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空鐵——騰空50米高的輕軌,不僅能夠讓人們上下班,還能夠讓上海的全世界遊客以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這座城市……」
「上海之環——把上海的綠帶全部聯繫在一起,如一條綠色的項鍊一樣,包圍著這座城市……」
「上海之橋——我們希望在黃浦江上能有行人橋,讓騎自行車的騎手和徒步的行人能夠只花5-10分鐘就跨越黃浦江……」
話筒前,馬溯設計合伙人、執行長姜華凱侃侃而談,每一個概念被提出,周遭就是一片「哇」的驚嘆。無論是見多識廣的各國老外,還是嚴謹務實的中方官員,隨著姜華凱的描述,被帶進了對城市未來的無盡想像中。
這場會議,名為「我心中的未來上海」——上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外資企業和商界人士座談會,由上海市政協主辦。「圍繞編制『十四五』規劃協商議政,是市政協今年履職工作的重中之重。外資企業和商界人士具備全球視野,更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是推動上海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通過舉辦此次座談會,我們希望廣泛聽取意見、凝聚各方共識、匯聚各方智慧,進一步做好協商議政工作,並將相關意見建議收入市政協圍繞上海『十四五』規劃編制開展的協商議政工作成果中,助力上海未來發展更快更好。」會議一開始,市政協副主席李逸平的一番致辭開門見山。
「近期國務院出臺的推動跨境資本投資、優化外國人申請工作籤證流程等一系列措施,讓我們倍感鼓舞。」中國歐盟商會上海分會總經理瓊安娜表示,上海的機遇尤其多,現有政策也支持來中國發展的外企,上海具有成為全球創新中心的潛力。以智慧財產權保護為例,上海建立了智慧財產權的法院,從法律層面為智慧財產權提供保障。
「這將有助於歐洲公司把科技方面的經驗帶到這裡。」說到這裡,瓊安娜展望了2020年上海進博會,她說:「這次進博會能夠證明儘管過去幾個月面臨疫情的巨大挑戰,上海依然向各國企業、向全球商業開放,而且願意建設更加開放的未來。」
「我在上海住了7年了。」上海紐約大學工程與計算機科學部主任羅開朗表示,城市發展要注重可持續性,比如減少空氣排放、垃圾精細化管理等。「中國已經走上了一條正確的軌道,未來會有更多顛覆性技術的突破,上海要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成為全球創新中心和發展的典範。」
德國商會上海分會董事會主席、科德寶集團亞洲地區代表許倍帝所在的公司紮根上海已有25年。許倍帝認為,上海作為一座有工業歷史的城市,在重視貿易和服務的同時,也要關注高端製造產業,尤其是高端數位化製造業的發展。同時,利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提高城市和整個區域的競爭力,聚集人才,建立可持續的人才庫,並改善住房、教育、醫療資源的分配。
「今天這個會開在特殊的時間,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我們已經聚到一起;也面向特殊的對象,各位企業家、高管,你們見證上海發展、參與上海發展;開在特殊的地點,會場所在的人工智慧島,應該說也是代表未來上海;以及特殊的主題,我們心中未來的上海。」應邀而來的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阮青以上海「十四五」繪圖者之一的身份傾聽了各位「洋面孔」們的「上海話」。
「你們提醒我們要更加重視『十四五』規劃當中要注意的一些內容,比如說先進位造業的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創新研發中心的建設;大家講得比較多的一些訴求,包括智慧財產權保護,市場準入的放寬,人才的供給、保障等;各位的中肯建議,對於政府的監管方式要適應創新時代的需要等,我們都聽到了!感謝大家。」阮青轉過頭對李逸平說:「就是我感覺今天這個會還沒聽夠,每個人限定8分鐘的發言,太短了。真希望政協能再辦一場!」
作者:顧意亮
編輯:吳靜怡
責編:周佳佳
審核:趙彤 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