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 萬鳥齊飛的場景隨處可見

2020-12-21 都昌融媒體中心

隨著鄱陽湖水位的逐步消退,飛抵湖區越冬的候鳥逐漸增多,萬鳥齊飛的壯觀場景隨處可見。

近日,記者隨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前往鄱陽湖朱袍山、三山等水域開展巡護活動。遠遠望去,裸露出來的湖灘草洲綠草茵茵,小天鵝等成群的越冬候鳥,時而在空中飛翔、時而在湖灘上覓食棲息。

因今年鄱陽湖水位回落較慢,致使越冬候鳥來馬影湖越冬推遲一個多月。

縣候鳥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 李躍

前段時間鄱陽湖水位比較高,所以大部分鳥類都集中在馬影湖區,現在鄱陽湖水位消退了,已經到了枯水期,所以大部分候鳥就擴散分布,現在我們這個朱袍山湖區、三山湖區、泥湖湖區、大沔池湖區,多個部位都有候鳥的分布。

據了解,由於長江幹流、鄱陽湖區十年禁漁,湖區人工作業活動明顯減少,今年來湖區越冬的候鳥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多,截至目前,已有小天鵝、大雁、灰鶴等40個種群、近20萬隻候鳥飛抵鄱陽湖越冬。

END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來源:都昌縣融媒體中心 楊禹 夏孟遷(實習)部分照片來自楊帆

相關焦點

  • 生態環境優良 海口留鳥、越冬候鳥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加
    海口多樣化的生境和保存完好的自然環境,使得鳥類非常豐富多樣,此前專業機構已記錄到的野生鳥類約300種,被列為海南省重點保護的鳥類約90種。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人們愛鳥護鳥意識的增強,在海口的留鳥和越冬的候鳥種類及數量都在不斷增加。不久前,東寨港更是迎來3隻號稱「鳥類中的大熊貓」黑臉琵鷺,反嘴鷸數量也超過了20隻,均創下新高。
  • ...10萬斤食物迎接數百萬隻候鳥來越冬,鳥群囊括全球98%的珍稀種類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能遮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又到一年觀鳥季。12月15日,由江西省鄱陽縣政府主辦,鄱陽縣文廣新旅局、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管委會承辦的「鄱陽生態旅遊專場推介會」在江西南昌舉行。攝影/上遊新聞記者 肖鵬上遊新聞(報料微信號:shangyounews)記者從鄱陽縣委宣傳部獲悉,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世界98%的珍稀候鳥種群會相繼在鄱陽湖溼地公園越冬,繁衍生息。鄱陽官方人士介紹,每年冬季,全球數百萬隻候鳥聚集在鄱陽湖,共有3大鳥陣,分別為白鶴、大雁、天鵝。
  • 湖口築牢越冬候鳥「保護牆」
    12月17日,湖口縣召開了林業、公安愛鳥護溼協會志願者代表座談會,共商境內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及其棲息地保護工作。當前正處候鳥越冬高峰期,湖口有54公裡江湖岸線,巡護任務艱巨,管護難度較大,為守護好「遠方的來客」,湖口縣林業等部門聯合志願者,攜手做好護鳥護溼工作。
  • 尋回生命的遷徙通道 候鳥南歸長江畔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2020年鄱陽湖越冬水鳥同步調查顯示,監測到水鳥數量68萬餘只,比2019年增加1.1萬隻。 「鳥兒膽大了。」提起候鳥棲息的變化,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黨工委書記劉新喜感觸很深,原來候鳥多在深湖覓食,這些年覓食地範圍不斷擴大,田間、池塘也能見到它們的身影。 燕雀翻飛、鳥聲婉轉、低回盤旋……長江流域是候鳥青睞的「越冬天堂」。
  • @九江人 看鳥去囉!永修縣吳城候鳥小鎮進入最佳觀鳥季
    吳城候鳥小鎮每年都吸引數以萬計的候鳥來此越冬。候鳥遷徙季,觀鳥正當時。日前,記者走進九江市永修縣吳城觀鳥小鎮,在大湖池觀鳥點遠眺冬季候鳥,傾聽「護鳥人」的故事。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每年冬季,吳城候鳥小鎮都會吸引數以萬計的候鳥來此越冬,候鳥小鎮變成「候鳥天堂」,吸引了遊客和候鳥愛好者紛至沓來,打造了江西觀鳥新名片。候鳥在湖上歡飛畫面唯美吳城鎮地處九江永修縣東北部,是江西歷史上的四大名鎮之一,也是世界A類候鳥保護區和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所在地。
  • 江西日報:5G技術挺進鄱陽湖盲區智慧護鳥禁漁
    南昌市將在區域內湖區岸線建設10餘個無人機巡航站江西日報記者童夢寧12月23日(9版)報導:冬季的鄱陽湖,萬鳥翔集,鶴舞雁鳴。與此同時,南昌、九江、上饒3個設區市及沿湖14個縣(市、區)開啟了一年一度的鄱陽湖區越冬候鳥和溼地保護專項整治行動。該行動涉及公安、林業、農業、水利、環保及交通等眾多職能部門。與往年不同的是,此次行動將5G技術運用拓展延伸至候鳥棲息的「無人區」,構建「全域布控,全鏈打擊」新模式,以智慧化手段,打造我省境內長江流域重點水域智慧管控綜合服務平臺「南昌樣板」。
  • 7年後重返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發生了什麼「驚天之變」
    這裡也是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路線上最重要的候鳥越冬地之一。每年到鄱陽湖越冬的鳥類達300多種,數量約60多萬隻。佔全球種群98%以上的白鶴、95%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60%以上的鴻雁等候鳥都在鄱陽湖越冬。2011年底至2012年初,鄱陽湖遭遇史上少有的「驚天之變」。先是持續乾旱,溼地大面積減少,提前一個月進入特枯水期,候鳥找不到食物。
  • 天津優化生態環境效果顯現 野生動物種類數量大幅增加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天津市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推進生態治理恢復,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改善優化野生動物的生存棲息自然環境,使天津市的野生動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多。野生鳥類種類和數量大幅增加據2014年《天津市第二次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天津市共記錄野生動物種類485種,其中鳥類416種。隨著天津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候鳥經天津遷徙、停歇。據天津師範大學專業團隊監測數據,截至目前,天津市共觀測記錄鳥類已達452種,較2014年記錄種類增加了36種。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過冬
    白骨頂和鴨類在溱湖暢遊深秋的溱湖,有一種別樣的美,一陣微風拂過,片片落葉在空中起舞。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
  • 水光瀲灩,飛鳥嬉戲 20萬畝邵伯湖迎來很多「客人」
    銀鷗和小天鵝青腳鷸白鷺地處長江、淮河交匯處的揚州,不僅是候鳥遷徙的「驛站」,更是越冬候鳥的重要棲息地。連日來,鳥友們在邵伯湖發現數以千計的候鳥,不僅數量多,種類也不少。在退養還湖和全面禁捕退捕後,邵伯湖已成為越冬候鳥的「天堂」。
  • 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開展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調查
    入冬以來,大批冬候鳥南遷。12月15日,陸水湖國家溼地公園管理處組織工作人員對西涼湖溼地鳥類種類和數量開展調查,了解赤壁市越冬候鳥種群數量等情況。為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調查組深入湖區沼澤等地帶,仔細辨認鳥種、清點數量,拍攝記錄溼地鳥類生存情況。據統計,此次西涼湖調查記錄鳥類39種3955隻,西涼湖西涼村老湯屋調查記錄到28種1234隻,西涼湖衙門咀調查記錄到22種2721隻。越冬候鳥主要以骨頂雞、小天鵝、豆雁等鳥類為主,西涼湖西涼村老湯屋還發現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1隻。
  • 鄱陽湖畔護鳥人 今生心甘做鳥痴 打斷肋骨也不悔
    鄱陽湖存在著兩個時間,一個是北京時間,一個是候鳥時間。北京時間,是湖區民眾工作、生活的時間;而候鳥時間,是生命流轉的時間。作為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是國際重要溼地。每年秋末冬初,數十萬隻候鳥從西伯利亞、蒙古以及中國東北、西北等地來此越冬。這趟千裡迢迢的旅途,只為一個目的——生存。
  • 候鳥醫生、江豚保鏢、寵物殯葬師——江西動物保護衍生新職業
    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專門醫治鄱陽湖候鳥的醫生、守護長江江豚的「保鏢」、為逝去寵物舉辦「告別儀式」的殯葬師……近年,隨著人與動物關係的日益密切,江西動物保護衍生許多新職業。  鄱陽湖候鳥大部隊近日完成北遷,李春如終於鬆了一口氣,「這意味著這一階段的冬候鳥保護工作基本結束。」
  • 大批量、多種類候鳥下月抵泰...
    溱湖的秋色多姿多彩,成群結隊的過冬候鳥,不時傳來陣陣鳴叫聲。   溱湖溼地公園野保宣教員夏惠告訴記者,10月中旬,溱湖湖面出現了第一批冬候鳥——三隻白骨頂。白骨頂每年10月中下旬,遷離北方繁殖地到南方越冬。除繁殖期外,它們常成群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出現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偶爾可見單只和小群活動,這三隻白骨頂可能是「打前陣」來了。
  • 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上千公裡
    多年來,為保護溼地候鳥,他不畏艱險,在鄱陽湖畔奉獻著青春和熱血。早出晚歸、風餐露宿,是林發榮的工作常態。看著鳥群翻飛如浪,林發榮覺得一切都值得。12月17日,記者跟隨林發榮前往湖區巡護,了解新一代護鳥人的故事。
  • 尋找鄱陽湖畔 製糖人
    時至12月,又到候鳥南歸時,在江西省永修縣吳城候鳥小鎮,天空中不時有候鳥成群結隊地飛過。遠遠望去,不少候鳥在水面嬉戲、覓食,看上去優哉遊哉,怡然自得。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這個季節,越冬候鳥陸續飛抵鄱陽湖。最神奇的古城落星墩」古城落星墩的魅力來自於神秘。
  • 一隻鳥飛過錦州
    候鳥們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間的長途往返遷徙,是自然界最為令人震撼的奇蹟之一。全世界已知鳥類有9000多種,其中4000多種是候鳥,它們最主要的遷徙路線有9條,其中最繁忙的是東亞及澳大利亞候鳥遷徙之路,北達俄羅斯遠東地區、堪察加半島以及阿拉斯加,南至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 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上千公裡-江西新聞網-大江網(中國江西網)
    出生於1989年的林發榮,是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大汊湖保護管理站站長。多年來,為保護溼地候鳥,他不畏艱險,在鄱陽湖畔奉獻著青春和熱血。早出晚歸、風餐露宿,是林發榮的工作常態。看著鳥群翻飛如浪,林發榮覺得一切都值得。12月17日,記者跟隨林發榮前往湖區巡護,了解新一代護鳥人的故事。
  • 鄱陽湖畔新一代護鳥人:把候鳥當家人 每月巡護1000公裡
    作為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世界七個重要溼地之一的鄱陽湖,被人們譽為「珍禽王國、候鳥天堂」「白色長城」,每逢候鳥遷徙季,鄱陽湖畔的鳥群或展翅起舞,或嬉戲追逐,姿態萬千,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最美風景線。2020年11月起,大江網、信息日報推出《候鳥回家》系列策劃之對話護鳥人,聚焦鄱陽湖畔的候鳥守護者,向世界詮釋4600萬贛鄱兒女「追清逐綠」的不懈努力。今日推出的是鄱陽湖畔新一代護鳥人林發榮的故事。
  • 候鳥南歸季,打卡廣東最美溼地!
    公平水庫、大湖海濱和聯安圍是海豐溼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公平水庫是以水庫為中心與周邊農田和沼澤為主的淡水溼地,有大量越冬的水鳥和猛禽。可見鳥類:黑臉琵鷺、鳳頭鸊鷉、紫水雞、白鷺、池鷺、黑腹濱鷸、黑嘴鷗、針尾鴨、綠翅鴨、青腳鷸等。觀鳥時間:水鳥及遷徙候鳥為主。每年10月到翌年4月,分為春秋遷徙季和越冬季,種類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