

  桓溫希望司馬昱是個被操縱的木偶,線由自己來拉,但司馬昱是個活生生的男人,採取稍稍的反抗,策略是「非暴力不合作」。

  桓溫迎接他做皇帝時,本來準備了幾百字的講稿,陳述自己廢立的理由。司馬昱沉默不語,面朝東方,不停地流眼淚。桓溫無從開口,最後一句話都沒法說。

  此後,司馬昱只要接見他,經常止不住地流淚。桓溫心虛,見面也戰戰兢兢,結結巴巴,說不出話。

  但桓溫一轉過身,就心冷如鐵,無情地使出「九陰白骨爪」。

  第一個慘遭「毒手」的是司馬昱的親哥哥、武陵王司馬晞。司馬晞本人喜歡習武,又是皇族中僅剩的有勢力的一支。桓溫讓人上疏,告他謀反。

  司馬昱當然知道這是捕風捉影,要讓自己的親哥哥去死,他無論如何下不了手。他在報告中批覆:朕悲痛無比,不忍心聽到這件事。希望你們再研究研究。

  桓溫大為惱火,親自出馬上疏朝廷,堅決要求把司馬晞等人處斬。

  看到這封奏摺,司馬昱心裡清楚,已經退到了懸崖邊,身後是萬丈深淵。他沒有退縮,從容批覆:如果你還承認晉朝,就按上次說的去辦;如果你不承認,那請允許朕讓賢。

  桓溫看到後臉色大變,全身是汗,沒想到這個軟柿子也有不屈的堅韌。他考慮再三,不想逼人太甚,把事情做絕。困獸猶鬥,更何況是當今皇上呢?

  於是再次上疏,退了一步,要求把司馬晞和三個兒子都廢為庶人。

  司馬昱無奈妥協,籤字同意。

  清除幾大家族勢力

  對司馬皇族還算客氣,對其他家族就是寒光閃閃了。

  桓溫沒有動王家、謝家,原因是:他們盤根錯節,勢力太大;好幾個人做過桓溫的幕僚,關係千絲萬縷;兩家一直保持中立。

  反對他的大族主要有殷家、庾家,桓溫誣衊說這兩家和司馬晞是一夥的,密謀造反。

  殷浩唯一的兒子叫殷涓。殷浩去世時,桓溫派人帶上自己的信去弔唁。殷涓當然清楚父親是他逼死的,桓溫這種舉動明顯是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

  因此,事後殷涓既不給桓溫回信,也沒有去拜謝桓溫,態度相當冷淡。桓溫怒罵:媽的,給你臉不要臉。

  匆匆審訊就把他家滿門抄斬,一個不留。

  接著收拾庾家。

  庾亮的子孫們力量很弱;但弟弟庾冰,有7個兒子,都有一定的實力。庾家已看出風頭不對,大禍臨頭,先是逃亡,接著組織地方武裝力量抵抗,但統統被殺。整個庾氏家族只有兩支逃過了滅門之禍,一是任廣州刺史的庾蘊,因為他服毒自殺,保住了兒子們的命。

  一是東陽(今浙江金華)太守庾友,因為他與桓溫的弟弟桓豁是兒女親家,庾友的兒子娶了桓豁的女兒桓女幼。當士兵準備逮捕庾友時,桓女幼披頭散髮、赤著腳要求見桓溫。守門的人不讓進,桓女幼厲聲喊:這是我伯父家的門,你是什麼人?不讓我進。

  說著就衝了進去。對著桓溫大哭說:庾友的腳比別人的短三寸,走路都要靠人攙扶,他還能夠造反嗎?

  庾友因為腳有殘疾,桓女幼所以這麼說。桓溫大笑,赦免了他一家。

  聽說桓溫大開殺戒,北方的苻堅也覺得他精神錯亂,癲狂失常。

  桓溫意識到殺人太多,名聲太差,下令大赦天下,允許老百姓大肆吃喝5天,在位官員都晉升兩級。朝廷為了彌合與他的傷痕,不僅賞賜給他的3萬軍隊布和米,又下詔封桓溫為丞相,留他在京師輔政。

  桓溫沒有留在建康,他可能覺得把司馬昱逼得太狠了,於是推辭不受,返回大本營遙控朝廷。

  這幾乎和當年王敦走的路線一模一樣。

  但他並不放心朝政,在建康留下了一個人,就是郗超,任命為中書侍郎,緊隨皇帝,監視他的一舉一動。

  司馬昱對這個「跟屁蟲」相當害怕,常常擔心自己像司馬奕一樣被廢。一天,郗超正在值班,司馬昱就把他喊了進來,問:晉朝天命長短,不是我考慮的。我只想知道,會不會再發生不久前的廢立之事呢?

  因為郗超也曾經是他的部下,司馬昱希望他給老領導一點面子。

  郗超說:大司馬對外鞏固國防、對內鎮撫社稷,肯定沒有廢立的打算,臣以全家百餘口的性命作保證。

  司馬昱才稍稍放下心,隨口吟詠了兩句詩:「志士痛朝危,忠臣哀主辱。」

  聲音極其沉痛,不自覺地流下了眼淚。

  即位8個月就得病了

  司馬昱身邊多是桓溫的人,因此不敢說錯一句話、走錯一步路,看到桓溫更像看到鬼一樣。他們有個著名問答。

  一次桓溫前去拜見司馬昱,室內沒有點燈,桓溫一邊找一邊問:皇上在哪裡?

  司馬昱答:「某在斯」。

  這句話出自《論語》,原文是:師冕見,及階,子曰:「階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講的是盲人樂師冕來拜見孔子,孔子做嚮導,在前面告訴他這是臺階,這是坐的地方。等大家都坐下來,孔子介紹一個個弟子:某某在這裡,某某在這裡。

  樂師走了以後,子張很困惑孔子的仔細和瑣碎,就問:這是和盲人談話的方式嗎?

  孔子說:這就是幫助盲人的方式。

  司馬昱引用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在這裡。

  由於桓溫剛好在黑暗中來找他,本身引用很貼切。更深的意思是:司馬昱在桓溫面前不敢自稱「朕」,就借用了孔子說的話,既規避了矛盾,又沒有丟了身份。

  越是巧妙,越是說明了他內心的恐懼。

  司馬昱在位僅8個月,頂不住巨大的壓力,患病倒下了。

  桓溫期待著他能禪讓,自己名正言順地到建康即位,但既然不在京城,就會出現疏漏。

  司馬昱一生用過大名士禇裒、殷浩、謝萬等對抗桓溫,全以慘敗而告終。這次他又任用了幾個名士,沒想到臨死前的奮力一搏,卻意外成功了。

  揚子晚報記者 楊民僕

相關焦點

  • 褚蒜子扶立丞相司馬昱登基為帝,或為壓制桓溫的野心,卻始料未及
    釋文:晉簡文帝司馬昱,字道萬,他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小兒子。幼年時司馬昱非常的聰明,司馬睿非常的喜歡他。郭璞見了司馬昱之後就對大家說道:「能夠興旺晉國國運的,必定會是這個人。」等到司馬昱長大一點,為人清高淡泊沒有什麼欲望,尤其喜歡鑽研玄學。
  • 晉書評司馬昱,是喜歡清幽的道家皇帝,卻沒有雄才大略,難堪重負
    秋天七月份的壬辰日,桓溫派遣東海內史周少孫討伐庚希,並將其擒獲,在建康市將其斬首。己未日,立會稽王司馬昌明為皇太子,皇子司馬道的兒子為琅邪王,領會稽內史。這一天,皇帝司馬昱在東堂駕崩去世,時年五十三歲。安葬在高平陵,廟號晉太宗。皇帝司馬昱留下遺詔讓桓溫輔政,按照依當年諸葛亮和王導的故事一樣。
  • 桓溫為父報仇一舉成名
    桓溫才16歲,日夜痛哭,眼淚裡面都帶著血。平叛之後,江播卻得到了赦免,逍遙法外,桓溫幾次請求官府嚴懲兇手,杳無音訊。桓溫指天發誓,要為父報仇。從此,他白天勤練武功,晚上枕著兵器睡覺。江播聽說這個「拼命三郎」後,非常恐懼,身邊不離家丁,終日閉門不出。他的三個兒子身上都帶著武器,以防不測。3年後,江播死去。桓溫打扮成一個弔喪的客人,混在人群中進入江家。
  • 兩晉人物獨白|桓玄:一句話,我爹是桓溫······
    道士兩眼放光:「秀才,淝水之戰後,南方不是好好的嘛,誰又要起來掀翻東晉?」書生仰天長嘆:「悲夫!桓溫桓大將軍生前沒過做皇帝的癮,身故之後,只吃過兩年多宣武皇帝的冷豬肉,整個家族就煙消雲散。都是那不肖之子桓玄惹的禍啊!桓玄生於公元369年,小名靈寶,是桓溫最小的兒子,雖然庶出,卻最受桓溫寵愛,臨終遺命以桓玄襲其南郡公之爵。
  • 這個朝代十五個皇帝都平庸,堪稱最無能的朝代,卻承漢魏,啟唐宋
    然而,我國歷史上有著這樣一個被說是最無能的王朝,它的十五個皇帝個個平庸,但是卻前承漢、魏,後啟唐、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過渡作用,它就是晉朝。東漢末年,隨著漢王朝的衰落,各路諸侯紛紛起兵,最終形成了著名的三足鼎立局面。天下三分之際,曹魏政權的司馬家族逐漸把持朝政,最終由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位,建立了晉朝。
  • 權臣桓溫圖謀篡位卻有心無膽 兒子替他完成心願
    東晉的權臣桓溫是個很有意思的人物,他在消滅成漢、三次北伐後,建立起了聲望,逐漸有了篡位的野心,但卻缺乏勇氣和果斷,在走向皇位的最後一步時戛然而止。他的兒子桓玄要膽大得多,藉助桓溫留下的聲望和實力,成功篡位,追尊桓溫為宣武皇帝。但桓玄篡位後不孚眾望,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 《風流名相說謝安》故事13:與大梟雄桓溫的時代對決7:梟雄末路
    要說桓溫這病來得也奇怪,後來人們都傳說,在司馬昱的陵前,他就舉止失常,肯定是遇見鬼了,那鬼是專門來掐他的,就看見他一頭拜倒在地,連連說什麼「臣不敢,臣不敢」之類的鬼話。當然這故事信不信也就那麼回事,不過桓溫這時已經是61歲的人,算了一輩子心機,又被人家這麼當頭來了一下子,估計也是撐不住了。結果這一來,就一病不起。
  • 三代人出一個皇帝,僅用一年就敗光了
    圖源/影視劇照2桓溫出生的時候,家境窘迫,窮得叮噹響。有一次,桓溫的母親重病。為了給媽媽治病,桓溫不得不將幼弟桓衝送到富戶為質。有時債主上門討債,年少的桓溫也一籌莫展。至此,原本以經學成名的譙國龍亢桓氏,靠著桓彝的軍功重返政壇,代價就是桓溫年紀輕輕沒了爹。涇縣令江播在蘇峻之亂中參與謀害桓彝,桓溫時時想著向他復仇。等到江播去世後,18歲的桓溫假扮成客人出席他的葬禮,尋找機會親手刺殺了仇人的三個兒子。桓溫,著實是個猛人。
  • 史上2.5個和皇帝共治天下的人:孔明王導鞠躬盡瘁,桓溫含恨而死
    另外半個是東晉桓溫,至於為什麼是半個?且看後文。司馬睿剛到江東的時候,江東士族都不認識他,都在觀望要服從還是站在對立面。他是東晉軍功最為顯赫的數人之一,官加侍中、大司馬、都督、錄尚書事,並且隨著軍事力量日漸強大,其野心也越來越大。
  • 東晉皇帝喝醉酒後,與愛妃開玩笑,為何卻慘遭愛妃謀殺?
    例如,第九位皇帝孝武帝司馬曜在位期間取得了潑水戰勝利,但仍然不太出名。但是歷史上司馬曜值得一提。因為他死得很特別因為實際上喝醉了,和自己的愛妃開玩笑,被自己的愛妃謀殺了。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看看司馬曜的基本情況。孝武帝司馬曜是東晉開國皇帝司馬睿的孫子。也就是說,他是司馬懿的五世孫。
  • 司馬懿誅殺曹爽三族,僅漏掉一人,結果司馬家族被他趕盡殺絕
    在古代的時候,我們都經常聽說誅滅九族或者抄家滅族之類慘絕人寰的事情,而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能夠起到震懾效果,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報復,比如諸葛亮就曾經誅殺了曹爽三族,但是由於漏掉了一個人,所以最終導致司馬家族被趕盡殺絕。
  • 司馬懿誅他三族,唯獨漏掉一人,150年後司馬王朝被他的後人推翻
    不過曹操和曹丕都沒有把軍權交給司馬懿,所以司馬懿並沒有什麼動作,但司馬懿活得久,魏明帝曹叡登基後,諸葛蓮三次出兵攻魏,魏明帝因此升司馬懿為大將軍,和大司馬曹真一同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