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岐山縣:古城的大門匾額

2020-12-26 西部網

寶雞岐山是周室肇基之地,古老的岐山縣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她好似一部無字的寶典,珍藏著發生在這塊土地上浩如煙海的歷史故事。

岐山縣老縣城的大門。

兒時的印象中,古代的岐山縣城是一座四周城牆環繞的小城。

最早的岐山不叫縣,叫州。岐山置縣歷史源遠流長。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這裡設岐州,領三郡九縣,岐山東部屬平秦郡周城縣管轄。西魏大統四年(538年),改平秦郡為岐山郡。北周武帝天和四年(569年)設置三龍縣,治所岐陽鎮(今岐山縣京當鎮岐陽村),屬岐山郡管轄。隋代改岐山郡為扶風郡。開皇十六年(596年),隋文帝移三龍縣治於岐陽鎮西40裡(今鳳鳴鎮),改名岐山縣;自唐貞觀八年(634年)後,岐山作為縣的行政區域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據《岐山縣誌》記載,岐山縣城建設是由商末古公遷岐開始的。隋代建縣後,縣城曾遷往張堡和龍尾堡,時間較短,史書無載,也無從考察。唐貞觀年間,縣城又由龍尾堡遷回今鳳鳴鎮,以土築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縣城經過重新整修。上築有城門樓,城垣東北角突出數十步,西南角縮入百餘步,外形呈不規則長方形。

我家住在岐山縣渭河南石頭河畔的安樂王其寨,過去因種植水稻,被人們譽為「小江南」。我老姑家住在岐山縣城東南方向約十華裡外的大營村。那時候,大哥、二哥每年都要帶我徒步去老姑家幾趟,順便去縣城逛逛。進了縣城,我好奇得不得了,這裡瞅瞅,那裡看看,城內名勝古蹟目不暇接,眾多的楹聯熠熠生輝。特別是土木磚混結構、古樸典雅、莊嚴肅穆的四大城門及門樓上的題匾,讓人嘆為觀止。

據歷史資料記載,從明弘治四年(1491年),岐山知縣榮節開創南北二門,到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知縣郭履恆又復開北門並題匾額。在這二百多年間,八任知縣十三次修葺城牆,修復城門,六次更換城門題匾。鹹豐初,城垣傾頹過半,後歷時三載興工大修。同治六年、七年又略作修補。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淫雨70餘日,城牆坍塌過半,此年八月動工修復,開東、西、南、北四門,東城門在今鳳東路的鳳鳴街口,西城門在今天柱路的鳳鳴街口,南城門在今南關村口,北城門在今北乾渠的北大街口。民國時期對城牆多次修補,西郭門匾額曰「三龍舊邑」,東郭門匾額曰「文王故裡」。新中國成立之初,岐山縣城僅有1.5平方公裡,基礎設施雖然破舊,但城門及城門樓匾額俱在。1958年後,附近的農民挖城土以施肥,城牆遂毀,最後僅存西南一隅。

改革開放後,岐山縣城環境變化日新月異,與此同時,岐山縣還不斷加大對古縣城開發建設的投入,對其中的古蹟、古景、古韻進行保護式開發,充分展示文化名城的文化靈魂和價值所在,建成了「禮樂」南大門、「懷邠」東大門、「雙鳳喜岐」西大門,還建成了「二王三公」雕塑廣場、周原廣場、禮樂廣場、鳳鳴古街等文化地標工程十三處,十公裡周文化雕塑長廊和一公裡多的周文化畫廊,如若身臨其境,就會被濃厚的周文化氛圍包圍,空氣裡似乎也瀰漫著周文化的元素。今天的岐山縣城已成為一個周文化建築群、周文化風景區。

周文化雕塑長廊。

現在的岐山古城大門都是採用敞開式設計,懷邠——岐山縣城東大門,位於北環路東段與關環線交會處,2009年9月26日動工建設,2010年3月底建成。該大門以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為基本元素,以西周歷史圖案為主要裝飾內容,集周文化內涵和歷史特點於一門,大門左側為與周代風格一致的方柱,方正大氣;右邊為中國文化早期的記載工具竹簡,竹簡上的浮雕以散點式分布,造型質樸,主題為「古公遷岐」,分為耕種、紡織、手工製造、發展壯大幾部分,直觀反映了古西岐的發展歷史;大門底座用先秦時期的浮雕表現,豐富而簡約。左側方柱與右邊竹簡,一點一面,左右呼應,相得益彰。「禮樂門」也就是南大門,位於原南大門南100米,2009年11月動工建設,2010年9月29日竣工,用鍛銅製作,是當今最大的西周禮尊和編鐘青銅器文物複製品。大門左右兩側為對稱的四隻鳳凰,裝飾美妙,華麗迷人,寓為鳳凰承載著華夏禮樂文明降落在西岐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道路兩側的十六座華表,展現鳳鳴岐山和諧發展的新氣象。「雙鳳喜岐」西大門位於縣城西關,設計為巨大弧形影壁,該大門於2009年3月動工建設,4月初建設完工。大門造型簡潔有力、樸素大方,象徵旭日東升。每座敞開的大門,接納著華夏九州、五湖四海來客。

雖然沒有城門樓,沒有炮臺,沒有題匾,但每座大門寓意深刻,蘊藏著古西岐三千多年的歷史變化和記憶,更在重現古代岐山勝景中賦予了新的文化內涵。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山西平遙古城裡最小的博物館,兩塊匾額是亮點,莫錯過鎮館之寶
    接著分享2020年的平遙古城之行。由於古城實行工作日免門票的優惠政策,古城的大街小巷裡總是擠滿了老年旅行團,古城裡變得喧鬧起來。中午時分,平遙古城的南大街上早已人聲鼎沸。擁有2700多年的歷史的平遙古城,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的基本風貌。
  • 鰲拜他家大門上掛的匾額,到底寫的是什麼?
    《清稗類鈔》就記錄了一個鮑超家匾額的段子,說這個鮑超當了一等子爵之後,十分得意,打算給自己建一個豪華的宅邸,宅邸落成之後,就想要在鮑家大門上面掛個匾炫耀一番,但是因為其人沒啥文化所以不知道該寫什麼。結果他手下有一個門客就出主意說:鮑大人你已經是子爵了,因此這個匾額上必須要有個「子」字,這是向大家炫耀的資本,另外清朝爵位公侯伯子男五等,您的子爵在古時那就是相當於諸侯的,而諸侯的家是可以稱為「宮」的,所以咱們就在匾額上面大書兩個字:「子宮」。鮑超覺得這個主意超讚超威風,於是就製作了「子宮」匾額。
  • 【這裡是陝西】潼關古城景區
    潼關古城景區位於秦、晉、豫三省交界,黃、渭、洛三河交匯之處,南依秦嶺北靠黃河,距離華山景區僅15分鐘車程。是由陝西華山旅遊集團潼關有限公司投資運營,潼關縣天翼旅遊文化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建設的旅遊項目。
  • 陝西:古城西安的繽紛「一天」
    編者按清晨,城牆根下,戲迷們哼唱著小曲兒;中午,西安博物院裡,觀眾安靜地參觀;深夜,書燈前,作家奮筆創作……在西安這座古老又年輕的城市裡,文化浸潤著千千萬萬的人,滋養著古城繽紛的每一天。
  • 陝西漢江邊的千年古城,1500年從未改名,邂逅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陝西。發源於陝西西端秦嶺南麓的長江最大支流——漢江,曾在中國歷史上產生過深遠影響。例如漢朝、漢族、漢字的「漢」名,都與這條大河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拋開宏大的歷史,僅從微觀而言,漢江之於陝西,也留下了無數自然美景、留下了諸多人文古蹟。今天,小漁想帶大家去陝西漢江邊的一座千年古城逛逛。相比國內那些布局完整、古建巍峨、聲名赫赫的古城景區而言,它算不上起眼。不過藏在老街舊巷裡的原生態生活,卻讓我們邂逅了美人、美景和煙火生活……它就是——石泉古城。
  • 陝西最坎坷的古城,曾是繁華商鎮和軍事要塞,央視報導卻遊客稀少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國人越來越追求精神需求,而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旅遊,中國的第三產業也發展迅速,中國的名勝古蹟很多,其中最熱門的是古鎮遊,如山西平遙古鎮、張家界鳳凰古城,遊客絡繹不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陝西省最多的,今天我要說的是陝西最坎坷的古城,曾是繁華商鎮和軍事要塞,央視報導卻遊客稀少
  • 關帝廟匾額經典賞析
    匾額是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相當於古建築的眼睛,具有重大的藝術價值和史料研究價值。匾額集古代思想、信仰、書法、文學、雕刻、篆印、美術、建築裝潢等於一身,成為雅俗共賞,施行教化的典範。遍布神州各處的關帝廟,既懸掛有歷代帝王封賜的匾額,也有歷任官員、士農工商、各個階層信眾敬贈、祈福或還願的匾額,這些匾額跨越時空,被很好地傳承和保留下來,成為關帝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帝廟匾額歷史悠久,寓意深遠,雖歷盡歲月滄桑,至今仍從題匾中感受到關帝正氣浩然、威靈顯赫的英武神韻,充分體現了關帝信仰習俗影響的深遠。
  • 跟電影《我和我的家鄉》逛陝西榆林:長城、古城、丹霞一個不能少
    而其中讓陝西觀眾最為關注的當然是第四個故事《回鄉之路》了,這個取材於陝西省榆林市的故事為我們上演了一出土味鄉黨的歡樂回家之旅,閆妮和鄧超的搞笑表演,也帶觀眾走進了陝西省榆林市。其中,作為西安人的閆妮,最近因為絲綢之路電影節重返家鄉西安,與觀眾分享了拍攝電影《我和我的家鄉》的感受:自己十八歲就離開家鄉到外打拼,第一次用家鄉話本色出演陝西女子佟湘玉,便有了自己的成名作。這次又是作為陝西人,首次在大銀幕上飾演一個陝西女孩,是陝西成就了我,謝謝我的家鄉。
  • 晉如所期——平遙古城
    吃完以後,我又央求媽媽多買幾包,媽媽笑著說有時間帶你去平遙古城玩,那裡有很多好吃的東西呢。於是,平遙古城這個名字就在年少的我心中扎了根,理由很簡單因為牛肉好吃。這次冬日山西之旅的第六站,就是平遙古城,我終於可以來親身感受下古城的魅力了。平遙古城始建於周宣王時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擴建,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
  • M-Talent.音樂故事匯|古城四月帶你尋覓韓城老街
    關注 陝西韓城旅遊微信 你才不是古城的過客吾城 | 有故事的韓城 有味道的旅程古城四月帶你尋覓韓城老街在 2020 年初,疫情爆發後的寂靜讓全國人民焦慮難安,城市失去了活力, 而在這個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
  • 陝西省司法廳執法監督處調研員林強來寶雞岐山縣督導行政執法證件...
    為持續推進全市行政執法證件申領及換發工作,12月11日-12日,寶雞市司法局在岐山縣組織449名行政執法人員進行行政執法證件培訓考試,省司法廳執法監督處調研員林強,市司法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方賢,岐山縣政府副縣長袁小平、岐山縣司法局局長唐永林等領導進行了巡考。
  • 匾額文化 | 李銘漢與《範公祠記》
    此匾是武威文廟桂籍殿懸掛的第一塊匾額,從此開啟了文廟桂籍殿懸掛匾額的歷史先河。而為文廟獻上這塊匾額的,是廣陵(揚州)人範仕佳。「萬世文宗」匾額款識明確記載匾額的懸掛時間及獻匾之人:「康熙五十七年歲次戊戌陽月上浣穀旦之吉工竣慶謹立 監督涼州等處倉場鞏昌府加五次紀錄廣陵範仕佳謹獻。」
  • 李秋雲:宣化古城 這裡是京西第一府
    如今的宣化古城依舊保留唐代的規模。最早宣化城均為土城,城池大致位於鐘樓西街,皇城橋北街以東的範圍。城牆每邊長約500米左右,恰好與《周禮·考工記》中「天子之城方九裡,則知公七裡,伯侯五裡,子男三裡」的長度大致相符。宣化古城的主軸線上巍然上屹立著清遠樓、鎮朔樓和拱極樓三座氣勢恢宏的樓宇,三樓自北向南一字排開。
  • 新《鹿鼎記》「鰲府」匾額引爭議 鰲拜府邸到底該如何命名?
    電視劇第三集鰲拜被誅殺後,韋小寶奉命去其府邸進行查抄,鏡頭交代,鰲拜府邸大門上的匾額上赫然寫著「鰲府」。(鰲拜滿姓瓜爾佳)那麼鰲拜的府邸的匾額到底該如何寫呢?鰲拜到底姓什麼?該截圖被發在微博上後,多數網友將糾結的重點放在了鰲拜的姓氏上。那就先看看鰲拜是何許人也。鰲拜,滿語Oboi,瓜爾佳氏,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將門,精通騎射。
  • 萬裡長城第一關 匾額作者成謎 錯別字鑄就佳話
    鎮東樓正中央門楣上方有一匾額,上書「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蒼勁有力。細心觀察不難發現,這五個字居然有兩個錯別字!其中,「天」字上橫長下橫短,而「第」字被寫成了草字頭。這塊匾額沒有落款,關於它的作者眾說紛紜,而關於匾額上那兩個錯別字卻流傳著一段佳話。
  • 聯通漢藏民族的「黃金橋」——唐蕃古道陝西、甘肅、青海段遺珍
    唐 騎馬射獵形金飾片本文以近年展覽及考古發掘出土的文物為材料,甄選唐蕃古道陝西、甘肅、青海沿線有代表性的文物,對其加以介紹和品評,以饗讀者。一、陝西段唐蕃古道陝西段由西安至隴縣,是唐蕃古道的起始部分,途經今天的西安、鹹陽和寶雞 3 個地區,大致路線為長安(西安市)—始平縣槐裡驛(興平市)—馬嵬驛(興平市馬嵬坡)—望苑驛(或為武功縣驛)—龍尾驛—岐山縣石豬驛(岐山縣)—鳳翔府(鳳翔縣) — 汧陽縣驛(千陽縣)—隴州治所汧源縣(隴縣)。
  • 《陝西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我省全力推進健康扶貧工作
    衛生院院長的日誌本6月24日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寶雞市岐山縣雍川鎮南營村,天格外藍,放眼望去整個村莊綠樹成蔭。76歲的老人王存財正在曬麥子,見鎮衛生院院長李治兵和村衛生室醫生袁學利走來,老人立即熱情地迎上前,拉開了家常。
  • 在魅力晉中,逛古城看商賈滄桑之變,遊大院憶晉商昔日雄風
    現如今,平遙古城還較為完好地保留著明清時期縣城的基本風貌,是中國漢民族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古城。 如果能夠了解這些平遙古城的歷史,你會發現漫步在古城街頭竟會產生一絲自豪的氣息,這就是曾經的金融中心,通俗地講,就是曾經最有錢的地方;也會有一些恍然的心思,日子總是匆匆而過,當年的輝煌已經逝去。不管你來到平遙古城遊玩的初衷是什麼,或許是尋找歷史,或許是找一種穿越感,再者是尋找心靈的一種寧靜,平遙古城總會給你留下一道深深印跡。
  • 揭秘四川歷史名人名園之一閬中古城元戎府的百年漫長建設之路!
    站立在閬中古城管星街中段有一個古院落,院落大門上方掛有一匾,上書「武魁」二字,大門兩側有對聯,上聯是:神州武夫錄閬苑何蒙兩氏負盛名,下聯是:華夏文人榜保寧尹陳二姓居顯位。這裡,就是「何家窨子」。窨子即錢莊儲藏銀錢的地方。在清代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何家都以開錢莊為生。其先人是御賜「武魁」。「神州武夫錄閬苑何蒙兩氏負盛名」中的蒙氏指元戎府蒙家。
  • 陝西寶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33批次食品全部合格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徐遠官) 10月14日,陝西寶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官網發布通告稱,近期,該局組織抽檢餐飲食品、白酒品、火鍋調味料等33批次樣品,全部合格。批號分類檢驗機構備註1寶雞市金臺區宮廷糕點店寶雞市金臺區上馬營寶雞市金臺區瘋狂的棒棒串串火鍋店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