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教育發展論談9-蔣美勤:弘揚民俗文化 彰顯品牌特色

2020-12-21 東方網

「十四五」教育發展論談9-蔣美勤:弘揚民俗文化 彰顯品牌特色

時間:2020/8/10 16:27:12

來源:奉賢區教育局    作者:南中路幼兒園園長 蔣美勤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今年疫情下的奉賢區教育系統黨政幹部暑期學習,培訓方式有所改變,但學習的質效沒有打折。在認真研讀學習了《奉賢區關於全面建設南上海品質教育區的若干意見》精神之後,對照「堅持多元成長,全面深化教學改革」中提出的「促進學校特色品牌發展」這一目標任務,我與奉賢區南中路幼兒園黨政班子團隊重點思考、梳理了幼兒園如何進一步傳承與發展民俗文化教育這一特色品牌的新一輪發展思路。

立足傳承 明晰發展方向

明確發展定位

南中路幼兒園創辦於1955年,是一所以民俗文化教育為特色的上海市示範性幼兒園,也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老牌幼兒園。

在60多年的辦園歷程中,南幼始終深入貫徹《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己任,秉承「童蒙養正——正心·正德·正見·正行」的辦園理念,始終堅定地走「幼兒園民俗文化教育辦園特色」之路,致力於辦一所「傳承文化涵養道德」的品質園。在辦園理念的引領下,幼兒園以前瞻的預見、敏銳的洞察,成功探索構建了園本課程《幼兒園民俗文化教育課程》,並在傳承中不斷推進。幾年來,在客觀分析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南幼不斷體現繼承和發展、傳統與時尚、共性和個性,把「民俗文化教育」貫穿於幼兒一日活動之中,與基礎性課程融合、與「賢文化活教育」融合。在傳承中積極開展「民俗文化體驗中實施童蒙養正教育的實踐研究」,通過節慶文化、工藝文化、飲食文化、詩詞文化四大文化節活動,讓師生共同體驗民俗文化中的傳統習俗和風尚等。

南幼人一直傳承著「持善本之心、存善本之念、做善本之行、師幼養德做最幸福的南幼人」的信念,自覺為「做最美麗的南幼人」注入內外合一更為豐富的內涵,讓歷史悠久的幼兒園煥發出新時期的風採。

注重園本課程建設

在園本課程的開發上,我們南幼堅持傳承、吸納、利用優秀的民俗文化,將符合幼兒身心特點和發展可能性的民俗文化資源融入課程,既傳播和弘揚民族文化,又能彰顯幼兒園辦園特色,凸現幼兒園辦園個性。

幼兒園成立有「南幼娃京劇社」,特邀專業的京劇老師精心挑選有潛質的大班幼兒園參加社團活動,有幸受邀和京劇小演員承擔了「2019親子嘉年華」開幕式富有韻味的京劇表演《華夏歷史歌》,和「梨園夢」的代言人白金女士——北京京劇院青年領軍、梅葆玖先生入室弟子亮相世博展館為大家展示了《梨花頌》曲目,參與拍攝了「尋找我眼中的上海之美」微視頻徵集,親身體驗了一把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幼兒園創設有三層民俗長廊「賢趣活動」區域,臉譜坊、剪紙坊、扎染苑、刺繡社、皮影戲社等傳統元素融入幼兒活動,讓幼兒在感受體驗中嘗試接觸中國民俗文化工藝製作,通過手工製作、藝術表現等手段,感受中國民俗文化與中國民俗藝術的美。南幼民俗長廊互動活動也多次向兄弟省市及其他區縣團隊開放展示。根據幼兒的興趣、家長的需求、老師的特色,幼兒園開設了「國畫」、「書法」、「剪紙」、「誦讀」、「足球」、「圍棋」等「南幼小社團」,師生每周一次分散到自選的社團裡參加活動,讓我們的特色課程形式更加多樣,方法更加靈活,設置更加優化。

作為上海市一般項目《創建區域幼兒園課程特色的推進機制研究》的課題組核心成員,幼兒園向全區全方位展示開放,並結合本園課程特色建設,下階段將開展《「活教育」理念下實施幼兒民俗文化教育的實踐研究》,進一步彰顯園本特色,推進幼兒園課程特色的建設。

 

放眼未來 思考後續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有特色,有亮點

作為一所有深厚文化底蘊的上海市示範園,許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也已隨著歲月的洗禮融入了我們的校園文化中,成為一種由內而外的氣質表現,我們也更期待更多的打著「南幼烙印」的園所文化能使幼兒園換發新的生命活力。擬創設溫磬、開放、動態、隱性教育的環境文化(幼兒園門廳民俗文化節元素、南幼「八德」文化景觀、京劇專用活動室等),並充分利用奉賢「賢文化活教育」資源及幼兒園環境資源,不斷創新豐富民俗長廊「賢趣活動」區域,讓孩子在感受體驗中嘗試接觸中國民俗文化工藝製作,並通過手工製作、藝術表現等手段,引領孩子推開民俗工藝藝術瑰麗的大門,使南幼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深深地烙上「中國印」。

課程建設有傳承,有發展

利用「賢文化」活資源、創設活環境中開展「活課堂」系列項目行動研究:每周民俗長廊賢趣活動、遠足體驗日活動、親子民俗樂及各小社團活動;以節慶、工藝、飲食、詩詞為主題的四大民俗文化節活動;主題教育滲透性活動等。以教研組為主陣地,聚焦活資源、活環境、活課堂、活方法等核心內容,開展序列研究,進行資源庫建設研究,梳理、編制資源電子夾,包括「課例精選」「活動方案」「活動案例」等,形成較為序列性、操作性的「民俗文化教育」園本課程實施方案。

新時代的大環境賦予了傳統文化新的文化使命,戲曲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中華民族千年智慧的結晶,也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擬推進實施「京韻坊」——南中路幼兒園京劇文化體驗空間項目,充分利用三樓空間打造「南幼京韻體驗館」和「京劇文化長廊」——「一館一廊」的特色空間。京韻體驗館設京劇文化互動體驗區、京劇欣賞延展區、京劇表演小舞臺等。戲劇文化長廊則通過京劇元素布置、經典人物造型及臉譜服飾製作等形成特色京韻小街區,在京劇與語感、京劇與美感、京劇與品德、京劇與生活等多方面進行多元探索,將京劇作為培養幼兒對自然、藝術、語言、生活等「感受力」的重要渠道,綿綿滲透、細細入微,讓濃鬱的「京韻」在南幼閃爍藝術的光輝。

師資隊伍建設有抓手,有成效

學校的發展,保教質量是關鍵;保教質量的提升,師資隊伍是關鍵。而師資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教師個體的發展。作為市級示範性幼兒園,在經歷60多年歷史考驗的南幼文化薰陶中,以「以人為本、以園為本、以需求為本」為指導思想,將繼續圍繞幼兒園三年自主發展規劃的目標要求,激發教師自我發展需求;作為奉賢區校本培訓先進學校,擬通過開展多元的培訓項目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支撐:如音樂素養培訓、京劇特色老師培訓等,根據不同發展時期教師的特點和需求,精心研究、策劃、組織,傾心打造各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用民俗文化教育中「八德」小故事引導教師努力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

「做有思想的教師,辦有品味的幼兒園」始終是南幼努力的方向,我們每一位南幼人將繼續堅定地走「幼兒園民俗文化教育辦園特色」之路,用心讓每一位南幼寶貝擁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相關焦點

  • 委員會客廳裡「文化論劍」,暢談「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圍繞「瑞安『十四五』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大家談」這一主題,建言議政。據了解,「十三五」以來,瑞安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溫州市有關精神,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加強重點項目和企業培育,文化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顯現,為「城人產」融合發展的至美瑞安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 民俗文化的意義與價值
    民俗文化既豐富了人們的生活,又增加了民族凝聚力,具有物質生活價值、精神生活價值和社會生活價值。 民俗文化又稱為傳統文化,是指民間民眾的風俗生活文化的統稱。也泛指一個國家、民族、地區中集居的民眾所創造、共享、傳承的風俗生活習慣。
  • 傳統文化潤心靈 特色發展鑄品牌
    原標題:傳統文化潤心靈 特色發展鑄品牌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離不開
  • 弘揚齊魯海洋文化 發展藍色旅遊產業
    總之,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山東海洋文化形成了以海洋為特色的神仙文化、以溫帶漁業為基礎的民俗文化、以全真教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青島煙臺為代表的歐風海韻、以中日和中韓歷史交流為特徵的對外交往文化、以黃河三角洲為巨大載體的大河口生態文化。
  • 弘揚美育思想 傳播優秀文化 推動美術教育
    由中國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主辦,美術教育系所承辦的「美育」學術周第一期講座順利收官。本次以美育為主題的學術周,旨在弘揚美育思想,傳播優秀文化,推動美術教育在以社會美育為目標的學科建設與學術認知,並進一步增進校園文化交流,主講嘉賓是在美育、管理、傳播等相關領域有著深入研究與實踐的的專家學者,他們從各自的角度呈現三場精彩而生動的學術講座。
  • 談陶瓷民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首先感謝您的閱讀,歡迎留言交流談陶瓷民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中國作為陶瓷的起源地,其濃厚的陶瓷文化一直令全球佩服。景德鎮陶瓷聞名世界,提到陶瓷,大伙兒最先想起的唯有人們瓷都景德鎮。陶瓷文化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形狀,陶瓷是一種工藝美術品,都是一種民俗造型藝術,民俗文化,因而,它與民俗文化的關聯極其緊密,主要表現出非常深厚的民俗文化特點,普遍地體現了在我國老百姓的社會發展、世態人情和在我國老百姓的審美觀、審美觀使用價值、審美觀樂趣與審美觀追求完美。
  • 周口有故事:留住鄉愁 弘揚周家口農耕文化
    「我們這裡有『農耕之家』、『農耕體驗園』及農耕(民俗)文化館,主要陳展中原農耕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史、農業技術的進步與革新,以及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周口華威民俗文化博物苑副館長杜超說道。據其介紹,周口農耕習俗已被列為第五批周口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品牌學校丨大嶺山中學打造「和美教育」特色品牌 為學生鋪設生命...
    他們中有學生家長,也有外校老師,他們認真聽、認真記,借著大嶺山中學舉行品牌學校開放日的契機,深入了解學校「和美教育」特色品牌建設的教學成果。李偉明說,學校將以文化傳承和改革創新為己任,壯大辦學規模,持「和美」之信念,循「和美」之正途,夯實立德樹人,扎牢根基,堅定理念導航,環境薰陶,強化改革強校,課程鋪路,不斷深化特色、豐富內涵、提升品質、擦亮教育品牌,為全校師生成長搭建階梯,使每位師生的品德和能力都得到更好、更優的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社會認可的教育。
  • 「民俗文化」歷史發展的價值
    民俗有鞏固民族、部落或家庭的認同觀念的作用。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社會成員,他們在同一類型或模式的文化環境受到薰陶、感染和教育,形成相同的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歷史人物雕塑,廣場雕塑挑擔子人物雕塑,廣場雕塑這種為社會成員共同擁有的民俗文化,維繫著群體的心理,是產生和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富有源泉性的強大動力
  • 第二屆北京西山永定河發展論壇聚焦京西「十四五」文化發展
    本屆論壇主題為「文化傳承新高地,產業復興新地標——聚焦京西十四五文化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李世傑表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是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持續、充分挖掘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文化內涵,將其轉化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 賞民俗文化 品西府美食
    本次活動由寶雞市商務局、中共鳳翔縣委、鳳翔縣人民政府主辦,中共鳳翔縣委宣傳部、鳳翔縣商務局、鳳翔縣文化和旅遊局承辦,陝西餐飲商會、寶雞餐飲飯店行業協會、寶雞麵皮行業協會協辦。8月26日,2020首屆「先秦古都 美味雍州」絲路美食文化節暨鳳翔豆花泡饃、臊子麵、擀麵皮大賽在鳳翔縣六營民俗村拉開帷幕。
  • 弘揚旗袍文化 彰顯女性風採
    弘揚旗袍文化、彰顯女性風採。11月21日,達州市旗袍文化藝術協會成立三周年旗袍藝術展演活動舉行。活動現場,達州市旗袍文化藝術協會的會員們身著美麗的旗袍,先後帶來了《旗袍之歌》、《與時代共舞》、《火》、《旗袍基礎知識禮儀展示》等一個個精彩的節目,生動演繹了旗袍文化「古典與時尚、傳統與現代、情懷與色彩」的深刻內涵,展現了現代女性求真、求美、求好的自信與活力。
  • 贏商品牌秀:長安大牌檔——弘揚陝西地域文化 傳承陝味特色美食
    自古以來,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不但能夠帶領人們體驗奇妙的味蕾之旅,更可以結合地方特色向人們傳揚歷史文化。現如今,新興餐飲品牌不斷湧現,如何在紛繁複雜的餐飲類目中形成自己獨有的品牌亮點和飲食特色,帶給消費者不一樣的感官體驗和味蕾享受,將成為未來餐飲品牌長足發展的著力點。   陝西歷史源遠流長,民族文化聞名遐邇。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二、特色鮮明,打造「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作為特色十分鮮明的鐵路職院,湖南高鐵職院致力於將高鐵特色的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和國學文化有機融合,打造「高鐵國風」校園文化品牌,在校園活動中有效開展文化育人工作,培養新時代文化底蘊深厚的鐵路人。
  • 廣州市白雲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聯盟現場會暨粵劇文化藝術...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19日,由廣州市白雲區教育局主辦、白雲區同和小學承辦的白雲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聯盟現場會暨粵劇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行,來自白雲區的6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聯盟學校428名演員齊聚在白雲區同和小學搭建舞臺,同臺展示聯盟學校在粵劇傳承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
  • 2020年運城市民俗文化旅遊年活動指南(完整版)
    一、營造歡樂祥和節日氛圍春節期間,圍繞「龍騰虎躍」、「美輪美奐」、「物產豐饒」、「人文厚重」等主題,在南風廣場舉辦「大運城2019年改革發展重大成就圖片展」。二、舉辦中心城市系列文化活動1、展示民俗文化。
  • 石家莊文化共享菜單發布!2019年全年重點文化活動都在這裡
    4月活動晉州市梨花旅遊文化節4月初,在晉州市周家莊農業特色觀光園舉辦第十四屆晉州市梨花旅遊文化節,是河北省「一縣一品」雙十佳縣域文化品牌活動,梨花節期間將舉辦「花香春濃」田園踏青、文化民俗展演、特色農副產品展銷、生態採摘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 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泰山學院:以泰山文化鑄魂育人
    泰山這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寶藏已成為泰山學院重要的實踐教學和社會實踐基地。各二級學院結合專業特點,在泰山上開展地理地質、文化遺蹟、植物種植、書法美術、歷史民俗等實踐教學活動,讓學生身臨其境,切身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領略傳統文化的無限魅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 做強茶產業 弘揚茶文化——對潛山市發展茶文化的思考
    中華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極富文化精神內涵。如今茶文化的興起,已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增長支撐點,激發了發展活力,延伸了產業鏈條,拓展了市場空間,提升了茶產業知名度和影響力。潛山挖掘、傳承和弘揚茶文化,有基礎、有潛力、有資源,其時已至、其勢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