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劇文化盛宴:廣州白雲區428名師生同臺展示粵劇傳統教育特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張曉莉 唐芬圖/主辦方提供12月19日,由廣州市白雲區主辦、白雲區同和小學承辦的白雲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聯盟現場會暨粵劇文化藝術節舉行。來自白雲區的6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聯盟學校的428名師生匯聚白雲區同和小學的搭建舞臺,同臺展示聯盟學校在粵劇傳承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表演粵劇折子戲戲曲舞蹈及創意剪紙秀粵劇是嶺南特有的傳統藝術文化。
-
執著編纂《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倪惠英:要為粵劇留下根和源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自去年11月推出「做打卷」之後,將於12月8日舉行「唱念卷」的新書首發。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以下簡稱《大全》)主編倪惠英近日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介紹了編纂《大全》的初衷:「為粵劇留下根和源。500年、1000年之後的人要學粵劇,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源頭。」她說,「沒有傳統、理論支撐的劇種,是走不遠的。」
-
專訪|《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
倪惠英接受媒體專訪【初衷】擔心粵劇藝術會被異化或者同化羊城晚報:今年是您從藝50周年,也是粵劇發展的50年,怎樣去看待這50年來粵劇的發展?我經歷過粵劇的輝煌。1978年,廣州粵劇團開排《楊門女將》,這是樣板戲之後傳統戲劇的第一次復興。演出盛況空前——中山紀念堂連演一個月,觀眾還要通宵排隊。那時,兩張粵劇票是很貴重的禮物。我也經歷過粵劇的低潮。後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傳統戲曲文化遇到極大的衝擊。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系列活動即將開啟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11月29日是粵劇日,《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繼去年《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做打卷」出版後,「唱念卷」將在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式,並於當晚在中山紀念堂舉行《此物最相思》粵劇演出晚會。
-
傳承經典 弘揚粵韻 珠海粵劇粵曲進校園 1.3萬中小學生感受傳統...
粵劇班的孩子還進行了表演展示。 中國戲曲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傳承的重要載體。為提升青少年的綜合藝術素養,推動戲曲藝術的傳承普及,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教育廳主辦,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珠海市戲劇曲藝家協會執行的「2019-2020年度廣東省戲曲進校園」活動11月2日在香洲區粵劇傳承基地北嶺小學啟動,至12月23日在市第三小學落幕,共完成進校園演出43場。
-
專訪《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這套書是中國戲曲界一個示範
作為一項重大文化工程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以下簡稱《大全》),除了受到粵劇界的重視外,還引起中國戲曲界極大關注。它的編纂有哪些故事?近日,《大全》的主編、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倪惠英接受媒體專訪,為讀者一一道來。
-
「粵劇進校園」活動舉行
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東莞粵劇發展中心首次開展「粵劇進校園」活動,同時也是宏遠外國語學校生命教育夏令營活動內容之一。據唐沛文介紹,課程內容是根據孩子們的接受能力量身定製的,「這些孩子們都是一張白紙,說得太深奧會讓他們不感興趣,因而在設計課程的時候,特別考慮到這一點,也希望通過一些互動體驗環節,讓孩子們更簡單直接的了解粵劇。」科班出身的唐沛文,有著豐富的演出及教學經驗,近年來一直致力於培養粵劇曲藝新苗。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12月8日首發
·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編撰工作如期完成,將於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2017年9月,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正式啟動《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的編纂工程,並於2019年11月出版了五卷之一的「做打卷」。今年,該書編委會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困難,完成了「唱念卷」的編纂工作。「唱念卷」與「做打卷」相比,容量更大、音頻更多、篇幅更長。其中,僅頁碼就達到1060頁,是「做打卷」的兩倍多,是一部頗具規模的典籍。
-
廣州市資訊|白雲區殘疾學生有教育補貼,8月底前都可申請
白雲區殘疾學生有教育補貼,8月底前都可申請白雲區殘疾人教育扶助經費現已開放申請,符合條件的學生可以就近申請該項教育補貼主要針對白雲區所有的殘疾學生,包括學前教育及各個教育階段的殘疾學生,還有貧困殘疾家庭子女。疫情期間,考慮到殘疾學生都在上網課,無法到學校開具教育證明,區殘聯將申請時間延期到8月,讓殘疾人學生和子女都有足夠的時間申報資助。而且,區殘聯還簡化了殘疾學生提交材料和辦理手續的流程:填寫申請表、準備戶口本、殘疾人證件,這些申請手續都能在各鎮街殘聯或各社區居委殘聯工作人員的專業指導下進行申辦。
-
30多年粵劇情緣,蔣文端:我是屬於粵劇的
12月22日下午,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廣東粵劇院藝術指導蔣文端做客粵劇藝術博物館,在由廣東省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名家大講堂粵劇新傳承》系列活動上,以「我的藝術人生——蔣文端個人分享會」為主題,回顧了自己30多年來的粵劇生涯,並與臺下觀眾分享了人生故事和經歷感悟。
-
全國人大代表曾小敏:讓粵劇社會化考級全面鋪開
在她的策劃下,廣東粵劇院自4月10日起推出「粵韻Online」的系列粵劇線上演唱會,僅5月1日推出的「粵韻ONLINE•致敬勞動者——廣東粵劇院『五•一』線上演出會」,全球在線觀看累計超過276.6萬人次。通過在線直播的方式,將粵劇文化用一種新潮的方式進行傳遞。此外,她也希望各個地方劇種,能夠建立起社會化考級的機制。
-
當京劇遇見粵劇 南北名家攜手傳承戲曲
昨日下午,在廣州塔內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名家分享會——《當京劇遇上粵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州粵劇院藝術總監歐凱明,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國家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于魁智,國家京劇院著名導演孫桂元等藝術家就中國兩大最具代表性的劇種的傳承和發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廣州戲迷有福了!
-
廣東粵劇傳統文化產業戰略發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洽談會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項目部一部一行人員驅車前往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同粵劇大師鄧志駒及黃忠孝先生等討論粵劇項目落實方案。對於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加強人民精神文明建設指示,粵港澳三地通過中央政府共同申報的粵劇已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粵劇「申遺」成功消息一夜傳遍大江南北,聞者無不歡欣鼓舞。然而,粵劇界並沒被「一片光明」的天真幻想所籠罩,相反「潑冷水」的警醒之聲頻繁響徹耳畔。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首揭面紗,用電影手法升華戲劇之美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已開拍近半月,12月10日下午,廣州市原市長黎子流與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廣東省文聯副主席倪惠英及廣州市廣播電視臺臺長崔頌東一行到電影拍攝現場「探班」。探班之時,影棚現場正在緊張有序地拍攝「範蠡」黎駿聲與「西施」陳韻紅「西施啟程、話別範蠡」的戲份。據悉,這場戲是整部影片情感最為強烈的一場。
-
2020年1月廣州白雲區文化歡樂季活動一覽
2020年「雲·飛揚」文化歡樂季來啦!第一波活動「春之綻放」10大主題、超過100項細化活動涵蓋傳統文化、時尚電競、當代藝術、親子閱讀、藝術課程等領域。快收下這份歡樂季最全主題攻略! 4.桃花雅趣----古代遊藝活動 傳統迎春花市文化嘉年華 今年的白雲花市不但能逛花街,賣靚花,還能在「文化專區」享受文化大餐,每天都有精彩文藝節目匯演,還有豐富的白雲文化傳統非遺現場互動,最關鍵的是在「白雲人家」打卡點留下一張幸福滿滿的全家福哦!
-
粵劇《紅頭巾》回娘家
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導演莫非編劇;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領銜主演的現代粵劇《紅頭巾》將於9月20-23日20:00在佛山市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大劇場連演四場。
-
粵劇名家齊聚酷狗直播,共同呈獻「七一」主題粵劇晚會
7月1日,「風展紅旗如畫——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主題粵劇晚會」在酷狗直播等網絡平臺上演。來自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珠海市文化館、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的粵劇名家齊聚廣東粵劇藝術中心,用紅色經典粵劇曲目獻禮、致敬,並以網際網路直播的創新形式推廣粵劇這一富有嶺南特色的世界級「非遺」文化。據統計,本場活動累計線上觀看人數超35萬。
-
國家一級演員蔣文端:30多年粵劇傳承路
近日,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蔣文端做客粵劇藝術博物館,在由廣東省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名家大講堂粵劇新傳承》系列活動上,以「我的藝術人生——蔣文端個人分享會」為主題,回顧了自己30多年來的粵劇生涯,與觀眾分享人生故事和感悟。
-
9歲娃娃展風採 夏令營裡唱粵劇
本次活動由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和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聯合主辦,廣東舞蹈戲劇職業學院校外實踐基地廣東香山粵劇團承辦,來自粵澳兩地的80餘名師生參加了此次活動,港方團隊疫情原因未能成行。夏令營於8月17日開營,20日的青少年粵劇折子戲匯演是夏令營的成果展示。
-
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誕生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羅仕,通訊員梁彥蘭報導:29日,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編撰工作如期完成,將於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