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去中臺和網際網路反壟斷

2020-12-24 騰訊網

阿里正在緊鑼密鼓地去中臺。

12月11日,據36氪報導,阿里最重要的中臺組織之一,整個阿里的AI中樞——新零售智能引擎事業群被拆分,原總裁靖人另有任用,下面的搜索推薦分給了淘系技術部負責人湯興(平疇),廣告則分給了天貓商家營銷中心負責人劉博(家洛)。因為平疇和家洛本質上都是淘系的人,所以此舉可認為是把平臺拆回到了業務。

這只是阿里近期去中臺戰略的一個縮影。

2019年底,業務平臺事業部締造者玄難離職創業。一時間,坊間對中臺的質疑聲四起。

據悉,脫胎於業務平臺事業部的國際化中臺事業部,最近也因支持Lazada不利、Lazada幾年即被Shopee反超,而面臨被拆解到業務線的危機。

晚點報導,張勇對目前阿里的中臺並不滿意,他在內網發布文章直言,現在阿里的業務發展太慢,要把中臺變薄,變得敏捷和快速。因此,在犀牛智造、淘寶特價版等新業務都採取了獨立編制的組織形式,有自己的業務、技術、開發、產品,類似於一個獨立的公司。

這一態度,是對其2015 年推行的 「小前臺,大中臺」 管理模式的全盤否定。

這五年來,阿里內部創新則鮮有成功案例,所有收購的公司亦無一成功,而伴隨著的外部環境是,拼多多異軍突起,月活已經逼近淘寶。

其實,馬雲一開始學supersell,試圖解決的是在一個大組織中如何高效創新的問題。

然而,現實卻與夢想恰恰相反,事實證明,中臺是反創新的,中臺最擅長的不是創新,而是複製,是管控,是創新的反面。

中臺擅長從1到100,但是卻無法解決從0到1的問題,因為所有的創新,一定是底層的,當底層已經被中臺定義好,那麼也就失去了創新的所有可能。

阿里的去中臺,是為了解決創新的問題、讓業務跑得更快一點。

中臺適合在和平時期提升效率,卻不適合打仗。

阿里的去中臺,讓我想起最近網際網路最大的一件事——反壟斷,這可能會改變整個網際網路的命運。

壟斷主要有兩種來源,一種是網絡效應,另外一種是協同效應。

阿里作為平臺型企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網絡效應,隨著各方玩家加入平臺,平臺越來越強。然而,這並不是壟斷最大的問題。因為對平臺內任何參與方來說,都是帕累託改進,平臺的增強本身,對創新也沒有直接的遏制作用。

阿里作為一家壟斷企業,對創新最有殺傷力的,其實是協同效應。

阿里每收購一家公司,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派人過去把技術切成阿里的,把數據統一到阿里體系內。阿里最大的協同效應,就one id。通過one id,阿里可以把各個業務線提供的源源不斷的數據,圍繞一個真實的用戶進行積累。

這種積累是非常可怕的,總有一天,阿里能完全在線上復刻一個活生生的人(實際上阿里媽媽的宣傳也一直是這麼說的)。

阿里的數據中臺和AI中臺都是引擎(新零售智能引擎事業群,本身名字就是引擎),而來自各個業務線的數據,就是不斷注入引擎的石油。

所以,雖然阿里收購的各個公司,從業務層面上看起來都不成功,但是本質上,他們都只不過是阿里的原料而已,油盡燈枯、用完則棄。這些公司,被阿里的中臺所規訓,所耗盡,原有的創新能力也一去不返。

這,才是阿里壟斷最大的罪過。

最近大秦賦在熱播中,秦制的本質,就是大中臺,大中臺就是中央集權。書同文、車同軌,其實就是one id。秦二世而亡的背後,是中臺強管控和不靈活與業務追求原生發展的靈活性之間的矛盾。

現在國家出手反壟斷,而阿里恰好也在去中臺。這兩者之間可能不一定有邏輯關係,但是,去中臺本身,卻暗合了網際網路反壟斷的大趨勢。在去中臺之後,阿里的各個業務線之間也相對獨立,方便日後可能的分拆。

相關焦點

  • 網際網路反壟斷第一槍:阿里騰訊系被罰
    來源:華夏時報強化網際網路反壟斷中國網際網路反壟斷終於迎來了高光時刻。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會上要求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應該講,這是自《反壟斷法》生效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把反壟斷的利劍指向了網際網路。
  • 網際網路反壟斷推行!阿里躺槍?還有這5件事值得我們注意
    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就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騰訊控股企業閱文收購新麗傳媒、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三起未依法申報案件處罰情況答記者問稱,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 阿里等3企業被罰,中國網際網路迎來反壟斷新時代
    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根據《反壟斷法》和《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達到申報標準的經營者集中,應當事先向市場監管總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目前,我們收到一些投訴和舉報,反映有的網際網路平臺企業營業額達到申報標準,但在實施集中前,沒有依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相關規定。
  • 阿里、閱文、豐巢被罰,網際網路反壟斷強監管來了
    言及此次對這三起案件進行公開處罰的考慮,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主要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強調,「通過公開上述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我們希望經營者認識到,《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對內資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目的是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 馬化騰和馬雲誰更有先見之明?騰訊是網際網路反壟斷的重點對象嗎?
    雖然對三家網際網路平臺只是做出了50萬元的罰款,但這更多的是釋放了一個信號,對網際網路巨頭們的行為做出了一個表態!2021年,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金融創新必須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說到網際網路反壟斷,當前網際網路巨頭,各家多多少少都有利用自身在行業裡的地位進行過不正當的競爭,諸如阿里以前主導的電商「二選一」。
  • 網際網路反壟斷的蝴蝶效應:「巨頭買下整個賽道」一去不復返
    在搜索欄裡搜索「反壟斷」,出現在首位的便是「微軟反壟斷案」, 又稱「微軟反託拉斯案」,指1997年10月開始微軟涉及的一系列反壟斷案件,這開啟了美國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反壟斷歷史。2014年10月,歷時4年的「3Q」大戰最終落下了帷幕。騰訊與奇虎360之間的訴訟戰,也被認為是中國網際網路首起反壟斷案。
  • 網際網路反壟斷打響第一槍
    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通知,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對阿里投資收購銀泰百貨、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和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的三個案子這種強烈的信號背後,就等於告訴中國投資者、網際網路企業和外國投資者,尤其是美國證監會,就是VIE架構企業在中國自始至終是有合法性的,所以不要再炒作說中概股VIE架構是不合法,有法律風險的。   早在11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就掛出一則公告《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其中「平臺」指的就是「網際網路平臺」。
  • 反壟斷:網際網路巨頭的命運轉折
    最近,對網際網路巨頭進行反壟斷監管的聲音,開始越來越多地浮出水面。反壟斷的出現,往往是產業生態變化的重要標誌,它意味著某種產業已經從充分競爭、充滿活力的活水走向寡頭統治、市場僵化的泥潭。但我認為更關鍵的是剛剛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第一次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作為2021年的一項重點任務,這絕對是一個關鍵信號,從明年開始,國家對網際網路資本一定會有大動作。
  • 阿里「二選一」反壟斷是什麼案,螞蟻回應約談:嚴格遵從監管要求
    在反壟斷和強金融監管的影響下,阿里被調查,螞蟻被約談兩次,並不是偶然的。螞蟻金服的金融業務需要不斷適應新的監管需求,阿里也需要重新審視其對行業的壟斷行為。今日,據新華社報導,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
  • 阿里被拿來祭旗!反壟斷調查後!一晚上跌去了7000億!
    之前我們說過了反壟斷的事,這個東西,國家必須要有態度,這是完全正確的,否則創業和創新環境就會受到影響,這個反壟斷就如同一條鯰魚一樣,追著那條最大的魚撕咬,讓其他的魚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但是反壟斷,其實對於巨頭們的實質殺傷力有限。就比如這次,阿里巴巴違反了逼著商戶二選一,這東西你說怎麼處罰,肯定是罪不至死吧。罰點錢,估計頂多幾十萬的事,對於阿里巴巴來說九牛一毛都算不上。以後呢?
  • 阿里等三巨頭被頂格處罰!反壟斷風暴下,沒有什麼大到不能倒
    感謝網友金石道人來稿反壟斷這把刀,終於落下了。12月14日,市場監管總局出手,《反壟斷法》發威,被拿來開刀的,是阿里投資、閱文集團和豐巢網絡。它們的背後,正是阿里、騰訊和順豐。而在如今的網際網路領域,巨頭們逐漸顯露出了這樣的態勢。以阿里為例,新財富曾做過統計,阿里巴巴從2014年至今年報披露的重大股權投資,金額合計3958億元。在一張號稱「最全阿里投資概念股」的表格中,與阿里存在股權關聯的公司總市值高達4萬億。
  • 新華網評論: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就在不久前,阿里、閱文、豐巢才剛因收購未依法申報而被罰。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著重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一時間,「反壟斷」話題大熱。不過,事實上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國內,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歐美發達地區,「反壟斷」出現的頻率更高且更早!
  • 電商「二選一」屢禁不止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加速規制
    由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起草的《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於近期結束公開徵求意見,該指南首次明確擬定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專家認為,「二選一」違規行為不利於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有望推動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反壟斷加速規制。
  • 阿里等3家企業被罰 監管總局: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反壟斷信號
    市場監管總局表示,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規,維護市場公平競爭,也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儘管罰款額度較低,但是上述三個案件的處罰可以向社會釋放加強網際網路領域反壟斷監管的信號,打消一些企業可能存在的僥倖和觀望心理,產生相應的威懾效果。
  • 網際網路反壟斷打響第一槍,老二不再非死不可
    多年後回頭來看,12月14日是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一個非同尋常的日子。在這一天,網際網路反壟斷真正打響了第一槍。1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依據《反壟斷法》第48條、49條作出處罰決定,對阿里巴巴投資有限公司、閱文集團和深圳市豐巢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的行政處罰。三家企業未履行其依法申報股權收購的義務,均構成違法實施的經營者集中行為。
  • 馬雲現身後阿里系市值暴增579億元,專家稱反壟斷未完危機仍在
    1月20日,阿里集團內網發布帖子《臘八節和老師們有個約定 馬老師來赴約了》。在視頻中,馬雲身著深灰色毛衣,坐在一幅鄉村水墨畫前,兩手緊握放在腿上,語氣淡定平和,遠程表達對100名獲得「馬雲鄉村教師獎」的老師們的祝福。馬雲提到:「這段時間,我和同事一直在學習和思考,我們更加堅定了全身心投入教育公益的想法。」馬雲公益基金會向媒體證實了此事。
  • 阿里閱文豐巢收反壟斷罰單合計150萬,港股兩大巨頭市值蒸發超3000億
    阿里騰訊市值蒸發超3000億我國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但線上經濟發展中存在一些競爭風險和隱患,市場監管總局指出,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一些網際網路平臺企業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根據《反壟斷法》和《國務院關於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達到申報標準的經營者集中,應當事先向市場監管總局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 「財經翻譯官」全球為何都對網際網路企業發起反壟斷大招?
    就在不久前,阿里、閱文、豐巢才剛因收購未依法申報而被罰。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著重強調,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一時間,「反壟斷」話題大熱。不過,事實上網際網路企業反壟斷這種情況並不僅限於國內,在地球的另一端,尤其是歐美發達地區,「反壟斷」出現的頻率更高且更早!
  • 專家評阿里被立案調查:強化反壟斷監管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
    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不論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在反壟斷法面前一律平等對待。我國反壟斷法實施12年來,已經逐步在多個領域行業開展反壟斷執法。就我國而言,對網際網路行業採取「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目的是維護競爭、鼓勵創新,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並不是放任網際網路行業的不正當競爭和限制競爭。因此,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不應被解讀為針對網際網路領域的特別執法,而是反壟斷執法常態化的具體表現,更不應被解讀為否定創新、否定網際網路經濟、否定平臺經營模式。
  • 觀點|網際網路面臨反壟斷強監管,「自我優待」和「殺熟」或被禁
    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約一周前的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時,也首次明確表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