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中新網崑山9月6日電 題:探訪臺商精神家園:崑山慧聚寺天后宮

  作者 吳瞳 孫瑩

  「我現在在崑山定下來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感覺。我在這裡不能沒有這個廟,一定要有的。」5日,記者來到江蘇崑山慧聚寺採訪時,正在此當義工的崑山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吳泳震說,「只要不出差,我就會到這邊做義工,把我的喜悅、傷心都告訴媽祖。」

  在大陸的長三角地區,有百萬臺商在此打拼創業。素有「小臺北」之稱的江蘇崑山正在此地區之中,如今平均每平方公裡就有4家臺資企業,逾10萬臺胞在這裡工作生活,日夜辛勤工作之餘常常思念海峽那頭故鄉的親人。為解思鄉之苦,臺商們把道地的臺灣美食,懷舊的臺灣老街一併搬到了崑山。而現在一座「原汁原味」的媽祖廟又矗立於此。

  金黃琉璃瓦、鹿港式彩繪加之箔金裝飾、白花崗石的金柱……這座由臺商2008年發起興建的崑山慧聚寺天后宮,在2010年9月恭請臺灣鹿港天后宮媽祖分靈安座於此。天后宮對外開放兩年間,前來朝拜的虔誠信眾絡繹不絕,既有臺商,也有當地百姓,還有遊人慕名而來,香火十分興旺。每年僅「燒頭香」人數就達三萬人。

  在天后宮內,剛剛上完香的林田正與同事正準備離開。兩年前他從臺灣來到崑山,現在在一家臺資企業工作。他告訴記者,他和他的臺灣同事只要有時間就一定會到慧聚寺天后宮給媽祖上香。「因為媽祖在我們臺灣,是大家信仰的一個中心。我們公司一些同事,我們都會定期來這邊至少上上香拜拜,大家心裡也會踏實一點。」林田正虔誠地說。

  1990年,江蘇第一家臺資企業在崑山落戶。22年後的今天,這個數字已經「裂變」為4100多家。多年來,這裡的臺商們一直都有修建媽祖廟的想法,可惜機緣未能成熟,直到幾年前崑山市政府考察團到臺灣鹿港鎮參訪損毀於「9·21」地震、正在修復的鹿港龍山寺天后宮,看到臺灣同胞虔誠禮敬媽祖的心靈需要後,才有了修廟的契機。

  根據臺灣地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8月28日公布的2012年大陸投資城市綜合實力排名,江蘇崑山連續4年榮登排行榜冠軍。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頻繁,臺商的需求日趨多元。從軟硬體配套逐漸深化為心靈關懷,滿足臺商精神需求成為當前崑山優化臺商投資環境的新舉措。

  「我經常說一句話,政府對來考察的臺商說破嘴,也不如我們已經在此投資的臺商的一句話。」崑山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李寬信坦言。

  2011年9月,華東臺商子女學校在崑山開辦,近800名臺商的子女就讀於此,而眼下又到了新學年開學的時候。用臺商們自己的話說,那就是「崑山現在更加溫暖了。」(完)

相關焦點

  • 「小臺北」名副其實 崑山:打造臺商「精神家園」
    前不久,崑山市委書記管愛國在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說,崑山要打造臺商臺胞的大陸「精神家園」,緊緊圍繞廣大臺商臺胞的現實需求,以經貿為基礎,以文化為紐帶,以活動為載體,以思想為支撐,以制度為保障,讓廣大臺商臺胞在崑山「同創同樂、共建共融」。
  • 「小臺北」崑山辦海峽兩岸中秋燈會,會場設在臺商「家門口」
    中新網 圖江蘇崑山的10萬名臺商同胞今年將迎來一個不一樣的中秋。8月30日,崑山召開2019海峽兩岸(崑山)中秋燈會新聞發布會。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會上獲悉,此次中秋燈會將於9月12日至10月8日在崑山舉行,海內外同胞將齊聚崑山共慶佳節。
  • 臺北天后宮,臺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之一,裡面供奉的神靈好多呀
    聖母媽祖是無數沿海子民的海神信仰,臺灣自古以來便以漁業與海上貿易為生,為祈佑出海漁民平安健康、家園不受災害侵蝕,全臺各地都修建了祭拜媽祖娘娘的天后宮,位於臺北艋舺的天后宮便是其中之一。臺北天后宮始建於清代乾隆十一年,因其緊鄰清代河運非常繁榮的大稻埕碼頭而香火鼎盛,並與艋舺龍山寺與艋舺祖師廟並稱為臺灣清領時期艋舺三大廟。
  • 崑山跨年指南:音樂會、馬拉松、煙花秀…燃爆朋友圈!
    時間:2020年1月1日 地點:崑山周莊鎮 費用:2020年1月1日~1月20日周莊對崑山人免費開放 中央民族樂團:2020崑山新年音樂會 崑山將邀請中央民族樂團傾情呈獻2020崑山新年音樂會,用音樂向這座城市致敬,和大家一起聆聽一座城市的美好,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特寫:邂逅「小臺北」崑山的臺灣味道
    原標題:特寫:邂逅「小臺北」崑山的臺灣味道  新華網南京10月22日電(記者劉巍巍)想吃正宗的寶島美食不必非要飛去臺灣,在有著「小臺北」之稱的崑山亦能如願。蚵仔煎、大腸包小腸、豬血糕、滷肉飯……這些耳熟能詳的臺灣風味美食早已落地崑山,為當地人帶來新鮮感十足的美味的同時,也勾起了在昆臺灣人的一縷鄉愁。
  • 弘揚媽祖精神 同祈健康福祉——天津天后宮「不一樣形式」紀念天后...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聖母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兩岸信眾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祈福活動。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天后宮以「不一樣」的形式進行紀念活動。  在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天津天后宮簡化民俗展演流程,發揮天后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作用,以「弘揚媽祖精神·同祈健康福祉」為主題,簡約而不失隆重地開展紀念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不能阻隔兩岸的交流。
  • 「臺灣見聞」之臺北天后宮,鬧市中的著名寺廟
    我們在西門町的住處就在這條小巷子裡幾步路後就是成都路,幾分鐘後就到了著名的臺北天后宮。二次大戰結束後1948年,新興宮信眾在西門町成都路西門市場旁找到奉祀弘法大師(即日本真言宗創始人,傳說中製作日文字母「平假名」的空海大師)的弘法寺作為新廟址,將寄放於龍山寺後殿的神像遷入,並將弘法寺更名為新興宮,1952年更名為天后宮。1985年完成了主、偏殿及玉皇殿。
  • 築夢崑山,唱響「青春之歌」
    「臺灣青年把崑山作為『登陸』的首選地之一,不僅是看好崑山發展前景,也是對崑山科教環境、社會治安、文明程度的信任。」在市臺辦主任何蓉蓉看來,兩岸交流合作已從以產業逐步向教育、文化、旅遊、體育、衛生等領域全方位拓展,經濟上的密切合作催生了文化上的深度融合,使得崑山成為廣大臺商臺胞成就事業夢想的沃土和安放鄉愁、棲息心靈的港灣。
  • 津味民俗文化 弘揚媽祖大愛精神 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
    天津在線訊:(李衛國攝影報導)為紀念媽祖誕辰1060周年,展示津味民俗文化,弘揚媽祖大愛精神,天津民俗博物館等單位精心製作的大型畫冊《天津天后宮過大年》面世。天津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天津人俗稱娘娘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每年媽祖誕辰日,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慶典活動,形成了獨特的津味文化。天津的天后娘娘誕辰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所舉行的慶典儀式在清朝康熙四年(1665年),命名為「皇會」。
  • 天津天后宮「不一樣形式」紀念天后誕辰
    4月15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天后聖母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兩岸信眾以不同方式開展紀念祈福活動。因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天津天后宮以「不一樣」的形式進行紀念活動。在嚴格疫情防控的基礎上,天津天后宮簡化民俗展演流程,發揮天后宮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重要作用,以「弘揚媽祖精神·同祈健康福祉」為主題,簡約而不失隆重地開展紀念活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不能阻隔兩岸的交流。
  • 這座千年古塔,曾是崑山最高建築,至今已消失60多年
    這座位於崑山玉峰山(原名馬鞍山)腳下的寺廟,是在北宋年間由慧聚寺子院-般若講院演變而來。慧聚寺也在崑山市內,距離華藏寺大概9公裡距離。和一般寺院規格差不多,華藏寺也是由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殿宇構成。在過去,華藏寺也有一座寶塔矗立在玉峰山文筆峰之巔,那座塔叫做凌霄塔,至於是始建於南梁還是唐朝已經不重要了,反正已經是沒有了。
  • 北京不是沿海地區卻有天后宮 為什麼?如何建成?
    運河上「漂來」的天后宮北京並不是沿海地區卻也有天后宮,這些天后宮是怎樣在北京建起的呢?  天妃「護海運有奇應」  天后,即天妃,南方沿海人稱為媽祖。媽祖林默,世居福建莆田的湄洲嶼,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升化於宋雍煕四年(987年)。傳說媽祖「生而神異,能知人禍福」,經常著紅衣飛翻海上,救助遇險之人,因而被當地父老奉為神,「相率祠之」。
  • 天津源頭:天后宮
    可要論起天津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古蹟,那得算在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宮了,就是天津人說的娘娘廟。早在元朝泰定三年(1326年),在海河和北運河的三岔口就建成了北方最早的祭祀媽祖的廟宇。至於有天津這名字,那已經過了78年,是改朝換代後大明朝的事了,所以老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
  • 明年起,崑山這個試驗區將大有不同
    其中,崑山市是大陸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文化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記者了解到,今年是臺商投資崑山的三十周年,目前已累計批准臺資項目5346個,投資總額640.95億美元,有10萬臺商臺胞在崑山安居樂業。崑山市生產總值的30%、工業總產值的50%、利用外資的60%、進出口總額的70%以上都來自於臺資企業。
  • 大陸臺商返臺12天後確診 臺當局:可能是臺灣本土病例
    (觀察者網訊)臺灣防疫部門發布消息稱,島內今日新增兩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病例,其中一人為浙江臺商。不過臺灣防疫部門在今天下午的記者會表示,由於這名臺商是入境十二天後發病,「雖然機率小,但確實可能是臺灣本土病例」,臺灣防疫部門將培養病毒,查清病毒序列是否與大陸流行病毒株相似。
  • 崑山國際啤酒節開幕 喝著臺啤漫步臺灣老街
    崑山國際啤酒節開幕 喝著臺啤漫步臺灣老街     中國·崑山國際啤酒節15日晚開幕   中新網崑山8月16日電 (黃瑩)六十年代臺灣建築風格的門樓,四處張貼著臺灣著名財神——中和烘爐地福德宮土地公的畫像,能歌善舞的阿美族青年身著民族特色服裝載歌載舞,臺商陸先生直呼
  • 江蘇崑山千燈鎮探索昆臺融合發展新道路 推動邁向新臺階
    該鎮多次組織臺商臺企遊千燈古鎮,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顧炎武故居,共同以弘揚顧炎武堅定的愛國主義精神、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己任,結合新時代新要求,攜手努力擦亮顧炎武這張「金名片」。自1990年首家臺企落戶崑山,昆臺融合發展迎來了30周年。伴隨緊密的經貿合作、人員往來和文化交流,崑山成為了臺商在大陸投資最密集的地方、兩岸深度融合最生動的典範。
  • 莆田文峰天后宮的前身今世,你知道多少?
    致仕後,「愛聚書,不下五萬卷,築有『清遠樓』以儲」。陳雲章乃郭尚先姻親,也是媽祖文化的傳播者和媽祖信仰的推崇者,他的詩作《湄洲謁天后宮》,被詩家認為乃媽祖詩歌一首佳作。作為陳池養的族兄弟、摯友和同科進士,陳雲章也為文峰宮重修盡綿薄之力。
  • 一杯奶茶兩處鄉思:「舌尖上的臺灣」在崑山
    每天下班後,楊宗傑都要到崑山世茂廣場買一杯魔豆奶茶,風雨無阻,雷打不動。這個已經在大陸生活了8年的臺灣人,驚喜地在崑山發現了家鄉的味道。  在楊宗傑眼裡,那一杯杯捧在手中的魔豆奶茶帶來的不僅僅是口感上的愉悅。他說:「我是臺南人,來崑山這麼多年,工作很順心,很享受在這裡的日子。尤其是,這些年來純正的臺灣美食紛紛落戶,感覺像在家裡一樣。」
  • 天后宮銀杏樹見證青島航海史 差點被德國人毀掉
    天后宮銀杏樹,位於太平路19號天后宮院內,分別為樹高25米、20米,胸圍3米、2.6米。系明代青島村建天后宮時所植,樹齡達 530年以上,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古樹。見證青島的航海史青島天后宮為二進庭院,兩棵古銀杏樹就在二院的正中央處。走進二院,兩棵古銀杏樹周邊圍滿了遊客,導遊為這些遊客講解著銀杏樹的歷史 。