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幫菜歷史悠久,據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14年,在五代時,蘇州的 "玲瓏牡丹鮓"更是開創了我國工藝造型菜的先河。
鮓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一種用鹽和紅曲醃製的魚。據說鮓還有鱠由大唐傳入日本成為了壽司和魚生的起源。
《清異錄》記載:"吳越有一種菜,以魚、葉汁成牡丹狀,既熟,出盤中,微紅如初開牡丹。"說的正是這道"牡丹玲瓏鮓"的名菜。
蘇幫菜用料上乘、鮮甜可口、講究火候、濃油赤醬,屬於"南甜"風味。特色菜餚有很多,今天我們聊聊部分特色菜餚。
響油鱔糊
響油鱔糊是江南地區很有特色的傳統名菜,因為這道道菜上桌後盤中的油還在噼裡啪啦響而得名。特點在於鱔肉鮮美,香味濃鬱,據說有開胃健身的功效。
蜜餞捶藕
蜜餞捶藕也是江蘇的傳統名菜,特點是藕片軟糯,甜而不膩。其色澤醬紅,素而不淡,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減肥降壓、益腎固精之功效 。
櫻桃肉
江蘇蘇州的傳統名菜,清朝乾隆的時候,此菜被記錄在《御茶膳房檔》,其菜色澤櫻紅,光亮悅目,形態小而圓,皮軟味鹹甜,酥爛肥美。
蘇州滷鴨
蘇州的松鶴樓的傳統名菜。其色澤醬紅,肉質鮮嫩,皮肥不膩,香酥入味,為蘇州夏季冷盤的聖品。每到夏季,吃的人很多。
清炒蝦仁
江蘇地區的傳統名菜,其以蝦為主要原料。特點為清淡爽口,易消化,老幼皆宜。做法根據個人喜好可以隨時變化。蝦中的多種營養,對人體十分有益處。
䰾肺湯
江蘇地區的傳統名菜。䰾肺湯,原名斑肺湯,魚肝肥嫩,浮於湯麵,魚肉細膩,湯清味美,是夏秋的時菜。斑魚生長在太湖一帶,以魚肝肥嫩、魚肉細膩著稱。
醬方
江蘇的傳統名菜。特點是鹹中帶甜,食而不膩。一塊五花肉,經過人們的燒、煮、燜、燉等步驟之後,一塊正正方方的醬方,放在面前,香味撲鼻間,不自覺地食指大動。
無錫排骨
無錫排骨又叫無錫肉骨頭。這道菜興起於光緒年間。無錫排骨的烹製十分講究。一是選料精,需取三夾精的草排為原料。無錫排骨的特點是油而不膩,酥軟香甜,鹹甜調和,肉美汁鮮。
母油船鴨
太湖遊船眾多,船家都在船上煮飯燒菜,供遊客食用。船家用整隻鴨子,在陶罐中煨制,原汁原湯,香味濃鬱,肉質酥爛不碎,深受船客歡迎。因當時此菜尚無正式名稱,遊客稱它為"船鴨"。 色棕黃有光,鴨皮肥嫩,酥爛,湯濃味醇,餡心香鮮。井有滋陰補虛,益腎固精之功效。
松鼠鱖魚
蘇州地區的傳統名菜。形似松鼠,外脆裡松,色澤金黃。入口先是鹹鮮味濃鬱,轉而酸甜。鱖魚又名桂魚,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適合兒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鱖魚肉的熱量不高,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對想美容又怕胖的女士也是極佳選擇。
蘇幫菜中海油哪些美味佳餚,大家可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