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上千公裡

2020-12-22 中國江西網

「看著湖區的候鳥自由棲息、覓食,我們再苦再累也值得。」12月17日,林發榮站在鄱陽湖區深處,通過望遠鏡看著成群的候鳥,或在天空翱翔,或在灘涂棲息。雖然寒風凜冽刺骨,但林發榮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

出生於1989年的林發榮,是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站長。多年來,為保護溼地候鳥,他不畏艱險,在鄱陽湖畔奉獻著青春和熱血。早出晚歸、風餐露宿,是林發榮的工作常態。看著鳥群翻飛如浪,林發榮覺得一切都值得。12月17日,記者跟隨林發榮前往湖區巡護,了解新一代護鳥人的故事。■焦俊傑、信息日報/信息日報客戶端記者王祺 文/圖

看到成群候鳥,對林發榮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林發榮和站員乘坐拖拉機巡護

每次巡湖幾乎都是早出晚歸,風餐露宿

當地成立候鳥保護巡查站,村民全天不間斷地值守

遇到拖拉機無法行駛的地方只能靠雙腳行走

灘涂一腳一個坑 換高筒雨鞋蹚水前行

「出發!」12月17日,鄱陽湖區溫度較低,天氣寒冷。像往常一樣,林發榮帶領幾名站員,乘著農用拖拉機前往湖區巡護。當天,林發榮選擇去往大汊湖,這是一條比較遠的線路,但一周至少要來巡護一次。湖區地形複雜,農用拖拉機在淤泥中艱難跋涉,林發榮和站員們在後座上被顛來倒去,他們緊緊抓住橫槓,以防被甩出車外。

路途中,林發榮和站員們時常下車,用望遠鏡監測候鳥。「這裡有白鶴,還有東方白鸛,雁比較多。」一眼望去,林發榮能詳細說出候鳥的種類、習性。看到候鳥安然無恙,監測情況無異常,農用拖拉機繼續向前。

經過兩個小時車程後,林發榮和站員們終於到達大汊湖。因附近水域泥濘,林發榮和站員們換上高筒雨鞋蹚水前行,一腳踩下去就是一個坑,但是為了近距離監測候鳥種群,巡查是否有非法獵捕工具,林發榮顧不得那麼多。「我們發現這裡情況還不錯,候鳥自由棲息,也沒有偷獵候鳥的情況。」

一趟巡護下來,已是13時,寒冷中夾雜著飢餓,午飯怎麼辦?林發榮和站員們熟練地掏出自熱火鍋。「買錯了!」林發榮笑著說,「本來自熱米飯要更好吃一點,不過我們也不講究那麼多,好歹有一口熱的吃。」

無論嚴寒、烈日,雨雪、風霜,林發榮和站員們都堅持下湖巡護,每月巡護裡程至少1000公裡。林發榮介紹,轄區巡護道路異常泥濘坎坷,車輛無法進入,有的線路只能靠雙腳在泥沼中走兩三個小時。「我和同事經常走得眼發昏、腿發軟、腳起泡。」

早出晚歸、風餐露宿,是林發榮和站員們的工作常態。多年來,在鄱陽湖區深處,因路途遠趕不回去,林發榮和站員們在這裡吃過乾糧、餅乾、泡麵等。林發榮堅定地說:「為了保護候鳥保護溼地,辛苦一點是值得的。」

面對偷獵者威脅恐嚇毫不退縮

作為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十一個保護站之一,大汊湖保護站橫跨南昌市新建區、九江市永修縣和都昌縣,管理面積達89平方公裡,工作任務繁重。

實際上,巡護道路上除了艱辛,林發榮和站員們還面臨著不少危險。2019年11月,林發榮和站員在一處湖邊的淺水灘巡護時,突然一腳踩進了一個深坑,湖水立刻漫過他胸口。千鈞一髮之際,林發榮被同事一把拉住才倖免於難。

「像這樣的情況不少。」林發榮說,不僅如此,還要與偷獵者鬥智鬥勇。近年來,鄱陽湖區候鳥棲息環境維持著較好態勢,然而,少數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偷獵候鳥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林發榮說:「我們在巡護中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做好與不法分子做鬥爭的準備。」

2018年1月9日,林發榮和站員在巡護途中,發現了一個扛著蛇皮袋的人,這引起了林發榮的高度警惕。根據經驗判斷,袋子裡極有可能是被偷獵的候鳥。「當時我們發現蛇皮袋裡是被毒殺的候鳥,亮明身份後,對方企圖搶奪證件,還威脅報復我們。」面對危險,林發榮並不畏懼,堅決將該人移交公安機關依法懲處。

如今,經過大汊湖保護站的努力,偷獵候鳥的行為越來越少,附近村民保護候鳥的意識也顯著提高。當地還成立了候鳥保護巡查站,村民們全天不間斷值守。林發榮說,「我們經常和村民開展聯合巡查,村民自己發現受傷的候鳥都會及時送到保護站來。」

在鄱陽湖畔放飛夢想收穫愛情

從2010年中文系畢業後,林發榮考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7年,他毅然選擇到基層一線,主動填報申請到大汊湖站工作,林發榮已經在候鳥保護戰線上奮鬥了十年。

實際上,林發榮的守護候鳥之路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鄱陽湖共有鳥類381種,分屬18目64科。每年有白鶴等40多種珍稀鳥類在大汊湖站越冬,高峰期鳥類多達14萬餘只。這就需要巡護員快速、準確地辨認候鳥的種類。由於非科班出身,林發榮一開始面對各類候鳥時,像患了「眼盲症」,分不清候鳥的種類。

林發榮刻苦鑽研,碰到不懂的就查閱資料、詢問老巡護員。他廣泛閱讀書籍,大量收集候鳥圖片,反覆觀看關於候鳥的視頻,「眼力」就這樣一次次得到提升。

其實,林發榮守護候鳥的同時,也是在鄱陽湖畔放飛夢想,收穫快樂。2018年深冬時節的一次凌晨巡查後,林發榮寫下一段文字:「巡查一圈,對發現的毒餌隱患全部清除乾淨後,我們癱坐在草洲上,感覺腳有千斤重,但內心卻無比輕鬆。當朝陽慢慢升起,晨光灑在平靜的湖面上,水汽開始氤氳開來,早起的鳥兒發出悅耳的叫聲,仿佛是在感謝我們。」

在守護候鳥的事業中,他也收穫了自己的愛情。他的妻子葉婷也是一名巡護員。2012年,葉婷畢業後考入保護區,在大湖池站駐守6年。目前,葉婷已調到管理局工作。如今,與妻子分隔兩地,經常幾個星期才能團聚一次,林發榮內心又多了幾分歉疚。

儘管湖區工作辛苦,林發榮一直把這裡當成家,他笑著說:「對於我們基層站的同志來說,站裡就是我們的家,候鳥是我們的家人,只有候鳥安全,大家才能安心。」

相關焦點

  • 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上千公裡-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多年來,為保護溼地候鳥,他不畏艱險,在鄱陽湖畔奉獻著青春和熱血。早出晚歸、風餐露宿,是林發榮的工作常態。看著鳥群翻飛如浪,林發榮覺得一切都值得。12月17日,記者跟隨林發榮前往湖區巡護,了解新一代護鳥人的故事。
  • 鄱陽湖畔新一代護鳥人: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1000公裡
    一眼望去,林發榮能詳細說出候鳥的種類、習性,看到候鳥安然無恙,監測情況無異常,農用拖拉機便繼續向前。林發榮和站員乘坐拖拉機巡護經過近兩個小時的車程後,林發榮和站員們終於到達大汊湖。因附近水域泥濘,林發榮和站員們不得不換上長筒雨鞋,在泥濘中蹚水,一腳踩下去就是一個坑,但是為了近距離監測候鳥種群,巡查是否有非法獵捕工具,林發榮顧不得那麼多。
  • 平度市開展清網行動,嚴厲打擊亂捕候鳥行為,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
    「抬頭尋找天空的翅膀,候鳥出現它的影跡……」冬意漸濃,當前正值候鳥遷徙季節,也是非法獵捕鳥類等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高發時期。平度市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每年秋冬季節,都有大量候鳥飛臨棲息。早上5點,參與行動的20餘人,採用徒步巡查和無人機空中巡邏相結合的方式,對大澤山鎮所裡頭村周邊山頭進行全面巡護巡查。未發現粘網、鐵夾等捕鳥網具。
  • 生態管護員每日徒步20公裡巡護這一片山林
    每天早晨,他們都一起徒步進行巡護工作。冬日的祁連山酷寒無比,管護站的工作人員不畏嚴寒,翻山越嶺,穿行於林海雪原,每日徒步至少20公裡,守護著扎麻什鄉的每一片山林。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前往林區巡查。新華社記者 張宏祥 攝12月8日,祁連山國家公園扎麻什管護站生態管護員在巡護途中。
  • 青海可可西裡、新疆阿爾金山:聯合巡護2000公裡守護生態
    可西裡管理處 供圖中新網西寧1月6日電(記者 張添福)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6日消息,2021年元旦開始,可可西裡管理處與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開展巡護執法專項行動。本次行動旨在進一步加強可可西裡及周邊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打擊破壞自然資源違法犯罪行為,加大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增進信息資源共享,不斷深化跨省區聯合巡護執法。
  • 歡迎西伯利亞候鳥來格爾木過冬
    歡迎西伯利亞候鳥來格爾木過冬 2020-12-17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候鳥醫生、江豚保鏢、寵物殯葬師——江西動物保護衍生新職業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專門醫治鄱陽湖候鳥的醫生、守護長江江豚的「保鏢」、為逝去寵物舉辦「告別儀式」的殯葬師……近年,隨著人與動物關係的日益密切,江西動物保護衍生許多新職業。  鄱陽湖候鳥大部隊近日完成北遷,李春如終於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這一階段的冬候鳥保護工作基本結束。」
  • 警方與志願者護送206隻候鳥南下,「候鳥房車」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
    志願者分擔不同的角色,分別是鳥類專家、醫生、飼養員和司機,還墊付了南下出行的所有費用,兩天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終於用「候鳥房車」把這些特殊的「乘客」平安地送到了目的地……警方與志願者 共同發起「候鳥房車」進入到冬季,宋永濱警官日漸發愁,他很擔心二百餘只滯留候鳥的命運。
  • 森林巡護三萬起步,只為守護「那一抹綠」
    為及時消除林火隱患,大興安嶺地區森林消防支隊呼瑪大隊在十二站駐防點多次展開進山巡護,緊繃森林防火這根弦。據悉,每次巡護平均時間長達4小時,累計徒步15公裡,翻過2座大山;進山巡護不僅需要指戰員有吃苦耐勞的品質,更要克服枯枝倒木、草塘溝、碎石等不良因素;「草爬子」更是重點防範對象。
  • 新疆森林消防:攜裝巡護 我們永遠在路上
    ,我們在景區管護站院內見到了他們,一間簡易的氈房裡,分隊指揮員李乃衛正在接受上級首長視頻調度檢查,20餘名指戰員按照編組忙著檢修執勤裝備,準備新一天的攜裝巡護這次前出以防火執勤、設卡檢查、攜裝巡護和助民幫困勤務為一體,特別是在林莽間、山壑中巡護,他們要用雙腳來丈裡足下的每一寸土地
  • 堅守滅火一線,「爛掉的鞋」在他腳下打磨了上千公裡
    堅守滅火一線,「爛掉的鞋」在他腳下打磨了上千公裡 5公裡野外跑不及格,400米障礙過不去,體能成績一塌糊塗,大家都不看好他。中隊組織的第一次野營演練,班長覺得侯正超身體素質差就讓他在部隊留守。看著戰友們都能去拉練,侯正超心裡的滋味就像打翻了五味瓶。甩掉「孬兵」的尾巴,成了侯正超軍旅生活中需要邁過的第一道坎兒。為練就過硬本領,侯正超給自己制定了「煉獄計劃」。每天早上提前一個小時起床,繞操場跑10圈,之後再參加中隊早操。
  • 解救253隻候鳥!「北京護鳥小隊」發現38張捕鳥網
    進入10月,正是大批候鳥從西伯利亞途經北京向南方遷徙的季節,也是盜獵分子支網捕獵和交易的旺季。為了打擊盜獵行為,「北京護鳥小隊」的志願者全力以赴,截至目前已發現13個盜獵現場和38張捕鳥網,解救候鳥253隻。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候鳥因極寒天氣挨餓,6小時全城接力籌款1.3萬元!
    半島全媒體記者 胡蕾1月7日上午,青島迎來超強冷空氣降溫天氣,一條「為溼地候鳥眾籌」的消息在朋友圈悄悄刷了屏。「城陽區內的五條繞城溼地冰封,鳥類收容救護數量猛增,部分冰封溼地鳥類出現覓食困難情況……現公開募集資金,用于越冬候鳥投食救護、安裝警示牌和紅外相機、加強巡護。」
  • 候鳥文創品 實用又吸睛
    ,一本2021年的候鳥檯曆,一件印有候鳥圖案的圍裙,還有杯墊、利是封、明信片等。這些文創產品以湛江觀鳥愛好者在湛江拍到的候鳥為主題,經過精心製作,既實用又好看,彰顯了愛鳥人士開展愛鳥宣傳的一番苦心。候鳥檯曆裡有蒼鷺、綠鷺、普通翠鳥、金眶鴴、小白鷺、黑翅長腳鷸、鳳頭蜂鷹之類的候鳥,均是湛江觀鳥愛好者在湛江拍到的候鳥,為市民普及愛鳥護鳥知識;用勺嘴鷸做成的小抱枕,有著標誌性的扁嘴巴,甚是可愛;圍裙上是一隻飛翔的燕子,寫著
  • 嘉善這裡迎來萬餘只候鳥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節,在嘉善縣太浦河長白蕩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一萬餘只從北方飛向南方越冬的候鳥們在此棲息、覓食、嬉戲、繁衍,成為一道生機盎然的秋冬生態美景。近年來,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3月,候鳥都會飛到嘉善縣太浦河長白蕩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棲息。今年的10月9日,長白蕩就迎來了首批棲息越冬的候鳥。
  • 湖口築牢越冬候鳥「保護牆」
    12月17日,湖口縣召開了林業、公安愛鳥護溼協會志願者代表座談會,共商境內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工作。當前正處候鳥越冬高峰期,湖口有54公裡江湖岸線,巡護任務艱巨,管護難度較大,為守護好「遠方的來客」,湖口縣林業等部門聯合志願者,攜手做好護鳥護溼工作。
  • 智能化巡護為森林防火工作築起防火牆
    【摘要】 程吉盛騎著電動車來到董衝山場,打開手機上的啄木鳥APP(巡護終端),點擊「我的軌跡」,便開啟了一天的森林防火巡查工作。
  • 新洲區開展森林防火智能巡護系統培訓
    新洲區開展森林防火智能巡護系統培訓為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按照武漢市防火辦統一部署,2020年10月14日下午,新洲區防火辦邀請北京地林偉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對武漢市森林防火智能巡護系統(網頁版)主要業務及功能操作進行了系統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