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看朋友圈時,看見一位寶媽吐槽《海的女兒》這篇童話故事,說故事情節嚴重不符合現實,裡面的美人魚用很大的代價換來了自己的愛情非常不值得,這樣的故事也就能唬住小孩子罷了,說不定孩子還有很大可能會被教壞。
而且,下面的評論裡面,還有大多數家長都贊同這位寶媽想法,覺得那些故事書並沒有太大的現實價值,對孩子的發展非常不利等等。只有一個寶媽說:童話故事符合兒童認識世界的方式,好的童話都是從兒童的視角來創作的,是一種與成人視角不同的,屬於兒童的「真實」。童話故事不真實?成人思維並不是孩子世界的度量尺,家長及早了解的。
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不一樣
其實這位寶媽說的很正確,童話故事並不是教會孩子懂得世界上的大道理。而是體會故事人物的一系列行為和情緒,從而促進孩子情緒情感的建立和多樣化。如孩子會因為巫婆很壞而生氣,會討厭巫婆;也會因為美人魚善良而感動,萌發對美人魚的喜歡。
像開篇那位寶媽所說的「愛情」、「代價」等,都不是孩子所看到的,它們只是成人思想的產物,強加在孩子身上後,自然會覺得童話故事不符合現實,誤人子弟。
法國教育家盧梭在《愛彌兒》中表示:「我們從來沒有設身處地地揣摩過孩子的心理,我們不了解他們的思想,我們拿我們的思想當作他們的思想。」
所以,家長們可以嘗試放下成人的思維以及放棄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那樣,或許就可以發現孩子世界的精彩,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被注意」,如果孩子本來的世界沒有被看見,那就不叫愛。
樂樂媽很喜歡和孩子玩遊戲、看故事書。每天孩子睡覺後,她都會把《農夫與蛇》、《海的女兒》、《美人魚》等都看好幾遍。樂樂媽認為,這些故事很有意思,仿佛讓自己回到了童年。因為每次和樂樂看時,樂樂媽總是注意結局有多不好,情節很扯;可孩子總能看到一些不一樣的東西,聽完孩子的想法以後,樂樂媽覺得成人的視角真的和孩子的不一樣。
那麼,作為家長該怎麼做,才可以在陪伴孩子的同時,避免自己用成人的思維打擾孩子的世界呢?
給孩子自由,拓展孩子認知的範圍
孩子的認知從來都都不是成人強加的,也不是按照成人的想法發展的,而是孩子自身與外界的互動產生的認識。如經常帶孩子旅遊,能夠豐富孩子對世界的認識。
橙子三歲以後,就經常跟爸爸媽媽出去郊遊、旅遊。他們去過很多地方,橙子也見到過各種各樣的事物。橙子爸媽認為,用成人的視角去衡量孩子的世界,容易使孩子的思想變得狹隘,而多帶孩子出去,可以讓孩子知道世界並不是他眼裡的那麼大,也並不是童話故事裡描述的那樣。橙子從一開始的不安,變得越來越淡定,也很喜歡和別人交流。因為親眼見過和感受過大海、花草、山等,橙子畫的畫比幼兒園的其他孩子更生動真實。
蹲下來,體會孩子的視野
因為成人和孩子的身高不同,所以成人的視角和孩子的視角也就大不相同。只要家長放低了姿態,簡化了思維方式,才可以讓自己在心智上更加靠近孩子。
蹲下來,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知道在孩子的高度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這樣才能理解孩子,和孩子有效地溝通。蹲下來,在孩子的眼裡,成人就不是那個居高臨下有距離的大人。
《在生命擁抱你》中提到,確實存在著兩個生命的視角:孩子的,成人的,兩者都正確。雖然成人的視角更廣闊更完整,卻不代表孩子的視角是錯誤的。
保護孩子的童年
孩子不是為「長大」或「成功」、「成才」而活著,他們首先是為「童年」而活。作為成人,要讓孩子有過做天使的經歷,有美好的童年經歷,千萬不要讓孩子生來只能做沒翅膀的凡人。
現在大都是80、90後做媽媽,回想我們的童年,也許不是很美好,畢竟那時候爸媽忙於生活,育兒知識也沒這麼普及。所以,我們更要盡力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保護好他們天真和想像的翅膀。
枕邊育兒寄語:
童話故事有毒?別用成人思維來毀了孩子,讓娃只做沒有翅膀的凡人,作為家長要學會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學會用孩子的耳朵去聽,學會用孩子的感知去感受。不要用成人的思維,去衡量和保護孩子的世界,不打擾他的世界,才可以更好的陪著孩子長大。
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高級育嬰師,一位兒童心理學專業的二胎媽媽,專注孕期、育兒、早教、餵養與護理知識分享!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