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這套書是中國戲曲界一個示範

2021-01-14 金羊網

專訪《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這套書是中國戲曲界一個示範

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2020-12-09

它的編纂有哪些故事?近日,《大全》的主編、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倪惠英接受媒體專訪,為讀者一一道來。

倪惠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

圖/通訊員 梁彥蘭

12月8日晚,粵劇典籍《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舉行新書首發。作為一項重大文化工程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以下簡稱《大全》),除了受到粵劇界的重視外,還引起中國戲曲界極大關注。它的編纂有哪些故事?近日,《大全》的主編、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倪惠英接受媒體專訪,為讀者一一道來。

初衷

為粵劇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羊城晚報:今年是您從藝50年,怎樣看待這50年來粵劇的發展?

倪惠英:我的一生與粵劇不可分割,可以說粵劇成就了我的人生,我對粵劇有一種感恩之情,甚至是一種敬畏。

我是粵劇的親歷者也是實踐者。我經歷過粵劇的輝煌。1978年,廣州粵劇團開排《楊門女將》,這是樣板戲之後傳統戲劇第一次復興。演出盛況空前——中山紀念堂連演一個月,觀眾要通宵排隊。我也經歷過粵劇的低潮。上世紀80年代末,粵劇演出市場「斷崖式」下滑。演員們甚至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演粵劇的。廣州那麼大,粵劇鐵桿觀眾只有一兩千人。一直到21世紀,我們國家的國力提升,藝術迎來發展高潮。從中央到地方都高度重視傳統文化,並加大支持力度。近幾年,粵劇更是獲得很大發展。

羊城晚報:到您這個年齡,為何還要勞心勞力編纂這部工程浩大的《大全》?

倪惠英:我是編纂《大全》的發起人。我既是演員又是劇團領導,我很清楚粵劇隊伍的現狀。粵劇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間有新的東西,但可能也丟了些傳統。我擔心粵劇藝術會被「異化」或者「同化」。

如何將有數百年歷史沉澱的粵劇傳承好?我們策劃了由11個經典粵劇折子戲組成的《廣府華彩》。我記得,我去請粵劇界老前輩過來教一些傳統的東西。當時她拉著我的手,眼含熱淚地說:「感謝你還記得我們。」那一刻我如坐針氈。

我在拜訪很多老前輩時發現,其實粵劇有很多東西已經遺失了。我們這一代對粵劇知識都知之甚少,那麼更年輕的一代呢?中國戲曲講究口傳身授,再過二三十年,老一輩的粵劇藝術家走了,粵劇的一些傳統可能就會消失。所以,我有一種緊迫感。

六七年前,我就開始呼籲要編纂粵劇表演藝術方面的書籍。如果沒有理論支撐,一個劇種走不遠。這是一個基礎工程。我的呼籲得到時任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陳建華的重視。他說:「《大全》是一個把粵劇留下來的文化大工程,這件事一定要做。」2017年9月,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正式啟動了《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纂工程。

價值

體現這一代粵劇人的使命擔當

羊城晚報:2019年11月,《大全》的「做打卷」率先出版,大家對該卷有何評價?

倪惠英:「做打卷」得到戲曲界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今年5月,羊城書香節舉辦的十大好書評選活動中,《大全》「做打卷」以超過15萬張票數的佳績榮登榜首。今年9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2019年度「張庚戲曲學術提名」活動中,《大全》「做打卷」作為理論類著作參評,以高票獲獎。這也是該年度唯一獲全國戲曲理論著作類獎項的書卷。

國內戲劇界很多同仁感嘆,《大全》的編纂是中國戲曲界的一個示範,是一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大事,是我們這一代粵劇人應該擔當的使命。

羊城晚報:截至目前,《大全》已出版了兩卷。未來,《大全》還有哪些編纂計劃?

倪惠英:《大全》已出版了「做打卷」和「唱念卷」。編委會還計劃在今後兩年的時間裡,完成其餘三卷(「音樂卷」「舞美卷」「劇目卷」)的編纂和出版工作。

在《大全》的編纂過程中,充分體現了粵劇人「八方和合」的團結精神。粵劇同仁們「不為名,只為史」,無私付出。

特色

填補粵劇舞臺官話研究空白

羊城晚報:《大全》「唱念卷」有何特色?

倪惠英:在「唱念卷」的編纂過程中,我們對粵劇聲腔藝術進行了大量的尋源、發掘、整理、提升,並對書卷各篇章的設置進行了合理的編排。全卷共分「語音聲韻篇」「念白形式篇」「聲腔結構篇」「古腔名曲篇」「流派唱腔篇」「唱功技巧篇」。「唱念卷」的容量更大、音頻更多、篇幅更長。僅頁碼就達到1060頁,完全是一部頗具規模的典籍。

「唱念卷」集圖、文、音、像於一體,成為一部系統化、規範化、標準化、數位化的教科書和辭書。全卷共收入340段範例音頻,50段實例視頻,還有6段演講視頻、7首示範曲目。

在「唱念卷」的6個分篇中,極具特色的是「語音聲韻篇」。這一篇包括廣州話聲韻和粵劇舞臺官話。其中詳細介紹了廣州話的聲調與分韻,這是首次在粵劇書籍中採用詳細而系統的聲韻開列方法。過去,戲行內對粵劇舞臺官話一直缺乏系統的研究,都是靠口傳身授,以至各行其是,沒有一套規範的教材。《大全》編輯部組織了一批老藝人,搜集了前輩大量演唱音頻,從中選出約1700個舞臺官話常用字,編出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填補了多年來在舞臺官話研究方面的空白。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專訪|《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主編倪惠英
    近日,《大全》的主編、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倪惠英接受了羊城晚報等媒體的專訪,為讀者一一道來。倪惠英接受媒體專訪【初衷】擔心粵劇藝術會被異化或者同化羊城晚報:今年是您從藝50周年,也是粵劇發展的50年,怎樣去看待這50年來粵劇的發展?
  • 執著編纂《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倪惠英:要為粵劇留下根和源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自去年11月推出「做打卷」之後,將於12月8日舉行「唱念卷」的新書首發。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粵劇表演藝術大全》(以下簡稱《大全》)主編倪惠英近日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時,介紹了編纂《大全》的初衷:「為粵劇留下根和源。500年、1000年之後的人要學粵劇,都可以在這裡找到源頭。」她說,「沒有傳統、理論支撐的劇種,是走不遠的。」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首發系列活動即將開啟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11月29日是粵劇日,《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繼去年《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做打卷」出版後,「唱念卷」將在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式,並於當晚在中山紀念堂舉行《此物最相思》粵劇演出晚會。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12月8日首發
    即將首發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 主辦方供圖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誕生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羅仕,通訊員梁彥蘭報導:29日,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編撰工作如期完成,將於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
  • 第一套粵劇舞臺官話讀音表誕生
    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宙輝、羅仕,通訊員梁彥蘭報導:29日,記者從《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時3年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編撰工作如期完成,將於12月8日舉行新書首發。
  • 創新又留粵味,專家點讚粵劇《紅頭巾》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也認為,粵劇《紅頭巾》給中國劇壇帶來一股清風也是新風,很久以來沒有欣賞到這麼完整的又是曲牌體的戲劇。這部戲給劇壇、中國戲曲找回了尊嚴和榮譽,聞到了中國戲曲的神韻和味道。「從《紅頭巾》看到了民族文化源頭上帶有一種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原型的東西,例如女媧補天的精神。」馬也說。
  • 粵劇《譙國夫人》北京首演,廣東粵劇院優秀劇目晉京巡演圓滿成功
    飾演「陳霸先」的廣州粵劇院總經理、國家一級演員、「二度梅」獲得者歐凱明說:「《譙國夫人》作為省市粵劇院強強合作重點打造的一個劇目,這次能夠晉京演出成功,我感到非常高興!這體現了粵劇界團結友愛、追求精品的精神,我希望能通過這樣的合作,帶動整個粵劇界的團結合作。這次晉京演出收穫最大的是首都觀眾能夠欣賞到粵劇的精品劇目,感受粵劇的藝術特色,而且能夠看到兩個院團的精神面貌和總體的藝術水平。」
  • 粵劇電影《範蠡獻西施》首揭面紗,用電影手法升華戲劇之美
    通過電影藝術,將經典的粵劇藝術保留下來影片《範蠡獻西施》根據經典同名粵劇舞臺劇改編,講述了範蠡與西施兩人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影片由國家一級編劇、導演鄧原與青年導演潘鈞執導,粵劇名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黎駿聲、陳韻紅分飾男女主角。
  • 《粵劇有我地》 15位未來大老倌閃亮登場
    1月9日晚,《粵劇有我地》之「未來大老倌」2021大型新年戲曲晚會在江南大戲院舉行,十多位優秀青年演員齊亮相,為觀眾呈現了一臺粵劇藝術盛宴。據悉,這臺晚會將於2月12日(農曆大年初一)晚在廣東廣播電視臺嶺南戲曲頻道播出。
  • 粵劇名伶雲集紀念薛覺先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謝奕娟) 今年是粵劇一代宗師薛覺先誕辰110周年,11月25日~26日,一場薛派名曲、名劇演出晚會將在廣州和順德先後舉辦。演出邀請到汪明荃、白雪仙、羅家寶等名家擔任藝術顧問,匯集了關國華、鄭培英、小神鷹、倪惠英、丁凡等粵港澳的數十位老中青三代藝術家。
  • 傳承經典 弘揚粵韻 珠海粵劇粵曲進校園 1.3萬中小學生感受傳統...
    粵劇班的孩子還進行了表演展示。   中國戲曲是傳統文化的瑰寶,是傳統文化在青少年中傳承的重要載體。為提升青少年的綜合藝術素養,推動戲曲藝術的傳承普及,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廣東省教育廳主辦,中共珠海市委宣傳部、珠海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珠海市教育局、珠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承辦,珠海市戲劇曲藝家協會執行的「2019-2020年度廣東省戲曲進校園」活動11月2日在香洲區粵劇傳承基地北嶺小學啟動,至12月23日在市第三小學落幕,共完成進校園演出43場。
  • 廣州市白雲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聯盟現場會暨粵劇文化藝術...
    中國教育在線訊 12月19日,由廣州市白雲區教育局主辦、白雲區同和小學承辦的白雲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聯盟現場會暨粵劇文化藝術節成功舉行,來自白雲區的6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聯盟學校428名演員齊聚在白雲區同和小學搭建舞臺,同臺展示聯盟學校在粵劇傳承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
  • 「富力CBD粵劇文化時尚周」正式開鑼,在CBD掀起「國潮風」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富力物業廣州公司將與廣東粵劇院、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紅線女藝術中心、天河非遺文化保護中心共同為CBD白領們籌備一場別開生面、中西相融的「粵劇時尚聖誕之夜」。
  • 粵劇曲藝名家齊聚東莞同臺獻藝 喜迎國慶
    藝起來——東莞文藝名家推廣計劃"系列活動之"喜迎國慶·獻禮祖國"2020年"古梅樂韻"粵劇曲藝名家精品欣賞會,在此舉行。本次名家精品欣賞會是由廣東省曲藝家協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指導,東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麻湧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也是第十八屆東莞"粵劇黃金周"系列演出活動之一。  國內著名粵劇曲藝名家,與東莞本土曲藝藝術家同臺獻藝。
  • 30多年粵劇情緣,蔣文端:我是屬於粵劇的
    12月22日下午,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廣東粵劇院藝術指導蔣文端做客粵劇藝術博物館,在由廣東省藝術研究所主辦的《名家大講堂粵劇新傳承》系列活動上,以「我的藝術人生——蔣文端個人分享會」為主題,回顧了自己30多年來的粵劇生涯,並與臺下觀眾分享了人生故事和經歷感悟。
  • 粵劇《紅頭巾》回娘家
    由國家一級導演,中國戲劇梅花獎表演藝術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導演莫非編劇;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領銜主演的現代粵劇《紅頭巾》將於9月20-23日20:00在佛山市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大劇場連演四場。
  • 三水女人「下南洋」故事上粵劇舞臺!現代粵劇《紅頭巾》成功首演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彥蘭圖/廣東粵劇院提供歷時三年,易稿十餘次,廣東佛山三水女人下南洋故事終於被搬上粵劇舞臺。8月24日晚,現代粵劇《紅頭巾》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成功首演。現代粵劇《紅頭巾》由國家一級導演張曼君執導;國家一級導演莫非編劇;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曾小敏主演。該劇描述的是上世紀30年代初,災荒年間,三水女人盧帶好、阿月和阿麗姐妹結群去南洋當「紅頭巾」謀生養家的舊時往事。
  • 粵劇文化盛宴:廣州白雲區428名師生同臺展示粵劇傳統教育特色
    來自白雲區的6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聯盟學校的428名師生匯聚白雲區同和小學的搭建舞臺,同臺展示聯盟學校在粵劇傳承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表演粵劇折子戲戲曲舞蹈及創意剪紙秀粵劇是嶺南特有的傳統藝術文化。
  • 9歲娃娃展風採 夏令營裡唱粵劇
    》《林衝夜奔》《武松打店》《白龍關》等7部經典折子戲劇目,出色的表演贏得滿堂喝彩。《武松打店》是傳統粵劇中極具南派武技特色的折子戲,兩位小演員或飛跳、或翻騰、或追逐、或打鬥,將武松與孫二娘撕打的緊張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既能學到很多新東西,也玩得很開心。」扮演孫二娘的澳門小演員歐陽鳳瑜表示,這是她第五次參加粵港澳青少年粵劇藝術交流夏令營,她在中山感受到了熱情與友好,也從中收穫了進步。
  • 廣東粵劇傳統文化產業戰略發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洽談會
    中金普華產業研究院項目部一部一行人員驅車前往中山市香山粵劇研究院同粵劇大師鄧志駒及黃忠孝先生等討論粵劇項目落實方案。省內粵劇名家直言不諱地稱,「申遺」成功的確有利於提升知名度、形象宣傳和爭取更多資助,但並不能根本性地扭轉目前粵劇面臨的困境。「人才青黃不接,技藝瀕臨失傳,代表劇目陳舊,觀眾缺乏興致。這些『要害"招招致命,光憑『申遺"成功就能解決嗎?切不可盲目樂觀!」「改革是粵劇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