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徐州珍貴的照片,你是否還有模糊的記憶?

2021-02-15 老媽媽名妝

從空中看20年代的徐州,這是一個古老的城市。

﹌﹌﹌﹌﹌﹌﹌﹌﹌﹌﹌﹌﹌﹌﹌﹌﹌﹌

1906年,20歲的徐州少婦雷氏在照相館留下了這張照片,可見三寸金蓮。

﹌﹌﹌﹌﹌﹌﹌﹌﹌﹌﹌﹌﹌﹌﹌﹌﹌﹌

50年代的徐州街頭,徐州文化館的藝術家在牆上繪製宣傳畫。

﹌﹌﹌﹌﹌﹌﹌﹌﹌﹌﹌﹌﹌﹌﹌﹌﹌﹌

那時候的雪花膏是論兩賣的。1955年,百貨大樓化妝品櫃前,稱一兩雪花膏,買一盒香粉,已經很奢侈了,記得我小姨還有個鐵質腿可以立在桌上的圓鏡子。

﹌﹌﹌﹌﹌﹌﹌﹌﹌﹌﹌﹌﹌﹌﹌﹌﹌﹌

50年代,徐州師範藝體班的女學生們。中國女畫家的搖籃。

﹌﹌﹌﹌﹌﹌﹌﹌﹌﹌﹌﹌﹌﹌﹌﹌﹌﹌

1952年,徐州人胡應敏先生的父親站在鼓樓的殘垣上拍攝了鼓樓街(彭城路北段)。照片上方遠處的大門是舊時的徐州府衙,尖頂的樓房是霸王樓的屋山。

﹌﹌﹌﹌﹌﹌﹌﹌﹌﹌﹌﹌﹌﹌﹌﹌﹌﹌

80年代的彭城南路。

﹌﹌﹌﹌﹌﹌﹌﹌﹌﹌﹌﹌﹌﹌﹌﹌﹌﹌

曾經大同街上的松樹還年輕著,老同昌茶莊還奪目著。

﹌﹌﹌﹌﹌﹌﹌﹌﹌﹌﹌﹌﹌﹌﹌﹌﹌﹌

在故黃河上泛舟,旁邊就是濟眾橋,現在叫弘濟橋。

﹌﹌﹌﹌﹌﹌﹌﹌﹌﹌﹌﹌﹌﹌﹌﹌﹌﹌


抽過這牌子香菸的徐州人,得有年紀了。徐州市生產教養院福利煙廠的女工,有好些來自舊社會的金谷裡。

﹌﹌﹌﹌﹌﹌﹌﹌﹌﹌﹌﹌﹌﹌﹌﹌﹌﹌

那時,徐州老街馬市街上有著連片的店鋪。

﹌﹌﹌﹌﹌﹌﹌﹌﹌﹌﹌﹌﹌﹌﹌﹌﹌﹌

10年後,這兩間老店都還在。馬市街就在戶部山下。徐州人王小一很榮幸自己在戶部山小學和馬市街小學各上了三年。他說,那時的馬市街小學,每年級只有一個班,老師幾乎記得住每個孩子的名字和他們的調皮往事。

﹌﹌﹌﹌﹌﹌﹌﹌﹌﹌﹌﹌﹌﹌﹌﹌﹌﹌

智商、記性和認路能力都高的網友說:這裡是中山南路解放橋,近處的高樓以前叫輕工大樓,有圓形塔樓的建築是九州大廈。九州大廈建成時是徐州最高的建築,後來,徐州高度不斷刷新,92年建成的電視塔199米,今年4月即將開業的蘇寧廣場266米。

﹌﹌﹌﹌﹌﹌﹌﹌﹌﹌﹌﹌﹌﹌﹌﹌﹌﹌

再來看看只有輕工大廈,還沒有九州大廈的時候……

﹌﹌﹌﹌﹌﹌﹌﹌﹌﹌﹌﹌﹌﹌﹌﹌﹌﹌

我們所能記住的:百貨大樓後面的二府街最後的模樣。

﹌﹌﹌﹌﹌﹌﹌﹌﹌﹌﹌﹌﹌﹌﹌﹌﹌﹌

在80年代的影像裡,戶部山上的這個公廁頻頻出現。雖然不怎麼雅觀,卻是一個必須的存在,用現在的話說:剛需。

﹌﹌﹌﹌﹌﹌﹌﹌﹌﹌﹌﹌﹌﹌﹌﹌﹌﹌

半個世紀以前的雲龍山興化禪寺,雖然規模沒有現在這麼大,但是古剎氣質不容小覷。隱約可見有四人坐在大殿的門檻上,姿態閒適。

﹌﹌﹌﹌﹌﹌﹌﹌﹌﹌﹌﹌﹌﹌﹌﹌﹌﹌

還有雲龍山上的這尊佛頭。

﹌﹌﹌﹌﹌﹌﹌﹌﹌﹌﹌﹌﹌﹌﹌﹌﹌﹌

昔日的雲龍山北大門,方向感極差的本編在腦補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之後,確定北大門就是現在和平路上,徐州博物館對面的雲龍山正門。

﹌﹌﹌﹌﹌﹌﹌﹌﹌﹌﹌﹌﹌﹌﹌﹌﹌﹌

50年前的放鶴亭。上個月去爬雲龍山,看到飲鶴泉邊的石欄都被磨得鋥光瓦亮,放鶴亭的長廊也大約還是老樣子,讓人心安。

﹌﹌﹌﹌﹌﹌﹌﹌﹌﹌﹌﹌﹌﹌﹌﹌﹌﹌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40歲以下的徐州人恐怕已經不知道這段歷史了。那時,雲龍山改名叫紅衛山了?也難怪,連雲龍區都改成紅衛區了。50、60年代出生的人叫「衛」和「紅衛」的很多,比如我小姨,她叫新衛,那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徐州師範學院紅哨兵班的同學們,你們可好?

﹌﹌﹌﹌﹌﹌﹌﹌﹌﹌﹌﹌﹌﹌﹌﹌﹌﹌

這是網友劉富貴發來的一張舊照。80年代的八一遊泳館門前,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和三位老師,像是六一演出合影哦。在本編這個旱鴨子的印象中,八一遊泳館和徐州遊泳館,這兩個對街而立的場所,最大的區別就是:八一的水更涼,下水以後嘴唇發紫的更快一些……

﹌﹌﹌﹌﹌﹌﹌﹌﹌﹌﹌﹌﹌﹌﹌﹌﹌﹌

徐州城裡有好幾個新華書店,淮西有,民主路有,和平橋跟前還有一個。在還沒有先鋒博庫噹噹亞馬遜京東淘寶的時候,那裡是唯一的選擇。從前,我們不知道書也是可以打折的,我們實在的把定價當成聖旨~

﹌﹌﹌﹌﹌﹌﹌﹌﹌﹌﹌﹌﹌﹌﹌﹌﹌﹌

鳳凰書城之前的新華書店。陪伴了我們那麼多年。

﹌﹌﹌﹌﹌﹌﹌﹌﹌﹌﹌﹌﹌﹌﹌﹌﹌﹌

解放初,在永安南街水井臺進行的愛國衛生運動。永安南街原稱高頭南,解放前高頭設永安鎮,後此路改稱永安街。

﹌﹌﹌﹌﹌﹌﹌﹌﹌﹌﹌﹌﹌﹌﹌﹌﹌﹌

徐州的南天橋,距離王傑部隊不遠。南天橋是一座鐵路橋。徐州人馬先生對此有著獨特的記憶,他說:王傑當年經常到天橋上幫助拉石料的人推車,王傑犧牲以後,徐州的小學生中學生也到天橋去推推平車,算是向英雄致敬了。

﹌﹌﹌﹌﹌﹌﹌﹌﹌﹌﹌﹌﹌﹌﹌﹌﹌﹌

80年代時的徐州體育館還在中山路上,後來被望景花園所替代。

﹌﹌﹌﹌﹌﹌﹌﹌﹌﹌﹌﹌﹌﹌﹌﹌﹌﹌

1966年的夏天,徐州鐵一中的牆上貼滿了大字報,高三1班的同學在這裡拍了畢業照,然後,去了農村的廣闊天地。後來,大部分人都成為了江蘇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團戰士」,雖然不見硝煙,但是一樣艱苦卓絕。

﹌﹌﹌﹌﹌﹌﹌﹌﹌﹌﹌﹌﹌﹌﹌﹌﹌﹌

歷史上的徐州曾經是擁有蕭縣的。

﹌﹌﹌﹌﹌﹌﹌﹌﹌﹌﹌﹌﹌﹌﹌﹌﹌﹌

徐州公園巷小學的前身:成立於1910年的類思小學。校址就在天主教堂後面。後來,類思小學和私立光啟小學合併,成立了青年路第二小學,1960年,正式改名為公園巷小學。

﹌﹌﹌﹌﹌﹌﹌﹌﹌﹌﹌﹌﹌﹌﹌﹌﹌﹌

石牌坊街省立十中舊址。石牌坊街就是後來的中樞街,省立十中就是後來的徐州一中。

﹌﹌﹌﹌﹌﹌﹌﹌﹌﹌﹌﹌﹌﹌﹌﹌﹌﹌

90年代的徐州市第三中學。牌子上的這七個字,是書法家武中奇寫的。那時真喜歡這字體,於是就對武中奇這個人充滿了想像。本編入學的時候,體育館還沒蓋……

﹌﹌﹌﹌﹌﹌﹌﹌﹌﹌﹌﹌﹌﹌﹌﹌﹌﹌

70年代的徐州三中。1949年2月27日,徐州的「樹德」、「建國」、「鼎銘」、「子揚」、「正德」等私立中學聯合成立「山東省徐州市第三中學」。那時全國還沒有解放,所以徐州由山東省代管了三年。

﹌﹌﹌﹌﹌﹌﹌﹌﹌﹌﹌﹌﹌﹌﹌﹌﹌﹌

這是原樹德中學的老校址。

﹌﹌﹌﹌﹌﹌﹌﹌﹌﹌﹌﹌﹌﹌﹌﹌﹌﹌

徐州還有一所建國中學,並不是後來合併到三中的建國中學。這個學校成立於1939年,親日漢奸辦學。但是從這個學校裡,卻走出了一批抗日的教師和學生。

﹌﹌﹌﹌﹌﹌﹌﹌﹌﹌﹌﹌﹌﹌﹌﹌﹌﹌

同樣屬於淪陷時期記憶的,還有這幾位醫生。他們在大士巖的長階上停留過,也曾在偽淮海省立醫院門前合過影。

﹌﹌﹌﹌﹌﹌﹌﹌﹌﹌﹌﹌﹌﹌﹌﹌﹌﹌

40年代初,偽淮海省立醫院和基督醫院(徐醫附院)、同仁會醫院已經建立了外科門診和病房。可以施行截肢等下腹部手術了。

﹌﹌﹌﹌﹌﹌﹌﹌﹌﹌﹌﹌﹌﹌﹌﹌﹌﹌

照片背後寫著他們的名字。關於淮海省立醫院,被評為」中國好人「的徐州奶奶楊春芳40年代曾在那裡工作。她說:「當時,整個徐州地區,我是第一個使用新法接生的醫生。」

﹌﹌﹌﹌﹌﹌﹌﹌﹌﹌﹌﹌﹌﹌﹌﹌﹌﹌

1976年,徐州一中高一語文組,快看看,有你的老師嗎?

﹌﹌﹌﹌﹌﹌﹌﹌﹌﹌﹌﹌﹌﹌﹌﹌﹌﹌

1981年,一中高二學生畢業留念。話說高二就畢業,是因為在1976年前後,徐州各中學實行的是「三二制」,即初中3年,高中2年。1980年秋,徐州一中、三中開始恢復三年制高中。

﹌﹌﹌﹌﹌﹌﹌﹌﹌﹌﹌﹌﹌﹌﹌﹌﹌﹌

十九中的前身是三中二部,七十年代從三中分離出來成立十九中,最早是第七職業中學,後來把職業中學這一塊給了一職中,然後只有初中部。學校在離煙廠不足一百米的四道街巷內。

﹌﹌﹌﹌﹌﹌﹌﹌﹌﹌﹌﹌﹌﹌﹌﹌﹌﹌

二中的學生們在文廟大成殿前合影。

﹌﹌﹌﹌﹌﹌﹌﹌﹌﹌﹌﹌﹌﹌﹌﹌﹌﹌

為什麼那時候的中學運動會這麼專業?讓人想起《女籃5號》……

﹌﹌﹌﹌﹌﹌﹌﹌﹌﹌﹌﹌﹌﹌﹌﹌﹌﹌

徐州六中曾經的校門。看得見進門那條林蔭道。

﹌﹌﹌﹌﹌﹌﹌﹌﹌﹌﹌﹌﹌﹌﹌﹌﹌﹌

徐州北站,原名孟家溝站、銅山站,建於1915年。1990年,原徐州北站更名為徐州西站。

﹌﹌﹌﹌﹌﹌﹌﹌﹌﹌﹌﹌﹌﹌﹌﹌﹌﹌

80年代的徐州白雲大廈。再加上鏡頭外的藍天大樓,下了火車就是藍天白雲,是徐州的佳話。

﹌﹌﹌﹌﹌﹌﹌﹌﹌﹌﹌﹌﹌﹌﹌﹌﹌﹌

彭城劇場!徐州京劇團還駐紮在那裡,它是淮海路上的重要地標,70後徐州人劉森說:他對這地方感情極深,因為80和90年代,他經常去那裡打遊戲~

﹌﹌﹌﹌﹌﹌﹌﹌﹌﹌﹌﹌﹌﹌﹌﹌﹌﹌

淪陷時期的徐州劇場。有歌舞昇平,也有求生艱辛。

﹌﹌﹌﹌﹌﹌﹌﹌﹌﹌﹌﹌﹌﹌﹌﹌﹌﹌

1958年4月,原徐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在睢寧縣召開了第七次司法擴大會議。1983年以前,徐州有兩級法院:徐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和徐州市法院,地區法院轄八縣,除了豐、沛、睢寧、邳縣、新沂、銅山,還有東海和贛榆。後來地市合併,兩級法院也合為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

1991年,暴雨,徐州釀造廠職工自救。他們先運出來的是缸……

﹌﹌﹌﹌﹌﹌﹌﹌﹌﹌﹌﹌﹌﹌﹌﹌﹌﹌

當雲龍湖還是一片野湖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愛它了。

﹌﹌﹌﹌﹌﹌﹌﹌﹌﹌﹌﹌﹌﹌﹌﹌﹌﹌

影影綽綽之間,主角出現了。要是不說,您知道主角是棵樹?這是長在雲龍公園亭子邊上的一棵樹,春來發芽,夏日送爽。

﹌﹌﹌﹌﹌﹌﹌﹌﹌﹌﹌﹌﹌﹌﹌﹌﹌﹌

以前的人民商場多麼閃眼!絕對是淮海東路上的一顆明珠。這是1993年,全市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

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徐州紡織廠布機車間擋車工宋建華正在工作中。擋車工是很辛苦的一個工種,累眼,累腿,還要面對機器的噪音,兩個人面對面說話都要用吼的。

﹌﹌﹌﹌﹌﹌﹌﹌﹌﹌﹌﹌﹌﹌﹌﹌﹌﹌

1999年,徐州紡織廠北大門。

﹌﹌﹌﹌﹌﹌﹌﹌﹌﹌﹌﹌﹌﹌﹌﹌﹌﹌

從東站開往大黃山的16路車。好懷念那時候的駕駛員和售票員的搭配,簡直有亨特和迪迪馬考爾的即視感。我又暴露年齡了嗎?

﹌﹌﹌﹌﹌﹌﹌﹌﹌﹌﹌﹌﹌﹌﹌﹌﹌﹌

2003年,徐州傳染病院的白衣戰士們走進了非典隔離區。那時,大多數市民都不知道這病竟是如此兇險。

﹌﹌﹌﹌﹌﹌﹌﹌﹌﹌﹌﹌﹌﹌﹌﹌﹌﹌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80年代徐州人熟知的市立一院。那時候院子裡可沒有那麼多車~

﹌﹌﹌﹌﹌﹌﹌﹌﹌﹌﹌﹌﹌﹌﹌﹌﹌﹌

中醫院也曾是這麼一副樸素的樣子。

﹌﹌﹌﹌﹌﹌﹌﹌﹌﹌﹌﹌﹌﹌﹌﹌﹌﹌

80年代,雲龍湖邊的韓山職工療養院。

﹌﹌﹌﹌﹌﹌﹌﹌﹌﹌﹌﹌﹌﹌﹌﹌﹌﹌

曾經位於雲龍湖邊的另一個療養院:礦務局職工療養院。

﹌﹌﹌﹌﹌﹌﹌﹌﹌﹌﹌﹌﹌﹌﹌﹌﹌﹌

80年代,最潮的裝扮都在他們身上了,軍帽,警服,解放鞋……

﹌﹌﹌﹌﹌﹌﹌﹌﹌﹌﹌﹌﹌﹌﹌﹌﹌﹌

1991年,全國都在選美,徐州也不例外。

﹌﹌﹌﹌﹌﹌﹌﹌﹌﹌﹌﹌﹌﹌﹌﹌﹌﹌

從前,徐州城裡有很多這樣的照相館,即使不拍照,看看櫥窗也是享受。這些櫥窗有些浪漫的氣息,或許掛出來的美女,就是你的意中人呢,也說不定。

﹌﹌﹌﹌﹌﹌﹌﹌﹌﹌﹌﹌﹌﹌﹌﹌﹌﹌

那時候,我們每過一段時間就去照相館一趟,記錄下成長的足跡。

有一句歌詞這樣寫:

「在有生的時間能遇見你,

竟花光了我所有運氣。」  

相逢不恨晚,只要認真的活過。

生在這座城,愛上這座城,

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事。

我是徐州,

能認識你很高興。

從空中看20年代的徐州,這是一個古老的城市。

﹌﹌﹌﹌﹌﹌﹌﹌﹌﹌﹌﹌﹌﹌﹌﹌﹌﹌

1906年,20歲的徐州少婦雷氏在照相館留下了這張照片,可見三寸金蓮。

﹌﹌﹌﹌﹌﹌﹌﹌﹌﹌﹌﹌﹌﹌﹌﹌﹌﹌

50年代的徐州街頭,徐州文化館的藝術家在牆上繪製宣傳畫。

﹌﹌﹌﹌﹌﹌﹌﹌﹌﹌﹌﹌﹌﹌﹌﹌﹌﹌

那時候的雪花膏是論兩賣的。1955年,百貨大樓化妝品櫃前,稱一兩雪花膏,買一盒香粉,已經很奢侈了,記得我小姨還有個鐵質腿可以立在桌上的圓鏡子。

﹌﹌﹌﹌﹌﹌﹌﹌﹌﹌﹌﹌﹌﹌﹌﹌﹌﹌

50年代,徐州師範藝體班的女學生們。中國女畫家的搖籃。

﹌﹌﹌﹌﹌﹌﹌﹌﹌﹌﹌﹌﹌﹌﹌﹌﹌﹌

1952年,徐州人胡應敏先生的父親站在鼓樓的殘垣上拍攝了鼓樓街(彭城路北段)。照片上方遠處的大門是舊時的徐州府衙,尖頂的樓房是霸王樓的屋山。

﹌﹌﹌﹌﹌﹌﹌﹌﹌﹌﹌﹌﹌﹌﹌﹌﹌﹌

80年代的彭城南路。

﹌﹌﹌﹌﹌﹌﹌﹌﹌﹌﹌﹌﹌﹌﹌﹌﹌﹌

曾經大同街上的松樹還年輕著,老同昌茶莊還奪目著。

﹌﹌﹌﹌﹌﹌﹌﹌﹌﹌﹌﹌﹌﹌﹌﹌﹌﹌

在故黃河上泛舟,旁邊就是濟眾橋,現在叫弘濟橋。

﹌﹌﹌﹌﹌﹌﹌﹌﹌﹌﹌﹌﹌﹌﹌﹌﹌﹌


抽過這牌子香菸的徐州人,得有年紀了。徐州市生產教養院福利煙廠的女工,有好些來自舊社會的金谷裡。

﹌﹌﹌﹌﹌﹌﹌﹌﹌﹌﹌﹌﹌﹌﹌﹌﹌﹌

那時,徐州老街馬市街上有著連片的店鋪。

﹌﹌﹌﹌﹌﹌﹌﹌﹌﹌﹌﹌﹌﹌﹌﹌﹌﹌

10年後,這兩間老店都還在。馬市街就在戶部山下。徐州人王小一很榮幸自己在戶部山小學和馬市街小學各上了三年。他說,那時的馬市街小學,每年級只有一個班,老師幾乎記得住每個孩子的名字和他們的調皮往事。

﹌﹌﹌﹌﹌﹌﹌﹌﹌﹌﹌﹌﹌﹌﹌﹌﹌﹌

智商、記性和認路能力都高的網友說:這裡是中山南路解放橋,近處的高樓以前叫輕工大樓,有圓形塔樓的建築是九州大廈。九州大廈建成時是徐州最高的建築,後來,徐州高度不斷刷新,92年建成的電視塔199米,今年4月即將開業的蘇寧廣場266米。

﹌﹌﹌﹌﹌﹌﹌﹌﹌﹌﹌﹌﹌﹌﹌﹌﹌﹌

再來看看只有輕工大廈,還沒有九州大廈的時候……

﹌﹌﹌﹌﹌﹌﹌﹌﹌﹌﹌﹌﹌﹌﹌﹌﹌﹌

我們所能記住的:百貨大樓後面的二府街最後的模樣。

﹌﹌﹌﹌﹌﹌﹌﹌﹌﹌﹌﹌﹌﹌﹌﹌﹌﹌

在80年代的影像裡,戶部山上的這個公廁頻頻出現。雖然不怎麼雅觀,卻是一個必須的存在,用現在的話說:剛需。

﹌﹌﹌﹌﹌﹌﹌﹌﹌﹌﹌﹌﹌﹌﹌﹌﹌﹌

半個世紀以前的雲龍山興化禪寺,雖然規模沒有現在這麼大,但是古剎氣質不容小覷。隱約可見有四人坐在大殿的門檻上,姿態閒適。

﹌﹌﹌﹌﹌﹌﹌﹌﹌﹌﹌﹌﹌﹌﹌﹌﹌﹌

還有雲龍山上的這尊佛頭。

﹌﹌﹌﹌﹌﹌﹌﹌﹌﹌﹌﹌﹌﹌﹌﹌﹌﹌

昔日的雲龍山北大門,方向感極差的本編在腦補了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之後,確定北大門就是現在和平路上,徐州博物館對面的雲龍山正門。

﹌﹌﹌﹌﹌﹌﹌﹌﹌﹌﹌﹌﹌﹌﹌﹌﹌﹌

50年前的放鶴亭。上個月去爬雲龍山,看到飲鶴泉邊的石欄都被磨得鋥光瓦亮,放鶴亭的長廊也大約還是老樣子,讓人心安。

﹌﹌﹌﹌﹌﹌﹌﹌﹌﹌﹌﹌﹌﹌﹌﹌﹌﹌

如果不是親眼看見,40歲以下的徐州人恐怕已經不知道這段歷史了。那時,雲龍山改名叫紅衛山了?也難怪,連雲龍區都改成紅衛區了。50、60年代出生的人叫「衛」和「紅衛」的很多,比如我小姨,她叫新衛,那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徐州師範學院紅哨兵班的同學們,你們可好?

﹌﹌﹌﹌﹌﹌﹌﹌﹌﹌﹌﹌﹌﹌﹌﹌﹌﹌

這是網友劉富貴發來的一張舊照。80年代的八一遊泳館門前,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和三位老師,像是六一演出合影哦。在本編這個旱鴨子的印象中,八一遊泳館和徐州遊泳館,這兩個對街而立的場所,最大的區別就是:八一的水更涼,下水以後嘴唇發紫的更快一些……

﹌﹌﹌﹌﹌﹌﹌﹌﹌﹌﹌﹌﹌﹌﹌﹌﹌﹌

徐州城裡有好幾個新華書店,淮西有,民主路有,和平橋跟前還有一個。在還沒有先鋒博庫噹噹亞馬遜京東淘寶的時候,那裡是唯一的選擇。從前,我們不知道書也是可以打折的,我們實在的把定價當成聖旨~

﹌﹌﹌﹌﹌﹌﹌﹌﹌﹌﹌﹌﹌﹌﹌﹌﹌﹌

鳳凰書城之前的新華書店。陪伴了我們那麼多年。

﹌﹌﹌﹌﹌﹌﹌﹌﹌﹌﹌﹌﹌﹌﹌﹌﹌﹌

解放初,在永安南街水井臺進行的愛國衛生運動。永安南街原稱高頭南,解放前高頭設永安鎮,後此路改稱永安街。

﹌﹌﹌﹌﹌﹌﹌﹌﹌﹌﹌﹌﹌﹌﹌﹌﹌﹌

徐州的南天橋,距離王傑部隊不遠。南天橋是一座鐵路橋。徐州人馬先生對此有著獨特的記憶,他說:王傑當年經常到天橋上幫助拉石料的人推車,王傑犧牲以後,徐州的小學生中學生也到天橋去推推平車,算是向英雄致敬了。

﹌﹌﹌﹌﹌﹌﹌﹌﹌﹌﹌﹌﹌﹌﹌﹌﹌﹌

80年代時的徐州體育館還在中山路上,後來被望景花園所替代。

﹌﹌﹌﹌﹌﹌﹌﹌﹌﹌﹌﹌﹌﹌﹌﹌﹌﹌

1966年的夏天,徐州鐵一中的牆上貼滿了大字報,高三1班的同學在這裡拍了畢業照,然後,去了農村的廣闊天地。後來,大部分人都成為了江蘇生產建設兵團的「兵團戰士」,雖然不見硝煙,但是一樣艱苦卓絕。

﹌﹌﹌﹌﹌﹌﹌﹌﹌﹌﹌﹌﹌﹌﹌﹌﹌﹌

歷史上的徐州曾經是擁有蕭縣的。

﹌﹌﹌﹌﹌﹌﹌﹌﹌﹌﹌﹌﹌﹌﹌﹌﹌﹌

徐州公園巷小學的前身:成立於1910年的類思小學。校址就在天主教堂後面。後來,類思小學和私立光啟小學合併,成立了青年路第二小學,1960年,正式改名為公園巷小學。

﹌﹌﹌﹌﹌﹌﹌﹌﹌﹌﹌﹌﹌﹌﹌﹌﹌﹌

石牌坊街省立十中舊址。石牌坊街就是後來的中樞街,省立十中就是後來的徐州一中。

﹌﹌﹌﹌﹌﹌﹌﹌﹌﹌﹌﹌﹌﹌﹌﹌﹌﹌

90年代的徐州市第三中學。牌子上的這七個字,是書法家武中奇寫的。那時真喜歡這字體,於是就對武中奇這個人充滿了想像。本編入學的時候,體育館還沒蓋……

﹌﹌﹌﹌﹌﹌﹌﹌﹌﹌﹌﹌﹌﹌﹌﹌﹌﹌

70年代的徐州三中。1949年2月27日,徐州的「樹德」、「建國」、「鼎銘」、「子揚」、「正德」等私立中學聯合成立「山東省徐州市第三中學」。那時全國還沒有解放,所以徐州由山東省代管了三年。

﹌﹌﹌﹌﹌﹌﹌﹌﹌﹌﹌﹌﹌﹌﹌﹌﹌﹌

這是原樹德中學的老校址。

﹌﹌﹌﹌﹌﹌﹌﹌﹌﹌﹌﹌﹌﹌﹌﹌﹌﹌

徐州還有一所建國中學,並不是後來合併到三中的建國中學。這個學校成立於1939年,親日漢奸辦學。但是從這個學校裡,卻走出了一批抗日的教師和學生。

﹌﹌﹌﹌﹌﹌﹌﹌﹌﹌﹌﹌﹌﹌﹌﹌﹌﹌

同樣屬於淪陷時期記憶的,還有這幾位醫生。他們在大士巖的長階上停留過,也曾在偽淮海省立醫院門前合過影。

﹌﹌﹌﹌﹌﹌﹌﹌﹌﹌﹌﹌﹌﹌﹌﹌﹌﹌

40年代初,偽淮海省立醫院和基督醫院(徐醫附院)、同仁會醫院已經建立了外科門診和病房。可以施行截肢等下腹部手術了。

﹌﹌﹌﹌﹌﹌﹌﹌﹌﹌﹌﹌﹌﹌﹌﹌﹌﹌

照片背後寫著他們的名字。關於淮海省立醫院,被評為」中國好人「的徐州奶奶楊春芳40年代曾在那裡工作。她說:「當時,整個徐州地區,我是第一個使用新法接生的醫生。」

﹌﹌﹌﹌﹌﹌﹌﹌﹌﹌﹌﹌﹌﹌﹌﹌﹌﹌

1976年,徐州一中高一語文組,快看看,有你的老師嗎?

﹌﹌﹌﹌﹌﹌﹌﹌﹌﹌﹌﹌﹌﹌﹌﹌﹌﹌

1981年,一中高二學生畢業留念。話說高二就畢業,是因為在1976年前後,徐州各中學實行的是「三二制」,即初中3年,高中2年。1980年秋,徐州一中、三中開始恢復三年制高中。

﹌﹌﹌﹌﹌﹌﹌﹌﹌﹌﹌﹌﹌﹌﹌﹌﹌﹌

十九中的前身是三中二部,七十年代從三中分離出來成立十九中,最早是第七職業中學,後來把職業中學這一塊給了一職中,然後只有初中部。學校在離煙廠不足一百米的四道街巷內。

﹌﹌﹌﹌﹌﹌﹌﹌﹌﹌﹌﹌﹌﹌﹌﹌﹌﹌

二中的學生們在文廟大成殿前合影。

﹌﹌﹌﹌﹌﹌﹌﹌﹌﹌﹌﹌﹌﹌﹌﹌﹌﹌

為什麼那時候的中學運動會這麼專業?讓人想起《女籃5號》……

﹌﹌﹌﹌﹌﹌﹌﹌﹌﹌﹌﹌﹌﹌﹌﹌﹌﹌

徐州六中曾經的校門。看得見進門那條林蔭道。

﹌﹌﹌﹌﹌﹌﹌﹌﹌﹌﹌﹌﹌﹌﹌﹌﹌﹌

徐州北站,原名孟家溝站、銅山站,建於1915年。1990年,原徐州北站更名為徐州西站。

﹌﹌﹌﹌﹌﹌﹌﹌﹌﹌﹌﹌﹌﹌﹌﹌﹌﹌

80年代的徐州白雲大廈。再加上鏡頭外的藍天大樓,下了火車就是藍天白雲,是徐州的佳話。

﹌﹌﹌﹌﹌﹌﹌﹌﹌﹌﹌﹌﹌﹌﹌﹌﹌﹌

彭城劇場!徐州京劇團還駐紮在那裡,它是淮海路上的重要地標,70後徐州人劉森說:他對這地方感情極深,因為80和90年代,他經常去那裡打遊戲~

﹌﹌﹌﹌﹌﹌﹌﹌﹌﹌﹌﹌﹌﹌﹌﹌﹌﹌

淪陷時期的徐州劇場。有歌舞昇平,也有求生艱辛。

﹌﹌﹌﹌﹌﹌﹌﹌﹌﹌﹌﹌﹌﹌﹌﹌﹌﹌

1958年4月,原徐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在睢寧縣召開了第七次司法擴大會議。1983年以前,徐州有兩級法院:徐州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和徐州市法院,地區法院轄八縣,除了豐、沛、睢寧、邳縣、新沂、銅山,還有東海和贛榆。後來地市合併,兩級法院也合為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

1991年,暴雨,徐州釀造廠職工自救。他們先運出來的是缸……

﹌﹌﹌﹌﹌﹌﹌﹌﹌﹌﹌﹌﹌﹌﹌﹌﹌﹌

當雲龍湖還是一片野湖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愛它了。

﹌﹌﹌﹌﹌﹌﹌﹌﹌﹌﹌﹌﹌﹌﹌﹌﹌﹌

影影綽綽之間,主角出現了。要是不說,您知道主角是棵樹?這是長在雲龍公園亭子邊上的一棵樹,春來發芽,夏日送爽。

﹌﹌﹌﹌﹌﹌﹌﹌﹌﹌﹌﹌﹌﹌﹌﹌﹌﹌

以前的人民商場多麼閃眼!絕對是淮海東路上的一顆明珠。這是1993年,全市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徐州人民商場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

1995年,全國勞動模範徐州紡織廠布機車間擋車工宋建華正在工作中。擋車工是很辛苦的一個工種,累眼,累腿,還要面對機器的噪音,兩個人面對面說話都要用吼的。

﹌﹌﹌﹌﹌﹌﹌﹌﹌﹌﹌﹌﹌﹌﹌﹌﹌﹌

1999年,徐州紡織廠北大門。

﹌﹌﹌﹌﹌﹌﹌﹌﹌﹌﹌﹌﹌﹌﹌﹌﹌﹌

從東站開往大黃山的16路車。好懷念那時候的駕駛員和售票員的搭配,簡直有亨特和迪迪馬考爾的即視感。我又暴露年齡了嗎?

﹌﹌﹌﹌﹌﹌﹌﹌﹌﹌﹌﹌﹌﹌﹌﹌﹌﹌

2003年,徐州傳染病院的白衣戰士們走進了非典隔離區。那時,大多數市民都不知道這病竟是如此兇險。

﹌﹌﹌﹌﹌﹌﹌﹌﹌﹌﹌﹌﹌﹌﹌﹌﹌﹌

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80年代徐州人熟知的市立一院。那時候院子裡可沒有那麼多車~

﹌﹌﹌﹌﹌﹌﹌﹌﹌﹌﹌﹌﹌﹌﹌﹌﹌﹌

中醫院也曾是這麼一副樸素的樣子。

﹌﹌﹌﹌﹌﹌﹌﹌﹌﹌﹌﹌﹌﹌﹌﹌﹌﹌

80年代,雲龍湖邊的韓山職工療養院。

﹌﹌﹌﹌﹌﹌﹌﹌﹌﹌﹌﹌﹌﹌﹌﹌﹌﹌

曾經位於雲龍湖邊的另一個療養院:礦務局職工療養院。

﹌﹌﹌﹌﹌﹌﹌﹌﹌﹌﹌﹌﹌﹌﹌﹌﹌﹌

80年代,最潮的裝扮都在他們身上了,軍帽,警服,解放鞋……

﹌﹌﹌﹌﹌﹌﹌﹌﹌﹌﹌﹌﹌﹌﹌﹌﹌﹌

1991年,全國都在選美,徐州也不例外。

﹌﹌﹌﹌﹌﹌﹌﹌﹌﹌﹌﹌﹌﹌﹌﹌﹌﹌

從前,徐州城裡有很多這樣的照相館,即使不拍照,看看櫥窗也是享受。這些櫥窗有些浪漫的氣息,或許掛出來的美女,就是你的意中人呢,也說不定。

﹌﹌﹌﹌﹌﹌﹌﹌﹌﹌﹌﹌﹌﹌﹌﹌﹌﹌

那時候,我們每過一段時間就去照相館一趟,記錄下成長的足跡。

有一句歌詞這樣寫:

「在有生的時間能遇見你,

竟花光了我所有運氣。」  

相逢不恨晚,只要認真的活過。

生在這座城,愛上這座城,

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事。

我是徐州,

能認識你很高興。

相關焦點

  • 徐州老中山堂電影院再次開幕!你記憶中第一次看電影是在這裡嗎
    現如今,徐州電影院一個接一個,如雨後春筍般的開起來,可是你是否知道,徐州最早的一家電影院,是在哪裡嗎在徐州人對中山堂這三個字的記憶還未完全模糊之前,這或許是它拯救自己命運的最後機會。不知道,當你再次走進中山堂,這熟悉而又陌生的老地方,我們是否還能找到當年的簡單幸福。那年陪伴在你身邊看電影的人,如今是否依然還在你左右?
  • 老臺東珍貴舊影,那些無法忘懷的記憶!
    感謝王挺老師精心挑選發來的這些珍貴照片,隨著城市建設腳步的不斷發展,臺東發生了翻天巨變,再次編輯了這組王挺老師拍攝於1990年左右的老照片,有些可能會稍晚一些,與大家一起再次回首三十年前,那些熟悉的街景,那些曾經美好的回憶.
  • 照片拍得模糊,除了跑焦還有這些原因
    照片拍模糊是很多新手拍照經常發生的事情,而照片拍得模糊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為相機本身的原因,也有設置上的原因,還有更多的是使用者操作上的問題。
  • 照片總是模糊?|老司機教你手機的正確拍攝姿勢
    老司機教你手機的正確拍攝姿勢小編經常看見大家只用一隻手拍照。
  • 1973年的青島,珍貴老照片中的時代記憶(第二輯)
    許多留言中也對這些照片的來源,尤其是拍攝者好奇不已。後雖經多方查詢,終未有線索。感謝熱心網友「澗中細流」,經過他長時間搜索考證,今天,終於可以揭開了這個謎底。這些珍貴照片的拍攝者是卡斯汀·彼得森。卡斯汀·彼得森(Karsten Petersen),丹麥人,1973年是Emma Jebsen號貨輪的工程師,當時28歲,隨貨輪來到青島後拍攝了大量照片,展示了紅色中國的神秘景象。「澗中細流」網友同時發來搜集整理後的這一組全套的珍貴老照片,因照片較多,精簡後分成一、二、三篇發布,第一時間與大家分享。
  • 一張泛黃而模糊照片裡人物的記憶
    重新凝視這張珍貴的泛黃而模糊的照片,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波濤洶湧.我努力使自己能淡定而平靜,黑夜裡,我獨自抽完一支長長的雪茄,品著濃濃的陳年普洱,記憶的閘門一扇扇混亂地翻動著……(一)這張照片是一位密友私藏著的,前幾年才在微信上發給我,也記不得具體是哪年拍攝的
  • 70後80後90後光陰的故事,凝固記憶下的美麗人生
    長大之前,就像等班車的人,總是希望快一點早上車,真上了車後到了站,總嘆息時光匆匆,來不及年輕就老了。人太容易忽略珍惜當下的美好,卻總是貪婪的回憶模糊的過去。於是發明了用照片記錄那些美好的瞬間,徐徐展開光陰的故事。還有好多心裡話,沒有來得及講,而ta也已經不會再感動了;還有好多的故事,沒有開始寫,結局已經在懵懵懂懂中發生了。
  • 讓褪色記憶鮮活起來!創業者智慧:可快速復原老舊照片
    模糊的記憶能被修復嗎?有一群人,他們被稱為「時光修復師」,可以幫助我們「修復」那些難忘的回憶。逝去的時光雖然一去不返,但生活中我們會用相機記錄下許多精彩瞬間,隨著時間的推移,照片會黯淡褪色,但吳家驥說,他可以用AI技術,快捷地讓褪色的記憶重新鮮活起來。吳家驥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7年任職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2012年晉升教授,並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 大丹·民謠·徐州
    他叫馮丹大家都喊他大丹《我說過》作曲 : 馮丹作詞 : 馮丹如果有一天我失去了你我對你的愛情從未放棄如果有一天我來到這裡眼前的一切如此的冷清 我說過我會愛你我說過我會陪著你我說過我會永遠不離不棄可是現在的我卻沒有你的消息
  • 把徐州老味變新潮網紅!
    張師傅曾是徐州國營食品廠的糕點師,在那個時代,徐州國營食品廠製作出來的蜜三刀,承載了老一代徐州人對傳統糕點的記憶,也見證了徐州糕點的巔峰時刻。「八幾年的時候吧,國家商業部搞了一個名特優產品博覽會,咱們徐州的蜜三刀拿了個金獎。」說的這,張師傅依然一臉驕傲,在那個沒有媒體大肆宣傳的時代,蜜三刀和全國的糕點們同臺競爭,拼的就是硬實力。
  • 絕色傾城 原來二次元的徐州可以這麼美
    最近小編發現徐州一位微博ID為cookie80的攝影師將自己拍攝的徐州照片與二次元的動漫人物完美結合,畫面毫無違和感,另喜歡動漫的發燒友醬們的也是醉了,佩服的五體投地,下面大家來跟小編一起膜拜一下cookie80攝影師YY的大作吧!
  • 你的照片模糊,問題就出在這幾個方面,看看你中招了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下最常見的糊片原因,大家可以對照下,看看你照片模糊的原因是不是在我講的內容裡。1.快門太慢,小於安全快門速度快門太慢,造成照片模糊往往是新手最容易出的錯誤,很多朋友拍的照片的快門速度慢到只有幾分之一秒,甚至是秒級的快門速度,這樣慢的快門速度在手持情況下,哪有不糊的道理,哪怕你屏住呼吸,使出銅肩鐵臂的本事,照片還是照樣模糊。
  • 幾點建議,讓你獲得模糊背景的照片
    很多攝影愛好者都在追求背景模糊的照片,因為這樣主題更加脫穎而出。
  • 一張珍貴的照片,有你的故事(第七彈)
    生活如此多嬌每一個瞬間都值得被記錄每一段回憶都值得被封存這就是照片存在的意義每一張照片都有一段值得記憶的故事快來和小青年一起看看大家的故事吧~外國語學院  梁沁竹 這張珍貴的合照源於我高二時的大合唱比賽。
  • 徐州這5大區多地是否拆遷,官方回復啦!看看你家是否在拆遷行列...
    這段時間,徐州市中心的一大地標,中山飯店地塊的拆遷安置信息和原第二毛紡廠周邊地塊項目房屋徵收安置補償方案讓人羨慕不已搜索徐州各區政府網站,2.和平街道礦山路與西苑中路交接處,鍛造總廠何時徵收——官方回覆:經了解,根據徐州城市總體規劃(2007-2020年),鍛造總廠及周邊地塊規劃為居住、中小學及商業等用地。具體請關注街道辦事處拆遷公告。
  • 後期:手抖模糊照片補救辦法!
    作為一個有經驗的攝影師,一定非常重視拍攝的照片有沒有犯上這兩種毛病,而相機製造商亦在這兩個課題上投入大量研究開發,發展出更精準的對焦系統與及更先進的防手抖技術去幫助攝影師減低失焦及手抖的可能。  雖然攝影科技已大大幫助了攝影人,但就算最老練的攝影師也會有失手的時候,萬一一張重要的照片因手抖而模糊了怎辦? 其實後制也有方法減輕因手抖而模糊的程度,注意是減輕,並不是解決。
  • 「絕對徐州」的朱火火全羊宴!野得很!可惜只能吃10天…
    這是一道能鎮住場子的硬菜,一隻完整的羊頭已經被煮到骨肉分離浸沒在湯汁中,輪廓模糊可見。蒜蓉龍蝦微辣微衝,後味回甘,還有秘制小龍蝦、爆汁小龍蝦也都牆裂推薦,等你來品嘗。走懷舊路線的餐飲很多,但像朱火火這般把老徐州百姓記憶和故事裝進4000平米,做到如此規模和細緻的並不多見。
  • 徐州這家老字號的糕點鋪,有100多個品種,是老徐州人才懂的味道
    都說南甜北鹹,徐州位於我國的中部,鹹甜通吃。徐州有不少的老字號糕點鋪,在低油低糖盛行的當下,仍然擁有很高的人氣,永康糕點是徐州不得不說的老品牌,也是徐州土生土長的美味,每個徐州人家裡,逢年過節的時候總能吃到永康味道,這家糕點鋪創建於1995年,由於生意越來越好,於是這傳統的糕點鋪做成了連鎖品牌。
  • 七言| 我和你最珍貴的一張照片
    七言 | 我和你最珍貴的一張照片 2020-12-21 14: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除了婚紗照 還有哪些照片在一生中最有意義
    照片是用來記錄生活的方式之一。由於時代的科技發展,日常拍照都交給了智慧型手機,美顏相機APP,使照相館的數量在逐漸減少。照片也從實物相紙轉換成了數碼相冊。可它的寓意還是幫助人們回憶生活。回憶那些曾經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光,回味情感中的酸甜苦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