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煮茗茶事中永遠的風爐

2021-02-28 書畫文化

古人素有「圍爐煮雪」、「敲冰煮茗」、「松峰煮茗竹雨談詩」的佳話和大自然下極其浪漫的詩情畫意,而這一切,與風爐有著全然分不開的緣分。

風爐,原是唐代一種專用於煮茶的爐子。形如古鼎,有三足兩耳,爐內有廳,可放置炭火,爐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於通風。上有三個支架(格),用來承接煎茶的。爐底有一個洞口,用以通風出灰,其下有一隻鐵質的用於承接炭灰。

風爐的歷史要追回中國的唐朝,第一個稱為風爐的器物,或是唐代陸羽親手做的。陸羽在其《茶經》中這樣說道:「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又說:「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表明風爐通常由銅、鐵,甚至揉泥製作而成。

陸羽在其《茶經》之器篇中,這樣來描述他自己使用的那隻風爐: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厚三分,緣闊九分,令六分虛中,致其圬墁,凡三足。古文書二十一字,一足雲「坎上巽下離於中」,一足雲「體均五行去百疾」,一足雲「聖唐滅胡明年鑄」。其三足之間設三窗,底一窗,以為通飆漏燼之所,上並古文書六字:一窗之上書「伊公」二字,一窗之上書「羹陸」二字,一窗之上書「氏茶」二字,所謂「伊公羹陸氏茶」也。置墆於其內,設三格:其一格有翟焉,翟者,火禽也,畫一卦曰離;其一格有彪焉,彪者,風獸也,畫一卦曰巽;其一格有魚焉,魚者,水蟲也,畫一卦曰坎。巽主風,離主火,坎主水。風能興火,火能熟水,故備其三卦焉。其飾以連葩、垂蔓、曲水、方文之類。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其灰承作三足,鐵柈臺之。

翻譯出來可能更易理解:風爐,用銅或鐵鑄成,像古鼎的樣子,壁厚三分,爐口上的邊緣九分,爐多出的六分向內,其下虛空,抹以泥土。爐的下方有三隻腳,鑄上籕文,共二十一個字。一隻腳上寫「坎上巽下離於中」,一隻腳上寫「體均五行去百疾」。一隻腳上寫「聖唐滅胡明年鑄」。在三隻腳間開三個窗口。爐底下一個洞用來通風漏灰。三個窗口上書六個字的籕文,一個窗口上寫「伊公」二字,一個窗口上寫「羹陸」二字,一個窗口上寫「氏茶」二字,意思就是「伊公羹,陸氏茶」。爐上設置支撐鍋子用的垛,其間分三格。一格上有隻野雞圖形。野雞是火禽,畫一離卦。一格上有隻彪的圖形。彪是風獸,畫一巽卦。一格上有條魚的圖形。魚是水蟲,畫一坎卦,「巽」表示風,「離」表示火,「坎」表示水。風能使火燒旺,火能把水煮開,所以要有這三卦。爐身用花卉、流水、方形花紋等圖案來裝飾。風爐也有用熟鐵打的,也有用泥巴做的。灰承(接受灰爐的器具),作一個有三隻腳的鐵盤,託住爐子。

有件唐壺門高圈足座銀風爐,乃是宮廷御用茶具,無論是材料與製作,還是工藝與裝飾,都非常講究,是民間風爐所無法比擬的,它為研究唐代宮廷茶文化提供了最好的物證。

有文字記載表明中國宋代的禪寺也使用過風爐,而風爐傳入日本是室町時代的事,據說是有筑前崇福寺的開山和尚南浦昭明從宋朝帶到日本的。

目前中國傳來的風爐寶物已經失傳,但是,茶道中的一些風爐仍保持著中國古式風爐的樣子,如鬼面風爐、朝鮮風爐、琉球風爐等。這風爐適用於茶、供茶等規格較高的場合。

中國的茶釜傳到日本是青銅或黃銅做的,後來隨著演習茶道的人增加,日本國產的鐵茶釜問世,並很快成為主角。特別是日本茶道獨創的地爐形式,擴大了茶釜的可佔空間,為茶釜形式的多樣化提供了條件。日本茶釜從實用起步,逐漸演變成藝術形態。由於日本茶釜從史至今都是手工製作的,所以,任何一隻茶釜都是獨一無二之作。

在現代,做風爐的材質有金的、銀的、銅的、鐵質的、合金的,還有紫砂的、陶土的,等等。而眾多的茶道具都是有生命的,每件茶道具也都是有來歷的,茶器具與人、與茶之間的溝通交流是何等的寶貴!對於茶人來說,茶道具的價值就在於人們怎樣去對待。在日本,當你借用了別人的茶道具時在還的時候要加上一層木盒,這是茶道界的一種禮儀。

「圍爐煮茗」,茶事中有永遠的風爐,從惜茶、惜人到惜具,珍惜茶給我們帶來的一切感受吧!

————版權申明————

如《書畫文化》所推送的一切原創內容(圖片、文字、音頻、視頻、標誌、標識、封面等),無需授權,歡迎轉載。
非《書畫文化》原創內容均轉載來源於網際網路,如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您與我們客服QQ1647037587聯繫,保證在第一時間撤銷或刪除;互聯
網是一個資源共享的大圈子,我們崇尚分享。

敬請關注台州文化微信公眾平臺

公眾微信號:TAIZHOUWENHUA

公眾平臺中文名稱:書畫文化

精神篇:中華傳統文化、書畫名家推介、藝術品、收藏、茶道、陶瓷、玉器、香道、文玩雜項。

精緻篇:私人酒店會所、雪茄菸鬥咖啡、遊艇帆船、俱樂部、旅行戶外、養生美食、運動攝影。

商業品牌推廣請加私人微信:1647037587

推薦關注《名利場》

@名利場

ID:CityFocus

浮華世界,名利場。

《名利場》創始於公元2014年是一個定位精緻生活高品味休閒指南,品質人士關注的平臺;Cityfocus城市焦點,名人、世界、關注、探索、中心。

每期都有專題剖析潮流動向、時尚珠寶、美食美酒、旅行攻略、酒店建築、藝術音樂、科技等生活資訊。

推薦懂得生活品質的女孩們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POPO微店

相關焦點

  • 風爐,煮一壺詩情畫意.
    自唐以來煮茶,風爐就是茶器中的主角。風爐,往往彰顯著主人的風度與地位。古人素有「圍爐煮雪」、「敲冰煮茗」、「松峰煮茗,竹雨談詩」的佳話,在漫天寒雪中,邀三五好友,就著新鮮的雪水,席地而坐,燒上一壺:鬱達夫的《江南的冬景》裡,有一段這樣的描述:「凡在北國過過冬天的人,總都道圍爐煮茗,或吃煊羊肉,剝花生米,飲白幹的滋味。
  • 眾籌丨圍爐煮茶,冬日裡的雅趣
    陸羽在《茶經》器篇開篇就談到「風爐」——「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雖然飲茶習慣、風爐型制都有變化,「圍爐煮茗」仍是文人雅客熱衷的風雅生活。試想三五好友圍爐而坐,談笑間,爐火明紅,水沸香溢,一杯茶湯下懷,令人身心俱暖。
  • 小雪了,紅泥小火爐,煮一壺詩情畫意
    想來,今日會有不少人出門看雪吧,除了拍照、逛公園這些常規玩法,我們還能學學古人,來一場優雅的茶事——圍爐煮雪。無論是在屋內,映著窗外小雪煮,還是將風爐搬到院子裡,收集新雪,作為煮茶水,都是迎接這場初雪的風趣雅事,也讓一杯杯歡喜暖在心頭。
  • 大開眼界,從風爐煮茶到電陶爐煮茶,煮好一壺茶,茶具該怎麼選?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冬天到了,煮茶大抵還是方便的。煮上一壺茶,足夠數人分享。之前和朋友們到外面吃飯,坐在小院裡,日午陽光輕拂。樹影的光斑灑下,光影極美,拍桌上的水果,茶點,湯羹……隨手一拍,皆是風景。
  • 【幽玄】圍爐
    圍爐二字,亦是收斂,有溫和意。有靜氣,有煙火,有雅意。有家常氣息,出世襟懷。雖處一隅而落落散淡。寒夜,大雪,一家人圍爐,或默默無語,或笑語輕言,妥帖,安寧。漫隨心意,無拘無礙,皆是至親情意。濁濁紅塵之中,能在微末處安身立命,一定生命洞然,清明寧靜。內心自有一番不拘雅俗的境界。
  • 冬日圍爐|因為暖是真實的
    快冬至了,請你用任何可以讓自己感到暖的事,盡情地款待自己,因為暖是真實的林曦水墨作品 局部圍爐可愛還有幾件小事與你分享■禪與圍爐烤芋頭藝術一本是語錄編,一本是詩學論著,誕生在真實的或想像的寒夜圍爐時,醞釀一部著作,火光和茶與酒一樣,想來是必要的養分。寫《圍爐詩話》的吳喬在自序中說:「辛酉冬,萍梗都門,與東海諸英俊圍爐取暖,啖爆慄,烹苦茶,笑言飆舉,無復畛畦。其有及於吟詠之道者,小史錄之,時日既積,遂得六卷,命之曰《圍爐詩話》。」
  • 圍爐,宜夜讀
    圍爐讀書,讀的未必是經典,或許是本小說,甚而是本小人書、漫畫之類的,但總能消磨時間,讓自己安然度過一段難捱的冬日。清代王永彬曾寫過一本《圍爐夜話》,裡面講的人生道理,都是冬日圍爐時的家訓哲思。圍爐中產生的奇思妙想、學問經典,最終都成了當代人們眼中的古典雅致。
  • 中榕茗茶已連續4年入選「全國茶葉十佳品牌」
    中榕茗茶應邀出席,並榮獲「2020匠心質造獎——傑出企業獎」。源自百年制茶世家的「匠心製造」中榕茗茶攜手非遺技藝傳承人張純偉推出珍藏系列老白茶,張氏家族世代事茶,堅持傳承家族秘制工序,嚴格把控每一道制茶工序。
  • 不煽情的天福茗茶新廣告,把我整哭了
    特殊的2020,我們在時間老人的無情中迷惘過,也在新事物的突然光臨中感動過,對於「人情味」的感悟似乎變得更立體也更深刻,或濃或淡的人情味也像品茶,頭幾口是初識的淡淡地濃,喝久了就發現,每一口都是濃濃地淡。
  • 華民天下茗茶一一白茶的天下
    自2011年年開始,傳統媒體(報紙、電視)開始廣告少了,加上自己年齡到了50歲了,想著弄點事幹。「幹茶葉」吧,喝茶是不錯的,年齡大了喝點茶不是很好嗎?說幹就幹。2011年進了一批普洱茶,當然是便宜點的,但是大廠的貨。從2012年開始學著做茶葉,一直到了2014年下半年正式進入賣茶的行列並註冊了《華民天下茗茶》商標。我在臨沂魯南國際茶博城租下C4一16號三層樓房。茶葉越進越多,什麼茶葉都進。
  • 《圍爐夜話》經典名句一百五十則
    ——《圍爐夜話·第一二二則》二十、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暗昧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圍爐夜話·第七八則》二十一、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圍爐夜話·第三五則》六十三、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圍爐夜話·第四則》六十四、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薩——《圍爐夜話·第二八則》六十五、種田人,改習塵市生涯,定為敗路;讀書人,幹與衙門詞訟,便入下流。
  • 詩詞:冬隙圍爐煮雪花,邀君慢品韻清茶
    寒香雪中臥,塵俗不縈心。18、踏雪文/閒庭信步昨宵飛雪來,個畫亂階臺。尋覓丹青手,囀傳柴草堆。【爾玉18】立意巧妙,有古詩感。這畫家不只是會畫竹,更會唱曉。19、踏雪尋梅文/天涯跡冬隙圍爐煮雪花,邀君慢品韻清茶。袖襟香馥似曾識,嶺上看梅始到家。【逍遙白 19號】邀來品茗的這位,剛剛賞梅回來,襟袖間還帶著梅花的香氣。明寫人,暗寫梅,妙極!
  • 拾 畫 | 畫中茶事
    對茶的研究除了古人留下來的文獻資料,出土文物,就是歷代書畫中的茶事了。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古畫中的茶事,品味一番古人的飲茶風尚。 宮樂圖  唐 佚名 絹本設色 48.7x69.5cm唐代以前,飲茶的風氣只流行於南方,北方人很少有飲茶習慣。後來禪教興盛,學禪務於不眠,而茶有提神作用,所以茶在禪寺流傳開來。到玄宗開元時期,飲茶的風尚已經成為全國各階層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煮茶工具不會挑?養生壺、玻璃壺、粗陶壺,哪個是煮茶的一把好手
    陸羽在《茶經》中寫到:「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根據這兩句話,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古時候,風爐是由銅,鐵或者泥料製作而成。至如今,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爐子材質也是如此,有銅、鐵,泥料。使用風爐煮茶的話,用來提供熱源的主要是荔枝炭或者酒精燈。
  • 圍爐煮茶:逐漸消失的雅致
    天寒地凍,圍爐煮茶,三五好友,無論是從詩詞歌賦談到人生哲理,還是從閒語八卦到我不語,你也懂,都是不錯的! 天氣寒冷,一杯熱茶就是最好的慰藉。小小的爐子上,有暗暗的小火不明不滅,壺裡的水慢慢地被煮沸,冒出細密的水霧。屋子裡的暖意暈染開茶香,讓飲茶人也由身及心地逐漸溫暖起來。
  • 圍爐(冬日絮語之二)
    一哥們朋友圈裡說,「三五知己,圍爐夜話,煮酒烹茶,其樂融融」。我誇他雅致,他笑答,就是鬧個酒,說個酒話,只是很喜歡這幾句話。的確,這樣的文字雖質樸平易,卻深情蘊藉,讀來讓人心生暖意。  生活中,傳統意義上的圍爐早已不多見。圍爐的那點光亮,在歲月深處隱隱閃現。人類遠祖在荒寒的野外圍一堆火來分享捕獵的收穫,那大概是最原始的圍爐了吧。
  • 探訪淮安茗茶美食
    經過制茶人百般的揉捏炙燙你仍持有氣定神閒的端莊與生俱來的容顏閉上雙眼與你熱吻領悟你的不凡你的體液刺激我思維的舌尖無法壓抑的甜若有來生輪迴我依然選擇柔曼嬌弱的你獨自品味再續情緣 柴米油鹽醬醋茶,百姓開門七件事,
  • 【天茗茶行】我把心交給茶
    因此,品茶時要有一個最佳的心理環境即心境,才會真正體味到品茶的真諦,獲得精神上的享受。茶苦,如生活。苦澀,有時清淡,有時濃鬱。茶的形成是磨練的積澱,在烈日下發芽開花,在驟雨中成長,在疼痛中被分離,在烈焰上焙制,終用沸水沏煮。經歷重重苦,方能流香。
  • 烤箱抽獎 | 溫度準、上色均勻的風爐,才最值得下手!
    一款能快速磨合好的風爐特別重要,每一次配方的視頻分享,都是跟EAT的深度磨合,最近在做夢龍捲的視頻,一次三條蛋糕卷,柔軟彈性,組織好,等我分享經驗喲~烘烤基本功太紮實了,風爐別無他求,就是一個烘烤均勻就完勝!前幾天的大圖分享,全部都是多層同烤的測評圖,這上色,也沒誰了,簡直是「神仙烤箱」沒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