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2021-01-09 騰訊網

李白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鑑賞:該詩寫遊黃鶴樓聽笛,抒發了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到今貴州西部的夜郎。這首詩是他經過武漢黃鶴樓聽到笛聲時,有感而寫的。

第一句用典故自比,說明自己的無辜。西漢的賈誼批判當局,被權臣誣陷,結果被貶長沙。詩人用賈誼的經歷自比,表達了受冤的一腔憤恨,同時也有自我表白的意思。

第二句寫離開長安後對它的留戀之情,還流露出孤獨的意味。即使政治上遭受了不公,詩人也沒有停止思考國事。他不禁「西望長安」,流露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國家朝廷的關切。但長安已在千裡之外,無法望見,使他不免產生一絲惆悵。

最後兩句用笛聲來巧妙地渲染愁緒。雖然詩人只是交代了黃鶴樓上傳來《梅花落》曲調的事實,但他將無限惆悵的感情寄寓在笛聲中,給人的感覺十分悽涼,仿佛江城在五月就落滿了梅花。五月的江城是初夏,當然沒有梅花,但《梅花落》的笛聲十分動人,使人仿佛看見了梅花落滿地的景象。而梅花在冬天開放時給人以寒冷的感覺,正是詩人此時心境的寫照。另外,「五月落梅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六月飛霜、鄒衍下獄等傳說,也給人悽涼的感覺。由笛聲想到梅花,從聽覺再到視覺,詩人將悽涼的景色和心境結合起來,運用通感,將離開長安後的悲苦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相關焦點

  • 李白最動人的一首詩,只有28個字,卻令人倍感悽涼!
    在詩歌成就上,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常常以簡練的語言能夠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如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是李白晚年的一部作品。這首詩主要記述了李白遊黃鶴樓時聽笛的經歷,抒發了李白因流放夜郎所產生的悽涼之感,以及懷念國都之情。全詩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只有28個字,讀後卻令人倍感悽涼。
  • 蒙曼:崔顥《黃鶴樓》
    今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這首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李白對這首詩佩服得五體投地,那是真的。其實你看李白也是寫過黃鶴樓,而且有兩首還非常有名。一首是大家都知道的《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一見長江天際流」。另外一首,其實也挺有名,是《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古詩詞裡的黃鶴樓:千古傳奇,萬丈豪情
    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四面風光收眼底,即景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蹴而就。嚴滄浪甚至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黃鶴樓為何以「黃鶴」為名?一說是原樓建在黃鵠磯上,後人念「鵠」為「鶴」,以訛傳訛,口口相證遂成事實。另一說是此地原為辛氏開設的酒店,一道士為了感謝她饋贈千杯之恩,臨行前在壁上用橘子皮為畫筆,畫了一隻鶴。
  • 笛裡誰知壯士心:六首千古著名的聽笛詩
    茶座君好奇的是,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遊,後長期居住湖北、山東,又到處雲遊,到底他思念的家鄉是哪裡呢?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李白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唐朝網紅李白,一生豪放不羈,卻有很多寫花的詩句
    前幾天在書中看到了好幾首白居易寫景色的詩,看著非常喜慶,所以試著寫了幾首自己的理解,今天查資料,發現李白也是個愛花之人,他為桂花、荷花、桃花、菊花都寫過詩,這些花也都正好是甜豆粥所喜愛的,所以今天要寫一個李白專場,今天的出場費全部花在李白和他愛的花花草草上。
  • 詩詞丨黃鶴樓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欽:當是史郎中名。一作「飲」。王琦《李太白全集》注本謂史欽,其生平不詳。去長沙:用漢代賈誼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載:賈誼因受權臣讒毀,被貶為長沙王太傅,曾寫《吊屈原賦》以自傷。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漢武昌),因在長江、漢水濱,故稱江城。落梅花:即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韻倒置,亦含有笛聲因風散落之意。世事難料,我竟一下就成為貶官,遠謫長沙;西望長安,雲霧迷茫,何處才是我的家鄉?
  • 李白很佩服崔顥的《黃鶴樓》,仿作了一首,卻不寫黃鶴樓
    煙波江上使人愁。南宋嚴羽甚至把《黃鶴樓》一詩評為唐朝七律第一,這更讓後人對這首作品刮目相看。流暢自然的氣韻,對神仙逍遙自在的嚮往,思古懷鄉的淡淡愁緒,使這首詩平添了諸多魅力元素,令人為之傾倒。黃鶴樓《黃鶴樓》裡雖然連續出現了三個名詞「」黃鶴」,但讀者讀下來在意境氣勢和行文順達上一點兒都感覺不到滯礙。
  • 八首黃鶴樓詩詞:看古人筆下名樓的大氣與磅礴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代: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寓居安陸期間,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並很快成了摯友。當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送孟浩然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詩。《黃鶴樓》唐代: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 李白的黃鶴樓「情結」:文字與視域的弔詭
    原創 商偉 三聯學術通訊李白從黃鶴樓上下來,又到鳳凰臺上去與崔顥較量。但他仍不斷回到黃鶴樓一帶,改換一個角度,繼續向崔顥挑戰。這一次他並沒有以黃鶴樓為題,而是把視線投在了鸚鵡洲上,詩題就叫作《鸚鵡洲》。而這正是崔顥《黃鶴樓》詩中寫到的「芳草萋萋鸚鵡洲」。
  • 武漢黃鶴樓上一首詩,竟讓詩仙李白擱筆!
    尤以黃鶴樓為最,令人神往。「龜蛇兩山相夾,江上舟楫如織,黃鶴樓天造地設於斯」,位於武昌西邊黃鶴磯上的黃鶴樓,始建於吳國孫權黃武二年——因傳說有仙人駕黃鶴憩於此處而得名,有說仙人黃子安,有說是三國蜀相費禕。
  • 【古詩詞賞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點上方綠標聽小美姐姐講故事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
  • 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崔顥的《黃鶴樓》,誰更厲害?
    但正是這種前面迎合大眾口味,後面迎合文人口味的分割,讓普通老百姓覺得崔顥這首作品好,既有大家喜聞樂見的氣如流水,又有後面大家聽不大懂的文人鄉愁,再加上李白的傳奇認證,所以這首作品一定是好到天上去了。一傳十,十傳百,人云亦云,直到最後很多人用它要來搶七律的第一,也算是人民意志對規則的強勢逆襲了。
  • 崔李鬥詩,崔顥《黃鶴樓》、李白《登金陵鳳凰臺》,哪個更勝一籌
    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命運多舛的黃鶴樓,因李白而聞名,因詩詞而重建
    李白是黃鶴樓送來的孟浩然,黃鶴樓在武漢也有,這首詩傳到揚州的程度比武漢要大得多,一首古詩,一行千古名句,把兩座相距千裡的城市緊緊結合在一起,也成為揚州旅遊流傳最廣的廣告詞,作為揚州人,對武漢的憧憬比其他人多了,本次去武漢的目的地是廣州,高鐵在天興洲大橋上行駛的時候,我拍了張長江,做了朋友的圈
  • 李白不服崔顥的《黃鶴樓》,於是寫下一首詩,氣勢恢宏,情韻悠遠
    余光中曾寫李白是:「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李白有三絕,詩、酒、劍,他的詩離不開飲酒,離不開仗劍。他與明月相伴,與幽人對飲,上天入海,仙姿絕倫。李白一生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廣交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