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2020-12-15 中國江蘇網

劉溝村水面的鶴鷸。

溱湖水面的白骨頂。

白骨頂、鷸鳥、鴨類已來「打前陣」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隨著北方氣溫的逐漸降低,一些「老朋友們」又拖家帶口來泰州過冬了。

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萬畝荷塘景區等地,已有觀測者觀察到一批白骨頂、鷸鳥、鴨類在水面上棲息、捕食,給平靜的水面增添了不少生機。

白骨頂和鴨類在溱湖暢遊

深秋的溱湖,有一種別樣的美,一陣微風拂過,片片落葉在空中起舞。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

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本周陸陸續續又來了20多隻白骨頂,看樣子是拖家帶口的來了。按照往年的經驗判斷,到12月份,湖面估計會出現100多隻的白骨頂種群。」夏惠介紹。

據悉,白骨頂擅長遊泳和潛水,一天的大部時間都在水中遊弋、捕食。遊泳時喜歡穿梭在稀疏的蘆葦叢間,或在緊靠蘆葦和水草邊的開闊水面上,並不時地晃動著身子、不住地點頭。感覺到危險時,它們會立即潛入水中,或是遊進旁邊的蘆葦叢和水草叢中躲避。白骨頂屬雜食性動物,主要吃小魚、蝦、水生昆蟲、水生植物的嫩葉、幼芽、果實。

「溱湖寬廣的湖面和隨處可見的蘆葦蕩,給白骨頂提供了天然的庇護所和優越的過冬環境。每年來此過冬的白骨頂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夏惠說。

據介紹,本周又有多批次、多種類的鴨類遷徙到溱湖越冬。夏惠觀測到的鴨類就有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羅紋鴨等數種。

鴨類生性膽怯而機警,白天多在開闊的湖面或湖心島上遊泳休息,清晨和黃昏時分才飛到水邊淺水處覓食。它們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葉、種子等植物性食物為食,偶爾也吃軟體動物、甲殼類和水生昆蟲等。

「白骨頂有時會和鴨類混群棲息和活動。溱湖大量的水生動植物資源和周邊溼地,給這些過冬的候鳥提供了大量的食物來源。」夏惠說。

夏惠介紹,南京林業大學的項目組在溱湖建立了專門的觀測點,每年都會定期觀察候鳥遷徙的情況。這些年,隨著溱湖溼地公園環境不斷優化,來這裡過冬的候鳥種類已增至30多種。

「12月下旬到1月上旬的20天時間內,是溱湖溼地公園觀看候鳥的最佳時節,到時會有成千上萬的候鳥在湖面上棲息、覓食,場面尤為壯觀。」夏惠說。

興化萬畝荷塘鷸鳥的天堂

萬畝荷塘景區位於興化市千垛鎮劉溝村,面積達1.2萬畝,是以「荷文化」為主題打造的兼旅遊觀光與休閒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

夏日的荷塘葉葉波顫顫,朵朵皆嫣然。深秋的荷塘則是另一番景象,大批的鷸鳥已來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11月18日,攝影達人沈海波在萬畝荷塘發現上千隻紅腳鷸在此集中覓食。沈海波是興化新華書店的一名員工,在他的鏡頭下,白琵鷺、東方白鸛、震旦鴉雀等一批珍稀鳥類在興化徐馬荒溼地、千垛鎮劉溝村被發現。

沈海波介紹,紅腳鷸生活於湖泊、溼地等地,主要以各種小型動物為食,常成小群遷徙。這個物種分布廣泛,每年10月份,部分紅腳鷸會遷離繁殖地來興化過冬。「這次我在萬畝荷塘發現的上千隻紅腳鷸種群是常客了,近年來它們每年都會來此過冬。」

「近期,遷徙過來的鳥類主要以鷸鳥為主,有斑尾塍鷸、鶴鷸、青腳鷸等。11月下旬,還將會有天鵝、白琵鷺等數十種候鳥抵達。去年,我還發現了彩䴉、流蘇鷸、小濱鷸等較為罕見的候鳥。」沈海波介紹。

本周,在姜堰區溱湖溼地公園、興化市千垛鎮劉莊村...

相關焦點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   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北海過冬當候鳥,公寓酒店哪個好?聽聽候鳥老人怎麼說
    原標題:北海過冬當候鳥,租房、包吃住,賓館、公寓酒店哪個好?聽聽候鳥老人怎麼說眼下,冬天南飛三亞、北海的老人越來越多了,不少沒去過的退休老人也想趕趕時髦,當一會「候鳥」。
  • 歡迎西伯利亞候鳥來格爾木過冬
    歡迎西伯利亞候鳥來格爾木過冬 2020-12-17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鄱陽湖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 萬鳥齊飛的場景隨處可見
    隨著鄱陽湖水位的逐步消退,飛抵湖區越冬的候鳥逐漸增多,萬鳥齊飛的壯觀場景隨處可見。近日,記者隨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前往鄱陽湖朱袍山、三山等水域開展巡護活動。遠遠望去,裸露出來的湖灘草洲綠草茵茵,小天鵝等成群的越冬候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在湖灘上覓食棲息。因今年鄱陽湖水位回落較慢,致使越冬候鳥來馬影湖越冬推遲一個多月。
  • 不僅是攝影聖地,還是珍禽候鳥棲息過冬的天堂
    日前,福建電視臺播出了《霞浦福寧灣:候鳥的天堂 攝影愛好者的「最愛」》的消息,點讚霞浦海洋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吸引了多種珍禽候鳥前來栖息過冬,並成為攝影愛好者鏡頭裡的「常客」。今天我們就分享一組由霞浦鳥友鄉音難改拍攝的照片,一起走進霞浦那些關於生態和鳥的世界——全球每年有數十億隻候鳥進行洲際遷徙,8條遷徙路線中有3條經過中國。
  • 何家溝入江口有支「天團」,過冬都不走|特別好看
    「我現在每天早晨都會到這裡來看看,撒一把鳥糧,喂喂這些可愛的冰城候鳥,希望它們能夠安然過冬」,兆麟公園鴛鴦守護人、市民車春虎告訴記者,今年,在何家溝入江口選擇留守過冬的野生候鳥數量和種類均創下了歷年之最。
  • 候鳥南歸季,打卡廣東最美溼地!
    觀鳥時間:水鳥及遷徙候鳥為主。每年10月到翌年4月,分為春秋遷徙季和越冬季,種類有所不同。3、內伶仃島-福田自然保護區福田紅樹林毗鄰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溼地——香港米埔保護區。福田紅樹林有鳥類194種,其中23種為珍稀瀕危物種,每年有數萬隻長途遷徙的候鳥在深圳灣越冬或停歇。
  • 全民抗疫:一座「候鳥城市」的鼠年新春
    年逾六旬的陳安每年10月天氣轉冷的時候,和丈夫準時「飛」到北海過冬;次年三四月份春暖花開的季節,再返回山西老家。據官方統計,像陳安一樣,每年冬季旅居北海的「候鳥人」數量超過10萬之眾。往年春節期間,陳安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組織「候鳥」老人一起唱歌。
  • 兩萬多隻遷徙候鳥翔集衡水湖
    近日,衡水湖迎來了大批遷徙候鳥,總數超過兩萬隻。衡水湖是華北平原唯一保持沼澤、水域、灘涂、草甸和森林等完整溼地生態系統的自然保護區,也是多種候鳥南北遷徙路線的密集交匯區。根據衡水湖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飛抵衡水湖的眾多候鳥中,有國家Ⅰ級保護鳥類大鴇、東方白鸛,國家Ⅱ級保護鳥類白琵鷺、普通鵟、白尾鷂、紅腳隼、遊隼等,還有鳳頭潛鴨、紅頭潛鴨、白眼潛鴨等潛鴨類。世界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遷徙期數量也穩定增加,已經監測到52隻。數量最多的是豆雁,已監測到1萬餘只。
  • 冰凌冰果冬候鳥……這麼多冬天的打開方式,愛了愛了
    坐標:湖南湘西八面山 劉玥 劉文星攝影報導Part 2有生機的「我」說起南方的冬天離不開候鳥兩個字隨著冷空氣南下,來自西伯利亞的「精靈們」又來美麗的雲南過冬了。可一化 攝影。不過你聽說冬候鳥嗎?在北方過冬那種隆冬時節,數百隻太平鳥來哈爾濱越冬,太平鳥屬冬候鳥,在哈爾濱僅在冬季偶見。
  • 「候鳥老人」追逐陽光 愜意生活悠然自得
    入冬以來,攀枝花再次以獨特的環境優勢和燦爛的冬日暖陽,吸引了一波波從全國各地前來過冬的候鳥老人們。面對鏡頭,在仁和區西蜀陽光酒店康養過冬的兩位老人,也為攀枝花送上了最美好的祝福。時下,我國很多地方氣溫驟降,甚至已經下起了鵝毛大雪,而冬天的攀枝花依舊豔陽高照、晴空萬裡,氣候宜人。
  • 候鳥醫生、江豚保鏢、寵物殯葬師——江西動物保護衍生新職業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專門醫治鄱陽湖候鳥的醫生、守護長江江豚的「保鏢」、為逝去寵物舉辦「告別儀式」的殯葬師……近年,隨著人與動物關係的日益密切,江西動物保護衍生許多新職業。  鄱陽湖候鳥大部隊近日完成北遷,李春如終於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這一階段的冬候鳥保護工作基本結束。」
  • 臨高•跨境免關稅體驗館深受「候鳥」青睞
    一位前來選購的「候鳥」熱切地問。「全脂奶粉它基本保持了牛奶的營養成分,適合各種年齡的人群喝,尤其適合中青年,而脫脂乳粉是牛乳脫脂後加工而成,口味較淡,適於中老年、肥胖和不適於攝入脂肪的人群」一位導購熱情的回答。
  • 大雪|冬未至兮雪未飄,北方來客兮是候鳥
    它們,就是從北方長途跋涉遷徙而來的候鳥。每年10月起,這些「遠方的客人」陸續抵達。上的「補給站」,更讓很多鳥兒貪戀不已,不願離去,在此過冬。隨後飛抵的,是來自更遙遠地方的雁鴨類和鶴類,包括斑嘴鴨、綠頭鴨、螺紋鴨、琵嘴鴨、洪雁等。它們將在上海度過整個冬天,直到來年三月,才陸續返回北方。上海常見的冬候鳥有哪些?
  • 警方與志願者護送206隻候鳥南下,「候鳥房車」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
    志願者分擔不同的角色,分別是鳥類專家、醫生、飼養員和司機,還墊付了南下出行的所有費用,兩天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終於用「候鳥房車」把這些特殊的「乘客」平安地送到了目的地……警方與志願者 共同發起「候鳥房車」進入到冬季,宋永濱警官日漸發愁,他很擔心二百餘只滯留候鳥的命運。
  • 尋回生命的遷徙通道 候鳥南歸長江畔
    新華社記者程迪、陳毓珊、史衛燕、周文衝 江西鄱陽湖、湖南洞庭湖、重慶漢豐湖……在長江流域沿線重要溼地,人們驚喜地發現,成群結隊飛來的候鳥越來越多。 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範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燕雀翻飛、鳥聲婉轉、低回盤旋……長江流域是候鳥青睞的「越冬天堂」。由於水域環境惡化、溼地面積萎縮、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原因,候鳥生存環境一度受到損害。
  • 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上千公裡
    路途中,林發榮和站員們時常下車,用望遠鏡監測候鳥。「這裡有白鶴,還有東方白鸛,雁比較多。」一眼望去,林發榮能詳細說出候鳥的種類、習性。看到候鳥安然無恙,監測情況無異常,農用拖拉機繼續向前。經過兩個小時車程後,林發榮和站員們終於到達大汊湖。
  • 每年有12萬多隻候鳥到此過冬
    12月初的一個下午,我們來到位於麗江市玉龍雪山南麓的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探訪這片油畫般的候鳥樂土。2004年,保護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這是拉市海高原溼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的面積和每年到此越冬的大致候鳥數。粗略算來,平均每平方公裡就聚集著1.2萬隻候鳥。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在海口的留鳥和越冬的候鳥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不久前,東寨港更是迎來3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反嘴鷸數量也超過了20隻,均創下新高。《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深入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建設。
  • 滇池是池不是海,為何每年冬天會有這麼多的海鷗來過冬?
    每年一到冬天,從西伯利亞來的海鷗等候鳥就會為了避開西伯寒冷的氣候而向南飛去,穿過俄羅斯和東北地區,選擇停留在膠東半島、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此外,還將飛往我國臺灣島、海南島、東南亞等海島,候鳥的棲息地都在沿海,但是,例外的是,中國西南部內陸的「春城」昆明的天池遠離大海,每年冬天會有超過四萬五萬隻的紅嘴海鷗來這裡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