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第一部《玩具總動員》上映,一句「飛向太空,宇宙無限」開啟了玩具的奇幻旅程。新玩具巴斯光年的加入,讓老玩具胡迪暫時失去主人的寵愛而心生嫉妒,在後面的劇情中化敵為友,成為了好朋友。在接下來的幾部,兩位好搭檔,帶著玩具們一起攜手共進,度過一個個的難關,為我們演繹精彩的成長故事。
這四部的玩具們,都傳遞的一個主題,玩具的使命就是陪伴它們的主人,讓主人開心是最重要的事。在《玩具總動員4》中安迪把他送給另一個小朋友邦尼,雖然邦尼不怎麼喜歡胡迪,但是胡迪為了自己的使命還是全心全意地陪伴新主人邦尼,並悄悄跟隨著主人去陪伴主人適應新的幼兒園生活。
邦尼的幼兒園生活開始得並不美好,胡迪為了哄邦尼開心,在垃圾桶用叉子、塑料眼睛等拿給邦尼,邦尼用這些廢舊垃圾創造新玩具「叉叉」,並且「叉叉」也成為邦尼最喜歡的玩具。在一次旅途過程中,胡迪為了讓主人開心,胡迪決定去幫主人找回逃跑的玩具「叉叉」, 在尋找的過程中再次遇到牧羊女。在牧羊女寶貝的幫助下,胡迪找回邦尼最喜歡的叉叉。最後的結局,胡迪選擇聽從了內心,選擇了離開主人邦尼,和牧羊女一起去闖世界。
如果說第一部傳遞的是友情,第二部是陪伴,第三部是成長,那麼第四部就是告訴我們要獨立。就如牧羊女所說:「擁有一個主人並不是每個玩具的最終歸宿」,告訴了胡迪作為玩具還有另一種人生的可能性。而對於絕大多數的玩具來說,陪伴主人就是使命,沒有獨立的精神體系,把自己的存在感寄託於「被他人需要」上,當這種情感被摧毀時,情緒崩潰在所難免。就像劇中胡迪,一次次的靈魂發問,一次次的情緒崩潰,最後在巴斯光年的幫助下遵循了內心的想法。
相對於胡迪來說,牧羊女的思想無非是超前的,獨立自主,顯現出的力量,在第四部與另外的娃娃對決的過程中非常明顯,就像一個戰鬥力滿滿的女戰士,代表著個體意識的醒覺。不管是在舒適區,還是選擇勇敢闖天涯,都要弄清楚一個問題:你的內心想要什麼?如果你的內心告訴你,這裡不適合你了,那你就不要猶豫,勇敢地跳出舒適區。
當你發現你的生活並不盡如人意,猶豫著該不該有所變化的時候,請不要猶豫,邁出去。人生不需要模版,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立不可重複的,遵循自己的內心,相信自己,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