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貴州廣電旗下「動靜貴州」微信公眾號5月18日消息:經研究,貴州省政府近日對貴陽市報送的《關於調整一市三縣部分行政區劃科學規範設立街道的請示》作出批覆。
其中,一、同意開陽縣撤銷城關鎮,調整雙流鎮部分行政區劃,設立硒城、雲開、紫興街道。二、同意息烽縣調整永靖鎮部分行政區劃,設立永陽街道。三、同意修文縣撤銷龍場鎮、扎佐鎮、久長鎮,設立龍場、陽明洞、扎佐、景陽、久長街道。四、同意清鎮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設立青龍山、濱湖、巢鳳街道。
值得注意的是,修文縣此番撤銷龍場鎮,設立龍場、陽明洞街道。這兩個新設街道的名稱都與著名的王陽明「龍場悟道」有關。
根據上述貴州省政府批覆,龍場街道轄原龍場鎮棲鳳居委會、賓陽居委會、龍崗居委會、虎山居委會、龍潭居委會、中山居委會、翠屏居委會、新春村、新寨村、建新村、王官村、龍桂村、順河村、幹壩村、沙溪村、朝陽村、放馬坪村,街道辦事處駐棲鳳居委會;陽明洞街道轄原龍場鎮新水村、陽明村、大青村、程官村、小山村、高倉村、新生村、幸福村、馬家橋村、營官村、普陀村,街道辦事處駐新水村。
據修文縣政府官網介紹: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於正德三年(1508)春天到達龍場。初到時,因驛站破敗無處居住,王陽明便到離驛站又遠的一個天然溶洞裡居住,又在洞側搭建了一個草棚。他在《初至龍場無所止,結算庵局之》一詩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狀況。繼初在洞內研究《易經》,經洞命名為「玩易窩」並寫《玩易窩記》記述這件事,記中有「陽明子之居夷也,穴山麓之窩而讀易其間」的描述。
王陽明剛到龍場時,條件艱苦,心灰意冷,想到以京城的一個兵部之事貶到一個偏僻邊遠的地方當一個未入流的驛丞,思想極為煩惱、悲傷。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認為得失榮辱都能夠超脫,只有生死這一念頭還沒有看透。於是將玩易窩內一石罅當成一石墩,並對著石墩說:「我只有等待命運的安排了」。他白天黑夜端正靜坐,內心澄清靜默,求清靜守一,反覆思考處於極端困苦和危險時的心態,用周文王被拒而演《周易》,孔子遭厄運而作《春秋》,司馬遷受腐刑而寫《史記》,屈原被放逐乃賦《離騷》的精神來激勵自己,玩味《易經》中「精華糟粕一致,內心外在合一,把艱險視作坦途」的人生道理,領悟古代聖人「視死如歸,殺生成仁,捨生取義」,在生死關頭保持平靜和樂觀的精神狀態。
王陽明於是潛心研究《易經》各陳頤、朱熹的理學思想,厚積薄發,忽然在一天夜間終於徹悟「格物致知」之旨,在睡覺中,像有人和他說話,不自覺地跳躍起來歡呼,跟隨他的人都感到驚異。因而懂得聖人之道,創立於「知行合一」的新學範,並且默記《五經》中的訪來加以證實,氣會吻合《五經》中的論點,於是寫了《五經臆談》46卷,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