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鑑賞:該詩寫遊黃鶴樓聽笛,抒發了詩人的遷謫之感和去國之情。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到今貴州西部的夜郎。這首詩是他經過武漢黃鶴樓聽到笛聲時,有感而寫的。
第一句用典故自比,說明自己的無辜。西漢的賈誼批判當局,被權臣誣陷,結果被貶長沙。詩人用賈誼的經歷自比,表達了受冤的一腔憤恨,同時也有自我表白的意思。
第二句寫離開長安後對它的留戀之情,還流露出孤獨的意味。即使政治上遭受了不公,詩人也沒有停止思考國事。他不禁「西望長安」,流露出對往事的懷念和對國家朝廷的關切。但長安已在千裡之外,無法望見,使他不免產生一絲惆悵。
最後兩句用笛聲來巧妙地渲染愁緒。雖然詩人只是交代了黃鶴樓上傳來《梅花落》曲調的事實,但他將無限惆悵的感情寄寓在笛聲中,給人的感覺十分悽涼,仿佛江城在五月就落滿了梅花。五月的江城是初夏,當然沒有梅花,但《梅花落》的笛聲十分動人,使人仿佛看見了梅花落滿地的景象。而梅花在冬天開放時給人以寒冷的感覺,正是詩人此時心境的寫照。另外,「五月落梅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六月飛霜、鄒衍下獄等傳說,也給人悽涼的感覺。由笛聲想到梅花,從聽覺再到視覺,詩人將悽涼的景色和心境結合起來,運用通感,將離開長安後的悲苦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