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圖片由採訪對象提供
生活報記者 王萌
12月的湖南依然氣候溫暖,近日,哈爾濱一個特殊的候鳥團南下直奔洞庭湖。這些候鳥包括藍喉歌鴝、紅喉歌鴝、黃喉鵐等,總共有8種。該團是由五名志願者組織的,發起人宋永濱是哈爾濱市公安局食品藥品和環境犯罪偵查支隊的警官。由於「乘客」多達206隻,加上受疫情影響,他們租用了一臺房車。志願者分擔不同的角色,分別是鳥類專家、醫生、飼養員和司機,還墊付了南下出行的所有費用,兩天跨越8省區2800多公裡,終於用「候鳥房車」把這些特殊的「乘客」平安地送到了目的地……
警方與志願者 共同發起「候鳥房車」
進入到冬季,宋永濱警官日漸發愁,他很擔心二百餘只滯留候鳥的命運。
這些候鳥被寄養在哈爾濱市道外區十九道街一個物業辦公樓的頂層,在志願者的悉心照料下,雖說生存條件還不錯,但畢竟是個臨時的收容所。
宋警官介紹道,這些候鳥主要來自三個渠道,第一種是因飢餓寒冷、奄奄待斃為人所救或者是在粘鳥網上解救下來的;第二種是警方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在市場上收繳的;第三種是因為羽色美麗,被人捕到花鳥市場售賣的候鳥,它們被市民養在鳥籠裡,經過志願者反覆勸說,上交給動物保護部門。
候鳥們的臨時收容所是由志願者主動提供的,「儘管飼養場所是無償的,但我覺得還是應該讓它們回歸自然。」宋警官說,真正讓他產生「候鳥房車」想法的是關於洞庭湖的一個視頻,視頻裡綠樹成蔭,溫度能達零上十幾度,這讓久在北方生活的宋警官眼前一亮。
濫捕造成滯留 欠候鳥們一張「回程票」
直接放飛行不行,為什麼非要人員護送?志願者杜克說,其實這些鳥都是被不法的捕鳥人滯留到北方的,讓它們錯過了回遷的時機,「我們欠它們一張回家的車票。」
送鳥團成員杜克是綏化市質監局的工作人員,他認為,現在這個季節在北方放飛候鳥容易凍死,「不放吧,留在救護站三個多月,候鳥被養成了留鳥」,有些鳥可能對人類產生依賴和好感,對於野外的生存都是不利因素。
據志願者介紹,以往一些被解救的鳥類本身是南方鳥,在北方放生飛不回去,這樣的鳥不能放飛,有的被送到動物園成了觀賞鳥。
「到最後都快成燙手山芋了。」這次一同負責救助和護送的哈爾濱食藥環支隊相關人員說,救得候鳥越多,後期的照管便越難。
他們粗略算過一筆帳,在臨時救助站的鳥類有素食的,也有肉食的。素食鳥主要以小米和蘇子為食,每隻鳥10天就可消耗1斤穀物。
「吃蟲子的鳥飼養成本就更高了,早市上每斤蟲子要幾十塊錢,比豬肉還貴。」志願者說,他們測算過,每隻鳥平均一天得吃掉一塊錢,二百多隻養三個月就要兩萬餘元,這還不算救助站的水電、人工費。一個小型野保救助站,一個冬天救助野生鳥類投入十萬八萬很正常。
而護送其南下自然野放,成本則要小得多,費用大約是1.4萬元,鳥兒也能儘快重獲自由。
租房車只花3000元 出發前檢疫確保「團員」健康
眼看著天氣日益寒冷,宋警官下決心組織送鳥團,說幹就幹。送鳥團由5人組成,都是愛鳥的公益人士,對於鳥類的習性比較了解,在途中能保證鳥類的健康,其中三人來自吉林,兩人是黑龍江的。
宋警官說:「送鳥團的起點在黑龍江,經過研究決定,這次運送的最佳方案是路運,我們租了臺房車,租車公司老闆聽說是公益行動,車費打5折,往返行程只要3000元。」
聽說候鳥要組團南下,哈爾濱的愛鳥公益圈都轟動了。「能否讓個人飼養或其他部門救助並籠養的八哥、鷯哥、畫眉等南方林鳥,也一併搭個順風車?」有市民好奇地詢問。
哈爾濱市林草部門也很關注此次行動,表示願意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持和幫助。
12月4日下午,在完成所有待運送候鳥的清點、健康檢查,以及辦完全部檢驗檢疫手續後,裝載著206隻被救助候鳥的車輛從哈爾濱開往南方。
宋警官告訴記者:「本次組團南下,由於時間比較匆忙,在松北區的一家專業機構進行的抽樣檢疫,而希望搭車的市民和其他部門,因鳥類事先錯過了檢疫,沒能搭車,最終確定的206隻鳥都很健康,臨時救助站裡能達到放飛要求的鳥類基本都帶上了。」
此時,遠在湖南洞庭湖的相關部門也已做好了接收準備。據了解,為了保證所運送候鳥能安全抵達南方越冬地,送鳥團在出發前先派出一名志願者專程趕往候鳥越冬地洞庭湖,與當地野生動物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尤其是對防疫細節、以及鳥類是否在當地有分布或是否屬於遷徙目的地等進行了充分對接。越冬地的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檢驗檢疫合格,同意這些滯留北方的候鳥來洞庭湖放歸。
「從目前被救助的鳥類來看,一共涉及10種林禽,基本都是成體,其中藍喉歌鴝、紅喉歌鴝、黃喉鵐等8種可以在洞庭湖放歸,但玫紅眉朱雀和煤山雀暫不建議送過去,因為它們的分布範圍不在湖南,後者則通常不遷徙。」這是湖南師大生科院鳥類專家提出的建議。
在鳥類專家的指導下,來自黑龍江的候鳥團確定數量和種類組團出發。
備好「糧草」一路護送 在洞庭湖畔放飛206隻候鳥
出發前,志願者們準備了充足的穀物、鳥蟲和蔬菜,足夠二百隻鳥兩天的食量。車上的5個人輪流開車。
房車內設置了四張床,除了鳥籠佔據的一張床之外,其他幾張床供送鳥團的志願者休息。為了儘快到達湖南洞庭湖,送鳥團的房車日夜兼程,志願者餓了就在服務區泡方便麵,終於在6日下午抵達了目的地。
12月7日,在送鳥團隊的注視下,206隻候鳥在漢壽洞庭湖畔放飛,那天恰好也是洞庭湖國際觀鳥節開幕的日子。
「我們總結了一些關於這次候鳥運輸的經驗,因為這次放飛的主要是林鳥,體型小,放飛後無法對它們進行跟蹤和監測,所以我們主要收集了運輸過程中的數據,一是要注意車內溫度不能過高,下車後的溫差,鳥容易死亡;二是要防止鳥打架、爭鬥,每個籠子裡只放十隻左右,保證它們的活動空間;三是一路上要補給食物;四是要時刻關注候鳥的狀態等。」志願者吳劍鋒說。
「候鳥組團的意義在於,開闢一種新途徑,為今後的候鳥救助積累經驗,確定運送的路線,對鳥類實行真正意義上的救助和對自然界的保護做出實質性的貢獻。」宋警官說,全省類似的救助站還有三十多個,都面臨著出口不足的問題。
東北地區由於氣候原因野生鳥類在救助過程中,遇到冬季無法進行放飛,養了半年之後,野生鳥的習性發生變化,野外生存能力弱化,影響放飛的成活率。冬季組團運送放飛可以隨時進行,解決了存放的問題,降低了飼養成本。有了本次的成功經驗後,今後可以與南方省份直接對接,走航空運輸,人員不必護送,放飛的成本會更低。而且,有些南方的留鳥通過非法買賣被銷售到了北方,這些鳥不具備南遷的能力,它們也可以搭車一起回到南方放飛,保證了這部分鳥類的存活。
【來源:生活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